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84年5月15日,冈村宁次呱呱落地。由于日本孕妇在胎儿隆起后有束腰的习惯,
加之不足月份,所以他出生时略显瘦弱,宁永夫妇甚至担心这个孩子仍然活不下来。
当然,这个孩子后来平安长大,并终于成为日本陆军大将,在中国战场上充当了侵
华恶魔的角色,但他矮小瘦弱的身材确确实实减损了其大将的“风度”和“威仪”,
他自己也曾在日记里为此而流露过苦恼。这是后话。
中国人讲究婴儿出生后一个月,要过满月;而日本的风俗是孩子生下来的第7天
便是应该庆祝的日子,日本人称之为“御七夜”。按日本的旧习,这一天要由婴儿
的外祖父或委托父母信赖之人为孩子起名字。不过,进入了明治年间以来,这些习
俗有所打破,由孩子父亲自己起名的越来越多。但不管谁为孩子起名字,都要注意
汉字的使用范围,因为用于名字里的汉字在法律上是有限制的,否则官衙里的户籍
管理部门不接受登记。在日本,一般老大如是男孩叫大郎、一雄、一男者多,如果
老二则起名次郎、昭一二等;女孩则多起名和子、良子、加代等。冈村宁永的第一
个男孩虽然夭折,但作为父亲,在其悲哀的内心深处仍要为他留下名份和位置,好
让以后将会陆续出生的孩子记得他们有这么个长兄。所以他取自己名字里的“宁”
字,再加一个表示顺序的“次”字,给这个刚出世不久的瘦弱男孩起名为冈村宁次。
日本民间的迷信意识中,每年5月是妖魔泛滥、灾难四起的凶月,而冈村宁次恰
恰是降生于这个月份的正中间。据说阿定分娩前的几天,曾梦见一只瘦骨磷峋黑鹰
落在自家的屋顶上,长时间地呱呱吼叫,弄得这对夫妻也搞不清是何兆头。往昔,
日本人认为生孩子是喜事,然而又说生育是件不干净的事情,故称生育为“赤不净”,
并因此安排孕妇回娘家去生孩子,特别是第一胎时。这次已经不是阿定第一次生孩
子了,预先请来帮助接生的妇人又说孩子恐怕会早产,回娘家的路途上受到颠簸要
出危险。所以,她这次生冈村宁次一直没有离开过四谷坂町。接生的妇人经验丰富,
胎儿的个头又不大,总的说生育还算顺利。
在日本。婴儿降生于人间,如是男孩在第30天,如是女孩在第32天,一定要去
参拜神社,就是向神报到,将孩子在过“御七夜”时起的名字写人祖神的子孙名册
中。届时,让孩子穿上姥姥家赠送的小裤袄,由孩子的母亲亲自抱着前往。参拜神
社之后,宁永夫妇照老规矩要抱着小宁次到给予过关照的亲戚邻里家致谢,向人家
赠送红豆饭和红白年糕,而对方则赠送他们预先做好的纸糊小狗。自此以后让小狗
睡在孩子身边,因为小狗可以替代孩子要生的疾病,免除孩子的灾难。冈村宁次生
下时虽因不足月而显得瘦弱,但后来在童年时期也确实没有生过什么大毛病,阿定
说是神的保佑和按老规矩做足了各种仪式的结果,其实不过是在他们夫妇的悉心照
料下,偶然的巧合罢了。
冈村宁次出生时,虽然日本在推翻德川幕府统治后开始的明治维新已进行了10
多年,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整个国家经济还远未达到摆脱贫穷落后的程度。他家
的底子本来就不殷实,宁永夫妇又接二连三地生出一大堆弟妹,加上冈村宁次,这
一家总共有8个孩子要抚养,生活是拮据的。1936年3月,刚刚就任陆军第二师团长
并晋升为中将的冈村宁次在回忆他的童年生活时说:“那时我的母亲总是小心翼翼
地把我穿过的衣服、鞋子保存好,留给弟弟们穿戴。家里开支用的钱,母亲总是用
纸包成几份,由于精打细算,有时每月竟能留下一份额外应付开支。那时的日本,
大多数人家的主食是紫菜酱汤和粗质的米,新鲜的鱼片和牛肉是节日才能吃得到的。”
正是对童年时期母亲勤俭持家的印象深刻,所以他成为军官后,包括远离本土撕杀
于中国战场时,也总是不忘记每隔一段时间将自己那份渗含着日本工农大众血汗、
尤其是中国人民血泪的“皇军薪金”寄给母亲,而且每次邮寄的时间和金额,都一
笔一笔认真地记载在自己的日记中。
日本家庭是非常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的、从冈村宁次4岁开始,宁永夫妇就教他
认日语假名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并已规定了每日作息时间和识字进度。与宁永谦卑
随和的脾气相反,阿定是个干练而严厉的人,冈村宁次一直不怎么在乎他的父亲,
但从小时起,甚至在成为了将军以后,一见到母亲便不敢放肆而肃然敬畏。4岁的孩
童正是贪玩和注意力很难集中的时候,每当冈村宁次在小板凳上坐不住,跑到院子
里或街上玩耍的时候,只要听到母亲的喝斥声,就立即钻回屋里拿起识字卡片。渐
渐地他也学得机灵了,见到母亲出门,他就赶紧跑出去玩耍,估摸着母亲快要回来
了,他便端坐在小板凳上装模作样地背诵卡片上的词句。但不管怎么说,他在父母、
特别是母亲的严厉督促下,在学前就认得了不少的字。
1890年3月,冈村宁次入坂町小学,开始了学校生活。东京市真正建立小学校是
在1872年(明治5年)“新学制”实施之后。以前幕府统治的江户时代,各地把初等
