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再是恋情缠绵的年纪,考虑婚姻问题也冷静、现实多了,他这次再婚的出发点是
“不能总让母亲操心,也不要让儿子为他担心”,更不能引起家庭失和。所以,见
老母还是反对,他便下决心不再考虑迎娶石田之事了。
之后,冈村给石田写了最后一封信,表示了歉意,希望她忘掉自己。此时居住
在大阪的石田,见信后明白自己已没有做冈村夫人的任何可能了,给他回了一封如
泣如诉的离别信,不久便择人另嫁了。可怜的石田,自打在上海的交际场上认识了
当时的冈村中佐后,等了他10几年,最终还是没能成为尊贵的将军夫人。
冈村师团长露出再择佳偶的意思,下面自然有人给他张罗,一张张年轻姑娘的
丽照送到他的面前:有的亭亭玉立清纯可爱、有的妖艳丰满姿色撩人,学生、演员、
职员应有尽有。冈村宁次倒的确不是个专贪美色之辈,那些浑身透着无限青春活力
的妙龄女子,他深恐受用不起,这回择妻的标准是要寻一个年纪稍大、性格成熟且
像理枝那样贤惠、温和的女人。
这年11月初,又有人给他牵线搭桥。女方叫加藤知惠,家住青森县南津轻黑石
町,本人曾在当地的一所女子学校教书。由于种种原因,36岁的加藤女士一直没有
嫁人。两人第一次见面,冈村即“对她印象很好,感到她是个性情温和的人,并相
信她会很好地伺候自己的老母”。看来他这次再婚,有些为阿定娶儿媳的意味,主
要是为理家着想。
与加藤认识不到1个月,冈村即向上打报告请求结婚。因为转年开春,第2师团
就要开赴满洲,他要抓紧把四谷坂町的家安排妥当。日军高级将领结婚,须由军部
禀奏天皇批准。12月2日,天皇批准冈村宁次结婚。17日上午,冈村携加藤知惠共赴
坂山桥大神宫,按日本宗教习俗举行婚礼;中午,邀为数不多的亲戚和知己在大松
阁办了几桌酒宴,整个婚礼过程就算完成了。虽然他结婚的消息在驻地仙台的报纸
上作了登载,但婚礼仪式却办的冷冷清清,大概是因为他内心觉得有愧于石田,或
许是因为他对闪电般娶来的这位新娘,毕竟认识的时间太短了,感情还没到达一定
的火候,因而兴致不高。
尽管新郎52岁了,新娘也已36岁了,但因当时日本时髦蜜月旅行,所以他俩婚
礼后去了趟伊豆的汤河原,在那儿小住几天,冈村便携新娘返回了仙台军营。部下
们嚷着要喝长官的喜酒,冈村只好掏腰包在司令部的大餐厅内又办了一次婚宴,全
师团住级以上的军官几乎全都参加了。在众人交杯换盏、笑谈风月的酒席上,部属
们觉得“当新郎的师团长阁下,始终是很难为情似的”。 婚后不久,加藤知惠便离开了仙台,去东京的四谷坂町操持家务、照顾婆婆了。
免除了后顾之忧的冈村宁次,从此全力投入第2师团开赴侵略战场前的准备工作。
当时日本之所以决定向中国东北增兵,除对付当地再度形成抗日斗争高潮外,
还有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
“二二六事件”后,冈田启介内阁辞职,广田弘毅继任首相。广田组阁时,起
初曾想让一些所谓的“亲英美派”自由主义者人阁,例如他推荐了吉田茂任内阁外
务大臣。但是,广田提出的阁员名单遭到军部的坚决反对,内定任陆相的寺内寿一
大将甚至表示拒绝人阁。与英美等民主国家中政府阁员不得由军人担任的制度不同,
日本内阁里的陆相和海相规定必须由现役军人充任。这种制度造成的恶果是:如果
军方不满意,它只要不派人人阁,内阁就无法组成;它要整垮哪一届内阁,只要那
两个担任阁员的现役军人宣布退出就成了。由于寺内寿一以拒绝入阁相威胁,广田
只好将先前提出的阁员名单撤下,按军方的意思重新确定了内阁各大臣的人选,外
相一职又提出了几个人,军方还是不满,最后索性由他自己兼任。这样,广田内阁
总算在3月上旬得以成立。从广田内阁的建立过程可以看出,该内阁一开始就为军方
所控制。
广田内阁成立数月后,由首相、外相、陆相、藏相、海相组成的5相会议制定了
《国策之基准》,明确规定日本当前的“根本国策”是“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
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从这个“根本国策出
发”,对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和日、满国防的巩固,消
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备英美,具体实现日、满、华3国的紧密合作,以促进我
国的经济发展”。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此时日本对其各主要劲敌的方针及其所使用的字眼是:
对英美“防备”,对苏联是“消除威胁”。也就是说,把准备反苏战争放在首位。
