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航母舰队。严重受损的陆基航空兵力本来就不多,现在也被用去对付美国的航空母舰去了。栗田只能依靠舰队自身的微弱防空、反潜力量,和强大的美军周旋,尽量减少损失了。
在进入锡布延海之前,他下令全舰队分成两个舰群,各摆成圆形阵列,一个以“大和”号超级战列舰为中心,另一个以“金刚”号战列舰为中心,两队相隔12海里,小心翼翼地驶向危机四伏的锡布延海。
早上6时20分,“海鲫”号发现日本舰队的情报已送达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和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的手中。
坐在“新泽西”号战列舰指挥室海图桌前的哈尔西,看到这个情报后,敏锐地感觉到一场大战已经迫在眉睫。当时,麦凯恩率领的拥有航空母舰和战斗机数量最多的第38特混舰队第1大队,正在驶回乌利西锚地的途中,该舰队奉命回去休整,补充给养和弹药。其他三个大队则分散在吕宋岛中部至萨马岛南部以东海面上。他立即下令第1大队结束休整、立即返回参加作战,下令其他三个大队尽快向莱特岛东面入口的海域靠拢,以便集中力量,形成拳头,给栗田舰队致命的一击。
很快,分布在菲律宾周围上千海里的上百艘军舰上的扩音器响起哈尔西通过甚高频无线电对讲机发出的作战号令:“开始突击!再说一遍!开始突击!预祝你们成功!”
哈尔西虽然下令呈扇形展开的第38特混舰队开始突击正向锡布延海域开进的日本舰队,但他的心里却很不踏实,对日本人敢于在没有航空母舰随伴的情况下派出这么多水面舰艇前来挑战,很是迷惑不解。不久,派出去的美军侦察机带回来新的情报:除了向锡布延海开进的日本舰队,在莱特岛南300英里处又发现了一支新的日本舰队。
美军飞机发现的“一支新的日本舰队”就是由战列舰“山城”号、“扶桑”号、重型巡洋舰“最上”号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西村分舰队。这支南路部队按计划,将从苏禄海穿过苏里高海峡杀向莱特湾。在它后面,还有从日本内海赶来的第2游击部队(第5舰队)。
第28节:菲律宾浴血(28)
哈尔西走到海图面前,用手指在海图上点击了两下,嘴里嘟囔着:“猴崽子,企图对我莱特湾部队进行钳形攻击,想得倒挺美!”知道了日军的企图,使他稍微松了一口气。但他还是不放心,为什么迟迟不见日本航空母舰的踪影,它们又在哪里呢?只有它们才是可以与我第3舰队相抗衡的力量,才是一群真正可以猛扑过来的飞鹰啊!
日本的航空母舰舰队到底在哪里呢?此时,小泽海军中将率领的4艘航母和两艘战列舰正在距吕宋岛200海里的海面上缓缓行驶着,等着被美国飞机发现,以诱使美国第3舰队离开莱特湾,前去追击它们。小泽率领的几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差不多全是空的,因为大部分舰载机已调往菲律宾群岛,加入到陆基航空兵的队伍之中。与此同时,日本的陆基侦察机也正在菲律宾海域上空穿梭般地忙碌着,企图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寻找美国舰队的踪影。
碰巧的是,哈尔西一大早就派往北方海域巡逻的飞机没有飞得足够远,暂时还没有发现这股敌人。巡逻机的失误,反而帮了哈尔西的大忙,使小泽的诱敌诡计一时没有得逞。
日美双方都像已经嗅到猎物气味的虎豹,都在小心翼翼地寻找并接近对方,都企图发动致命的一击!
24日上午9时,位于吕宋岛东北海域的美国特混舰队第3大队首先遭到空袭,它被来自吕宋岛的日军侦察机发现了。
由谢尔曼将军指挥的特混舰队第3大队拥有4艘航空母舰(“埃塞克斯”号、“列克星敦”号、“兰利”号、“普林斯顿”号)、5艘快速战列舰(“华盛顿”号、“马萨诸塞”号、“印第安纳”号、“阿拉巴马”号和“南达科他”号)、4艘巡洋舰(“圣太菲”号、“伯明翰”号、“摩比尔”号、“雷诺”号)以及18艘驱逐舰,实力不可小觑。
其实,当天早些时候,美国人已经从雷达屏幕上发现了日军侦察机的踪迹。不久,又发现了3个从北面向这里接近的敌机群。所以,当谢尔曼接到哈尔西的命令,要求他向莱特湾靠拢并对锡布延海的敌人发起攻击时,他没有机械地执行命令。在经过一番考虑后,他果断地决定,将应付眼前的可能空袭放在第一位,让正在甲板上加挂炸弹和鱼雷的轰炸机、鱼雷机停止作业,给战斗机腾出跑道来。当战斗机陆续起飞后,他指挥舰队驶进云雨区内。
云雨区内大雨如注,又低又厚的云层和雨幕将谢尔曼的战舰严严实实地遮蔽起来,日军飞机很难发现和攻击它。
