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7日,广田外相最后一次约见蒋作宾大使,除继续坚持“广田三原则”外,蛮横地
要求中国:1.“绝对放弃以夷制夷政策,不得再借欧美势力牵制日本”;2.中国
如不能即时承认满洲国,“无论如何对于满洲国事实的存在必须加以尊重”;3.
“防止赤化,中日需共商一有效之方法”。广田说,以上3点中国“如能完全同意”,
日本再对中国所提的三大原则“逐渐商议实行”。这就是说,中国须首先承认他的
“广田三原则”,依从日本、追随日本,然后才可以讨论其他。这样一来,双方在
日本的会谈自然破裂。
正式的外交渠道谈不拢,又轮到冈村宁次上阵了。他是日军参谋本部中负责对
外情报的部长,这个职务本来就负有一定的外交任务。10月9日,也就是广田与蒋作
宾会谈破裂的两天后,日本政府派他秘密出访中国,向中国的军政要员继续兜售
“广田三原则”,顺便向日本驻中国各公开及秘密机关传达和解释该原则。12日,
冈村抵达大连;15日,到达塘沽。转天,由塘沽先到天津,然后乘火车赴国民政府
首都——南京。 1935年的中国,经过国民政府多年开展的“经济建设运动”,社会各方面已有
所发展。冈村到南京发现“南京新修了许多马路,增加了住宅,和我多年前在时相
比焕然一新了”。也正因为如此,随着蒋介石政府的日益巩固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对日本的侵略扩张有时也敢采取强硬态度,已不再一味地妥协、忍让。
冈村宁次这次秘密访华,没有受到中国政府的正式接待。于是,他只好以“朋
友”的身分拜访了何应钦和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唐有壬。在冈村看来,何、唐都是
中国军政要员中主张‘冲日亲善”的人物,双方的共同语言会多些,谁知情况并非
如此。由何应钦作东“一起品尝了精美的中国菜”,席间何、唐二人只是谈些饮食
风月之事,绝口不谈外交问题。何应钦青年时期曾留学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冈村
宁次当过他的区队长,算是有师生之谊,此前商谈《塘沽协定》时两人打过交道,
10年后的1945年,冈村宁次正是向他当年的这位学生递交投降书的。而唐有壬是清
末著名维新志士唐才常的儿子,青年时也留学过日本,毕业于庆应大学,由于有亲
日嫌疑,这次同冈村晤面后不久,便被人暗杀于上海的家中。可见,因日本对华侵
略扩张引起的中国各阶层仇日情绪,已日渐高昂,任何人都不敢公然与日方要员拉
拉扯扯,免得被舆论戴上汉奸的帽子。
在南京没有捞到什么,冈村又到了上海。在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内,冈村代表军
部召开了驻中国各地武官会议。会上他听取了各武官的情况汇报,然后就国内提出
的对华政策纲要发表解释性演讲,并向各武官部署了贯彻“广田三原则”的工作安
排。之后,他乘“浅间丸”离开上海,经香港于10月26日到达了广州。在广州,冈
村拜访了陈济棠,并设法见到正在这里的李宗仁。28日,他又乘民航班机飞往广西
南宁,两次约见了白崇禧。白对他很客气,邀他“饱览了广西风光,品尝了广西料
理”,但推说地方不好干预中央事务,也未与他谈论什么实质性问题。
按照冈村宁次后来的自供状,“此次之所以赴广东、广西一行,目的是和西南
地方势力提携,牵制南京政府”。但实际上“自此以后,进展不大”。因为这些地
方实力派虽与蒋介石存在着矛盾,但在国家和民族利益上还是深明大义的,不想步
博仪的后尘当日本的儿皇帝,干分裂华夏的卖国勾当。
经过1个多月在华的奔波忙碌,无甚收获的冈村宁次于11月16日灰溜溜地回到了
日本。自此以后,日本军方的一批法西斯强硬分子更坚定地认为,对中国必须采取
高压政策。他们甚至觉得连‘丫“田三原则”都是日本软弱的表现,是军部对外务
省妥协的产物,认为“现在中国的态度之所以发生变化,原因是民国成立以来普遍
深刻的反日教育之结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因而“外务省的亲善工作是
不妥当的”。在这种认识的促使下,加上对政府国内政策的不满,由某些高级将领
暗中支持的一批青年军官,又开始酝酿以武力手段进行倒阁。不久,震撼日本政坛
“二二六事件”发生了。
昭和11年(1936年)2月26日拂晓,日本陆军第1师团所属的约1400名官兵,在
香田清贞大尉和其他几名同伙尉官的带领下发动兵变。该师团是日本陆军的精锐,
一直驻防东京,其中大部分兵营就位于皇宫的外侧。起事前,官兵们向皇宫方向宣
誓:
“誓死效忠天皇陛下!”
“坚决昭和维新!”
“誓诛国贼!”
