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这一刻,他们无不满脸苦涩,从未有过的巨大压力令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

他们心里都清楚,如今的朱道临不仅是上清派医卜门的玉字辈弟子,同时也是千万产业的主人和数万将士的主帅,数十万上百万民众的福祉寄托在朱道临身上,所以朱道临不可能再因为上清派医卜门的利益而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

朱道临最后毫不客气提出的五天时间,可以说是最后通牒。

如果再不给予朱道临期望获得的答复,朱道临绝对会毫不犹豫地抛弃紫阳观,抛弃上清派!

######

暖阳映照下的固山铁城规模不大。

铁城城墙建得不高,坐落于西门外隔着小溪的工匠住宅区规模也不大,远看如同依城而居的普通村庄。

但是,只要走近就会发现,一排排青砖灰瓦、高低错落的民居,布局非常巧妙,形成一个封闭而安全的居住区,东、西、南三个出口均掩映在翠竹与绿树中,420户专门制造火炮定装发射药和燧发枪定装纸弹的工匠及家人就居住在这里。

走出村子,进入固山铁城戒备森严的西城门,就能抵达他们每日辛勤工作的一座座高大厂房。

固山铁城南门和东门外的两个小村同样是住宅区,不同的是,东面小村里居住的560户人家全是火药厂的工匠及家属。

南门外的村子规模最大,人口也最多。

靠近城墙的十几座独立小院是高级匠师和守备千户所的军官住宅,通向南城门的大道两旁全是高大的库房式建筑,以金陵为中心300里内的所有火硝,都会集中卖到这里,因此,村子前方特意修建了宽阔舒适的客栈、高大气派的商铺和一座新开的两层茶楼,开业以来生意相当不错。

朱道临和赶来相会的吴景贤低声说了一会儿话,随后便在火器局署理提督兼守备千户李宽济和六名大小总管陪同下,视察正式投入量产的火药厂各车间。

朱道临听取了大小总管和高级匠师的汇报,然后遵照规章制度,脱掉长袍,解除身上包括刀剑、银两、铜钱和戒指首饰在内的所有金属物品,换上纯棉布制作的红、黄两色工作服和千层底棉鞋,进入固山东面沿山而建的一座座独立车间。

朱道临参观了火药的研磨、混合、碾压、烘干、结晶、筛选、分级、装罐和运送储存等整个生产流程,最后穿过北面两道高大石墙,来到即将竣工的第二厂区,就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呃亟待改进的地方展开讨论。

************

PS:小火求订阅和月票哦!

第三一六章一切为了战争

李宽济如今已转出东厂,正式调入南京火器局,官衔也由六品百户升至正五品千户,成为位高权重的南京火器局事务负责人,一跃而成为朱道临极为器重的心腹干将。

在建设固山铁城的半年时间里,李宽济不但圆满完成了所有建设任务,还通过勤奋学习,与匠师们根据朱道临提供的技术资料,不断钻研,不断实践,成功制造出性能优异、威力强大的新式火药,如今已成为合格的火药专家,所以他提出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非常具有针对性。

六名车间总管和十二名高级匠师均是精通火药制造的佼佼者,谈起本业来头头是道,言之有物,他们非常珍惜如今的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对给予他们这一切的恩主朱道临感恩戴德。

令所有人心悦诚服的是,当初朱道临力排众议,无偿推广“硝田法”和“土硝精炼法”,说服博孚钱庄向修建硝田的农民发放低息贷款,并以南京火器局的名义向周边府县发布公文告示,成倍提高火硝的收购价,如此种种措施多管齐下,极大地刺激了民众的生产热情,仅四个月时间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自上月起,金陵方圆300里范围内的火硝收购量,猛然增加至90万斤,一举超过盛产火硝的淮北、鲁西南和淮南地区,彻底解决了严重制约火药产量的原料短缺难题。

更令大家自豪的是,南京火器局火药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安全高效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原料配比,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生产出火炮发射药、燧发枪弹药、爆破火药等三个系列七种不同配比的产品,无论产量还是质量都远超佛郎机人制造的任何一种火药。

若不是实行严苛的保密措施,各级主管和所有工匠学徒都押上身家性命,签定了保密契约,并将名声鹊起的火柴厂迁到龙潭新区,固山铁城火药厂的名声恐怕早已名传天下。

众人群策群力,畅所欲言,很快便制定出改进石碾和畜力转动装置的方案,朱道临细细询问第二分厂的设备改进情况,看过大家联名签署的改进方案,终于在报告抬头一栏签下自己的名字。

大事决定下来,大小主管和匠师们立即告辞离去。

朱道临和吴景贤回到厂房外的更衣间,换过衣袍、鞋子,来到东门内的宽阔衙门,一边品茶,一边交流心得体会。

吴景贤看到时间还不到年底,火药厂的月产量就已达到40万斤,火硝的储存量高达上百万斤,不用再算就知道当初与朱道临立下的赌局输了,于是主动表示将输掉的那方砚台送给叶良辰,随后压低声音问道:“你打算什么时候把火药厂的情况禀报圣上?”

