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饭时,小影和徐拂等人看到没有客人从不喝酒的朱道临竟然眉飞色舞地自斟自饮,以为是数艘大海船到来的缘故,也就没问他高兴什么,纷纷添置酒杯向他祝贺。
朱道临甘之如饴,连续喝下四杯“紫阳大曲”,这才把自己开心的事情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我最高兴的不是今天又能赚到几百万两银子,也不是获得两艘附带56门长管铜炮的500吨级盖伦船,而是得到一个极具商业天赋却多年怀才不遇的大才……”
“此人就是今天一早到来的宁波举人冯升泰冯鹏飞!有了他的辅助,今后我不用再为海贸耗费宝贵的时间了,也不用每次交易前前后后都要关起门来算上一个晚上的明细账,可喜可贺啊!”
小影若有所思地微微颔首,徐拂露出会心的微笑,如烟和柳丫头还在想冯升泰是何方神圣?
年纪最小的顾媚脆生生地问道:“难道一个冯先生,能比几百万两银子和两艘大战船更重要?”
朱道临郑重地点点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不能以金钱来衡量,包括人也是如此,但在我心里,有些人是无价的,比如冯先生,比如孟山大哥,再多银子也无法衡量他们的价值,哪怕给我一座金山,我也不会拿他们任何一个去换!”
“还有你们,你们都是我的心头肉,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亲人,所以哪怕要我的命,我也不会让你们任何一个离开我。”
“夫君……”
许佛和如烟感动不已,小影悄悄握紧了小拳头,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自己的丈夫多分担一些。
最容易动感情的柳如是和顾媚已经感动得流泪,站起来走到朱道临身边,一左一右抱住朱道临的脖子,久久不舍得松开。
***********
PS:第三更送上!
这是月票满60票的加更,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和月票支持!另外,大神之光貌似开启了,貌似有小火开书到现在一直在追的书友,请大家去领一下大神之光,麻烦您了!
第一七五章任重而道远
入夜,朱道临在明亮的烛光下审核刚送来不久的北固山筑城图,用铅笔记下自己觉得尚需改进的地方,小影和如烟在边上对照朱道临带回来的编织书籍织毛衣,不时腾出手来为朱道临斟茶。
由于朱道临已将此次带回来的3;500套马车轮轴送到了铁器工坊下属的马车分厂,数十大箱玻璃则交给了赵训庭。
500箱肥皂、50大箱日用百货和8台碾米机,分别发给应昌培和严义和,300箱肥皂和5;000套教材交给紫阳观,50吨H90黄铜板、320吨紫铜运回东院后方的印刷作坊仓库妥善收藏,200把唐刀和剩下的教材以及贵重首饰也都收进朱道临自己的后书房。
所以,如今的他不需要再为码头仓库里的其他货物操心,能够集中精力规划其余急需开展的事务。
朱道临复核完固山铁城的设计图纸,觉得很有必要成立属于自己的高水平幕僚班子。
在幕僚班子之下,设置负责管理麾下所有产业的监督策划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安全保障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只有这样,自己的工商业帝国才能科学高效地发展壮大。
否则,很可能会产生诸多遗漏和隐患,甚至出现更为严重的混乱和倒退。
可如此一来,朱道临手下的人才更不够用了。
更加要命的是,至今为止,朱道临还没遇到一个拥有全局统筹能力而且信得过的人才,本来太监叔叔吴景贤是最理想的人选,可吴景贤已经接任南京镇守太监,回来之后恐怕比自己还要忙,哪里有精力和时间兼顾自己这边?
朱道临越想越觉得艰难,越想压力就越大,好不容易生出的喜悦之情瞬间烟消云散,发现万里征程才刚刚开始,还没走出几步呢!
“禀老爷,杨大哥急报,吴公公的船刚靠上码头。”府中丫鬟的声音在门外传来。
朱道临立即站了起来,吩咐小影通知厨房做菜,然后匆匆来到前面的正堂,询问师弟杨大鼎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得知只有一艘船120余名官兵后,朱道临立即吩咐尽快做130人的饭菜,让小影准备130个红包,每个放进5两银子,然后与杨大鼎一同赶往西面码头,把精神很好的吴公公和百余护送官兵接回自己院子。
杨大鼎和顾管家托着装有130个大红包的托盘赶往前院,给护送吴公公来回的官兵们分发下去,立即惹来阵阵欢快地笑声和感激地致谢声。
这5两银子对于富裕人家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大明朝每月只能拿到1—2两银子军饷的士卒来说,已经是他们两个半月至五个月的军饷总和了。
正堂侧后的洗漱间里,朱道临亲自为吴景贤端来热水、毛巾和漱口水,服侍他洗漱完毕,一同回到茶室喝茶。
“好茶啊!喝惯了你送的铁观音之后,再喝别的茶似乎没了味道。”吴景贤欣慰地笑道,感觉眼前的朱道临越来越像自己的亲侄子。
朱道临再给他斟上一杯,劝道:“好喝也别喝得太多,否则等会儿吃饭没胃口,说到吃饭我记起来了,紫阳观酒坊酿制的紫阳大曲挺不错的,等会儿你老品尝一下,如果觉得好喝,回头我给你送几坛过去。”
吴景贤欣然点头:“一走两个多月,没想到你这儿变化如此之大,特别是上元码头,差点儿都不敢认了,完全可以称之为大港口,等忙完这段时间,我抽个白天去好好看看。”
“今晚不住这儿啊?”朱道临有点意外。
吴景贤摇了摇头:“吃饱喝足就坐船回去,从三山门水关进城,明天还有不少事,耽误不得,你的任命文书在大箱子底下,明天下午我亲自带着皇帝的仪仗来给你宣旨。”
朱道临笑着问道:“有没有锦衣亲兵随驾?”
