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旅游必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猪肉吃光了,只好杀鸡摆宴。二、壮 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花街。每年农田三月在花街上对歌是青年男女一年一度的欢乐盛会。每逢此日,壮族姑娘和小伙子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赶赴街场。他们先走走串串,继而男女相约,各分聚成三四人至七八人不等的对歌群,分别先推二人开唱,随后自动接替,在对唱中有问心答。告一段落后,未婚男女有选择地分成一对对,细语声声,姑娘将带来物品递上,男青年则以手饰、糖果、布伞等回赠。如情投意合,遂成佳偶。(二)“三月三”和歌圩。“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除蒸花糯米饭和做红鸡蛋外,主要是举行盛大的“歌圩”活动,盛装的青年要对歌终日, 故又称为“歌节”。春节期间也进行,少则几百人,多达上万人,歌圩上还有碰红蛋、放花炮、演壮戏等活动。歌圩已成为壮族人民文化生活中最有风采的一部分。(三)壮锦。瑰丽的壮锦,是壮族妇女传统的手工艺品。图案别致,色泽鲜艳,富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它与湘绣、蜀锦齐名,驰名中外。壮锦能织出各种花草虫鱼鸟兽,因壮族人爱凤,视之为吉祥的象征,所以十件壮锦九件凤。   
三、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一)服饰。黎族妇女穿对襟无扣上衣和桶裙,束发脑后,扣以骨簪, 披绣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黎裙花纹有100 多种,是一种精巧的工艺品,在历史上就是朝廷贡品。(二)饮食。黎族多食水饭。肉食用火烧或生腌。腌肉时掺以米粉、野菜等,腌渍成酸肉,长期贮存。喜好烟、酒,槟榔是妇女的嗜品,吃时和以贝壳灰,用一种青叶包着吃,吃后口唇被染得通红。   
第六节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情与民俗一、苗 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湘西、贵州其他各县。广西、云南、广东、四川的部分地区。(一)苗年。农历十月五日至十一月二十五日是苗年。家家杀猪宰羊, 烤酒打粑,走亲访友。并举行跳芦笙、跳铜鼓、对歌、盘歌、斗牛、赛马等活动。青年人邀约“游方”选择佳偶。(二)妇女服饰。妇女的无领满肩衣的边沿、胸口、袖口及裤脚边,都嵌有一朵或数朵大花(有的是鸟、兽),脚穿绣花鞋。她们在少女时开始绣花,一生绣花的高潮是出嫁前。绣花题材丰富,有双凤朝阳、五谷丰登、鸳鸯戏荷等。刺绣的配色,对比强烈,瑰丽多彩。贵州苗族使用银饰之多、之广在全国少数民族中首屈一指。有的把银帽、银衣、项圈、手镯、银角、银簪加起来足有10 多斤重。(三)酸鱼、酸汤。凡到苗家做客,都会吃到酸鱼和酸汤。酸鱼,色鲜味浓。将鲜鱼洗净,撒上盐、辣椒粉、香料,浸泡两三天,再一层鱼一层糯米粉装进坛里,半月后用油煎来吃,也可生吃。酸汤用青菜、白菜或其他蔬菜洗净调熟,加上特制的酸水,放入坛子一两天就制成了。吃时加盐煮沸, 掺入辣椒粉调味。户户皆有,餐餐上桌,尤其在炎热季节,可清凉解渴、消暑提神。(四)爱情信物。当苗族姑娘爱上某个小伙子时,通常送给他一根用红、白、黑等色编织成各种图案的花带,长约三尺,宽约一寸;寓意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时小伙子也得回赠由母亲或姐妹织就的线吊子。男女定情时, 女方要送男方一信物;信物是一根长五尺宽约一尺左右的抄带,用雪白的麻织成,寓意“纯洁的爱情”。对方此时回赠一把梳子和圆镜,表示“白头到老”。(五)“游方”和赛芦笙。“游方”即青年男女赶坡会,是苗家青年流传已久的一种社交活动。花场上人山人海,一声铜鼓响,万支芦笙齐鸣。笙歌手们弯腰拐脚,左右摇晃,边奏边舞。姑娘们也随着翩翩起舞,一边瞟着笙歌手;当选中了意中人,她即会走上前去给他系上一条彩带,并手牵彩带伴舞。笙歌吹得好的小伙子往往获得许多彩带,他就可以选择最如意的姑娘了。夜幕降临,“游方”坡上一双双情侣在花伞下絮絮私语,情投意合者交换定情信物,然后相约再见。二、彝 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专区及云南省。(一)饮食。爱饮酒,常常是“有酒便是宴”,还有“饮酒不用菜”的习惯。饮酒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圈轮饮,所以又叫饮“转转酒”。每逢过年过节,彝家妇女就抱着一坛酒,插上几支麦杆, 在路边上,凡见来往行人都要劝你吸饮后才让你走,这叫“杆杆酒”。(二)火把节。每年彝历“虎月”(阳历七月),是彝族的火把节。一般需欢度3 天。头天杀牛,吃煮牛肉;晚上,人人举火把。第二天和第三天   
