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得小时候
我是蛮喜欢诗的
时常到旷野里追逐
把诗当歌唱!
与蜻蜓、蝴蝶赛跑。
但在好久好久一段时间
我却背向了诗
既不作也不唱
因为讨厌“皇民之道”
赞美“七七”的暴行
更是叫人无法忍受的残酷!
我不爱听悲歌
悲歌却从地牢里响起
就像老牛的叹息
我不爱听悲歌
周遭的阴沟里
却传来一大群老鼠
吱吱叫著在抢食。杨逵:《即兴》,原载《自立晚报》副刊1982年8月27日;收入《杨逵全集》第9卷(诗文卷·上),(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68—69页。
杨逵所推崇的诗精神,具有鲜明的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品格,它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我不会写诗,却喜爱真诗。
为了它,
就是要跑五千里路去找寻也愿意。
真诗里头,充满着诗精神。
它表现的是心声,叫人向往。
它爱真、爱善、又爱美。
等权势碰到头上来了
为所信仰的,
随时可以把生命赌注!
……
屈原——
他用生命写下了史诗。
伽利略——
他在死的威胁之下,
还唱着“地球正在转动”。
在这里——
没有屈服,不会阿谀。
这才是真实的诗精神!杨逵:《诗精神》,收入《杨逵全集》第13卷(未定稿卷),(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445
—446页。
向往真诗,讨厌伪诗;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这正是杨逵的诗精神所在。这样的文学观,与屈原所追求的毕生求索、无怨无悔的文人风骨,是一脉相承的。
杨逵绿岛时期的散文诗歌,是他在日文转向中文的艰难语言转换中磨砺而成的。它往往以真实生动的生活体验,平凡深刻的人生哲理,真挚感人的亲情爱心,素朴自然的文学风格,将身陷绿岛的所见、所闻、所历的生命经验娓娓道来,就像“我手写我口”一般,不加雕饰地自然流泻而出,中文创作由此渐入佳境。且看杨逵在《我的小先生》一文中,描写自己和叶陶向当时尚在小学一年级就读的次女素绢学习国语的场景:
有时候,碰到了她不认识的字,就翻翻字典,ㄆ……ㄤ……ㄆㄤ。ㄆㄤ、ㄆ′ㄤ、ㄆˇㄤ、ㄆㄤ′ ——像妈妈的叫胖!
这样逗得大家大笑一场,笑完了课还是要继续进行。
小先生教得津津有味,老学生也未曾感到厌烦。
在念歌谣的时候,念得高兴时,我们小先生就站起来指挥,要老学生们来一次大合唱;兴致来了,小先生就从我的膝盖上溜下去,在八叠大的起居间开始跳她的舞。
这时候,老学生免不了就要鼓掌来给她捧捧场。杨逵:《我的小先生》,绿岛《新生活》壁报,1956年1月;收入《杨逵全集》第10卷(诗文卷·下),(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303页。
在真实生动的场景中平添诙谐幽默的情趣,于平凡质朴的文字中蕴含深刻隽永的题旨,既便是日常生活,也被杨逵赋予一种素朴的诗意和乐观向上的生命情趣。由此看来,笔下流淌的是真情,心中放飞的是理想,荆棘之途坚持的是精神,这正是杨逵的绿岛诗文给予我们的人生启迪。
结 语
走进杨逵的世界,你无法不让自己心生感动,情怀敬仰。
杨逵,一部博学厚重的大书,把你带进长长的历史隧道,带进纵深的社会地带。多栖作家、文坛编辑、大地园丁、绿岛囚犯、不朽老兵……,杨逵所拥有的多元人生角色,他所经历的殖民地创伤经验和戒严年代的命运遭际,连缀了台湾的历史、政治、文学乃至广阔的生活视野,为你展示出台湾的社会地图和文化的百科全书。
杨逵,一部脊梁挺直的大书,碑石一般铭刻着中国人的抗争精神,给你以无穷尽的人生动力。杨逵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抗争精神情有独钟,透过伯夷、叔齐、司马迁、杜甫、岳飞、文天祥等古代先贤和文学大家,他延续了中国历史上的抗议文学传统;承接鲁迅的现实反抗道路,他又与赖和一同开创了台湾抗议文学的先河。以“放胆文章拼命酒”的抗争姿态,抒写出乡土台湾的灵魂和风骨,这就是杨逵永恒的历史定格。
杨逵,一部意境高远的大书,不断打开你思想视域。太深的历史忧患,孕育出太多的美好心愿;曾经的亚细亚孤儿记忆,让杨逵充满渴望民族团结、两岸统一的愿景。在他眼里,有形的澎湖沟或许可以割断两岸一时,而文化血脉的传承,文学力量的互动以及人性精神的濡染,却坚忍不拔地推动着时代的潮流,创造出民族历史进程的新高。杨逵一生梦寐以求的,是自由、民主、幸福的台湾新家园,是统一、和平、繁荣的中国新前景。
