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二雄和唐正林几个激动不已,恨不得立刻就率部开赴上元码头,把先进的武器装备全部领到手,否则睡不着觉啊!

第三二七章得寸进尺

十月初六。

近来销售量稳定在每期6;500份的《江南时报》再度发行特刊,头版头条刊登了《江南新军北上参战》的消息和评论。

在这个惊人消息的下方,是几乎占据大半版面的《江南新军招商章程》。

两个突如其来的重大消息,如同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整个金陵城都为之沸腾起来。

各大商家纷纷召集家族掌柜管事,急商计策,反应迅速的小商人们手捧报纸,四处奔走,企图以联合互补的方式组建天工商贸那样的股份公司,集中力量展开竞标,成为江南新军的长期供货商和合作者。

下午两点。

皇宫东南方的吏部衙门忽然热闹起来,吏部尚书郑三俊的公事房里高官云集,济济一堂,热烈讨论即将北上作战的江南新军和“被迫北上抗清”的对手朱道临。

自以为计谋得逞、终可调虎离山的东林党魁首们非常兴奋,一个个眉飞色舞,弹冠相庆,似乎已经看到令他们深恶痛绝的罪魁祸首朱道临和他创立的江南新军走向灭亡,却没几个人看出《江南新军招商章程》蕴含的深远意义。

高坐主位上的郑三俊和兵部尚书冯元飚,红光满面。

两人都收到了京城多位同仁的来信,均知道朱道临公然在朝堂上羞辱东林高官、在通州抢掠山西世家骡马行的恶劣行径,而且都以为朱道临此次率江南新军北上参战,是首辅大人周延儒率领朝中同仁同心协力说服皇帝的结果。

为了加速消灭对手的进程,郑三俊再次向冯元飚提出了个建议:以兵部名义收回狮子山下的南大营!

冯元飚立刻明白郑三俊釜底抽薪的目的,考虑片刻,颇感为难:“这个……南大营是羽林卫驻地,如果兵部强行收回,需经过南京镇守太监的同意,留守南京的5;000御林军名义上归我兵部管辖,调动权却捏在镇守太监吴景贤手里,不好办啊!”

郑三俊哈哈一笑:“其实很好办的,只需上奏皇帝,陈述新军北上之后,江南兵力空虚,为守护南都和江南大片税源重地,兵部拟恢复每年一度的传统操演,需要利用空置的南大营,以供操演各军驻扎操练。”

“为了加大说服力,还可加上一条:兵部计划分期、分批招募流民青壮,严加训练,用以补充金陵城防和江南各军空缺,危急关头奉诏出征,参与各地平叛或开赴边关,抵抗外虏,南京吏部和户部大力支持,江南各地开明士绅踊跃捐献,以满腔赤诚报效皇恩,壮我军威!”

冯元飚立刻被打动了。

郑三俊所说的吏部、户部的支持和江南门阀的捐献,说白了就是付给兵部一笔白花花的银子。

不管之后是否恢复传统的江南操演,也不管是否招募士卒加以训练,只要能把南大营拿回来,大家的目的就达到了,自己银子自然也到手了,最后肯定和从前曾经发生过无数次的同类事情一样,不了了之,逐渐被人遗忘。

看到冯元飚脸带笑容,重重点头,郑三俊心情格外愉快,悄悄向冯元飚透露了个重要消息:

“在太仓王老爷子亲自督促下,百余名技艺高超的工匠经数月艰苦努力,已仿造出两台手摇印刷机器,目前正集中人力物力,参照得自江南报社印刷厂的金属活字进行仿制,另有数十工匠在对同样得自江南报社印刷厂的油墨展开研究,很快就能造出我们自己的印刷机器,哼哼!儒林叛逆阮大钺和《江南时报》没几天好日子过了!”

冯元飚大为振奋,连连叫好:“好啊!这半年来,我等被一个士林败类和几台机器弄得一筹莫展,处处被动,想想都令人尴尬,实在有辱我东林党人声誉啊!只要机器仿制出来,第一件事就要挤垮江南时报社,重新把民意抓在手里!”

郑三俊频频点头,随后向肃立侧前方的心腹官员招了招手,很快为“欢送江南新军北上作战”而专门召开的会议正式开始。

######

此时,整个金陵城已经陷入喧嚣之中。

街头巷口青、楼酒肆都在热议新军北上征战的消息,各家商行和工坊掌柜都在紧张讨论新军招商的各项条款,关注数量巨大、多达56个品种的长期采购。

秦淮两岸的青、楼掌柜们同样相互串联,相互商议,要为江南新军的出征尽些心力,以感谢新军统帅朱道临将军对秦淮儿女的关心和扶持。

秦淮河南岸,与北岸码头遥遥相望的宽阔院子里更为热闹。

数百乐户、乐师和乐器匠人齐聚一堂,商议如何向即将率领江南新军北上抗敌的朱道临表达自己的心意。

这座占地12亩的宽阔院落,是四个月前由三家乐户牵头、数十家乐户集资开办的“金陵乐器厂”。

外人以为短短数月便在乐器制作行业名声鹊起的“金陵乐器厂”,得益于曾经的秦淮第一名妓、现任虎山音乐学院山长徐拂的资助,只有乐户们心里知道,购买这座院子再出资6万两银子修葺一新的,是悲悯天下的朱道临。