而在大片低垂的云层之上,美、日两军的战斗机却在耀眼的阳光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此时,第3特混大队因其大部分战斗机都已出动,有的在西部海域执行搜索战斗任务,有的在袭击马尼拉的地面目标,参加舰队防空作战的战斗机数量并不多。但飞行员个个身经百战,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再加上此时美军的舰载机已经优于日军飞机,面对数量上占优势的日机,他们不但不怕,反而激发了以少胜多的欲望。来袭的飞机是日军驻台湾的第2航空舰队(即第6基地航空部队)派出的。他们的飞行员已经不是偷袭珍珠港那时的精兵强将了。在珊瑚海、中途岛、瓜岛、马里亚纳等几次海空大交锋中,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日本飞行员非死即伤。现在驾驶飞机的,大都是只有百十个飞行小时的毛头小伙子,在实战中有勇无谋,不堪一击。
当仅由数架美军飞机组成的飞行编队从云端突入庞大的日军机群时,日本飞行员反倒吓得惊慌失措,就连负责掩护轰炸机和鱼雷机的战斗机,也只求自保,忘了自己的职责。很快,70余架日机相继被打了下来,一个个拖着浓烟扎进大海。自从开战以来,美国舰载机飞行员还从来没有在一次空战中击落过这么多敌机,也从来没有这次走运。
9时39分,雷达屏显示:距己方50海里之内已没有敌机目标。于是,谢尔曼下令各舰从云雨区内驶出,并令航空母舰逆风前进,好让已经耗尽弹药和汽油的战斗机降落下来。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架日本飞机从一块低云中突然窜了出来,径直向“普林斯顿”号轻型航空母舰冲过去。军舰上的防空火炮急忙“砰砰砰”地对空开火,但这架飞机还是冲过密集的火网,向飞行甲板投下了一颗250公斤的炸弹。接着,这架飞机便被从“兰利”号航母起飞的战斗机击落,拖着浓烟一头扎进大海。
第29节:菲律宾浴血(29)
正在“埃塞克斯”号航母上指挥战斗的谢尔曼对“普林斯顿”号的伤情,开始时并没有太在意。他认为“普林斯顿”号是一艘生命力很强的新型战舰,一颗250公斤的炸弹算个啥,不会给它造成多大损害。但事态的发展很快就让谢尔曼紧张起来。“普林斯顿”号的机库甲板起了火,舰舷的小孔中冒出团团火苗和浓烟,而战斗机正在从这个甲板上起飞去参加空中战斗,还有6架鱼雷轰炸机刚好停放在甲板上。
10时20分,从“普林斯顿”号舰上传来强烈的爆炸声,空中升起的烟柱达几十米高。飞机库甲板上的鱼雷爆炸了,飞行甲板被炸出一个大洞,火龙在装着汽油、弹药和鱼雷的飞机中间窜来窜去……
鉴于“普林斯顿”号的危险情况,谢尔曼命令它退出作战阵列,全力扑救大火。轻巡洋舰“伯明翰”号和“雷诺”号,驱逐舰“马里森”号、“欧文”号和“杨格”号匆匆赶到它身边,保护它免受敌机空袭,并用舰上的消防设备帮助它灭火。
“伯明翰”号为了救火,紧靠在“普林斯顿”号火光熊熊的左舷旁,两舰相距仅十几米,援救人员在两舰之间还系上了一条钢缆。很多水兵奔到甲板上,冒着炙人的热浪,用水龙头把水喷到熊熊的烈火上。眼看“普林斯顿”号的明火就要被控制了,却不想隐蔽的暗火却蔓延到了舰尾的弹药库。
14时45分,“普林斯顿”号突然一声巨响。猛烈的爆炸把舰尾和后部飞行甲板完全炸毁。房子般大小的钢板被掀起来,把甲板上的碎钢片、炮管、炮弹、钢盔如同雨点般地打在近在咫尺的“伯明翰”号的舰桥和甲板上,致使该舰上的200多名水兵当场死亡,包括舰长在内的400余人负伤。准备接任舰长职务的霍普金斯上校也身负重伤,右脚只有几根肌腱与腿部相连。幸亏一位军医用随身携带的刀割下他的脚,并在伤口上洒上消炎粉,又注射了止疼的吗啡,才使他减少了一些痛苦。
当时的亲历者在后来回忆时还心有余悸。他说:“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象令人毛骨悚然,惨不忍睹。甲板上到处都是炸死或奄奄一息的重伤号,许多人血肉模糊,十分可怕……”
此后不久,“伯明翰”号舰长被迫下令弃舰。
比“伯明翰”号大得多的“普林斯顿”号航空母舰则继续漂浮在海面上,大火越燃越旺,宛如大海上突入冒出的一座活火山。为了不影响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在救出“普林斯顿”号的船员后,特混舰队司令米彻尔忍痛下令将“普林斯顿”号击沉。天一黑,巡洋舰“雷诺”号瞄准它发射了2条鱼雷,帮助这个烧得变了形的庞然大物尽早结束了痛苦挣扎。
中国有句老话:“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说在某一方面的损失,可以从其他方面得到弥补。用这话来形容莱特湾海战中的美军倒也合适。
当“普林斯顿”号上的水兵们忙着救火的时候,特混舰队第2大队的85架飞机(两批)、第3大队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