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几度东风吹世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尽心,在此基础上的淡泊和谦让,才分外让人感叹。
  因此让玄宗赞叹不已的张九龄的宰相风度,对于百姓来说,又是另具一番意义:不在于他的千古文章,不在于他的翩翩神采,而在于他刚直不阿的耿介风骨,以及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怜惜岭南百姓翻山越岭的艰难,张九龄奏请将秦时的梅关古道从原来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拓凿成一条宽阔平坦可供四马并行的车马大道。此后千余年,梅关古道一直是连接中原与岭南,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最重要通道和纽带:南北货物经此流通,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得以相连。今日韶关等地仍有风度楼、风度路、风度堂等,据说俱为纪念“九龄风度”而立。而最能体现“九龄风度”的,应该还是梅关古道上的那副对联吧:
  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将军姓氏;
  从此可通粤海,愿无忘宰相风流。
  当豺狼咬死了羊
  〔文/尘埃不见〕
  豺狼咬死了羊。这句话是唐朝时某驿站的一位服务生说的,选择其做标题是因为可以引出几个有趣的故事。
  长寿元年(公元六九二年),武则天下令禁屠杀及捕鱼虾。
  这个具有慈善意义禁令的范围仅限于低等动物,人不包括在内。因此就不好意思对人家讲我们也曾辉煌早在一千多年前唐朝的一个皇帝就是动物保护主义者。
  不许杀生显然给餐饮业带来沉重的打击,也影响到很多人生活。一个被武则天亲手提拔的官员就抱怨说,今断屠杀,鸡鱼猪驴俱不得吃,空吃米面,如何得饱。这个人是很爱吃肉的,每当让厨子做肉饼时都要叮嘱少放葱多加肉,时人管他叫缩葱侍御史。
  吃肉难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怎么解决?经典著作《易传》中指出:变则通。一变通对策就出来了。
  有一件事发生在娄师德身上,娄师德应该算是武则天依重的大臣之一,也是武周时期少有的能够全身而终的将相之一。他曾经告诫将要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别人吐到你的脸上,不要擦掉任其自然干掉。颇似西方那条有人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迎上去的准则。武周时期另一个能够全身而终的宰相是狄仁杰,而狄仁杰能够当上宰相就是娄师德极力推荐的。
  有一次娄师德从东都出发去外地视察,当时他官居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一把手,三品大员。御史台是国家监察机构,经常要到各地去检查有无违法乱纪的人和事。
  天色将晚,娄师德到一个驿站住宿。驿站是国家设立的招待所,官员入注按其品级享受相应的待遇,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相同的。吃饭的时候服务生端上来一盘羊肉,作为监察机关的领导,娄师德当然知道有禁屠令,也知道违反圣上的禁令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便严肃的追问:
  圣上严令禁止杀生,为什么还有羊肉。
  服务生回答说:
  是一只豺狼咬死了这只羊。
  豺狼咬死的羊当然和人杀生无关,至于是不是真的,娄师德心知肚明,因此他说:
  这只豺狼很有眼色。
  接下来的事更有趣,服务生又端上来一盘鱼,娄师德照例要质问:
  圣上严令禁止捕鱼,为什么还会有鱼。
  服务生也照例回答:
  是一只豺狼咬死了这条鱼。
  这个答案具有明显的逻辑性错误,被称作“宽厚清慎”以唾不拭干教人的娄师德也不由得训斥起服务生:
  短智汉,应该是水獭咬死了鱼。
  短智的直译应该是智力不足,就是现在的缺心眼,与之相比,知书达理的娄师德所说的理由显然更具有说服力。古人有“獭祭鱼”一说,讲的是水獭经常会将捕得的鱼摆在水边上,像人类祭奠时摆上乾肉一样,既然如此,人们在水边上拣到死鱼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看到这大家就会明白,“四菜一汤”之类规定自古以来就不怎么灵。
  说完了官员再谈谈餐饮业,餐饮业讲的是经济效益,是要挣钱的,你不让他用肉很多菜就失去了味道。唐朝在那个时期应该是发达的,但我估计绝大多数人还远没有达到吃腻了大鱼大肉而去品尝山野菜的地步,下馆子少不了点上几个荤菜,再说据现代人推测会有不少豪杰侠客一边吃着肉一边留意着身边的动静随时准备腾空跃起长剑出鞘,因此如何尽快走出禁屠令所造成的困境,是一个很急迫的问题。餐饮业想出的办法是:将各种肉煮成浓浓的肉汤,再用这种肉汤来烹饪菜肴。咱们国家传统烹饪中有一种叫做高汤的用料,一般来说是用土鸡、火腿、春笋、猪筒子骨、瘦猪肉丁熬制而成,味极鲜,绝非那种水中加了鸡精的汤。这种高汤产生于何时我不太了解,但武周时期餐馆里所煮的肉汤无疑是一种上品汤。肉汤煮好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用罗网过滤,将汤中的肉块过掉以避嫌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有过滤不净的现象,端上桌的菜肴中时会有肉块出现,对于违反法令的事经营单位是不负责解释的,问得急了就回答说:罗漏。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一种情景,一桌吃家中有人夹到唯一的一块肉后对众人说,承让,承让,本人叨得一块罗漏。虽不及大快吃肉,也算是吃出一些情趣。
