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骑兵弓箭手、步兵弓箭手、少年侍卫等。作战时,骑士在最前排,每名 



① 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一卷,第十四章,军事译粹出版社1968 年版。 


… Page 78…

骑士之间相隔5米。后面一排则是佩剑侍卫等侍从。这种横队与敌人一 

接触,就变成了捉双成对的单骑会战,谈不上什么整体的战术配合。 

     楔形战斗队形源于希腊罗马时代的楔形阵,在中世纪通常被十字军 

所采用。作战时,由重甲骑兵组成的突击集团位于最前列。阵线中央为 

步兵,步兵的两翼和侧后由少数重甲骑兵掩护。作战开始后,由重甲骑 

兵首先完成分割和打乱敌军队形的任务,继以步兵歼灭敌人。这种战斗 

队形用来进攻步兵方阵最为有效。 

     欧洲中世纪各国步兵数量不多,步兵战术的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目前所知道的主要有基辅罗斯采用的墙式战斗队形。该队形主要由持矛 

及大盾牌的步兵组成,纵深约10—20列横队,队形密集,可以实施强有 

力的正面冲击,抗击敌军骑兵的正面冲击。但它也有调动不灵,翼侧和 

后方易受袭击的弱点,通常需要骑兵加以保护。 



                        2。中国兵学与战法(上) 



     (1)兵书和兵学发展概况 

     中国兵学自先秦秦汉时期出现百家争鸣,人人议兵的兴盛局面之 

后,沉寂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据统计,先秦秦汉时期有存世兵书103部, 

存目兵书147部,而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时间里,存世兵书仅有88部, 

存目兵书87部。其中受到兵学界重视的仅有《三略》、《曹注孙子》等 

寥寥几部。进入唐宋时代,情形就大不同了。据统计,隋唐五代有存世 

兵书50部,存目兵书166部;宋代有存世兵书229部,存目兵书352部, 

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前者,质量上也大大提高。如 《李卫公问对》、《卫 

公兵法》、《太白阴经》、《武经总要》、《守城录》等书都在中国兵 

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宋时代,兵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唐宋以前 

的兵书主要是私人著述,理论传授也以设帐授徒的方式进行。唐、宋王 

朝建立以后,都比较重视兵学的发展,唐太宗李世民曾与兵学家李靖长 

期研讨兵学问题,留下了著名的兵书《李卫公问对》。宋朝皇帝也很注 

意用兵书来提高将帅们的指挥艺术,著名的《武经总要》、《武经七书》 

都是奉圣旨由官方出面编修而成的。唐、宋时期专门培养军官所设立的 

武学、武举,也对兵学理论的发展和传播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唐宋时代,文人论兵的现象日益普遍。从先秦秦汉至三国两晋南北 

