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宣统皇帝-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佛爷,此时您病体未痊,奴才怎好离开?” 
  “我已觉得好多了,何况这安放佛像关乎我的寿数,此等大事,非你莫属,你就按我的话去做吧。” 
  “嗻——” 
  奕劻刚走,慈禧传铁良进殿。 
  太后说道:“你传我的旨谕,把段琪瑞的第六旗调出北京,开赴涞水;把你直接统辖的第一旗调进京城驻防。为使段的军队顺利出城,你可以多想点法子,不要过激,要好好地劝说解释。” 
  “老佛爷放心,奴才一定能办好这件事。奴才早有准备了,这就回去,给他的军士每人二两银子,二双新鞋,一套新装——他不会不走哩。” 
  铁良走出去后,慈禧即传醇亲王、端王,军机大臣张之洞、袁世凯、鹿传霖及世续进殿。 
  慈禧高高地坐在大殿的宝座上,身体笔挺,目光锐利,显得沉毅而刚强。众人跪在地上,齐向太后问安。 
  太后道:“我最近身体不适,顿感体力不支,皇帝又龙体欠安,意欲立摄政王处理国事,你等以为如何?” 
  袁世凯道:“若有摄政王帮太后处理国事,为太后分忧,太后的身体即可早日康复,增寿益岁。臣以为太后所想甚是。”袁世凯想,这摄政王的位子应是首席军机庆亲王奕劻的。 
  其余的人则都反对,说太后只是微疴,小治即愈,摄政王的位子可以以后考虑。 
  太后听了大家议论一会儿,道:“我看就如袁卿所说,命一摄政王处理国事,我可以安享几天清福。” 
  此话一出,其余也就附和说该设摄政王孝敬太后。 
  于是慈禧太后说:“既然大家都认为该设摄政王一职,那就命一摄政王处理国事。我看这个职位应给载沣,你们看如何?” 
  张之洞道:“太后英明。载沣谨严诚恳,性行淑均,正堪当此任。” 
  “我……我……不行。”载沣急道。 
  “臣赞同张中堂的意见。”鹿传霖道。 
  “奴才也是。”世续道。 
  袁世凯看已成定局,于是说道:“臣也以为太后的安排英明而有远见。” 
  “既如此,就这样定了。尔等听着,若不支持醇亲王,就是反对我,就是大清的奸贼,天下可共诛之。”老太后声音洪亮坚励,声震大殿。 
  袁世凯心内一阵阵吃惊:这老婆子,手段厉害。 
  于是慈禧正式颁下谕旨: 
  醇亲王载沣著授为摄政王。钦此。 
  慈禧又道:“现在应按光绪即位时之上谕,为同治帝立嗣。如今皇帝病急,这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我的主意已定,想跟你们商量商量,看看你们的意思。” 
  袁世凯道:“臣以为应立溥沦。溥沦是道光皇上的长支传嗣,最为恰当。”袁世凯已经看到立载振已毫无可能。因为定给同治皇帝立嗣,载振和他是同辈,不是“溥”字辈,立载振就不可能了。太后在奕劻不在时讨论这事,明显的是要摆脱他,怎可能立他的儿子做嗣君呢?可是袁世凯仍不甘心,仍要找一个和他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溥沦就是这样的人。 
  张之洞道:“醇亲王为人忠厚,又是摄政王,正年富力强,臣以为,立醇亲王阿哥最宜。” 
  其他人也随声附和,慈禧的心意已很明显,大家谁愿意忤逆? 
  听过他们的议论,慈禧道:“以前,我将荣禄的女儿嫁与醇亲王做福晋,即定意将其所生长子立为嗣君,以为荣禄一生忠诚的回报。可惜荣禄不能亲见今日之事了。” 
  慈禧默然良久,叫载沣道:“醇亲王听旨。” 
  “奴才在。”醇亲王载沣跪在慈禧面前。 
  “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著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钦此。” 
  大殿内有二个人呆若木鸡,好似当头被打了一锤,脑子嗡嗡直响一片空白—— 
  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李莲英。 
  殿外还有一个也如被冰霜,这个人就是溥伟。 
  “鹿传霖。”太后叫道。 
  “臣在。” 
  “直隶提学使随你来了吧?” 
  “遵太后懿旨,臣把他带来了,就在殿外。” 
  “传他进来。” 
  “传直隶提学使进殿。”太监高声叫道。 
  提学使跪在大殿,西太后道:“近来学生的思想趋随于乱党,狂立‘革命’者日多。唉,这些学生,不好好在校读书,都偏信邪说,盲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的鼓动,此风绝不可长,你做为提学使要竭尽心力,挽此颓风,扫荡邪说,把学生引领到爱国忠义的道上来。” 
  “臣一定竭心尽力宣扬我华夏五千年文明,把莘莘学子引到爱国忠君的道上来。” 
  “你们都听着,”慈禧阴沉的声音回响在大殿,“对于那些乱党邪学,决不能有任何的慈悲之心。即使是学生,若有乱党的思想,也决不能轻饶。要防微杜渐,一露头就狠狠地猛打。不仅要把那些嫩芽掐掉,还要连根挖出。你们满朝文武要当成大事来抓。” 
  慈禧太后训过话后,军机们回到西苑的值室,西太后回到寝宫。 
  “莲英——”西太后叫道。 
  并没有人答应。 
  “李莲英——” 
  还是没人答应。 
  “李莲英!”“慈禧大声喊起来。 
  “奴才在。”李莲英不知从什么地方来到太后面前,身体似乎是萎缩了一半。 
  “你怎么啦?”太后问道。 
  “奴才身体不舒服,身体发高烧,头脑昏沉,看样子是病了。” 
  “这几日你太过劳累——本来我想让你再到瀛台去一趟,你既然病成这样,就回房去休息去吧。” 
  “谢老佛爷。”李莲英退了出去。 
  “小德张!” 