这时,天空正飘着鹅毛大雪。政变官兵心情激动得浑身发颤,因为他们将要实
现他们的武士道精神,自以为会成为日本将来的电影和戏剧小说里所表现的人物,
成为被日本民众世代传诵的英雄。
按照兵变计划,行动分为6个小组。香田大尉自己率领的小组将袭击陆军大臣川
岛义之大将的官邸,说服他支持这次行动。川岛大将是去年9月接替林铣十郎任陆相
的,上任后主张“整肃”陆军,取缔部队的越轨行为。另一组将占领警视厅,因为
它不时插手涉及军方的案件,被认为是个对军队不友好的机构。其他小组则分别刺
杀首相、藏相、宫内相和侍从长,并干掉天皇顾问牧野伯爵和西园寺公爵。
凌晨4时半,香田清贞率领百余名官兵首先包围了三宅坂陆军大臣川岛义之大将
的官邸,香田带领几名士兵冲进去把川岛吆喝出来,向他宣读了兵变者的要求:1.
绝对维护天皇统帅权;2.罢免和逮捕军内与政客、财阀勾结的将领;3.任命荒木
贞夫大将为关东军司令官;4.召集各地的“皇道派”主要同志至东京以收拾事态;
5立即下达戒严命令,听从起义部队指挥;6.要求川岛以陆相之名义,急速出面收
拾时局,并立即前往皇宫,向天皇上奏起义部队之本意和要求;等等。
川岛义之接受了香田宣读的各项要求,答应马上进宫面奏天皇。
与此同时,兵变部队也在其他几处分别得手。侍从长铃木贯太郎在睡梦中,被
20多把刺刀团团围住,兵变头目之一的安藤辉大尉将他从床上拉醒,随即“砰砰”
几枪,铃木便躺在血泊中气息奄奄,后来经抢救才活了下来;由中桥基明中尉率领
的行动组冲进藏相高桥是清的住宅,这位攥着日本财政大权的高桥,因为曾坚持削
减上一年的巨额军费预算,为少壮军官所仇视,此时10几支长短枪在“灭诛国贼”
的怒吼声中,一齐射击,高桥顷刻间被打成了一团蜂窝;斋藤内大臣的私宅也遭兵
变部队攻击,内大臣当即身亡。
可是,这次兵变要杀掉的主要目标冈田首相却逃走了。粟原中尉带领的行动小
组冲进冈田官邸后,却没有找到他。原来,机警的冈田听到外面的声音不妙,便躲
进夫人房间的壁柜里,得以侥幸逃脱。
兵变发生时,冈村在家中还未起床。听到外面的枪声,他急忙起身想立即赶往
参谋本部。但兵变部队已包围和封锁了位于三宅坂的陆军省和参谋本部,在这些地
方的大门口架上机枪,并对通向这里的各个路口设立哨卡,禁止通行,违者即予射
杀。冈村见去不成了,只好从四谷坂町乘公共汽车到鞠町的宪兵队机关大楼,在那
里与杉山元中将、喜多诚一大佐等人组成了临时参谋本部。数小时后,临时参谋本
部召开部、课长会议,冈村和石原莞尔作战课长主张采取“断然镇压”的方针,以
整肃军纪。
但是,一些陆军高层人物,如荒木、真崎两位大将及警备司令香椎中将等,内
心赞同兵变部队提出的目标,主张以“训戒”和“劝导”的方针来处理,连“叛乱”
一词都诲之应用。川岛陆相的态度也基本如此。
荒木和真崎本来就是发动这次兵变的“皇道派”军人的挂帅人物。自30年代初
以来,日军部分少壮军人聚集在荒本周围,形成所谓“皇道派”。他们以日本帝国
皇基永固为念,主张通过黩武军人的武装政变,自下而上地建立法西斯军事独裁。
这一派的领袖除荒本外,真崎甚三郎、建川美次和小(口克)敏四郎等,也是其中的
核心人物。从1932年少壮军人发动“五一五事件”枪杀首相犬养毅起,该派青年军
官又谋划了“三月事件”、“十月事件”等,形成了昭和时代日本军人以下剋上、
犯纪作乱的风气。1934年初,荒木失去陆相职务,转任最高军事参议的闲职,这次
发动“二二六事件”的少壮军人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让他重新出山。由此可见,
他与兵变有着不明不白的关系。
冈村宁次原先也倾向于“皇道派”,是荒木和真崎欣赏的干将,他能得到关东
军副参谋长及现在的参谋本部第2部部长的职位,即得益于他俩的力荐。但是,冈村
虽然认为有进行“国家革新的必要性,但目前要把扶植满洲国作为首要任务,要稳
定国内,即攘外必先安内,不应急于进行国家改造”,特别是近年来下级军官屡次
制造兵变,“损害了军队的名声,削弱了首脑部门的统制力”。所以,事件发生后,
他在当晚的日记中一开始即明确斥责兵变者为一叛乱之徒”。
由于参谋总长载仁亲王一直因病休养,本部工作由副总长杉山元中将主持,他
与冈村的看法基本一致。因为几年来,内阁大臣10几个遇刺,包括个别军队将领也
有被暗杀的,而刺客都是激进的日军少壮军官,弄得日本国上上下下一谈起军人都
心存惊悸。一方面,这种暴力手段推动着称霸世界国策的运行,军界高层人士嘴上
不说,心里相当满意;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