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看!城头上的贼叛军像是在拖火炮,看样子要向我们发炮。”双眼圆睁的吴三桂大声提醒。
众人震惊之下连忙看去,朱道临却毫不在意,吩咐土坎下的几名参军骑马逛一圈营寨,勘察营区前方空旷地的地形和宽度。
四名年轻的参军立刻翻身上马,策马奔向营寨四角,没过多久便汇合在一起,毫无顾忌地打马出营,直接去到距离城墙300米至500米之间,由南向北仔细巡察,完了调转马头,再次向南慢跑,看得吴襄父子和关宁军官兵目瞪口呆。
朱道临平静地说道:“城头叛军到现在没把两门炮摆好,完全是虚张声势……就算他们玩真的,搬出火药铁弹装填好,至少也需要半刻到一刻时间,哪怕装填完毕,点火发炮,能打中我四名弟兄的机会不到一成,弓弩又射不到,有什么好担心的?”
老将吴襄一脸赧然,对于朱道临的大胆终于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他身边的儿子吴三桂沉思片刻,双目炯炯地望向朱道临,正好与转过头来的朱道临目光相对,吴三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转过头去。
朱道临客气地问道:“吴将军,在下8;000弟兄正在从黄县开过来,想进驻这个营寨便于下一步发起进攻,不知是否需要征得巡抚大人的同意?”
吴襄笑着回答:“巡抚大人巴不得有人进驻此地……原本驻扎此地的5;000人马,如今就在黑峰山北面的新建大营里,有人挡在他们面前,恐怕睡觉都能踏实许多。”
朱道临也笑了:“等会儿我还是去向朱大人和陈大人禀报一声,反正我的8;000弟兄也没地方驻扎,修建营寨恐怕来不及了,这片靠海的地方夜里能冻死人。”
吴襄对朱道临颇有好感,想了想低声提醒道:“若是贵军真要驻扎此地,恐怕攻打西城门和西北城墙的重担就要压到你脑袋上了。”
朱道临毫不在意:“没关系,千里迢迢来到这地方,不就是为了打一仗吗?吴将军的任务是否是攻打西门?”
“没错,巡抚朱大人的两个卫驻扎在我们身后,共同承担攻打西门的重任……如果朱将军接过西门以北的攻坚重担,估计陈大人会主动将麾下5;000人马交给朱将军指挥。”吴襄和蔼地回答。
朱道临点了点头,看到四名参军策马返回,便向吴襄告辞,率领麾下直奔城东南的中军大营。
吴三桂望着英姿勃勃的朱道临策马远去,心里感到非常羡慕,想起他老爹刚才的话又觉得不怎么对劲,看到老爹叹了口气要走,连忙跟上低声问道:
“刚才爹说陈大人会主动将麾下5;000人马交给朱将军指挥,孩儿细细一想,觉得不太可能啊……登莱巡抚如今手头就剩下这么点儿人马,他舍得?”
吴襄语重心长地教诲儿子:“他肯定舍不得,可人家朱道临主动进驻最危险的地方,只要山东巡抚朱大人一声令下,就要承担起最艰险的攻坚重任……在这样的情形下,陈大人总要有所表示吧?”
“人家朱道临可是替他排忧解难了,至少嘴巴上要说得漂亮些才不**份,至于到时候是否真把5;000人马交给朱道临指挥,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大明文官是什么嘴脸,这么多年在宁锦、在山海关,你还没看够吗?”
吴三桂立即虚心说是,到了山丘下忍不住又问道:“那咱们是否要向朱道临表示一下愿意并肩作战的意思?”
吴襄停下脚步,认真地询问儿子:“你觉得朱道临如何?”
吴三桂皱眉沉思:“英勇无畏,一身是胆,孩儿觉得他应该有办法打下登州。”
吴襄点了点头:“直觉不错,为父也觉得他能打下登州,只需看他麾下几个营清一色火器装备,就知道他所仰仗的是什么。”
“之前几次军议,王来骋和丁思侯两位将军也提到过用火药炸毁城墙,大举冲锋,朱道临很可能会这么干……只要他能炸毁城墙,就等于拿下了登州,咱们为何不向他表明并肩作战的诚意?”
“退一万步讲,哪怕他惨败而归,对咱们也没害处,咱们是骑兵,不需要爬墙,城破就打马冲进去建功立业,若是朱道临和其他各部溃败而回,咱们顶多是回营歇息,进退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吴三桂终于明白了,心悦诚服地点点头:“孩儿明白了,正如舅舅所说的那样,以保存实力为第一要务,要是家底打没了,恐怕皇帝不会再看咱们吴家一眼!”
吴襄欣慰地拍拍儿子的肩膀:“有长进,爹老了,以后咱们老吴家只能靠你来发扬光大了!”
