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影,我上次带回的绸布有没开封的吗?”
“这两天都分下去了,就剩那匹大红底色的飞凤牡丹彩绸,奴家去拿来吧。”温婉的小影匆匆返回内室,很快便指使下人搬来她留着准备缝制嫁衣的整匹丝绸。
朱道临在小影耳边低语几句便打开布匹包装,和小影、徐拂一起把彩凤图案的大红色精美绸布展开五米左右。
萨懿德和两名助手连忙上前查看,细细观察编织工艺,边看边触摸揉捏,最后发现整匹丝绸毫无瑕疵,无以伦比的提花工艺、宽幅绸布柔软厚实的质地、细腻明艳的顺滑感令他们越看越爱,最后喜欢得眉飞色舞,强烈要求朱道临大量提供这种精美丝绸,花色越多越好。
************
PS:第二更送上!小火继续求订阅、推荐票、打赏和月票鼓励!
第一四四章全面交锋
在朱道临介绍完毕后,萨懿德很快便计算出面积和等级差别,非常爽快地笑道:
“大明绸布的码头交货价大家都知道,普通绸布每匹4—5两银子,中等品质的染色丝绸每匹在6—7两银子之间,上好的苏州锦缎按照等级每匹为12—16两银子。”
“朱先生提供的丝绸,无论是工艺、质地和花色都超出大明最好的丝绸,前所未有的宽幅更是需要巧夺天工的精密织机才可能达到,每匹丝绸的面积相当于大明普通丝绸的5。4倍左右。”
“朱先生,你看这样如何,这些绸布不论花色,全部按照最高价格再加上20两银子,按照每匹115两银子成交如何?但在供货数量上,能不能再增加一倍?”
朱道临考虑良久,颇为艰难地答应下来:“好吧!我接受萨先生制定的交易价格,考虑天枢阁的供应能力和运输限制,这种优等品质的提花丝绸无法保证更多的数量了,每一轮只能增加500匹,也就是每三个月交付萨先生2;500匹同等质量的提花绸布。”
“目前只能提供这么多,我必须忠实执行与桑切斯先生和莫莱诺先生签订的契约,每三个月必须保证他们3;000匹优等品质的提花丝绸供货数量,还请萨先生谅解!”
“若是天枢阁生产的普通丝绸倒是没有问题……这样吧,下次我带回两种不同规格和编织工艺的丝绸样品,价格会低一些,但供货数量会多一些,届时欢迎供萨先生和其他朋友来看看。”
萨懿德非常满意,连声向朱道临致谢,吩咐聘请来的翻译冯升泰抓紧时间,协助他的两名助手和应昌培带来的两名账房先生结算即将起运的货物,然后坐到朱道临身边,一面喝茶一面窃窃私语。
朱道临听完萨懿德的话,顿时精神一振,干脆拉上萨懿德前往花园里边走边谈,周围各人意识到两人定有大事需要决定,于是都知趣地留在正堂,不敢打扰朱道临和萨懿德之间的密谈。
几乎同一时刻,太仓州浏河,太师第门楼,百年世家王氏府邸。
从杭州、苏州、宁波、余姚、松江、扬州等地赶来的东南世家门阀代表,汇聚于王氏府邸,倾听刚辞去河南提学职务归家静养的王氏家族现任族长、已故大明首辅王锡爵的胞弟、被太仓民众誉为“救命王菩萨”的王老太爷王鼎爵的情况通报,
须发斑白精神矍铄的王老太爷说完金陵两天一夜的突发事件,满堂立刻响起阵阵惊叹怒骂声,早有预见的王老太爷平静地笑了笑,在主位上轻咳一声,满堂喧嚣便戛然而止。
王鼎爵缓缓放下雕刻精美的玛瑙鼻烟壶,继续用不紧不慢的浑厚嗓音说道:“金陵官场那些小辈恐怕是好日子过得太久了,面对危机一个个惊慌失措,束手无策,更有几位贪生怕死者悄悄更换衣袍逃回家中……”
“就连我等正在力挺其出任北庭刑部尚书的郑三俊,似乎也没了当年的锐气,竟然在长达两天一夜之中,被紫阳观道士蛊惑起来的万余刁民,死死堵在自己衙门里。说句实在话,我们苦心栽培出来的这些人才,到了危急关头还是难当大任啊!”
“用章兄(郑三俊)不会如此不济吧?他是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在元氏知县、南京礼部郎中、归德知府、福建提学使、南京户部尚书位置上摸爬滚打快三十年了,什么样的风浪没见过?估计是出了别的什么事情把他耽误了。”
说话的胖子是扬州百年世家、控制淮海盐业数十年的汪氏家族新任主事人汪立珩,可他刚为自己的亲家郑三俊辩护,就招来堂上近半家族代表的嘲笑。
五十多岁的汪立珩挺起硕大身子反唇相讥,立刻招致华亭徐家和苏州席家主事人的联合攻击,三个人你来我往,语言逐渐尖刻起来。
王鼎爵禁不住沉下脸来,敲了敲手边茶几:“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吵吵闹闹成何体统?你们争吵的时候,金陵城里不知道有多少秘密派出的信使,正日夜兼程赶赴京城和大明各地……”
“说不定金陵五军都督府和锦衣卫指挥使司的密奏已经过了淮北,这个时候要是再不同心同德,如何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如何与蓄谋已久胆大包天的对手过招?”
