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等人大力宣扬封建正统文学,提倡“宋诗运动”和桐城派古文。小说
也渗透着封建伦理的说教,处于衰落之中。总之,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学
的发生期,文学创作已经出现了新的变化,但是封建正统文学仍占据着主导
地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时期文学: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战
争的失败,使中国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以康有为、
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了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
动,企求在不从根本上变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在文学上,他
们也倡导改良,鼓吹“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要求
文学为改良运动服务。由于文学改良的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文学自身发展
的需要,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出现了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以梁启
超为代表的新文体散文,以及以李宝嘉、吴沃尧、刘鹗等人为代表的谴责小
说。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文学的形成期,新的文学观和新的文学内容、文学
形式终于动摇了封建正统文学的根基,得到了一个飞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文学:1898年戊戌变法的失败,进一步加重了民
族危机,资产阶级出现分化。1905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到来。革命派的文学创作大抵如他们自己所主张的
… Page 85…
那样,是“政治宣传品”。他们用诗文、小说、戏曲作为武器,进行广泛的
革命宣传,对推动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章炳麟、秋瑾、邹容等人
的诗文,黄小配、陈天华等人的小说,都是革命派文学的杰出代表。1907年
还成立了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核心的文学团体南社。此外在戏曲方面实行改
良,产生了话剧运动。这一时期革命派的写作着眼于革命内容,写得比较仓
促,缺乏提炼和推敲,因此显得幼稚、粗糙。但是,这一时期是近代文学的
拓展期,进一步拓宽了文学表现的对象,作品充满革命激情,在当时具有鼓
舞作用。1911年的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然而,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的任务并未完成,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还有着新的反复和高潮。
… Page 86…
2。龚自珍和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歌
(1)龚自珍
龚自珍虽然在鸦片战争的第二年即逝世,但他是中国晚清文学的先行
者,在晚清文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后更名巩祚,号定庵,又
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官宦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深
厚的文化教养,及长又刻苦钻研,对经学、文学、文字学、历史学、地理学
等都有很深的造诣,并广泛涉猎诸子百家、释道典籍、科名掌故等。但在功
名仕途上均不如意。二十七岁中举,三十八岁中进士,只做了几任小官。“一
生困厄下僚”。四十八岁辞官南归,五十岁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著述
甚丰,曾自编文集百卷,今已不存。不少作品散佚。后人曾辑编其文集多种,
以王佩铮校辑的《龚自珍全集》为最完备。
龚自珍在文学方面,散文、诗、词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龚自珍的散文在当时就因鲜明的现实性、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而著称于文坛。曹籀在龚自珍生前作的《定庵文集序》说:“其人其文,卓
然大家,宜其上下五百年,而独有千古。”龚自珍接受今文经学的积极影响,
写作经世致用的文章。他常常应用《春秋》公羊学派的发展的观点,引古喻
今,分析、批判现实政治,表现个性解放的要求,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辉。
正如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所说的:“以经术作政论”,“往往引公
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如《乙丙之际箸议第九》等文,就是以公羊的
“三世说”批判当时社会为“衰世”;《古史钩沉论一》还大胆地抨击了“一
夫为纲,万夫为柔”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平均篇》则提出了进行财产再
