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人现在在哪儿?”朱道临关切地询问。
吴景贤低声说道:“两年半前我得到消息,悄悄把他从临清运河边的破庙里救了回来,安置在城北鸡鸣寺外的租赁民房中,他如今整天拄着根拐杖,到寺庙门前给人算命,代写家书,如同落难的秀才一样没人再认得他。”
“可是,每天晚上他依然在油灯下孜孜不倦地看书写字,看得出来,他还没死心啊!”
朱道临霍然站起:“明天我亲自去请他回来,就住我家里!”
吴景贤摇了摇头:“不用你请,你走到哪儿都有人认识你,我今晚去和他说一声吧……让他自己过来,唉!吃饭吧,我肚子饿了,离开扬州一路回来都吃不下东西,现在终于有胃口了。”
“他叫什么名字?”
朱道临心中生出奇妙的感觉,似乎这人就是自己要找的一样。
吴景贤沉思片刻:“他以前的名字不提也罢,他现在的名字叫叶良辰,落叶的叶,忠良的良,时辰的辰。”
***********
PS:谢谢77白熊大大的打赏,谢谢四川阿黄大大的月票!今天小火家里有事,更新迟了,请大家谅解!不过今天三更不会少,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一七六章开发计划
随着萨懿德的船队到来,上元门码头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忙碌景象。
运送生丝、茶叶和漆器的大小货船,接踵而至,在千户所官兵的指挥下,有序靠泊,800名临时组织的劳工被分成50人一队,在各自头目带领下开始卸货,分门别类运送到指定位置,清点完毕后再用吊机送上萨懿德带来的两艘大海船。
朱道临给弟子们上完课便赶到码头,他要宴请远道而来的阿拉伯富商萨懿德一行,并就大量购买黄金一事征求萨懿德的意见。
大总管赵训庭陪同萨懿德,双双迎上前来见礼。
萨懿德冲着朱道临大声夸赞上元码头组织有方,说两座相连的民用码头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码头,不但设施齐全,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吊机,还拥有大批分工明确效益奇高的码头工人。
赵训庭汇报完装货情况,喜忧参半地说道:“上元门码头的发展速度太快,如今显得有点儿拥挤了。来自长江上游湖广各地和巴蜀地区的商家多次找上门来,其中大半是长期为造船作坊和木器分厂供应木料的老客户,询问能否长期租用上元码头的泊位?”
“别急,如今很多事情都亟待解决,先把码头总管人选确定才行,急也急不来啊!”朱道临再次为人才奇缺而深感无奈。
赵训庭建议道:“尽快确定码头总管吧,有了总管,就能成立稳定的码头护卫队和装卸队,重新把混乱的货场规划一遍,把各种规矩定下来……我手头负责的事情太多,实在没有精力管理繁杂的码头事务。”
朱道临看着繁忙的码头,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对赵训庭和萨懿德说出心中酝酿已久的计划:
“之前谁也没料到,上元码头的发展和繁荣来得如此迅速,下一步我会抓紧时间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我可以提前告诉二位,码头二期工程的设计已经基本完成,计划用一年的时间,从造船作坊专用码头开始,至上游1。5公里外的金川河口,沿着江岸修建成一道坚固的防洪江堤。”
“在靠近河口的那座山包的北面,再建造一座规模更大、设施更齐全的贸易码头,并将虎山庄园以南至金川河北岸的1;600亩水田统统买下来,用以修建大型中转仓库和门类齐全的商品交易市场。”
萨懿德连声说好,直言这一计划只要能够实现,这个依托金陵城、辐射长江中上游和东南各地的码头,必将成为大明朝最具发展潜力、最为繁荣的商品集散地,各国客商必定蜂拥而来。
赵训庭同样振奋不已。
之前他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没时间把思路整理清楚,没想到朱道临已经做好计划,这个计划比他想到的更周到,规模更宏大。
有件事朱道临还没有说出来,他打算在修建大型码头、仓库和交易市场的同时,尝试做个房地产项目:
沿着金川河北岸和沿江码头、仓库和商品市场后方,修建两条十字大街,大街两边建起700座至800座中西合璧的骑楼式连体楼房,出售给来自大江南北的富商。
随着北方和中原地区,还有西南、西北内陆越来越乱,大量地主富商举家迁到金陵,迁到江南各地,南京城里的房地产在之前半年时间内上涨了三成,接下去随着金陵越来越繁华,恐怕会涨得更加厉害。
这些地主老财大多传家几十上百年,有的甚至几百年,平日省着吃省着穿,把银子藏在地窖里就是不愿意花,久而久之,造成市面上的钱荒。朱道临做梦都想把他们捂在手里的金子、银子赚到手,所以才有了这个房地产开发计划。
有外人在场,朱道临不方便把计划说出来,简要说完码头和市场的计划,便转向似乎有话要说的萨懿德:
“我的朋友,没想到仅用一个上午时间,你就买到足以装满两艘300吨大船的生丝、茶叶和漆器,非常了不起啊!我对金陵这个江南贸易中心的前景越来越有信心了。”
萨懿德谦虚地笑道:“全靠多年的老朋友们帮忙,否则不可能这么顺利,哈哈!我的兄弟,有件重要的事情不得不请求你的帮助,我运来的各种金属、大型造船木料和珍贵药材,加起来仍然无法抵消你卖给我的5;000套精美瓷器、25尊落地大瓷瓶、2;500匹优等提花绸布和600套大摆钟机芯。”
“此前我没有想到,你会再次带来价值数百万的精美宝石项链、手镯和各种首饰,我又不愿意把这些精美绝伦的珍贵商品拱手让给别人,所以贪心地全部买了下来,可算完账让我非常尴尬……”
“所有货物相互抵扣之后,我把备用的35万两黄金补进去,仍然欠你82万7;200两白银,这令我非常为难,非常尴尬啊!”