“借此机会,老朽说句不中听的话,要是再不予以重视,联起手来共同打击妄想翻天的对手,说不定我东南各大世家用不了几年,就会被他们逐个收拾,到时候再来幡然悔悟,恐怕半点儿机会都没了!”
众人不敢再有半点儿放肆,立刻就金陵城出现的变局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影响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接连提出一个个建议,共同商议应对办法。
东南世家门阀的密会从正午时分一直开到夜幕降临,貌合神离却又不得不共度难关的八大门阀终于达成一致,赞成王老爷子的详尽分析,认为事态仍在控制之中,对手虽然突然发难出手狠毒,但从种种情分析,对手同样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尚无必要分出大家的既得利益来拉拢野心勃勃的福建郑家联手对敌。
有了统一的认识,东南八大世家大阀的主事人很容易便制定出系列应对之策:
第一,继续以东林党为骨干,发动所有能够争取的朝野势力,在朝堂上、官场上和道义上展开反击,通过制造舆论压制对手,诋毁对手,再次把动摇的民意争取回来;
第二,自二月初二青龙节开始,各家族各负其责,责令各家商号利用各种手段,在金陵城里展开为期十天的罢市、罢学,将金陵城里城外百万民众的怨恨,转到对妄想复辟的金陵勋贵和横空突起的紫阳观头上。
第三,秘密鼓动沿江水师各卫所官兵离开军队,贿赂军官们售卖武器和各种船只,尽一切努力削弱金陵勋贵的军权,架空水师各卫所忠于魏国公徐弘基的各级主官,同时悄然增强各家族的水上运输能力和护卫力量;
第四,由华亭徐家、苏州席家和绍兴王家负责,扬州汪家、苏州潘家、宁波谢家从旁协助,力争在半个月内,与沿海水上豪强取得联系,散布消息,把朱道临那支神秘船队的货物和富裕程度夸大十倍。
如此多管齐下,哪怕花费100万两银子,也要找到紫阳观道士朱道临的运输船队,然后群起而攻,发动致命一击,彻底断绝其海上航道,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
**********
PS:第三更!
这一章依然是为所有书友加更,请大家多多订阅支持!感激不尽!
第一四五章未来的希望
送走了萨懿德,朱道临用过午餐立刻前往东院的印刷作坊,与逐渐掌握手摇印刷机工作原理和操作技术的百余工匠,使用各种纸张和自制油墨,按照工匠们不断实验不断总结形成的一套技术,进行最后一次印刷检验。
最后的结果令朱道临颇为满意,印出的数十张不同规格和内容的印刷品全部合格,各种字号的印刷效果都不错,不但字迹清晰、版面工整精确,效率也比朱道临最初预期的提高近20%。
更让朱道临满意的是,高薪、高福利政策和技术创新奖励机制的刺激下,工匠们的积极性和潜在创造力空前高涨,不但成功掌握了手摇印刷机的排版技术和印刷技术,逐渐习惯公制计量衡和新式工具的使用,还能通过实践不断,改良技术操作方式,顺利配制出几种油墨,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其次,200余名工匠和500名学徒经过近两个月学习,迅速适应朱道临制定的在所有工坊统一执行的《工坊技术保密条例》、《工坊规章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不管是否识字,人人都能背诵,逐渐改掉了从前那种敝帚自珍、自私自利、拉邦结派等陋习,学会相互商讨,相互体谅,严格按照制度要求,把五十多天来的三百余次试验过程和各项数据记录下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积累,并装订成册已备查询。
正是因为有了严格的制度和严格的管理,印刷工坊的工匠们很快掌握了手摇印刷机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树立起崭新观念,他们在朱道临特别任命的技术总管蔡进演的主持下,群策群力加班加点,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研制出五种适合手摇印刷机使用的油墨配方,获得满意的印刷效果,终于完成了朱道临的重托,成功实现各种书籍和图册的大规模印刷。
但双色套印的实验效果仍未达到朱道临的预期,更别提油墨质量和技术要求更高的三色印刷技术了,对此朱道临毫无办法,尽管他带来的诸多技术资料早已交给两位总管,但谁也无法违背科技发展的规律。
两位经验丰富的总管需要时间学习和消化,工匠们需要时间去反复摸索慢慢总结,这才是该有的严谨态度,也是先进技术推广运用的必由之路。
朱道临针对目前情况,再次向工匠们提出建议,鼓励他们组成两到三个技术攻关小组,不要担心在技术创新和各种实验中耗费太多物资,只要能攻克双色套印技术的难关,投入多少都值得,掌握了双色套印技术,再进一步就不是什么难事。
工匠们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提出了六大困难,朱道临大手一挥,分别定下50两至100两银子的重奖,在一双双激动得发绿的目光注视下,当即叫过全体工匠和学徒共同推举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