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ㄓ薪饩鲋懒耍俊
萧逸安眸子里面闪出一丝兴奋的光芒。像是再憧憬未来,良久才说:“只有推翻大明,建立一个新地政权,才能解决问题。如果田将军还想着竭力维护大明地统治,却非百姓之福。”
田羽刚才听到萧逸安称流寇为义军,就知道萧逸安心中同情这些流寇,现在听到萧逸安这么一说,脸上表情不由严肃了起来。冷冷的说:“这么说来,萧先生是支持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流了?那么为什么不投奔他们,换个开国功臣当当。”
萧逸安当然听出了田羽讽刺地语气,不过他根本就没有在意,轻轻的说:“李自成和张献忠虽然举起了义旗,现在也代表着农民的利益。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打破原来的窠臼。即便他们推翻了明朝,只不过换了个政权而已,对百姓没有什么好处。”
田羽听到萧逸安这么一说,不由来了兴趣,问道:“那你的想法是什么?”
萧逸安激动的说:“一个百姓当家作主,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地大同世界。”
田羽听到萧逸安这么一说,甚至有些怀疑萧逸安是不是和自己一样也是穿越而来的人了,以大明现在的基础能建立起来这样的世界吗?田羽当然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但是田羽觉得要想在现在大明这个基础上真的建立一个没有阶级的政权根本就是水中捞月。难道萧逸安已经有了深思熟虑?要是萧逸安真地能够提出能够实现这样国家的思路。田羽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因此连忙朝着萧逸安说:“那么萧先生我们怎么样才能建立起这样的国家呢?”
听到田羽这么一问,萧逸安眸子里面的神采不由暗淡下来。带着失落的语气说:“晚生还没有想好,要是想好了,何至于隐居山中,恐怕早就为了这个目标去奋斗了。”
田羽心中叹了一口气,沉吟了一下说:“也许我们是无法建立起这样的国家了。”不过田羽说完又满怀信心的说:“只要我们有这个理想,便可以一步步的去实现他,也许会走些弯路,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念,未来未必就不能建立起这样的国家来。”
萧逸安觉得田羽说这个话是安慰自己,也沉默了下来,良久才说:“晚生隐居在这里,遍读圣贤书,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但是越读疑惑越多,越读越觉得希望渺茫,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痴人说梦,这个世界上哪有这样地国家。”
田羽闻言说:“不,这样地国家早晚会出现的,今天和萧先生一席话,如同醍醐灌顶,也许以前我地想法都错了,我要好好想一想。”
王守礼闻言不由大急,忙朝着田羽说:“大人,不是你错了,我看他就是个疯子,你千万不能瞎想啊,只要咱们灭了流寇,大明用不了几年就能恢复元气,百姓会过上好日子的。”
萧逸安闻言不由冷笑了一声:“自从大明建立以来,百姓何时过上了好日子,不过饱腹而已。”
田羽似乎着了魔一般,痴痴的说:“错了,错了,全错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灭寇雪耻太匆忙
崇祯这些日子忙得简直目不交睫,天天只睡二三个时辰,有时候甚至连续几昼夜不休息,每天都在乾清宫处理政事,各地的公文都仔细批阅。由于长年累月的操劳,三十几岁的人已经两鬓斑白,眼窝深陷,一脸的灰白之色,哪里像个皇帝,到似家庭贫苦的书生模样。这些日子田妃有病在身,规避房事,除了田妃,崇祯对其他妃子,甚至皇后都没有什么兴趣,因此崇祯也断了这个心思,一心扑在国事上来。不过他越极力想着挽回大明的颓势,越是失望。现在除了河南偶尔有捷报传来,其他地方不是天灾就是人祸,而关外的形势更不容乐观。
崇祯看完辽东巡抚邱民仰的奏疏后,眉头紧皱,在殿内转了几圈,一边活泛着已经发僵的筋骨,一边思考着如何灭寇雪耻,良久他都没有想出好的办法,现在辽东已经云集了十几万大兵,但是洪承畴却一再上疏请求援军,不敢轻动,援救锦州只是一句空谈。殿内的宫女太监看到崇祯一脸的懊丧之色,一个个吓得噤若寒蝉,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唯恐一个不对,惹怒了这位喜怒无常的皇上。
崇祯忽然停住了步子,短叹了一声,然后朝着宫女说:“这些日子也没有给皇祖母请安,咱们去瞧瞧。”崇祯带着一帮宫女太监来到了慈宁宫去看其庶祖母宣懿惠康昭刘太妃。刘太妃已经八十五岁,身体尚健。神志清楚。如今在老妃中以她的年纪最大,辈数最尊。她自己不曾生过儿女,一生为人谨厚,爱抚诸王。天启和崇祯都是幼年失母,住在慈宁宫受她抚养,尊他为祖母。天启和崇祯两朝都无太后,就由她掌太后玉玺。刘太妃正在和几个崇祯地妃子聊天。听到崇祯来了,忙迎了出去。除了刘太妃以外,崇祯的妃子、还有刘太妃宫中的太监宫女跪了一片,崇祯忙虚扶了一下说:“都平身吧。”然后朝着刘太妃说:“皇祖母,这些日子身体可安好。”
