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统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时间到了! 
  溥仪、溥杰往养心殿外走去。 
  “万岁爷,二爷请留步,王爷下了严令,叫奴才们不让万岁爷、二爷离开殿一步,令各宫门一律断绝出入,紫禁城全部进入戒严状态。” 
  “胡说,我是皇上都不知道,哪有这样的命令!” 
  “万岁爷看殿外面,护军已到了内延了,这是王爷刚下的命令,还没有一分钟呢。” 
  完了,全完了!溥仪、溥杰一下瘫坐在椅子里,面面相觑。 
  过了不大功夫,载沣气急败坏地来了,到了皇上跟前,上气不接下气地道: 
  “听听听听说皇帝,要要走走……” 
  看着他那副狼狈的样子,做错事的倒像是他,溥仪忍不住笑了起来: 
  “没有那么回事。” 
  “这可不好,这可怎怎么好好……” 
  “没那回事!”溥仪矢口否认。 
  载沣把目光移向溥杰,溥杰吓得连忙低下了头。 
  “随我回回府去。” 
  溥杰低着头,跟载沣走了。 
  “你们,你们是谁把事情泄露出去的?”溥仪暴跳如雷。他从敬事房拿来竹鞭,疯狂地打向他们:“拿了我的钱,还要坏我的事!可恶!可恶!是你吗一是你吗!”他一一问去,一一打去,没有一个太监吭一声,任由他打。“我我要是查出来是谁告的密,我剥他的皮!抽他的筋!割他的舌头!挖他的眼珠子!” 
  他不可能查出告密者,他对太监又多了层恨。 
  “监狱!监狱!监狱!” 
  他诅咒着,从此以后,最怕看见高墙。 
  本来溥仪只是晚上在长春宫就寝,而且近年来有时晚上也在养心殿居住,可是现在,他却躲在长春宫里不愿出来了。以前,白天的时间都是在养心殿和毓庆宫书房度过的,现在他却不愿到养心殿去,对那些报纸他也失去了兴趣,只是那一百头狗,他带了几十头在长春宫。 
  所有的太监都怕见到他,他一会儿能把你疼死,一会儿能把你打死;他疼你的时候,你是心惊肉跳地笑,他打你的时候,则是忍着剧痛去笑。连张谦和与阮进寿也被他打得遍体鳞伤,总是躲着皇上。 
  张谦和向内务府说了,绍英和春龄一声不吭,不得已,张谦和又把这事向瑜太妃禀报,敬懿太妃道:“还是找永和宫吧,这年头,什么事,都是她说了算。”张谦和又硬着头皮来到永和宫。 
  “奴才给主子请安。”张谦和跪在端康面前,赵荣升正在给端康挖耳朵,端康太妃正在自在,见到张谦和,很感讨厌,道:“什么风儿把大总管给吹来了呀?” 
  “主子,现今万岁爷脾气大得很,养心殿长春宫的人被他打了一遍了。” 
  “连你这位罕达他也敢打吗?” 
  “回主子,奴才的手指都被他打劈开了。” 
  端康坐正了身子,道:“你怎么不到太极殿去呀,你不是一向都是把话往那里说的吗!” 
  “主子的话好像巴掌扇在奴才的脸上,奴才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主子尽管打就是。” 
  “你年纪也不小了,谁也不会计较你,你以后走正道就行了。” 
  “奴才谨听主子吩咐,奴才的心可以掏给主子。” 
  端康道:“好吧,皇帝闹得很厉害吗?” 
  “确实是有点过分。” 
  端康道:“这话,也只有你敢说了。不过如今我不大好管皇帝的事,这你是知道的。自从福晋仙升后,我内心愧疚,皇帝的事,不再好过问。现在皇帝正在气头上,就让他闹去,让他败败火,他总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吧。” 
  张谦和道:“主子总要想个法子给万岁爷败败火才好。” 
  端康道:“总不能像他小时候那样关他禁闭。他的脾气,你们最晓得,有什法子你们不好做,可以禀告我——这法子终归你们想。” 
  张谦和见端康又把球踢给了自己,叩了头,回养心殿去了。 
  赵荣升道:“这老儿,也该受点打才能乖。” 
  端康笑道:“升你为大总管;到皇帝身边去吧。” 
  赵荣升搂着端康道:“就是主子舍得我,我又总能舍得主子呢。我要服侍主子一辈子。” 
  “你呀,就是嘴甜。” 
  “奴才的嘴还香呢。” 
  “什么法儿。” 
  “只怕说出来主子会治奴才的罪。” 
  “说出来看看,你知道我不会对你怎样的。” 
  赵荣升道:“万岁爷既然不喜欢太监,宫女也许喜欢,旁边安几个宫女不是很好吗?” 
  “这,可是有违祖制的呀。” 
  “皇上做了多少有违祖制的事呀,何况平了皇上的怒气,宫内宫外都会说主子的好处,谁还会怪主子不成?” 
  “行,就这样试试看。” 
  赵荣升出来,来到侧殿,一打帘子,里面出来一位宫女,袅袅亭亭,燕声玉润:“怎么这么长时间啊?你和主子干得好事。” 
  赵荣升一把把她搂过:“晴儿,我的心肝,我不侍候好她,能有咱们的好处吗。” 

  
  

