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冈村宁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固守死战?决心难下。他担心这时撤走,蒋委员长会怎么说?尤其他手下号称
“铁军”的第4军还没使用,而这个军又与他从北伐战争时就有长久的历史关系,是
他的起家老本。不撤吧,部队打光了,九江恐怕还是个丢。思前想后,他咬着牙,
一拳砸向桌子:“撤他妈的,天大的事老子顶着!”
    26日晚,张发奎率第2兵团全线后撤,向牛头山、金官桥、十里山等阵地转进。
九江陷落,同时,长江对岸的江防要地小池口也被日军占领。
    不管怎么说,张发奎打的这一仗是失败了。九江被冈村宁次拿下,标志着日军
冲开了武汉外围中国军队的一线防御。
    再说坐阵武汉的蒋介石,听说九江失守,气得在军委会上痛骂张发奎:“张向
华紧要关头心存私心。他把第4军藏在后面为什么不用?为什么不用?什么‘铁军英
雄’、什么‘抗战先锋’,统统是假的。这是他公然抗命,目无军纪!目无军令!”
    参加会议的总参谋长何应钦想替张发奎圆通:“委员长,张向华放置第4军不用,
也许是见大局难以挽回,怕被日军缠住脱不开身。如今全军安然撤至第二阵地,结
局也还说得过去。不如给他个机会,让他在金官桥一线阻滞敌人,挽回影响。”
    蒋介石对两广将领素无好感,对其中有私心之嫌者更不能容忍,他不同意何应
钦的处理意见:“失去九江,不啻给进攻武汉之敌一个立足点,对此目无统帅固守
命令的将领,决不能再放在前线。”不久,冈村宁次筹划南浔攻势,蒋介石今薛岳、
吴奇伟主持南3寻线战事,让张发奎坐了冷板凳。
    其实,九江丢失,张发奎也十分痛心。1938年8月7日,他在总结九江失利的原
因时说道:“一是交通线破坏太早,阵地未能预先完成;二是运输不良,兵站设施
欠缺,在九江附近我军部队将近10万,因粮弹之补给,伤兵之后送,均无法实施,
士兵枵腹应战,伤兵呻吟道左,作战精神,顿形颓丧;三是军纪不良,民众逃亡。
各部向九江附近集中时,因运输困难,沿途鸣枪拉夫,搜寻给养,不肖者且强奸掳
掠,军行所至,村舍为墟,满目荒凉,殆绝人迹,民众既失同情之心,军队且无乱
忾之气。如此而欲其奋勇杀敌,自不可能;四是联络不确,未能协同;五是警戒疏
忽;六是将领间缺乏自信心,中下级干部多无掌握部下之能力……”
    但是,他对蒋介石的处罚也一直耿耿于怀。很久以后,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
道:“变相撤职对我来说,是一件可耻的事情,也是8年抗战中一件最悲痛而遗憾的
事。……九江附近之撤退,我当时乃根据当面敌情,我军状况所下达之决心,不幸
为蒋先生误以为我有保存第4军实力之嫌。实则我不仅对九江之战役毫无私见,即全
抗日期间所有大小战役之过程中,莫不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全民利益着想,从未将私
人利益的意念夹杂其间。固然,第4军与我有悠久的历史关系,远在北伐时,我首任
该军军长,在指导作战时,任何配署我指挥之部队只寻求如何去部署完成任务,绝
无衡量自己与其他部队之深浅关系,以保存自己实力之行为。假如有这种自私行为,
第4军番号早就淘汰,哪有‘铁军’之辉煌绰号见称于国人呢?九江战役后,未详细
调查,即以‘张总司令发奎即行调回’的命令变相撤职。我对职位视同敝屣,毫不
足惜,但我是高级指挥官,有辱我的尊严,至为难堪。……退一步说,蒋先生当时
越级处分,实欠考虑。如我有错,应由我的上级陈辞修(诚)将军处理,但蒋先生
并未查明亦未接到我的上级呈报,就径自越级干涉,这是他常犯的毛病……”
    武汉会战结束后,张发奎才被调到别的战场指挥战斗,他打过胜仗,也打过败
仗,总的来说在抗日战争中,他是尽了力的。后话不提。
    7月26日,日军完全占领了九江城,冈村宁次如愿以偿,首仗成功。不过,冈村
部队入城后,正赶上当地流行霍乱,他派防疫人员即刻调查,“调查结果,此次霍
乱起源于市内东南部的井水,虽不能断定是否有人把霍乱菌投入井中,但据当时传
说很可能是敌军撤退战术的一环”。
    他的这种捕风捉影的“调查结果”,当然是对中国军队的栽赃诬陷。实际上,
在整个武汉会战过程中,倒是日方违反1925年日内瓦协议书和国际法,多次悍然使
用过毒气武器。据日方记录,会战中日军使用毒气达375次,发射毒气炮弹4万发以
上。
    日军拿下九江后,就计划将这座长江上的重要港口城市作为它的集结根据地,
江南日军主力溯江西上,人员、物资都要在此上陆,往南进攻也需以此为后勤补给