刘太妃看到崇祯一脸的病态,心中短叹了一口气,小声说:“好,有劳皇上挂念。这些日子我听说你一天只睡二三个时辰。哀家心疼啊,我看皇上你就多睡一个时辰吧,才三十多岁的年纪,现在看起来要老了许多,这么下去哀家怎么能放心啊。”
崇祯脸上尽量摆出一副淡然的神色,朝着刘太妃说:“皇祖母,孙儿知道了。”
刘太妃看到崇祯虽然答应,但是也知道目前国家危急。崇祯并不一定能听进去,只好说:“皇上,既然来了就多坐一会,我让他们几个妃子亲自下厨,给皇上做几个精致的小菜,多吃一点。有了力气才有精力处理国事吗。”
崇祯点了点头,刘太妃将崇祯让在宫中,坐下来聊天,而那些妃子则跑到厨房亲自捉刀为崇祯做饭。崇祯昨夜看奏疏直到四更,虽然睡了一会,但是精神仍然很不济,和刘太妃说了几乎话,困意袭来,不自觉就打起了瞌睡,刘太妃看到崇祯这个样子。不由流下了一行老泪。她不让其他人打扰崇祯,蹑手蹑脚地亲自为崇祯盖上了黄缎锦被。又让太监宫女在旁边伺候,而自己则盘坐坐在榻上,数着佛珠,念起了**为崇祯祈福。过了良久,崇祯被噩梦惊醒,他揉了揉眼睛,恰巧看到了闭目咏经的刘太妃,不由感到有失体统,忙向太妃道歉说:“神祖时海内少事,至儿子苦枝梧多难。两夜省文书未尝交睫。心烦懑,辄废餐。自以年才逾壮,为国事磨耗,蚤困劣。在太妃前惽然不自持一至此。”
刘太妃闻言不由再次落泪,崇祯也控制不住,低声哭泣了起来,在旁伺候地宫女太监不敢相劝,一个个低着头,有不少人也陪着落泪。良久刘太妃止住哭声,取出一块帕子,亲自递给崇祯说:“皇上,请节哀,哀家觉得国事还没有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还有不少能臣可用,只要皇上保重身体,不久便会否极泰来。”
崇祯看到刘太妃这么大年纪还陪着自己流泪,有些歉然,连忙止住了悲声,用刘太妃的帕子擦了擦泪水,这时候几个妃子已经做好了喷香的饭菜,让宫女太监端了上来,望着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崇祯没有一点胃口,拿着筷子只捡青菜吃,吃了三五箸就停了下来,现在就是给崇祯龙肝凤髓他也食之不下。抬头恰巧看到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探头探脑的从门口往里看,忙问道:“王伴伴,有事?”
王德化本来看到崇祯在吃饭,不想打扰,不想被崇祯看到,听到崇祯问自己,连忙小跑着进来跪在崇祯的面前说:“兵部尚书陈新甲陈大人求见,我寻皇上到这里来地。”
崇祯听到陈新甲求见,立马站起身来,朝着刘太妃说:“皇祖母,孙儿有事先去了,改日再来请安。”
刘太妃看着满桌子的菜崇祯根本就没有动,连忙说:“皇上,也不急于这一时,哀家看你还是多吃一点吧。”
崇祯叹气说:“现在孙儿哪里还有胃口,倒是皇祖母,你要多吃一点,孙儿去了。”刘太妃闻言心中暗自叹了口气,说:“那皇上去忙吧,不要挂念于哀家。”
崇祯从慈宁宫出来,上了御辇,急急赶回乾清宫,到了乾清宫,陈新甲已经等候在那里。崇祯走到御案前,朝着陈新甲问:“前方战事怎么样了?”
陈新甲一脸的沉重说:“东虏郑亲王济尔哈朗率领武英郡王阿济格、贝勒多铎、郡王阿达礼、汉将石廷柱、孔有德、尚可喜等众将已经将锦州团团围困,东虏内打栅木。外挑壕沟,锦州被围得水泄不通,人影断绝。”
崇祯紧皱着眉头,良久才说:“锦州城中情况怎么样,前些日子我听说锦州城中缺粮,已经到了吃人的地步。”
陈新甲叹息了一声,然后说:“锦州城被围已经有了一段时间。消息不通,也不知现在他们地情况如何了。不过吃人的事情我看八成是谣传,我想祖大寿将军一定会想办法传出消息来。”
崇祯叹了一口气,祖大寿传回来消息已经有数月之久了,那时祖大寿言城中粮草能够维持半年左右,现在恐怕即使没有断粮,也所余不多了。
陈新甲闻言不由默然,他如何不知道锦州城危险。但是他也拿不出什么良策,崇祯对双方相持不下的态势非常担忧,朝着陈新甲说:“可有良策解锦州之围。”
曾经担任过宁远前线兵备佥事陈新甲虽然对辽事比较熟悉,但是一时之间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解决辽东的困势,只好请求退而与其他阁臣和兵部侍郎吴桃椤I桃楣蟪滦录紫虺珈跎狭艘环荨笆捎鞘梢椤钡乇ǜ妫悦媲暗奶瞥直厶取3滦录捉ㄒ榕汕脖恐胺剿纠芍姓湃赭肭巴兜泵嬗肷桃榫霾撸珈跷薹ㄖ轮缓貌赡闪顺滦录椎囊饧
世上地人和事复杂多变,往往对形势有悲观情绪的人。往往极易走极端,滋生急躁冒进情绪,陈新甲便是其中之一,他不等张若麟与洪承畴地商议结果,便提了一个速战速决地方案,鼓动崇祯下旨催促洪承畴进军与东虏决战。
崇祯知道这一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