“肯定要有的,这是规矩。”吴景贤再次端起茶杯。
朱道临想了想,把组建幕僚班子的设想和遇到的人才短缺难题如实相告,最后颇为气馁地感叹道:
“缺少幕僚也就算了,最难受的是,由于东林党人使坏,方圆百里内的教书先生都不敢来紫阳书院和我的武馆,害得我那百余名师兄弟不得不放下医学的功课,每天泡在书院里教授那4;000名孩子。”
“还好,阮大钺投靠过来了,估计他能在一个月内召来百十个和他遭遇相似的斯文败类,紫阳书院会慢慢走上正轨,可是……我担任山长的紫阳武馆还是那么惨,诺大个紫阳观竟然没有一个了解格物和化学等学科的师兄弟,这些功课需要我来给弟子们传授,累倒是不累,可费时间啊!”
吴景沉思片刻:“你知道这五年来,中都凤阳有多少内侍因为魏公公一案的连累,被发配到凤阳皇陵等死吗?”
朱道临愣了:“很多吗?”
吴景贤缓缓竖起三根手指:“五年来,发配到中都皇陵服苦役以及修整河道的大小太监和内侍,足有3;760余人啊!”
“几年来死的死伤的伤没了一半,这些苦命人中,有不少是学问精深、涉猎极广的大小太监,其中有司礼监、内宫监、御马监等十二监的人,还有钦天监和兵仗局的人,无论算学还是格物,甚至天文地理,他们都比官场上那些只会四书五经之乎者也的文人强上百倍。”
“你如果敢把他们收下,我帮你悄悄弄回上百个都没问题,但是决不能让他们住进你这院子,否则就是僭越,就是谋反,要出大事的。”
朱道临一听兴奋不已:“只要有本事,别说是太监,哪怕是人妖我也欢迎啊!”
“不能住我这院子那就不住,我明天让木器分厂做两百张高低床,换掉武馆西面营房里的所有木床,把弟子们赶到东面库房暂时挤一挤,腾出来的四排营房稍微改建一下,容纳上百名太监入住毫无问题。”
“等安顿下来,我再把原来的营房逐一拆掉,相继建成三层楼房,只需半年时间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你真愿意啊?不怕你的师父或者别的人非议你?”吴景贤盯着朱道临的眼睛问道。
朱道临重重点了点头:“你老人家知道我这臭脾气,从来不觉这世上谁高贵,谁下贱,在我心里,人的地位有高有低,人品有好有坏,但在人格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哪怕是我恨之入骨的敌人,只要他不卖国,不残害大明同胞,我就会尊重他的人格,哪怕要砍掉他的脑袋,也会带着怜悯之心,这就是我认为的天道!”
吴景贤极为震撼,呆呆凝视朱道临好久,这才幽幽叹了口气:“好!这事我来办,不过你也不用这么着急,既然你需要五个月时间改建武馆的住房,那就再等五个月……在这五个月内,我会陆续把需要用到的人接到我那边休养一段,绝对不能让他们病恹恹地到你这儿来。”
“还是叔父考虑得周到,这样我这边的改建也能轻松些。”朱道临知道这事急不来,吴景贤的做法才是最稳妥最合适的。
吴景贤点了点头:“另外,我再给你推荐个人,此人今年三十六岁,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和我一样是个太监。”
“此人十九岁担任东厂奉御,二十二岁积功晋升兵仗局典簿,二十六岁晋升钦天监监丞,二十九岁时已经是司礼监少监了,他不但是魏公公当年最欣赏的后起之秀,还是天启皇帝最器重的宦官之一。”
“此人通晓天文和算学,练就一身高强武技,就连木匠活也做得很好,无奈受魏公公一案连累,成为第一批被打入死牢的太监。”
“在东林党人的三法司联合拷打下,他硬是没说半句魏公公的坏话,结果不但被打得破了相,还被打碎左腿膝盖骨,整条腿都长了蛆,才被扔到中都凤阳皇陵服苦役。”
“押送的人以为他要死了,在半道上把他推进路边的道沟里,结果他命不该绝,遇到你们道教的一位游方郎中,命救回来了,可左腿膝盖以下没了,惨啊!唉……”
“这人现在在哪儿?”朱道临关切地询问。
吴景贤低声说道:“两年半前我得到消息,悄悄把他从临清运河边的破庙里救了回来,安置在城北鸡鸣寺外的租赁民房中,他如今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