基地,如果霍乱蔓延,日第11军作战就可能受挫。因此,冈村党得对这一情况不可
掉以轻心。所以,“我军占领九江后,我下达的第一项命令,就是‘全军定要消灭
九江霍乱’,并立即派出以军参谋长为首的有关参谋、各部部员携带所需物资前往
现场。按照常规,这种命令应由后勤课幕僚负责发布,但这次是在作战课由我起草,
并在命令编号上冠以‘作(战)命(令)’字样。日后听说此事传到国内,被军医
学校和军需学校当作教材示例,广为宣传”。
    在冈村的“全军定要消灭九江霍乱”命令的实施过程中,九江城内大批染病或
被日本军医指定认为有染病嫌疑的中国老百姓,再遭涂炭,被日军屠杀、焚尸。
    占领九江后不久,窜到江北的第6师团又于8月2日占领了黄梅。不过,事后却引
发了冈村与该师团一次不大不小的风波。
    第6师团原属华中派遣军直辖,该师团自恃曾首先攻入中国首都南京城,并在那
里大量屠杀中国军民“弘扬皇军威力”有功,骄横不可一世。隶属于第11军序列后,
它又是该军的主力师团,对谁也不怎么买帐。本来在8月2日晚,冈村收到该师团占
领黄梅的电报后,立即以军司令官名义用急电向其师团长稻叶中将拍去了“贺电”,
岂料“数天后,通过联络飞机的吊筒(与无机场的司令部相互传递信件用的权宜办
法)收到该师团作战主任参谋秋永的信函。信中大意为:‘历尽艰辛,不惜牺牲,
完成占领黄梅使命,军司令部竟无任何反应,是何道理?’以尖锐词句发泄了愤懑
情绪”。矛头自然是指向军司令官冈村宁次。
    一贯注意笼络部属的冈村,“感到好像挨了当头一棒。我虽然想尽力使部属满
意,但初临战场就犯如此大错,深感惭愧”。于是,他立即叫来两名报务军官询问,
查明了此次失误的原因:“原来是进军九江以后,无线电报剧增,其中大部分是
‘特急电’,尽管译电员彻夜不眠,酷暑之下努力工作,但总也处理不完,直到现
在仍积压近70份待译电文。这样,发给第6师团长的电文还需等待数日。据说,报务
军官按轻重缓急先处理的,大部分是兵器部与上级司令部之间,关于将发来的物资
分存后方各地的照会和答复收到武器、零件件数的电报。结果给组建不久的军司令
部的协调及监督指导造成困难,我的祝贺电,也被认为是不甚紧急而稍候处理。”
尽管查清了原因,冈村觉得对下级发泄愤懑情绪,要有虚怀若谷的风度,大将肚里
能撑船不必与之斤斤计较,然后,“我复函秋永参谋,避免采用辩解之词(尽管不
无原因),对军司令部的过失,再三表示歉意。此事虽与作战无关,但为汲取教训,
将经过情况告之军参谋长,他完全同意我的处理,并表示今后要密切调整司令部的
报务与各部的业务”。
    冈村这次攻取九江,得到了海、空军的密切配合。这两个军种须协助第11军作
战,虽是大本营的命令,但具体运作起来也要有融洽的关系。他“鉴于中国事变爆
发后陆海军曾因占领青岛问题发生丑恶争执,或争先抢占城镇,以及因空军误炸友
军引起抗议和愤懑等事例,时常教导部下:‘应以武士道精神对待友邻部队及配合
作战的空军、海军’”。当他的部队为占领九江,越过鄱阳湖进行登陆作战时,也
曾遭到海军航空队飞机的误炸,死伤70余人。在判明事件责任真象之前,冈村认为
宜冷静、不向对方妄提交涉和抗议。不久,他派人查清原来是波田支队的步兵摆弄
缴获的小炮时,击发了装在炮膛里的炮弹飞向了第106师团,巡航的日机见地面火光,
以为是中国炮兵在射击,便进行一通俯冲轰炸。知此情况后,冈村立即复电海军航
空队:“事故原因在我方,感谢航空战士勇敢行动。”
    看来,此人确实能够注意与上下左右搞好关系,这也是他在日军中不断获得擢
升、晋级的因素之一。前面提到的那个不知深浅责怪上司的秋水,说来也有意思,
他竟是冈村宁次在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学习时的同期同学!到参加这次武汉会战的
1938年,秋永才是冈村属下一个师团的作战课中佐衔主任参谋,而冈村已是指挥好
几个师团10来万人的中将军司令官了,两人的仕途差距竟如此之大。只是到日本投
降的前几个月,大本营遍施恩惠、突击加官晋衔,弄得日本的将军满街走,秋永才
终于捞到了个少将的肩章戴一戴。不过,这时“皇军”已快要投降、散伙了。闲话
不提。
    夺取了九江,冲破了中国军队的外围防线,下一步先打哪里?冈村不愧是日军
中一张唱大戏的头牌角色,他盘算:占据九江后,直接向西猛攻,取捷径进攻武汉,
虽然可能会很快拿下这座城市,但歼灭不了多少中国军队,打仗的主要目的在于消
灭对方的有生力量,这也是大本营交给他的任务。再说,在他侧后方有中国重兵集
团,他前面的部队能否稳稳当当地攻下武汉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