是节日高潮。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新衣,青年妇女则穿漂亮的百褶裙,大家聚集在宽敞的坝子上,男子斗牛、斗羊、摔跤、跑马和弹月琴;妇女唱歌、跳舞、弹口弦等。傍晚开始举火把,一条条火龙、火圈、火环在夜幕中飞旋,瑰奇无比。三、白 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一)礼俗。在白族地区,大凡人们赠送礼品,必带“六”字。“六” 是白族人民心目中互相尊重的表示;反之,就是不友好,不尊重。比如送主人一斤六两糖或六斤糖,他会很高兴,但送两斤或十斤以至更多,主人反而不悦。因为据传白族是六诏的后裔,祖先给大唐帝国送礼是六份,大唐回赠礼品也是六份,各诏得一份,所以是祖宗遗俗。也有说这是取汉字“有福有禄”之意。白族自古采用汉字作通行文字。(二)“绕山林”。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是大理白族人民传统盛会——“绕山林”。人们在一对对抬着杨柳的男子引导下,唱着“大本曲”、白族调,循苍山之麓而进,还有人在三弦、唢呐、竹笛的伴奏下,耍着“霸王鞭”。在一片片碧绿青翠的树林里,青年男女尽情欢歌,脚钩脚地跳起“双飞燕”。年轻人通过娱乐增进友谊,发展感情。四、侗 族分布在贵州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湖南的新晃、通道两个侗族自治县,广西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一)饮食。爱喝打油茶。旅游者路过侗家木楼,主妇会热情地为你升火烧茶。干茶叶在茶油中炒煮,再加上姜末、盐,就成了又辣又香的油茶。主妇再抓上糯米饭团,加上炒黄豆、爆米花、腊肉片等佐料装一大碗,沏上油茶给客人吃。吃打油茶只用一根筷子。意为碗中没什么东西可夹,只能算半餐。“酸宴苦酒”是侗家待客的特点。来了贵客,就拿出糯米酿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鱼、肉请客人吃。俗话说,“侗不离酸”,最讲究的“酸宴”有酸草鱼、酸猪肉、酸鸭肉、酸辣椒等十多个菜,都是酸的。(二)斗牛节。侗家以斗牛为乐,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每年农历二月或八月逢亥那天为“斗牛节”。清晨,牛王在阵阵锣鼓和芦笙中被前呼后拥牵往打牛塘。打牛塘内,两头牛王打成一团。最后得胜的牛王在鞭炮声中入场示威。(三)三月歌会。或叫做赶“三月街”。选择在3 月大戌日(立夏前18 天左右)举行。各族青年只要会唱侗歌的,都去大显身手。一些看热闹的、做买卖的、斗鸡的也都来赶会。每年这一天,都有爱情的种子种下,都有美好的姻缘缔结。(四)鼓楼。侗族独有的建筑形式,看见鼓楼,就知道是侗族聚居的村寨,鼓楼为多层宝塔形,底部呈四方形,全木结构。瓦檐为多角形,飞阁重檐,顶部中央多饰有琉璃葫芦。鼓楼大者有五六层,一般建于村寨正中,楼内大梁上挂一木鼓,遇事则击鼓集众,决策定夺。楼内置长凳、火塘,楼侧   
建戏台和厢房,当地喜庆佳节以此为娱乐中心,赛芦笙、舞龙灯、踩歌堂、演侗戏等,既可欣赏独特的建筑形式,又可领略奇异的侗寨风情。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马胖鼓楼最为著名。五、藏 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的阿坝、甘孜两个藏族自治州及甘肃甘南、云南迪庆两个藏族自治州。(一)食俗。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即青稞炒面。酥油茶则是每日不可少的饮料。藏民出远门时腰间都挂着一个糌粑口袋。饿时,和上酥油茶和盐抓吃。遇到人多时,便一起倒入叫“唐古”的皮口袋里,隔袋捏拌。这个口袋实际就是牛羊的胃。(二)天葬。天葬是藏族人民的古老风俗。尸体让鸟类啄食后表明灵魂升天。专门的天葬师在天葬台前先念超度灵魂的经咒,然后用藏刀肢解尸体, 割下一块块肉条扔在山坡上。同时,另外的人在天葬台周围的山间点起熏烟, 对“神鸟”发出邀请。一会儿凶猛的苍鹰、秃鹫、兀鹫从四方飞来啄食。肌肉啄完后人们再拆分骨骼,用糌粑把碎骨和血水拌和在一起。最后,尸体连肉带骨统统被鹰鹫吃光。这意味着整个身躯升入“天堂”。(三)沐浴节。每年9 月上旬(藏历七月六日至十二日),藏民在拉萨河畔进行群众性的洗澡活动。这时雨季刚过,风和日丽,阳光灿烂。人们扶老携幼来到河溪之中,一边清洗汗臭和污垢,一边嬉闹玩耍。妇女们带来家里所有的衣物被褥在河边洗刷。(四)献哈达。藏族有个老传统,不论婚丧喜庆、拜佛谒长、迎来送往, 都要献哈达。这是对客人最常见、最尊重的礼节。哈达就是一种礼巾,长短不一,颜色以白居多,表示纯洁的心愿。(五)藏历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十二月初起,人们便开始准备。家家在水盆里浸泡青稞种子,以育青苗,摆于佛龛茶几之上,预祝新年丰收。每家还要准备一个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糌粑、炒麦粒和炒蚕豆、人参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还要准备一个彩色酥油花塑的羊头。藏历年初一,大家喝青稞酒、酥油茶,互相祝酒,尽情欢歌。节日期间,民间还普遍举行角力、投掷、拔河、跑马射箭等比赛活动。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