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圣天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陛下自从登基以来,没有当年那么神武了,被小人所环绕和蒙蔽着。天下豪杰之中,不知道多少人有着起兵作乱自立为王的野心。幸亏有您父亲多年征战的赫赫威名,天下豪杰才蛰伏着不反抗。如今您父亲已经死了,将来必然会有起兵作乱的人。您只需要交好大唐的朝廷和zhōngyāng的一些高官显贵,等待着有人起兵作乱的时机。一旦出现机会,就可以高举勤王大旗,令一员大将入蜀取蜀中之地,您亲率大军去平定中原。只要能这么做,您的霸业必然能够成功,平定天下也是早晚的事。

“善!”

听完了诸葛羽的策略,周文博不由得大声赞同。

周文博自从穿越以来,虽然确立了要掌握自己的军队,将来平定天下当皇帝的志愿,但是如何下手从事却是毫无头绪。

洛京自然不是久留之地,但是又能去什么地方发展,把什么地方作为自己的根据地更合适呢?这个时代毕竟和史实不同,以周文博的见识,几rì来苦思冥想,但是还没有得出来一个最佳的办法,只能先走一步算一步。

但是诸葛羽这番话,却让他茅塞顿开。

诸葛羽的计策中很多推测都是能从史实上得到验证的。

历史上郭崇韬死后,契丹入侵。没有大将的后唐只能派李嗣源领军平乱,随后在石敬瑭的带领下,大军作乱,奉李嗣源为皇帝,掉头转向洛阳,李存勖仓皇迎敌,却被手下反叛死于乱军。

而北中国确实历经了后唐、后晋、周、北宋等国,英雄豪杰帝王将相辈出,战乱一直未能停止。

直到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北方一旦稳定下来,就一举平定了江南诸国,而当时的宰相赵普也是如此提议的。

江南确实是一块好地方。

如果自己能够离开权力中心,先前往淮河前线,执掌军权后平定南方诸国,也就有了割据自立的资本。

江南自隋唐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历史上也就在这个时期,南方的繁华程度逐渐超过了中原。这时的江南早就不是蛮荒之地,已经成为了中国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而且湖广一代如今还算偏远,但到了清代,已经是“湖广熟,天下足”的天下粮仓,自己如果据有了这些地方,还真不用担心人口和粮食这些问题。

等到北方乱起来的时候,再行北伐之策,到时候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对自己来说确实是再好不过的办法。

“昔rì诸葛孔明见刘玄德而作隆中对,今rì云扬为我出的计谋,可以称为‘洛京对’啊!”周文博感慨道。

第三十五章有恒产者有恒心(上)

周文博对四师兄诸葛羽的评价一向很高,却没想到诸葛羽竟然有着如此高明的战略和清晰的眼光,这让他分外高兴,自己终于得到了手下第一个人才。

于是周文博命下人沏茶温酒,自去换了衣服,整理仪表,然后与诸葛羽高兴的谈了起来。

两人刚刚的一番对话等于确立了主公和幕僚的身份,诸葛羽也不再像最初那么随意,而是带着一丝拘谨。

两人已经不是师兄弟的关系,而是上下级的关系,若是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仍然以老眼光看人,那可真是取死之道,虽然现在看不出来什么,但是如果是个小心眼的主公,必然会被他记在心里,早晚要你好看。

周文博看在眼里,却没有说什么,而是仍然用亲切热情的语气和平等的态度同诸葛羽闲谈,他并不愿意摆架子,这么做毫无必要。

当领导的人,御下之策重在恩威并重,这时周文博多年来在社会上滚打总结出来的心得。

这也是为什么他潜意识形成的系统中,忠诚是由敬畏和感激两部分组成。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神威如狱,神恩如海。

不必去探讨它的由来,单从面上来理解,神的威严让人敬畏,神的恩德让人感激。

周文博前世刚刚毕业进入社会后,就遇到了这么一位有能力的领导。

工作上极尽严格,有错误随时指出并教你改进,让周文博不得不硬着头皮认认真真的工作,短短半年间能力进步非常明显。

生活中异常随和,完全没有架子,并且很关心周文博的困难,当时周文博刚刚毕业没钱租房子,还是他的领导为他先垫付的一万元钱让他周转开来。

周文博心中的感激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即使多年后早就不在那位领导手下工作,他还是经常联络,每年也总会前去看望一次。

这种人,无论在哪里,哪个时代,都能够出头。

周文博从这位人生的领路人上学到了太多,远不是他宅在学校所能接触和理解的东西。

所谓恩威并重,就是如此,看上去很简单,但是直指人心。

人心是非常微妙的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东西,但是它确实存在,而且影响巨大。

为什么陈胜吴广高呼之后,天下百姓纷纷揭竿起义,中华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就这么迅速的土崩瓦解,二世而亡?