 4



  荣源的府第在帽儿胡同,本来就很大,现在更是经一番整修、扩建,面貌一新,帽儿胡同也热闹起来,来这里的人们络绎不绝。帽儿胡同的人们,也似乎忘了自己的胡同叫“帽儿”,自荣源被封为承恩公后,胡同的人都说:“咱住在‘荣公府’胡同。” 
  胡同的马路也已整修一新,几间太破的房子也整修了,这几日,胡同的人们正在为一家作坊发愁呢。 
  原来,帽儿胡同12号是一家炸麻花的作坊,每日不分昼夜地工作。有一天,一位外地的来到胡同,看到作坊,说:“我们是专程来看皇后娘娘的府院的,一切都好,就是这家作坊不好,那里天天冒烟,油烟到处乱飞乱熏,弄得这一带气味难闻,皇后娘娘闻了,不知是什么样儿呢。” 
  帽儿胡同的人平日很和气,根本没有注意到那根烟囱,经这位好事者一说,顿觉那烟囱扎眼,烟味刺鼻。 
  “让他搬走。”街坊们议论道。 
  “可不行,住了几辈子了,说搬就搬了?” 
  “你不嫌难看?” 
  “那倒是,是难看难闻。” 
  “这不就得了。” 
  “可怎能叫人家搬走呢?如今约法上是保护人们的居住权的。” 
  “哟,你还真听了许多人的宣传了呢!你太那个了吧!” 
  立即这个人遭到围攻,也就不说话了。 
  胡同里的人便为这烟囱整日地发愁,眼见就要行各种典礼了,这不影响咱帽儿胡同的形象吗? 
  这事不知怎么让溥仪知道了,他想,要是烟真的熏了皇后的头脑怎么办?于是密谕内务府,令优给麻花作坊迁移费,劝其另处营业。结果两家欢喜。帽儿胡同的居民也非常高兴,自豪地望着身边的一切,到了外边,道:“咱是荣公府胡的,胡同可繁华了,皇后可漂亮了,全北京城谁能得上!” 
  其实,皇后是住在天津的洋房里。自辛亥革命后,北京的王公及满蒙汉大臣有家业的,除了少有的几家外,多居在青岛、天津、上海和其他地方。婉容在天津已经住了整整十年了,在那里,跟外国人学了钢琴和舞蹈,又跟中国老家学了诗词文章和书画。她真正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琴棋书画全能的才女。 
  如今她要搬回北京了,因为不久就要进入大婚的程序。 
  进入北京,回到帽儿胡同的这一天,她乘坐的马车所到之处,观者如潮。 
  “她就是皇后!” 
  “听说美如天仙!” 
  “看!看!那影儿!” 
  “你能看见吗?啊!什么眼呀!” 
  一阵哄笑。 
  帽儿胡同更是水泄不通,家家户户全体出动,迎接给他们胡同带来无上荣耀的人。 
  一下子,全北京乃至全国都知道了帽儿胡同。帽儿胡同的好事一桩接一桩。婉容回府不久,是她的生日,因是皇后,所以生日就成了“千秋节”。虽未入宫,但礼节如同入宫之后的皇后,荣公府门前当然车水马龙,许多天,帽儿胡同的人奔走相告:“余叔岩、杨小楼来唱戏了!” 
  “还有呢,尚小云、梅兰芳也来了!” 
  真正大婚的典礼项目开始了!北京人真的开了眼界。 
  因为清朝选储的制度及晚清特殊的立君方式,整个清朝,真正行大婚之礼的就几个皇帝。有些皇帝在做皇帝前早已成婚,有的则不是。溥仪虽逊位,但帝号不废,所以能以皇帝身份成大婚礼。 
  1992年10月21日(九月初二),是纳采礼的日子。 
  上午10时,正使礼亲王诚堃、副使睿亲王中铨由乾清宫出发,城堃骑马在先,中铨徒步持“节”在后。仪仗队手持黄缎龙旗两面以及木牌、木棍等分两边随行。中铨的后面随黄伞一把,白马、黑马各两匹,都是雕鞍锦辔,鞍上盖着一块黄色绒毯。 
  队伍的后半部分是采礼。先是黄绸围裹的木亭八座,里面放着玻锦匣,内置金银锞子、各色宫缎、金珠头面和金银花瓶,另有其他珍宝,后随绍兴酒四十坛,干鲜果品、喜饼若干,分装了一百抬。最后是全身染成了红色的绵羊四十只。 
  浩浩荡荡的行列走到神武门,步军统领衙门和保安队的三名骑马队在前开路;宗人府与内城守卫队的三起乐队随行演奏。 
  所经街道临时戒严,地安门正门此时大开。 
  街两边围观的人如堵如潮。 
  一个学生道:“真是奇观,二十世纪的中国还有这种东西。” 
  另一个道:“这正是百姓们所渴望见到的,他们的高兴劲儿肯定超过了那个皇上。” 
  一个外围记者道:“请你们介绍一下这队伍的穿戴服装和仪仗用品好吗?” 
  两位学生可被难住了,也被逗乐了;他们也无法描述这倒底是什么样的一支队伍。只见卫队和乐队,全是民国的礼服,扛着洋枪,吹打着洋号洋鼓,后面跟的正使、副使,仪仗队以及一应执事人等,则全是清朝的服装,龙旗飘扬,黄伞招摇,还有一些东西,两位学生也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