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冈村宁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答:我们的态度很明确,领导全国人民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谁投降我们就
打谁。
    阎、王两人长时间的谈话,使在外面等候接见的人焦急不安,而侍卫人员则在
窗外偷听。他们对这次谈话十分重视,主要是想了解八路军的态度,阎也想乘机摸
摸中共的底。谈话次日,王世英即返回延安。阎虽有与日“合作”的想法,但已有
所顾忌。
    冈村和阎各自的代表,后来又进行了两个来月的商谈,日方坚持要阎先离开克
难坡进驻孝义,发表脱离重庆政府的通电,然后才能履行上述细则。阎则以黄河以
西的工厂机器尚未运回河东为理由,坚持日方要先履行细则,再行进驻孝义,发表
通电。这时,赵承绶由太原发电给阎报告:从商谈过程中来看,日方确是诱降,不
是合作。嗣因日本准备太平洋战争,国内物资紧张,冈村不能如数拨出阎所要求的
武器、物资、款项。同时,蒋介石获得阎和日方勾结的情报,派遣徐永昌和贾景德,
由重庆来到克难坡,允拨阎军的欠饷并增加军政费用。在这种情况下,阎遂将赵承
绶召回克难坡,静观时局变化,履行汾阳协定问题,也就暂时搁置下来。
    见阎不降,1942年2月冈村决定以武力威逼,扬言要向克难坡和阎所控制的晋西
进攻。这确实威胁到阎的生存问题了。阎锡山乃于4月初发动“晋西保卫战”,动员
所有力量开赴前线,奖励晋绥军官兵每打死1个日本人赏洋100元,并许诺给士兵娶
妻,以鼓励士气,改变过去恐日降日的想法。日军驻晋部队却根据过去的经验,对
晋绥军非常轻视,公开说:“阎锡山的军队根本用不着打,只要在枪头上挂一顶日
本军帽就吓跑了。”由于日军轻敌,阎又做了种种准备,所以日军在孝义县苏宋庄
和汾城县华灵庙的战斗中受挫。至此,冈村宁次后悔不应逼阎过急,于是又派特使
与阎谈判。
    阎锡山称:“我们与日军来往是策略,并非真投降。”对这个钱铺小商人家庭
出身的山西不倒翁,无论是东京的东条英机,还是身在北平的冈村宁次,谁都摸不
透他真实的想法。冈村对他的参谋长安达二十三中将说:“阎锡山曾把中国人骗遍
了,他派谁当代表,都当不了他的家,必须与阎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
    在冈村宁次的坚持下,双方于1942年5月6日在离克难坡不远的吉县安平村举行
会谈,阎锡山被迫亲自出席。因为冈村通过这两年的几次大规模“肃正作战”,已
严重地削弱了中共方面在华北的力量,随时可以腾出手来打击他。日方出席者的级
别也不低,计有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中将、第1军司令官岩松义雄中将和该
军参谋长花谷正少将、伪山西省长苏体仁等。会议内容:在阎锡山方面为:(一)
申述亚洲同盟与中日两国之利益;(二)在彼此互相需要的合理条件内进行合作;
(三)请日方表明此项合作,是否日本的国策,抑或地方的意见及对待中国的方针
等等。在日军方面为:(一)强调东亚共荣圈的胜利,促间早日投降;(二)向阎
提出“觉书”,促其通电脱离蒋介石方面,如当时发表通电,立即交付联币300万元,
步枪1000枝;(三)关于汾阳协定应允之武器、物资、款项等,因数目太大,须陆
续交付。
    阎锡山对日方提出的问题,以一切准备尚未完成为借口,表示通电脱离重庆方
面和向日投降,须再加考虑。因而会议没有达成协议,日方也将所带的联币、枪支,
原物带走。
    这次安平会谈未获结果,冈村大失所望。阎锡山毕竟不同于汪精卫,民族气节
多少犹存;他手下的那帮晋绥军将领,也不同于麇集在汪周围的汉奸政客,不会答
应向日本人投降。为了离间间与重庆方面的关系,搞心理战,冈村下令把阎跟日军
首脑接触时拍摄的照片,用飞机大量散发到重庆、西安等地。同时,以武力积极压
迫阎部,在稷王山一带击溃阎的第34军,在孝义净化村歼灭了赵瑞、杨诚两个师,
并声言要大举进攻阎管区,以逼阎早日投降。阎也不示弱,高喊保卫晋西,双方关
系已成僵局。但阎驻太原、汾阳、临汾的办事处仍然存在,双方的人员来往直到日
本投降从未间断。
    冈村对阎的劝降虽没有成功,但达到了使阎锡山在军事上消极避战,日军得以
在山西专事对付八路军的目的。
    对晋系以外的其他杂牌军,冈村的劝降工作取得了成功。“我到北京就职后,
了解到管辖区内很少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但有不少以上将、中将为司令的国民党
地方军。这些地方军大都是各派系的旧军阀,目前虽接受中央政府的军饷,对蒋介
石却未必忠诚。只要避免和他们作战,即可减少牺牲,节省兵力。因此,我要求各
军司令官、师团长等对国民党地方军进行诱降工作。结果非常奏效。从1942年春开
始,这些将领陆续投诚,到1943年秋几乎全部归顺我军。其中最大的一股,是庞炳
勋的军队”。
    庞炳勋原是冯玉祥的部下,1931年蒋、冯、阎中原大战时,在蒋介石的暗中收
买下倒戈反冯。蒋介石升他为第40军军长,以后又兼任国民党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