赵训庭看到朱道临投来征询目光,笑了笑低声解释:“82万7;200两是双方八名账房先生反复核算的最终数字,没有错。”
朱道临对满脸尴尬的萨懿德笑道:“没关系,我的朋友,下次你给我多带点儿货物,或者卖我5艘500吨级的三桅盖伦货船,八成新就行。”
五百吨级三桅盖伦船的价格一般在15万至16万两白银之间,朱道临开出的条件极为厚道,令萨懿德非常感动,他拉过朱道临的手紧握手中:
“我的兄弟,我不知道如何向你表达心中的感激,请放心,我们阿拉伯人知道如何报答自己的好兄弟!”
一匹战马快速冲入码头,吓得码头上的劳工纷纷躲避。
朱道临不悦地转头望了过去,看到骑在马上的是小侯爷张德义,立刻猜到可能是吴公公要来宣旨了。
张德义熟练地控制战马减速,距离朱道临还有五六米的时候飞身下马,满脸喜色地跑到朱道临面前拱手致喜:
“兄长大喜啊!钦差仪仗已过金川桥,我家老爷子、隆平侯、忻城伯和常家大哥也跟着过来了,还请兄长快快回家做些准备。”
赵训庭和萨懿德立刻向朱道临恭喜。
朱道临不敢怠慢,说声抱歉便欲赶回家中,萨懿德和赵训庭也想跟着去观礼,朱道临当即答应下来,和大家一起兴冲冲赶回虎山正院。
************
PS:保底第二更送上,等下还有一章,小火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
第一七七章天恩浩荡
虎山正院,朱道临家中。
此时顾大管家已经指挥家中仆人展开布置,挑来黄土洒在门前平整的石板路上,大门两旁摆上小香案,燃起了香烛。
至于正堂内外的布置,则更为讲究。
三级台阶正前方已摆好大香案,音乐学堂的十几名老乐师搬来各种乐器,严格按照朝廷礼制规定,布置在大门两边的廊檐下,开始练习合奏三篇恭迎钦差、赞美圣恩的规定曲谱。
换上盛装的徐拂,指挥百余名男女弟子摊开一张张红色地毯,在地毯上整齐摆放跪拜所需的漂亮锦垫。
东偏房里,主妇小影在一群叽叽喳喳的美女簇拥中,梳妆打扮,吴公公提前派来的十三岁小太监、义子吴明城站在一旁,含笑看着。
小公公吴明城相貌俊俏,齿白唇红,见到匆匆赶回来的朱道临,连忙上前鞠躬致礼,喜滋滋地向朱道临禀报:“师兄,嫂夫人同时获得圣上敕封的四品诰命夫人,恭喜师兄了!”
朱道临颇为惊讶:“这也行?”
“怎么不行?若不是担心东林党从中作梗,以师兄的功劳和对圣上的巨大贡献,封个三品参将都是应该的,嫂夫人也应该获得三品诰命的敕封,可如今只是四品,委屈了啊!”
吴明城说完摇了摇头,秀气的小白脸上满是痛惜与恼火……此次他跟随义父吴景贤进京,看到了许多东西,也学到不少本事,对把持朝政恣意攻击政敌的东林党人比他义父更为仇恨。
朱道临一听乐了,伸手摸摸他的小脑袋,吴明城立刻扭头避开,不悦地向朱道临抱怨:“都说了不许摸人家脑袋,你上次答应过的!”
“啊!?对不起,哈哈……我忘记了!”
朱道临连忙致歉,然后把他拉到身边低声请教:“接圣旨的礼仪大体如何?我的意思是,圣旨到了我该怎么做?”
吴明城昂起脑袋,得意地说道:“放心吧,到时候我会站在距离师兄最近的侧后方提醒的,师兄只需跪迎就行了。”
“接过圣旨后不能立即放下,要双手举起高于眉心,千万记得要磕头三次,感谢天恩,叩谢完了还要加一句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义父和魏国公他们肯定要上前把师兄扶起来,然后说些恭喜的话,师兄谦虚几句就算完事,接着就是师兄府上摆酒宴答谢各方。”
“除了圣旨之外,皇上还有什么赐给我的?”朱道临再问。
吴明城想了想,最后遗憾地摇了摇头:“如今内库吃紧,圣上能够赐下的恩典恐怕不多了,但一套四品武官朝服和一块象牙朝笏肯定是有的,嫂夫人的全套四品诰命礼服也会有,至于其他那些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