因为“天下苦秦久矣。”

为什么我朝太祖率疲惫之师对百万之敌,转战二十年,最终一举定天下?

因为民心向背,因为百姓支持。

周文博不过是刚刚开始做主公,一个甚至还未起步的小小军阀,如果在这个时候就开始装高贵,摆些臭架子,给谁看呢?

忠诚并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一种心态。

周文博知道,从今天起,自己就必须将脑海中所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经验,从今天起,开始用一生演一场大戏,用心做一个英明神威的主公,耐心的对待将来的下属和子民,这将是自己成就霸业的真正本钱,远比自己所构建的系统更加重要!

周文博的语气和行为逐渐让两人之间原本随着身份变化而悄然生成的隔阂逐渐溶解,周文博也终于与诸葛羽谈到了核心的问题。

当周文博向诸葛羽讲明了数rì来的应对、当下的形势以及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后,他就带着期待的眼神看着眼前神情自若的少年,就仿佛坐在自己面前的正是七百年前“多智而近妖”的蜀汉丞相一般。

“不知瑾瑜可曾前去抚慰亲军家属?”诸葛羽既然得知了周文博的字,自然就开始用字来称呼周文博。

“……没有。”周文博一时间很是羞愧。

诸葛羽的问题一针见血,当下赵国公战死蜀中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了,随着在朝堂中的传开,无数人口口相传,至少洛京城内已经是人尽皆知了,亲军家属虽说大都居住在乡下,却恐怕也有已经得知的了。

自己作为新任赵国公,却完全遗忘了这群与自己一样失去了家中顶梁柱的人们,虽说还未有具体死难者名单传回来,自己也必须先做好抚慰工作准备了。

“不知瑾瑜打算如何前往蜀中召集我赵国公府的散兵游勇?”诸葛羽继续询问。

“孟知祥孟大人与家父是知交好友,他已经到了洛京,后rì将入蜀任西川留守,我打算派人与孟大人同行,一方面探知消息,一方面收拢残卒。只是急促间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前往。”

对于这点,周文博还是有过考虑的。

“这件事情可以交给我来办。”诸葛羽毛遂自荐。

周文博一直头疼着入川人选,这件事非常重要,事关究竟能召回多少老兵,这批军人的素质必然远超自己新招募的民兵。

这主事之人必须有大智大勇,一般人不能胜任。

诸葛羽毫无疑问是当下最合适的人,于是周文博自然答应了诸葛羽的请求。

“不知瑾瑜打算以何法招募新卒?”诸葛羽再度发问。

周文博于是拿出了自己昨rì整理的招募训练新军的计划,递给了诸葛羽。

等到诸葛羽细细读完之后,又沉思良久,最终仿佛下定了决心后,这才发问:“瑾瑜生于公侯之家,可知此时天下百姓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周文博对于诸葛羽突然提出来这么个问题有些错愕,不过还是仔细思考了一番才回答道:“平安的生活?能吃饱穿暖?”

这是周文博所能想到的对于这个时代的底层人民最为急需的东西了。

“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却不如让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更重要啊!”诸葛羽感叹道:“若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再懦弱的小民也能一诺轻生死,再如蝼蚁般低贱的人也能奋勇征战,舍生忘死。不知瑾瑜可否赞同我的观点?”

周文博蓦然无语。

他完全赞同诸葛羽的话。

土地的重要xìng,远远超过了一切,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第三十六章有恒产者有恒心(下)

自古农民起义,没有一个不打着“均田地”、“减租赋”的称号的,最为著名和成功的要数明末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让李自成麾下将士越战越勇,最终打下了běijīng城,成立了大顺政权,若非满清入关,恐怕还真成就了一个新的王朝。

我朝“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也不是说说而已,单凭这一政策,不知道动员了多少人民,多少百姓,最终将敌人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诸葛羽话中的意思,显然就是告诉周文博,你既然同意了我将来去江南发展的战略,留着你赵国公府这么多土地又有什么意义呢?不如就把他们分给百姓,借此来招揽士卒,必然能够成功。

周文博沉思良久。

赵国公府的土地,大多是灭亡梁国以后,抄没梁朝皇家的土地,因此位于洛京以南不远,算得上是良田沃土。

赵国公麾下五千亲军也各自得到了不小的封地,加起来也有几万亩,他们的家人不少也从如今的山西境内迁徙过来,聚集在几个村落里。

这土地事关重大,周文博若是无偿把属于赵国公府的土地分给他人,哪怕他身为国公之尊,也无法服众,何况他还不过刚刚继承了国公的爵位,他现在的一举一动不知道有多少在看着呢。

然而,这件事必须去做。

周文博深知乱世中军权的重要xìng,哪怕这件事阻力再大,他也要费劲心机去推动,因为只要做成了这件事,就意味着自己牢牢控制住了一支完全忠于自己的军队,尽管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