  武则天对于禁屠一事不像官员们那样严厉,这也是一种领导艺术,民间的说法就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法令是由她那里出来的,她就是释法的权威。
  作为皇帝的武则天对于社会上出现的种种违令的现象是有所了解的,那个时候有许多人以告密为己任,争相向皇上反映情况。
  当时一个叫张德的官员喜得贵子,私自杀了一头羊办喜宴,前来赴宴的同僚中有一个人姓杜名肃,七碟子八碗吃了个壕满沟平后又往怀里揣了一个羊肉馅饼。顺便提一下,我们这个地方有一道中华传统小吃就是羊肉馅饼,不知道是不是打唐朝传下来的。
  杜肃揣走一个馅饼不是为了回家慢慢品尝,而是将这件事汇报给了皇上。第二天上朝,武则天对张德说:听说你得了一个儿子,这是个喜事。
  一句关怀的问候,令张德和在场的官员浑身发冷,这意味着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一举一动甚至包括私房之内发生的事都被人监视着,任何隐私都有可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果然,令张德担心的事出现了,圣上追问其从哪里搞来的肉。张德只剩下走坦白从宽叩头服罪这一条出路了。
  武则天的话应该是出乎张德的意料,她说朕禁止屠宰,但是对于喜事和丧事是不加干涉的。
  话说到这里,张德算是松了一口气,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武则天接着说:不过你以后请客吃饭也要有选择,别什么人都往家叫。说完拿出杜肃检举张德私自吃肉的奏表让大家看。
  至于那个吃人家饭还砸人家家的杜肃,史书上记载的是:举朝唾其面。
  唾面表示的是蔑视与侮辱,战国时期的赵太后就说过:“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往人脸上吐口水这种事发生在足球场上是会受到重罚的。
  闲话三皇五帝
  〔文/莫邪82〕
  以前提起“三皇”这个名词时,常被搞得晕头转向一头雾水,因为从古至今各种典籍里对此的记载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西汉的纬书里说是天皇、地皇、人皇,《春秋运斗枢》里说是伏羲、神农、女娲,《帝王世纪》中又说是伏羲、神农、黄帝……但是我最初记下的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奉为圭臬的还是语文课本上的一条注释:伏羲、燧人、神农。编者毅然决然的语气,就好像在告诉人们地球绕着太阳转一样。当时年幼无知,还没有聆听过孟老夫子“尽信书不如无书”超然智慧的教诲,于是对此说奉若至明深信不疑,每每在其他书里看到祝融、女娲之类的说法便洋洋自得,以为发现了作者的无知,后来才沮丧地发现,原来无知的是自己。
  但不管怎么说,能进入“三皇”大名单的人物无疑都是上古时期最负盛名智慧超群的领袖人物,通过描述他们功绩的传说,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处处充满了神怪色彩而且众多相互抵牾之处,但这恰恰正是一个民族在解释他们肇兴之初的历史时必然产生的结果。上古的神话传说也许并不可靠,但我们总能从中捕捉到一些事实的影子,并在脑海中重构出一幅原始社会的生态图和史前不同文化阶段的特征。而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也大抵成了后世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一个民族如果缺乏了这种浪漫和美丽,他们最初的历史将是苍白的。
  和“三皇”一样,“五帝”的说法似乎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不过因为司马迁的《史记》,好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说法更为人们所熟知,在这里也就以此为基础略谈一下吧。
  先说说黄帝。他老人家的大名想必每个中国人都如雷贯耳。几千年来,他早已代替了造人的伏羲和女娲被人们推崇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高高地供奉在了神龛上。而与三皇相比,黄帝身上的神异色彩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不同凡响首先就体现在出生上:“黄帝……母曰附宝,之祁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於寿丘”。司马迁平平淡淡的一句“黄帝者,少典之子”显然让后人十分担心,为了避免埋没这位老祖宗的丰功伟绩千秋大业,让我们今天有幸看到他出生的“真相”,这段话赫然出现在《史记》正义中。
  但这也怪不了谁,总结一下人们对自己顶礼膜拜的圣人们的描述,我们很容易发现,圣人出生之前,他们的母亲看到天文奇观或梦到神仙怪兽的几率总会大大提高,当然,也有不少的圣人要可怜巴巴地在娘胎里待上个三年五载(但待的时间长了好像也未必就是什么好事,比如《东周列国志》里那个在老妈肚子里闷了整整四十年的褒姒)。除此之外,圣人们通常还要从小到大都显得与众不同,比如在描述皇帝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