  “奴才在。” 
  小德张的心里一阵狂喜,他看得出,他的地位又要升高一步。 
  “你到瀛台去看看皇帝的情况,速去速来。” 
  “嗻——” 
  小德张很快便回来,报告说:“万岁爷也奄奄一息,恐怕撑不过今晚。” 
  “速传醇亲王、端亲王、军机大臣、隆裕皇后等到皇帝那儿,若庆亲王回来,让他也去。” 
  “嗻——” 
  光绪帝的床前跪了黑压压的一片。 
  “皇阿哥,我……我本来要奉储君来,可风太大,所以没来,你有什么话对他说吗?”载沣道。 
  光绪帝道:“希望他不要像我,希望你也不要像我。你要果敢、果断,不能懦弱。” 
  袁世凯跪在后面的角落里,但还是被光绪帝看见了。 
  “那是袁世凯吧。”光绪帝道。 
  “臣在。”袁世凯稽首在地。 
  “抬起头来。” 
  袁世凯不得不抬起头,眼观鼻,鼻问口。 
  “看着朕。” 
  …… 
  “看着朕!” 
  袁世凯和光绪帝的目光相接,光绪的眼里充满了怨毒。 
  光绪帝道:“朕临死尚有如许的人在此跪候,不知袁世凯你能否有朕这福气。” 
  这几句话似乎用尽了光绪帝所有的力气,说罢就瘫软在床上。 
  隆裕皇后走上前道:“皇上,你感觉怎样?” 
  光绪把脸转过去,对着墙壁。他虽不怨愤隆裕,但觉得与她没有任何话说。 
  “皇上,”隆裕皇后抚着光绪,柔声地说道:“换上衣服吧,皇上。” 
  “不换!”光绪帝愤然道。 
  几个太监拿来长寿礼服,刚要动手换,光绪用尽全身力气打掉大监的手厉声道:“谁给朕换衣,谁就是大逆不道。” 
  生时不穿而在死后穿寿衣,那是极不吉利的,是不祥的预兆。 
  载沣望着珍妃的姐姐瑾妃,向她示意。瑾妃走到床前道:“皇上,为了妹妹,奴婢请皇上穿上寿衣吧。” 
  “朕……就穿……这身衣服去见她。我的爱妃,我终于和你团聚了。” 
  说罢,光绪帝停止了呼吸。 
  在日落的时候,光绪帝崩。 
  小德张把光绪驾崩的消息传给慈禧,慈裕老太后的精神一震,似乎病全好了,手脚也特别地有力气。她又来到仪鸾殿,训谕军机及内阁大学士们把皇帝遗诏颁布天下。 
  军机大臣们见太后神安气和,精神陡增,非常惊讶。一个时辰后,颁下“光绪遗诏”,诏曰: 
  “朕自冲龄践阼,寅绍丕基,荷蒙皇太后帱育仁慈,恩勤教诲,垂帘听政,宵旰忧劳。嗣奉懿旨,命朕亲裁大体,钦承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本。三十四年中,仰禀慈训,日理万机,勤求上理,念时势之艰难,折衷中外之治法。辑如民教,广设学堂,整顿军政,振兴工商,修订法律,预备立宪,期与薄海臣庶,共享升平。各直省遇有水旱偏灾,凡疆臣请赈请蠲,无不恩施立沛。本年顺直东三省、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省,先后被灾,每念我民满目疮痍,难安寝馈。朕躬气血素弱,自去岁秋间不豫,臣治至今,而胸满胃逆,腰痛腿软,气壅咳喘诸证,环生迭起,日以剧增,阴阳俱亏,以致弥留,岂非天乎?顾念神器至重,亟宜传付得人。慈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人承大统,为嗣皇帝。在嗣皇帝仁孝聪明,必能仰慰慈怀,钦承付托,忧勤惕厉,永固邦基。尔京外文武臣工,其精白乃心,破除积习,恪遵前次谕旨,各按逐年筹备事宜,切实办理。庶几九年以后,颁布立宪,克终朕未竟之志,在天之录,藉稍慰焉。丧服仍旧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知闻。” 
  太后的神安气和令人惊讶。又以新帝之名一谕,称述大行皇帝之德,并大后仁爱之恩。在这种情况下,追忆光绪初年,因为没有给同治帝立嗣,吴可读曾以尸谏。现在新立的皇帝溥仪已继与同治帝为嗣,以实践太后当年的谕旨。然而,如果不筹划出一种兼顾的方法,那么光绪帝就会和同治帝一样没有后嗣,士大夫一定会有起而争之的人,于是慈禧太后就独出己见,创为兼祧之举。谕曰: 
  “钦承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懿旨。前因穆宗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