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内经博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天包地下。地在天中。地居天之半。而天气之行于地者。亦半行于地上。半抑于地下。在前三气行于地上。故属司天。 
后三气抑于地下。故属在泉。在泉之气沉而不上。故前扬后抑。前宣后郁。恒与司天为对。司天子午。则在泉卯酉。司 
天丑未。则在泉辰戌。司天寅申。则在泉巳亥。恒相对而输转之。故有在天在泉之异也。司天极于三气。以天施之至也。 
在泉居于六气。以地沉之至也。然总以司天为本。故本文不设在泉之岁。以司天统之也。 

卷之一天道部
地上三阴三阳说
属性:司天以地上三阴三阳。奉天六元。然上下不类。而以奉之。未解何义。又不解地上三阴三阳。何以定位。内经未之 
发明。请试论之。予前既明六元之着。盛于三阴三阳之定位矣。此六元之正义也。乃于其对。亦必三阴三阳奉之。岂三 
阴三阳未有定义定位乎。夫天地之大气涵于宇宙。大概藏于北。生于东。长于南。收于西。则三阴在北。三阳在东。三 
阴在南。三阳在西。可知也。在易东北俱为阳方。而此北阴东阳。西南俱为阴方。而此南阴西阳者。要此即两仪四象之 
义。所谓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者也。盖气必先藏而后生。此乃静藏之地。故三阴先奠位于亥子丑。而太少厥皆 
聚者。所以全乎阴以为藏也。藏而后生。而生必于东。故三阳遂正位于寅卯辰。而少明太皆聚者。亦所以全乎阳而为生 
也。至于南离阳位。君火居之。而又总为三阴者。盖巳午未皆长气也。有生则必有长。长者实气也阴也。北阴无以实长。 
故三阴亦聚于南。所谓天以阳生阴长者此也。西为蓐收正位。燥金居之。故西为阴方。为成为收。而三阳又居之者。盖 
藏物必自下。收物必自上。生物必自下。杀物必自上。且自暑而凉。自秀而实。皆自上而下。上者阳也。而其时之肃杀 
者、亦阳也。申酉戌为肃杀之方。故三阳亦聚于此。所谓地以阳杀阴藏者此也。盖天之二气。分为四象。北为阴。西为 
阴中之阳。此地之二象。东为阳。南为阳中之阴。此天之二象。而生长收藏之理。备着于此矣。 

卷之一天道部
天道或问五则
属性:问曰、五行各有正气。天地所合。干支所同。而阴阳之用。各有变迁。又参错不同何也。曰、此正所谓三合之治也。 
三合而治。必将合气。必为主用。或从本气。或从标气。或因乎其盛。或由乎其化。虽有不同。要皆取用以崇体。而不 
以体劳物也。如五运以土为首而加甲。自甲为土以下。皆不用干矣。而甲丙戊庚壬值年。仍为气太过。乙丁巳辛癸值年。 
仍为气不及。其干虽变。而阴阳不变。则原非不用干也。司天亦变支矣。而火当午。土当丑未。金当酉。与岁为会。则 
为当其位而合其气。是皆不变本位。亦不废本支也。大约阴阳之用。合两而成。以三为用。故阴阳之行。虽一体。而动 
变则各由其道。各由其道者。所以妙阴阳之用也。一切三合变气皆如此。知其用则不疑其变矣。 
问曰、司天运气合用。而有天符岁会。乃有小五运。复参于司天在泉。运气之间。则又何也。曰五行三合之治。无 
往而不用。亦无往而不三合也。如辰戌太阳司天矣。而辰戌备历甲丙戊庚壬之五位。则五运亦尽历寒水之一位矣。寒水 
唯一。而有五变。五变之中。所营运以周一岁者。亦各有五运。犹司天之间立纪步也。既以大五运与司天为乘临。则亦 
有小五运与间步为乘临。此亦阴阳自然之道也。岁气必以木为主。故以太少角为初。以太少羽为终。五运之生序不可紊 
也。然其用微。不及间步之剧。故经不着病。要使人知之尔。 
问曰、五行五用。而各为首。六气首风木。司天首火。五运首土。五行本生首水。其成首金。循环而能为首者。岂 
有义乎。曰、此阴阳造化之妙用。不可思议者也。由其初而言生物之始。始于天一。天一水也。水得暖而升。故火继之。 
火水鼓荡而形成。故木继之。木长而坚。故金继之。四者非土不成。故成必以土也。洪范之序如此。盖生物之原也。若 
四时六气。必以岁德为首。岁德在木。故木起厥阴。而临官于寅。所以达生气通人事也。自木而火。而土而金。以止于 
水。四时之序。生长化收藏之事。五运之首土者。天之气自中而运。而戊己居中以生养万物。故即此中宫推之。以四正 
环而拱之。以行其生生之用。此在天之事也。若司天以火为首者。少阴君火。有帝之尊。于以出治。孰不归仰焉。然唯 
斗杓初指。帝乃临之。帝出乎震。故以火为首。而以厥阴为终。盖三阴为朋。今少阴居中。而厥阴在前。则必俟历三阳。 
而厥阴为后矣。厥阴位亥。亦终之义也。由其成功而言。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显万类之成。而列万形之质。此不唯其 
始。而唯其终。故必见其坚成。而后水木火土四形备具也。此成物之序。以其致用而言之也。 
问曰、四时阴阳顺逆之行。有左右之辨何也。曰、阳自下而上。故左旋而为春夏。阴自上而下。故右旋而为秋冬。 
是以春为生气而西行。变其收气而为暄。夏为长气而北行。变其脏气而为热。秋为收气而东行。敛其生气而为凉。冬为 
藏气而南行。敛其长气而为寒。西北行为顺。东南行为逆。春夏日躔北陆而长。秋冬日躔南陆而短。亦阴阳顺逆之序也。 
问曰、经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何也。曰、阴阳本合一者也。自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立之以两。而相为对 
待。此各一之一。人所易知也。以动静为鼓舞。以阴阳为妙用。无形而致有形。同体而立异体。阴阳合作。而鼓化机。 
此合一之一。人所难知也。是故本其太始而言。阴阳之原。由于一机。静极而阳生。动极而阴生。阴阳互相生也。本其 
成位而言。阴阳之根。互藏其宅。火胎子中。水胎午中。阴阳互相宅也。人能悟阴阳之本一。乃能知阴阳之能两也。 