因为苏联经过几个5年计划,已实现了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日
本惊恐不安,怕苏联的力量直接威胁到它在中国东北和朝鲜的统治,企图以巩固伪
满政权为手段,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资源,趁苏联还未强大到不能匹敌的程
度,与之较量一番。
在日本军部的幕僚层中,不少人也是这么主张的。其中,持此议最强烈者是冈
村神交已久的朋友石莞尔。石原的资历比他浅,军衔职务也一直比他低,但冈村非
常佩服和敬重石原的聪明才智,认为此人是日军中难得的“极具远见的谋略家”。
早在1931年3月,石原就炮制出《为解决满蒙问题之作战计划大纲》,为关东军发动
“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做了军事理论准备。1935年8月,石原调任参谋本部任作战
课课长;1936年“二二六事件”后,随着军部首脑大换班,参谋本部也进行了改编,
石原担任了新设的指导战争及判断形势的第2课课长。
石原认为:参谋本部过去只有具体的作战计划,而缺乏富有远见的战略计划。
日本不能随意列举假想敌国,而置外交、国力于不顾。以目前日本国力针对世界陆
军强国苏联和世界最大的海军国美国同时进行陆海军备,归根到底是不可能的。即
使进行了军备,但缺乏进行战争的物质资源和生产力,也不能进行长期战争。日本
不能陷入与苏、中、美、英同时作战的困境。他说:“皇国与盎格鲁一撒克逊人
(指美、英)之决战,乃为统一世界文明所进行人类最后、最大之战争。其时期未
必久远。”但当前要“首先倾注全力制服苏联”。日本的所谓“制服”,不是说马
上对苏进行一场全面战争,而是加强对“满洲国”的全面建设,强化日本在那里的
控制能力,“俾使苏联放弃对远东之攻势,而转向印度与近东方面”。为了保持跟
苏联较量的实力,就要以增加驻满洲兵力作军事后盾,同时在外交上“均应限制于
能保持对英美亲善关系之范围内”。
日本海军方面历来是主张“南进”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它从国库里拿到更多的
拨款,进一步膨胀自己的实力。对于石原代表陆军方面主张的“当前国策之重点在
于完成满洲国之建设,俾使苏联放弃对远东之攻势”,表示强烈反对,意见难以取
得一致。经过激烈争吵。在广田首相的调解下,海军作了让步,表示将自己“南进”
的主张与陆军“先解决对苏”的观点统一起来,由参谋本部于同年6月。制定出以
“南北并进”为宗旨的国防国策大纲。
所以,按照这个国防国策大纲的新精神,军部决定让冈村率第2师团开赴北满驻
扎,除对管界内外所谓相当多数匪群不断进行讨伐、加强治安工作外,真正的任务,
是进行对苏联军队作战的训练。对此,冈村宁次心领神会。
对付苏联正规军跟对付东北抗日游击队,要求的作战方法大大不同。为了把军
部赋予的这两项任务都完成好,把讨伐战斗和正规作战训练妥善配合起来,冈村等
人煞费苦心。在仙台师团驻地,各部队成天进行紧张的出征前训练,各练兵场上狂
呼嚎叫之声不绝于耳。当时的日军训练教令,比较注重单兵动作,训练士兵个人的
射击、投弹及拼刺技能。冈村认为这还不够,要能跟苏军打正规战,部队应以集群
训练为主,“因此,为有助于实战训练,我时常规定实施‘对敌阵地进行步兵中队
攻击’的科目,特别指示‘一律使用实弹射击’。结果取得了相当的效果”。由于
冈村的这一训练“改革”与当时的教令略有抵触,下面的一些旅团长、联队长及参
谋们有些闲言碎语,“我以扩大射击战斗为理由,坚决使命令得以执行”。
作为一个军事指挥官,冈村此人倒是讲求实际的,也要求部属不墨守陈规、机
动灵活地处理情况。战后,他曾回忆率第2师团在北满驻扎时发生的一件事情:“1
938年春,松花江解冻开化前不久,某持有一挺机枪的步兵分队乘一辆卡车渡江,陷
入刚开冻的冰窟中,卡车沉没。此时,多数士兵从车上跳下获救,唯独机枪射手具
有彻底爱护武器的精神,紧紧抱着机枪和卡车一起沉没水中”。冈村接到报告后,
一方面感慨赞赏士兵的所谓“纯朴、驯顺美德”,一方面大骂其下级军官呆板、缺
乏机敏灵活地处置问题的能力,并质问:“人命应比武器更为重要。分队长为什么
不作‘扔掉机枪,跳下来!’的指示呢?”
其实,整个日本军队就是一架法西斯扩张主义的战争机器。长期驯服教育下的
官兵,无非是这架机器上一个个毫无灵性的零件,在这种结构下,要求官兵能做到
机敏灵活无异于缘木求鱼。
经过冈村的一番调教,本来就属精锐的第2师团,战斗力更加强悍,时刻准备登
船跨海奔赴中国东北。
1937年春,部队要开拔了,冈村想到了士兵们的心愿。
冈村在这次任师团长以前,多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