朝时期,撰写兵书主要是统兵将帅们的事。自唐宋以来,越来越多的文 

人士大夫登上兵学讲坛。例如一生未直接领兵作战的唐代兵学家李荃, 

兵学著作甚丰;著 《长短经》的越蕤,也是未上过沙场的平民百姓。宋 

代不仅有许多一生从事兵书注释校勘的武学博士,更有以陈傅良、叶适 

为代表的注重兵学研究的永嘉学派,有苏轼、陈亮、辛弃疾等念念不忘 

研讨兵学的一代文豪。他们在兵学典籍的校刊、注释、解说方面贡献极 

大,对战争性质、建军治军和战略问题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推动唐 

宋兵学的发展方面功不可没。 

     兵书是兵学的主要载体。其数量种类的多寡是兵学发展与否的重要 

标志。唐宋时代的兵书种类繁多,大体上可分为著、疏、辑、译4大类。 

     一类是著述兵书。如综合性兵书 《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 


… Page 79…

     《虎钤经》等;专门论述城邑防御的《守城录》;专门论述边防守备和 

    兵要地理的《靖边备要》、《边防龟鉴》;专门论述谋略战法的《百战 

    奇法》;专门论述兵制的《历代兵制》;专门论述军事人物的《何博士 

    备论》、《中兴十论》、《百将传》等。许多著述样式是前代所没有的。 

         二是注疏兵书。兵书注疏始于汉代,在唐宋时代进入第一个高峰期。 

    唐代先后有李荃、贾林、杜牧、陈皞、孙镐等人为 《孙子》作注;宋代 

    注解《孙子》的更多达10余家,其中成就较大者有《梅圣俞注孙子》、 

     《张预注孙子》、郑友贤《孙子十家注遗说》等。其他注释《素书》、 

     《三略》、《司马穰苴兵法》、《尉缭子》、《管子》、《阴符经》的 

    也很多。宋代兵书注疏的最显著特点,是人们已不再满足于零散的单部 

    兵书注释,而要对古代兵学的经典之作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整理,或将前 

    人兵书注释的成果汇集起来。其明显标志便是《十一家注孙子》和《施 

    氏七书讲义》。前者几乎汇集了唐宋及以前历代重要《孙子》注家言论, 

    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后者将官方颁布的《武经七书》作系统地注疏讲解, 

    也开了后世以标题讲章的方式疏解兵书之先河。 

         三是汇辑兵书。汇辑军事史料的做法始于唐代。杜佑编纂《通典》 

    一书时,曾分门别类编入大量的兵学史料。宋代出现了较完整意义上的 

    汇辑类兵书,如分门别类辑录前代兵学内容和军事资料的《武经总要》, 

    完整汇辑古代经典兵学著作的《武经七书》等。 

         三是翻译兵书。唐宋时代,中原与边疆各民族军事文化融合日益密 

    切,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将古代兵书译介给边疆民族。辽初东丹王 

    耶律倍曾译有《阴符经》,金代则有女真文《孙子兵法》、《三略》、 

     《六韬》等书问世,西夏刊有西夏文《六韬》、《三略》、《孙子兵法 

    三注》等书。如此大规模地翻译介绍兵书,在中国兵学史上还是第一次。 

    它对中原军事文化在东方的广泛传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军队建设思想 

         唐代前中期主要实行府兵制,与这种制度相适应,唐朝统治者和兵 

    学家们把建军治军的重点放在加强平时的军事训练和选将任将上面。他 

    们明确规定,担负作战任务的士兵要专门施以训练,“用整兵威”,不 

    得让他们承担繁重的杂役劳动。治理军队要贯彻刑赏制度,“赏无私功, 

    刑无私罪”。拣选将领要选拔智勇兼备的“通才”,同时也不忽视具有 

    某种专长的“偏才”。考察将帅要全面,要先察后任,做到“不以一恶 

                                 ① 

    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 。 

         鉴于唐前期主要是对突厥军队实行战略进攻,唐朝统治者特别注重 

    骑兵部队的建设。例如唐太宗李世民曾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集团,深入草 

    原大漠腹地追击,终于使突厥全军崩溃。 

         宋朝统治者为了防止唐中叶至五代时期出现的藩镇割据,大权旁落 

    的历史重演,力主兵权高度集中,以军事行政权归枢密院,军事指挥权 

    归“三司”、三帅”,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宋朝以募兵制为主,其 

    宗旨是在灾区大量招兵,以达到“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 



① 《帝范·审官》。 


… Page 80…

                                            ② 

     岁变生,有叛兵而无叛民”的目的 。中央集权和大量招兵固然有防止武 

     夫拥兵割据和缓解社会矛盾的有利方面,也给军队带来兵将分离、兵员 

     素质低、教育训练差等种种弊端。为此,宋代兵学家有针对性地提出: 

                                                                        ③ 

      “师不必众也,而效命者克;士无皆勇也,而致死者胜。”对弊病丛生 

     的募兵制也主张加以改革,仿唐府兵制,使兵农合一,寓兵于农。 

          边疆民族如契丹、女真、党项等建立武装力量之初,尚处在由军事 

     民主制向奴隶制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其统兵思想也由“兴兵合议”向中 

     央集权方向转变。但他们处在生机勃勃的上升时期,在选将任官上通常 

     都可以做到任人唯才,在治军方面也继续发扬昔日严格治军的优良传 

     统,例如金军“队伍之法,什、伍、百皆有长。伍长击柝,什长执旗, 

     百长挟鼓,千长则旗帜、金鼓悉备。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 

     伍长皆斩。百长战死,什长皆斩。负战士之尸以归者,则得其家赀之半。” 

     正是倚仗着如此酷烈的军纪,他们“骑者骑,步者步,回顾者斩,所以 

                    ① 

     每战必胜也” 。 



          (3)战略战术思想 

          唐宋时代的战略思想大体可分为3种类型: 

          一是积极防御战略。以唐朝为代表的积极防御战略强调争夺战争主 

     动权,平时要在边疆“守要害,堑蹊隧,垒军营,谨禁防,明斥候”, 

     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另一方面,对边疆各民族推行和亲、团结、德化 

                                                           ② 

     的政策,做到“理人必以文德,防边必以武威”,二者都不偏废。对待 

     其游牧贵族势力的军事入侵,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对其主力实行致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