卷之一天道部
天道六气中见论
属性:帝曰。愿闻天道六气之节盛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 
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 
之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 
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 
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六微旨大论) 
天以五行降行于地。因用地之三阴三阳。推移治节。而为六位。于是天之五行。亦分之六气。六气者、寒暑燥湿风 
火。为天之六元也。南面而阅地之六位。则六元为本。六位为标。其标本之从。有正对之化。有根源之治。故本标不同。 
气应异象。所谓不同者。如少阴君火在午。太阴湿土在未。厥阴风水在亥。少阳相火在寅。阳明燥金在酉。太阳寒水在 
戌。此为旺气。其冲为对化。而三阴三阳。又随而上奉之。故本标不同。予于司天。已推言之矣。此章明天地本然之六 
位。于三阳之定位。则始少阳。中阳明。终太阳。三阳合为初终而不离。于三阴之定位。则始厥阴。中少阴。终太阴。 
三阴亦合为初终而不离。此阴阳之定气也。原其根本。则三阴在北。亥子丑为正位。三阳在东。寅卯辰为正位。然以此 
气奉天。而历其生长收藏。则其气之承天者。三阴亦在南之阳。故临乎巳午未。三阳亦在西之阴。故加乎申酉戌。凡地 
之三阴三阳。其气有本有从天之六元。其化有正有对。于以历十二宫而合之。此所以标本不同。气应异象也。今曰中见 
者。则于其本气标气之间。合而有之。故曰中见。所以节宣本气。而参和标气也。然此气为天地本来之元气。自有之而 
本不相离。故条理有自。而不妄参合。何以言之。三阳皆起于三阴。三阴固为三阳之根也。而各有义焉。厥阴阴尽而生 
一阳。于阳为少。而成风水之气。是少阳生于厥阴。而合为一体也。太阴以湿土孕金。而为阳明。虽为二阳而成燥金之 
用。是阳明生于太阴。而合为一体也。太阳由于少阴。本以秋金而生寒水。是太阳生于少阴。而合为一体也。盖阴阳之 
相随。必以其气之相次。故相贯而不离也。然其正对不同之间。更有参和之妙。又不可不察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 
相火烈矣。而见厥阴纯阴。此上下相济也。阳明之上。燥气治之。燥亦亢矣。而中见太阴湿土。既能生金。亦能治燥也。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而中见少阴金水和调。不使太阳亢也。而三阴又异焉者。厥阴之上。风气治之。而中见少阳天和。 
不使厥阴蔽也。少阴之上。热气治之。此少阴乃奉天之君火也。中见太阳君火。为太阳之主。不得有杂也。然其间有寒 
水。亦既济之理也。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前以湿治燥。兹以燥胜湿也。其参和节宣如此。是则所谓本也。 

卷之一天道部
地理六节位下六承论
属性: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 
君火之下。阴精承之。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化则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六微旨大论) 
此章王马滑张诸家。寻其说而不得。乃以气交之变释之。谓少阳火生。终为溽暑。不知此专气之次。非承制之的义。 
夫承制者。皆元气之所本有。即其所生之理。备有生化之道。初非矫强挽回也。阴阳动静。皆涵天地之元贞。故其生物 
也。贵其专精。尤忌其一往。是以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如易卦之飞伏。飞下即伏。伏上即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