连同乐户们如今赖以糊口的各种工具、刀具、量具、铜料、各种乐器制造图纸和价值连城的制造技术图册,都是朱道临通过徐拂之手悄悄送来的,金陵城的所有乐户都对朱道临感恩戴德,都把他视为自己的恩人。

运送粮食和各种物资的马车、船只源源不断赶往虎山庄园和上元码头。

金陵城里城外的皮具作坊、油布作坊、绳索作坊、屠宰场和榨油作坊,都在为即将出征的江南新军加班加点。

这个时候,就连12艘佛郎机大海船组成的庞大贸易船队抵达上元港,也没有了往常那种万人围观的壮观情景,所有军民谈论的焦点全是朱道临和他的江南新军,各行各业都在为新军的巨量物资采购和十月二十召开的招标会而忙碌。

除了负责接待佛郎机商队的天工商贸公司大总管冯升泰和虎山庄园大总管赵训庭外,没有人知道朱道临最近在忙些什么。

**************

PS:谢谢山青盈、77白熊大大的打赏!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支持!

第三二八章瞒天过海

十月初七,凌晨时分。

消失四天的朱道临终于回到上元码头纵深处的丙子号仓库,原本还算宽松的仓库,很快便被6;000套棉衣棉裤、12;000双高腰厚胶底帆布棉鞋,7;500件八五式军用棉大衣、10;500支燧发枪及配件、300支加长左轮手枪、四个规格共9;000顶钢盔、木箱包装的24套小型蒸汽机和两套铜底纸壳弹生产设备等物资填满。

看到剩下的位置已不够用,朱道临只好把装有10;000平米锁子甲、五个型号共50套铸炮铁范和16台老式机床的五个集装箱,堆放在仓库外面冷飕飕的空地上。

关上仓库大门,朱道临从院子后方的小路返回家中,进入院子后,径直前往已变成制衣厂的西苑,把纸箱包装的150台缝纫机器、3;000匹高级绸缎和5;000匹宽幅印花棉布小心堆放在三间空房里。

至于天亮之后妻妾们如何惊讶,朱道临已经没心情理会,他必须在三天之内,为渡江北上的龙潭军近6;000将士操心,与龙潭军将校一起制定600公里行军路线,确定沿途训练项目和物资补给方案。

到目前为止,除了朱道临的心腹幕僚叶良辰之外,谁也不知道朱道临的真正目的,是利用龙潭军大张旗鼓的北上,掩盖水师将江南新军两个卫共12;000将士运送北上的行动。

龙潭军将会在北上途中,展开步炮协同、步骑协同等科目的实弹训练,走走停停需要40天时间才能抵达青岛卫,休整之后再度开赴登州城下,与12;000新军将士和水师战舰汇合,对登州叛军发动总攻。

据记载,“崇祯五年十二月官军围登州,筑围墙以困孔有德,其城三面距山,一面临海,墙有三十里长,东西俱抵海。明将分番戍守,孔有德军不能出,开炮击官军。李九成出城与官军战,死于阵。孔有德欲弃登州入海,官军龚正祥等率舟师拒于海口,时大风突起,舟破,孔有德军突至,俘龚正祥,然孔有德亦不得出海。”

朱道临推测,十二月上旬,叛将李九成的战死震慑了孔有德,所以他才不顾寒冷的天气和复杂多变的海况突围而逃,时间约在十二月初十至十五之间,这段时间渤海的潮汐起伏很大,以中小型平底沙船为主的登州水师战船难以抗拒变化莫测的大风大浪,这恐怕也是孔有德最终无法逃走的原因。

但朱道临不知道从十二月中旬开始的恶劣海况会持续多久,因此他必须在十二月初五之前,率领麾下舰队和新军抵达登州北部海域,抢在天气骤变之前发起进攻,用猛烈炮火摧毁登州水城两侧炮台,然后驱动新军抢滩登陆,彻底堵死叛军海上逃生之路,再利用炮火优势对城中叛军展开轰击,分东西两面炸毁城墙破城而入,一举拿下登州城。

大张旗鼓地派遣龙潭军走陆路北上,不但能起到掩护海上行动的作用,也能制造一种声势,产生积极的影响。

朱道临不知道孔有德叛军会不会派出细作四处打探,但他绝对相信满清密探和甘愿替满清卖命的小撮商人会严加关注,频繁打探。

因此,龙潭军只需不慌不忙地走走停停,定能迷惑敌人的探子,迷惑遍布朝野的东林党和虎视眈眈的江南江北世家门阀,进而达到瞒天过海、出奇制胜的目的。

屈指一算,距离十二月初五发起的攻击只剩58天时间,联合舰队必须在十二月初三之前抵达战场,占领登州北面的长岛作为进攻基地。

考虑到北风天气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危险和耽误,朱道临打算送走龙潭军之后,立即组建金州卫,开赴龙潭北山大营换装,再通过海上运输的方式,将金州卫5;500官兵先行运到青岛卫,然后再把张拱薇的5;500新军从上元港直接运往登州北面的长岛。

这个想法尚未和张拱薇和徐弘基商议,而在此之前,朱道临需要与刚刚抵达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商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