教育机构叫作“寺子屋”,实际上是一种私塾性质的教育。1869年(明治2年)3月
23日,明治政府颁布了小学设置令,决定在各府县建立小学校。已经定为首都的东
京市,自然要率先执行政府的法令,经过几年的准备便建立了各种小学校100多所,
坂町小学校即是其中的一所。不过,因这一带学区的负责人悉为武士之后裔,政府
为笼络他们支持维新改革,从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的投资上给他们以重点照顾,使这
里小学的校舍和设备都堪称一流,选聘的教师也都是由智识上乘并且合乎武士们口
味的人来担任。
明治时代,日本小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寻常小学与高等小学,各为4年。其中,
寻常小学是4年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从1889年9月入坂町小学起,当时才5岁多一点
的冈村宁次开始度过其长达8年的小学生时代。据他早年的同窗回忆说,小冈村是一
个很聪明的孩子,有时很老实,有时又很乖巧,比较合群,擅长于交往;他的算术
成绩一般,但语文和历史学得好,写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夸奖。他的父母对其学
习成绩总的说来是满意的,特别是他一直郁郁不得志的父亲冈村宁永,对儿子日后
的荣华富贵抱有莫大的希望。
1897年,13岁的冈村宁次小学毕业,考进了著名的早稻田中学。这所学校当时
是东京专门学校的附设中学部。东京专门学校是著名维新派政治家大限重信等人于
1882年(明治15年)10月创办的,大限认为“国家之独立,要基于国民之独立。国
民之独立,要基于学问之独立”,即以坚持学问之独立为建校宗旨,培养有“自由
精神”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后来在1902年9月,东京专门学校正式更名为早稻田大学,
成为如今享誉日本乃至世界的一所私立大学。由于它当时的收费就较高,所以冈村
宁次在其中学部仅仅读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当然,冈村宁次在早稻田中学辍学,也不仅仅是出于家庭经济上的考虑。他是
武士后裔,其父宁永虽然落魄而又无可奈何,但其本性上对所谓“自由精神”是格
格不人的。特别是他的母亲是个性格刚强的妇人,做梦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出人头
地、重振家业,后来冈村宁次步入军旅,每晋升一次职务和军衔,她都狂喜一番;
当冈村宁次中年丧妻时,她竟能不顾耄耋之躯替他拉扯孩子,好让儿子无后顾之忧
地专致于“事业”,可见其功名心之炽热丝毫不逊于其子。冈村宁次奉父母之命离
开早稻田中学,自然不是辍学在家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浮浪少年,而是紧接着靠母亲
四处活动拜托到的关系,进入了东京陆军幼年学校,目的是为下一步进入日本陆军
士官学校铺垫道路,最终成为一名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帝国军官。
那时日本的所谓陆军幼年学校,其实就是陆军少年军校。明治维新开始后,在
西方列强日益渗透的压力之下。当权者环顾字内,认识到在“强权即公理”的环境
中建设国家近代化军队的重要性。明治新政府成立不久,参谋本部长山县有朋就向
天皇上奏说,当今“万国对峙”,列强“论兵之多寡,急于论国之贫富”,充实军
备是当前“燃眉之急”。从此把最初提出的“富国强兵”发展顺序,调整为“强兵
富国”,确立了把“强兵”作为国家首要政策的军国主义路线。日本人做事之前习
惯于考察对比,汲取别人的长处。山县有朋、西乡从道等人通过对欧美各国军事制
度的考察,发现德国的那一套最适合日本效法。德国军官的培训是非常系统的,他
们从少年娃娃抓起一经过初级正规军事学校的培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少尉军官;
此后有发展前途的军官还需进入中高级军事学校去学习深造。所以,德国军官的底
子普遍扎实、军事素质高。而且军队作为一个武装团伙,讲究协作和集体主义,少
年娃娃初谙世事即选拔来一起学习,也易养成职业军人的军官团精神。这样,在山
县有朋等人考察回国后的大力鼓吹倡导下,日本陆军逐步建立了从幼年学校、士官
学校到陆军大学一套完整的军官培训体系。
当时日本陆军在东京、名古屋、神户等地建有多处幼年学校,其中以东京的陆
军幼年学校为最好,校长往往由有大佐军衔的人来担任,其他地方的学校一般是中
佐、甚至由少佐来做校长。那时的日本还很穷,政府的财政相当紧张,据说神户陆
军幼年学校刚开办时,校长和教官要在草席棚里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