分配,使贫富大体“平均”这一在当时来说具有进步意义的主张。这些文章
对社会的批判鞭辟入里,具有纵横恣肆、踔厉风发的艺术特点。
他的叙事记人的散文,也包含着思想家对社会现实的锐敏、深邃的思考,
笔墨却不循成法。历来为人称道的《杭大宗逸事状》,似是随意写下杭大宗
因上疏获罪的几件实事,但在冷峻的叙述中揭露了专制统治者的刻毒和残
酷。《病梅馆记》是一篇十分精彩的小品文,借江南梅树在培植中被砍、削,
遭束缚,而丧失自然本性,来比喻统治阶级对人才的压抑和摧残;作者决心
疗梅、救梅,让梅树获得自由的舒展,表现了强烈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清中叶以来,声气最广的散文流派是由桐城人方苞、刘大槐、姚鼐等人
创立的桐城派。他们自命为古文正宗,以维护封建纲常为己任,并有一套完
整、系统的古文理论。但后来越来越趋于僵化,内容陈腐,形式缺少变化,
只有躯壳没有灵魂。龚自珍的散文与桐城派古文迥然不同,它扫除了脱离实
际、脱离社会的恶劣文风,抛开了旧的文章模式,而把新的思想、新的内容
灌注进结构、章法、语言都很奇瑰的文章中去。虽然他的有些散文也存在思
想浅陋、语言艰涩的缺点,但是总的说来,无论洋洋洒洒的长文,还是精巧
玲珑的小品,都富有激情和气势,奔突驰骋,变幻多姿,对于近现代散文的
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龚自珍的文学成就以诗歌最高。据他自己说,他自15岁至47岁共“勒
成27卷”编年诗,但前十余年的作品现已全部佚失,现仅存280余首;另有
1839年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家眷,在南北往返途中写成的《己亥杂诗》,
共315首,基本上都是七言绝句。总计存诗六百余首。
… Page 87…
龚自珍的诗歌和他的散文一样,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危机,揭露和鞭挞了
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写于1825年的七律《咏史》,便是借歌咏历史对现实
的批判: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
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
尽封侯?
这首诗高度概括了乾隆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面貌。当时一般知识分子
慑于清代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淫威,明哲保身,埋头著书,士风衰颓;龚自
珍敏锐地揭示了这种现象,并用田横五百壮士抗汉的故事激励人们,力图挽
救世风。
龚自珍还在《己亥杂诗》中把封建社会的危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联系起
来,表示了无限的忧虑和愤慨:
津梁条约遍东南,谁遣藏春深坞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
芙蓉。
诗人无情地嘲讽了封建官吏吸食鸦片的丑态,正是他们自己大抽鸦片和
纵容鸦片走私,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诗人在揭露、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同时,并没有失去理想和信念。他
在诗中常常歌颂义士侠客、豪杰人物,表示对母爱、童年的留恋,以及对湖
山胜境、梦境、仙境等等的向往,这都反映了他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尤其是
著名的《己亥杂诗》第125首,燃烧着火一般的热情,期待着社会变革的到
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
人才!
诗人以激越的情感,高亢的调子,呼唤着时代的“风雷”,渴望打破长期以
来死气沉沉的局面,实现富有生气的改革,使大批人才涌现出来。
晚清诗歌是从龚自珍起开始变化的。清中叶以来的诗坛和文坛一样沉
寂,很多诗无病呻吟,千篇一律,大都吟咏模山范水,远离社会现实。龚自
珍的诗却很少单纯描写自然景物,而是以一个启蒙思想家的眼光审视着历史
和现实,表现出深厚的社会内容。同时在艺术形式上,也非同一般。他的诗
歌洋溢着浪漫主义情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比喻新颖,辞采瑰丽,具有
独特的艺术魅力。如 《西郊落花歌》对本易引起伤感的衰败的落花景象,却
能渲染得绚丽多采,说它“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
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真是壮观绮丽,别开生面。
龚自珍的诗歌还好用意象化的表现手法。如“风雷”、“落花”便是在
他的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此外,他还经常用“箫”和“剑”作为意象来表
达内心的矛盾:“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又忏心一首》),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秋心》),“一箫一剑平生意,
负尽狂名十五年”(《漫感》),……“箫”寄托着他幽怨、悲凄的情怀,
“剑”则表现他刚烈、勇猛的斗志。这样的一些意象,艺术地体现了龚自珍
这位时代先行者的二重心态。
龚自珍有些诗篇过于含蓄曲折,用典过繁、过生,和他的有些文章一样,
存在着艰奥难懂的缺点。龚自珍的词现存153首。有些词作抒发了不同凡响
的抱负,如21岁时写的《湘月》: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