长城抗战之役,他升任第10军团总指挥,接着晋升为陆军中将,改任第3军团军团长,
在台儿庄战役中立过功劳。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对军队体制进行了改革,废除了
军团名号,庞炳勋遂改任集团军上将司令,驻扎在豫南一带。西北军从上到下历来
有倒戈的传统,而这次庞炳勋降日,竟然是在一个小小的日军少尉的说服下实现的,
令人瞠目。
    这个日军少尉名叫田中彻雄,毕业于日本东亚同文书院,既擅长汉语,又通晓
中国情况,来华服役后被安排在日第12军的策及机构工作。此人深知中国人一贯墨
守“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信条,常常不经请示单枪匹马地跑到中国军队中劝降。
这次他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判断庞有降意,便又只身跑到庞的驻地,一番威胁利诱
后,居然使这位统领7万大军的集团军上将司令表示投降。可是,他的“超群功绩”
并未得到上司的奖赏,反而指责他:“小小少尉,竟然未经命令随意潜入敌阵,破
坏了军纪。”令他十分苦恼。
    消息传到冈村那里,他认为下级指挥官指责田中少尉触犯军纪不一定有道理,
原因是“考虑到今后为了歼灭庞炳勋的7万军队,不得不牺牲众多部下,而如果田中
的工作获得成功,则可避免这种牺牲”,遂决定表彰田中彻雄。1943年5月23日,冈
村亲自赶到开封,听取了这位“降服7万人的好汉”的事迹介绍,不仅颁发了军功奖
状,还赠给他特地从国内寄来的一柄军刀。
    在冈村任华北日军最高指挥官期间,国民党各路杂牌军总共有30万人左右降日,
其中有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张岚峰、李守信、吴化文等部。据日方统计,整
个中日战争期间,非蒋介石嫡系的降日杂牌军共约40万人,而华北地区即占3/4。
可见,冈村等人劝降工作的“成绩”之大。
    开展对重庆方面的“和平”工作,是东条英机曾秘密嘱托冈村宁次的又一项重
要任务。
    冈村来华北不久,便找到他的老相识殷同建立了与重庆的电讯联系。殷同早年
毕业于日本陆军军需学校,他与其同窗汪时璟、王大祯等回国后都离开了军界,分
别在政界、财界活动,相当有名。冈村很早就与殷同认识,30年代初冈村任关东军
副参谋长时,殷同常奔走于北平和长春之间,传递消息。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后,为
了协商与该协定有关的东北与华北之间的交通及其他问题,殷同作为何应钦的私人
代表,在北平和大连等地跟冈村频频接触,彼此私交密切。
    1942年8月,殷同与在重庆的王大祯接上了联系,9月,蒋介石秘密派特使何沛
石潜来北平与冈村“交换意见”。双方虽未达成什么原则性协议,但一致同意通过
殷同一王大祯之间建立的联络线磋商“和平条件”。为此,冈村指示“方面军参谋
部编制了密码,将我军通讯兵秘密派驻殷同私邸,并由我签署一份防哨线通行证交
给了何沛石”。不料,同年底殷同突然病死,冈村又请“赋闲”在北平的汪时璟代
替殷同,继续和王大祯联系。从此,“北平与重庆每周交换电报一二次,但内容多
为议论,对方态度强硬,几乎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特别是在1943年工1月下旬召开
开罗会议以后,丘吉尔、罗斯福和蒋介石相互确定,在彻底战败日本以前谁也不得
与之单独媾和。加之在这一年,欧洲战场上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开
始转入反攻;在北非战场的德、意军队被全部肃清后,英美军队在意大利南部西西
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权垮台;在太平洋战场,美军于8月攻占阿留申群岛,10月克
所罗门群岛的新乔治亚岛,11月克布根维尔岛,同时攻占吉尔伯特群岛,日军节节
败退。在这种有利态势下,蒋介石自然更不会按照日本所提出的条件与之情和。
    用“拉”的办法不能瓦解重庆方面的抗战意志,同时,在太平洋战场形势日趋
恶化的情况下,日陆军主力却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抽不出身来。东京大本营遂
决定孤注一掷,重新发动对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军事进攻,以武力摧垮重庆政权,
或许能进而改变整个战争态势。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中日双方军队的最后
一次大规模会战——豫湘桂大会战。
    这次大会战从1944年4月开始至年底结束,历时8个多月。是抗战爆发以来时间
最长的一次会战。冈村宁次指挥华北日军首先在河南开仗,揭开了大会战的序幕。
欲知他如何猖狂表演,且看下章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