朱道临根本不打算上报,但拖延的理由非常委婉:“火药厂刚开始正式投产,未来半年的产量只能满足我率部北上平叛的需要,哪怕禀报了皇上,也没有多余的火药送去……”

“另外,皇上最重视的火炮铸造根本顾不上,新建于龙潭新区的大型铸炮厂和火枪厂才开始打地基,先从佛郎机人手里买些枪炮送去吧,等明年秋天新厂建成之后再禀报皇上更好一些。”

吴景贤无奈地点了点头:“说得也是啊,你麾下水陆两军都是配备大量火器的新军,最近两个月,两批新军频频拉出去打枪**,听说火枪都打坏了几百支,火药用量自然非同一般、”

“另外,龙潭新区和上元军营北面的靶场天天放炮开山采石,多少火药都不够用,估计要等到火药分厂投产才能缓过来……看样子,从现在起你就得积攒火药了,千万不能耽误北上作战。”

朱道临叹了口气:“火药倒是其次,我现在最着急的是单发步枪使用的铜底纸壳弹……”

“50多名高级匠师凑在一起忙活了两个多月,枪弹的铜底、纸壳和弹丸终于能造了,可偏偏制造底火的雷、汞做不出来,逼得我只能再想办法向天枢阁那边订购,还不知道人家愿不愿帮我造呢。”

“没有这种11MM定装铜底纸壳弹,仓库里的2;000支好枪就用不上,真让人头疼啊!”

坐在一旁的李宽济连忙站起来,满脸羞愧地自请处罚:“是属下无能,请将军责罚。”

“坐下吧,没你的事,也怪我太想当然了,回头我再问问天枢阁那边,顺便把生产枪弹的机器运回来,你把厂房准备好就行了,让研究小组继续做实验,哪怕干不成也能多积累些经验。”朱道临吩咐道。

李宽济缓缓坐下:“研究小组按照机密资料尝试了数百次,始终无法获得稳定的雷、汞,还伤了四个工匠,至今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大家还在找原因。”

“还有就是铜板的问题,铁器工坊的轧板机还在改进之中,根本无法轧制2MM以下的薄铜板,说是机器和轧辊的精度还不行,靠畜力和齿轮施加的压力也不够。”

“所以,哪怕解决了底火的难题,枪弹厂若想大规模制造11MM铜底纸壳弹,必须先解决薄铜板的问题,光靠手工和模具敲打快不起来啊!”

朱道临默默点头。

在蒸汽机投入使用之前,不管是冷轧和热轧都无法寄予希望,仅是轧板机上几组轧辊的加工精度都成问题,更别提更大的动力了,最快的解决办法只能是买回现成的薄铜板,这事倒不难,可总不能指望长期这么干吧?

考虑片刻,朱道临安慰道:“宽济,你先别着急,雷、汞的研制交给研究小组即可,技术上的事情急不来,你把精力集中到燧发枪定装纸弹生产和火药分厂的人事安排上来,争取年底前把产量提高一倍。”

“未来半年,所有事务必须围绕战争进行,其他各大工坊同样如此,此次北上平叛关系到我们的前途和命运,只能胜,不能败!”

“这也是两个月来江南新军不计本钱地进行实弹训练、不断展开野外协同作战的原因,多打、多练总比待在军营里闭门造车好得多,接下来所做的一切,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一切为了战争!”

李宽济心中凛然,立刻挺直腰板:“属下遵命!”

************

PS:诚挚地求订阅!

小火不想搞防盗章节,拜托大家支持正版吧,现在每天几百个新增订阅,小火穷得都快吃不起饭了!

第三一七章轻重缓急

朱道临和吴景贤离开固山铁城时已是傍晚时分,吴景贤和他约定好5日之后召开博孚钱庄股东会议的时间,便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到金陵城。

由于手头的事务千头万绪,朱道临并没有挽留吴景贤,吃完晚饭他还要召集幕僚班子和各大工坊正副总管举行备战会议,待会议结束他要抓紧时间,立刻返回久别的天枢阁,看望自己的父母和情人,然后把诸多急需物资逐一落实尽快运回来。

次日上午,江南军队的统帅魏国公徐弘基和隆平侯张拱薇经过三天的反复讨论,终于制定出北上作战的计划草案,双双赶到虎山正院寻找朱道临共同完善。

谁知道到了虎山正院朱道临的家人告之,家主朱道临“一大早前往龙潭码头下游接从天枢阁运送来的货物,恐怕需要三五天时间才能回来”,徐弘基和张拱薇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泱泱返回城里,决定开完股东会再和朱道临好好谋划。

此刻的朱道临,正在现代时空自己的鹤山别墅里,拿着手机,与远在西南的段德铭通电话,一边忍受着老战友段德铭喋喋不休发牢骚,一边移动鼠标,查询最快飞往黔省省府的飞机航班。

别墅前方的空地上,两辆黑色高级轿车一前一后到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