杨逵,一部意犹未尽的大书,让你久久徜徉,品味再三。文章素朴而内蕴丰饶,生活平凡却极见深刻,心语倾诉则意怀诚挚,人格的魅力令人肃然起敬。更何况,做真人,说真话,写真文章,凡小说、诗文、戏剧、评论,皆出自真情;一路走过去,身后留下的是一座文学的宝库,生命的长卷。
永远的杨逵,一部读不尽的大书。
附录:杨逵文学活动年表
1905年(出生)
生平与文学事迹
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一),出生于旧台南州大目降街三百四十七号(1921年改称新化镇),父杨鼻、母苏足之三男,本名杨贵。
时事与文坛纪要
4月30日,笞刑处分自去年5月实行以来,一年间被处笞刑者计四千零六十八人。
5月29日,总督府设置临时户口调查部。
6月24日,公布台湾土地登记规则施行细则。
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为总理。
9月5日,日俄媾和,签署《朴茨茅斯条约》。
1906年(1岁)
时事与文坛纪要
3月4日,在1902年以来林痴仙、林幼春叔侄倡导恢复栎社活动的基础上,有组织的栎社正式成立。
4月11日,日本陆军大将佐久间左马太取代儿玉源太郎,继任第五任台湾总督。
11月3日,后藤新平民政长官卸任,改任总督府顾问,殖产局长祝辰己继任。
12月,明治制糖株式会社成立。
本年,台南南社成立。发起人为连雅堂、赵云石、谢籁轩等,蔡国琳任社长。
围绕“击钵吟”的评价,台南南社与台中栎社发生关于“台湾诗界革新论“的论争。
1907年(2岁)
时事与文坛纪要
1月11日,制定公布律令审议会章程。
2月10日,东洋制糖株式会社成立,本社设在台湾。
5月22日,中国同盟会在广东发动黄花岗起义。
11月15日,北埔事件爆发,新竹北埔支厅被义民袭击。
1908年(3岁)
时事与文坛纪要
4月20日,台湾纵贯铁路全线开通。
5月31日,鼠疫猖獗,初发以来患者逾千人,死亡八百余人。
11月14日,清光绪帝殁(38岁),11月15日,西太后殁(63岁)。12月2日,溥仪即位(宣统),醇亲王摄政。
本年,蔡启运、蔡汝修刊行《台湾击钵吟集》,书收新竹县竹梅吟社诗稿四百余首。
1909年(4岁)
时事与文坛纪要
2月21日,台北台南间直通电话开通。
5月1日,总督府批准手巾寮(旗山)土地二千甲与爱久泽直哉开垦。
9月30日,派遣“蕃地”之军队全部撤回,标志佐久间总督之“讨蕃”政策全面失败。
10月25日,公布地方官制,改原来二十一厅为十二厅,设台北、宜兰、桃园、新竹、台中、南投、嘉义、台南、阿缑(屏东)、台东、花莲港、澎湖十二厅。
10月26日,日本任韩国统监伊藤博文赴哈尔滨与俄藏相会谈,被韩国青年安重根刺杀。
10月30日,新高制糖股份公司创立。
本年,台北瀛社成立,首任社长洪以南。
1910年(5岁)
时事与文坛纪要
6月,台中、松岗、协和三制糖厂合并,设立帝国制糖株式会社。
7月27日,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大岛久满次卸任,内田嘉吉继任。
8月20日,日本吞并韩国,改称朝鲜,置朝鲜总督府。
10月30日,公布“台湾林野调查规则”。
1911年(6岁)
时事与文坛纪要
2月8日,阿里山铁道开通。
2月8日,梁启超由日本来台游历,同台湾各地、各诗社广泛接触,著有《海桑吟》一卷。4月2日,栎社以台中林家公馆瑞轩为会场欢迎梁启超,宾主三十余人,极一时之盛况。
4月1日,公布台湾施行货币法。
10月10日,武昌起义。
10月26日,始采用本岛人为巡警。
1912年(7岁)
时事与文坛纪要
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23日,义军领袖刘乾之徒袭击林杞埔之厅顶林派出所,世称林杞埔暴动事件。
7月30日,日本明治天皇殁,皇太子嘉仁践祚,改元大正元年。
本年,全台诗人联唱大会在新知县北郭园举行。台中栎社、台北瀛社、台南南社等社诗人八百余人与会。
1913年(8岁)
时事与文坛纪要
1月20日,废止官厅所发布命令、告示、谕告等文件向来所附之汉译文。
2月16日,台南制糖株式会社召开创立大会。
11月20日,苗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