######
吴襄父子的心思朱道临毫无所知,他也不想知道,要不是今天碰巧遇到了,朱道临根本不会鸟吴家父子,更没想过与后世臭名昭著的吴家父子并肩作战。
整个关宁军在历次抗清战争中的恶行,给朱道临留下了极为恶劣的印象,他早已把关宁军视为未来必须消灭的无良军阀。
不过,有一点吴襄说得不错,朱道临主动要求进驻被遗弃的城西营寨,令朱大典和陈应元欣喜不已,陈应元果然主动表示愿意率领麾下5;000人马并肩战斗,必要时交给朱道临统一指挥。
朱大典高兴之下奖赏朱道临800石粮食和不少酒肉,送到了朱道临即将率部进驻的城西营寨。
明知道朱大典的意思是你要是不进驻城西营寨我就不送你东西,朱道临还是恭敬致谢,刚想提请告辞,中军探马及时来报:
“江南新军8;000人马抵达西南10里西山脚下,全军将士装备大量火枪火炮,行军速度非常快!”
朱大典和陈应元大喜过望,立刻站起来说要迎出三里,好好观摩一下江南新军的雄姿。
***********
PS:最后一天啦,再不投月票就浪费了,求月票支持!
第三六三章大军齐至
堂堂的巡抚大人要出营三里迎接,绝对是件很给面子的事情,可如此一来就需要集中卫队,竖起大旗,摆出仪仗,结果拖拖拉拉近半个小时尚未出营。
风尘仆仆的张德义就在此时从威海返回,赶到河口营寨不见朱道临,立即在留守营寨的李玉鸣陪同下打马前来,却被拦在辕门之外无法入内。
朱道临得到通报,立即骑马赶到营门外。
听完赵德义的禀报,朱道临大为高兴,更令他感到满意的是,麾下将领不但很好地执行了他的命令,还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
朱道临掏出怀表,略微估算了一下时间,吩咐赵德义回去休息,然后打马入营,找到刚刚换上大红官袍的朱大典,告诉他魏国公徐弘基和隆平侯张拱薇率领江南水陆两军即将到来。
朱大典惊讶过后满脸笑容:“太好了!这样一来叛军再也无路可逃,拿下登州可谓是指日可待,哈哈!”
“今晚本官设宴,为魏国公和隆平侯接风洗尘,顺便议一议这仗怎么打更好些。”
朱道临借机请示:“谨遵大人谕令!在下尚有一事请大人定夺。”
“请说,朱将军无需客气。”
朱大典豪爽地笑道,这时候换上新官袍的陈应元也到了。
朱道临抱拳施礼,低声呈报:“叛军从登莱水师手里抢夺的大部分战船均停在城北水城之中,水关外只有十几艘不到五丈长的巡逻快船,一时半会儿叛军不会知道江南水师到达。”
“如果咱们能与江南水师取得联系,先声夺人骤然发动,对水关外的敌船和两座炮台展开炮击,定可一举摧毁水城北面威胁最大的两座炮台,将叛军的退路彻底堵死!”
“要是一切顺利,我新军各部说不定还能抢占炮台,然后把火炮搬上去,对水城里停泊的敌船展开打击。”
朱大典和陈应元一听立刻来了精神,相互看了一眼,朱大典好奇地问道:“叛军盘踞的两座炮台占据地利,上面架设的十余门大将军炮居高临下,威力巨大……江南水师战船上的火炮能不能比得上?”
朱道临耐心解释:“比得上,江南水师的战舰上火炮不少,至少有50门火炮威力超过大将军炮,不但打得更远,使用的炮弹也比大将军炮的炮弹重……”
“叛军炮台地方不大,摆上八门炮已非常拥挤,一旦有两三颗炮弹落到叛军炮台之上,就能把叛军的大半火炮给摧毁。”
“什么!?江南水师的火炮竟然如此厉害?”
陈应元震惊不已,他无法理解比起大将军炮威力更大的火炮如何能装在船上。
朱道临肯定地点了点头:“都是花巨资从佛郎机人手里购买的新式长管铜炮,炮口要比大将军炮大得多,装药也多,所以威力无比巨大。”
这下朱大典终于放心了:“如能摧毁两座炮台,彻底封锁水城,叛军也就成了瓮中之鳖,定会军心浮动,不战自乱,对我军下一步的行动非常有利,很好!烦请朱将军与江南水师联系,只要对战事有益,尽可见机行事。”
“谢大人!在下定会全力以赴。”
朱道临由衷致谢。
有了朱大典这句话,等于是获得了战场最高军政长官的许可,完全可以放开手脚打下登州,不用再另行做请示通报。
至于战后朱大典是否会恼羞成怒,那就不关朱道临什么事了,打下登州抢一把就走,你奈我何?
隆重的迎接仪式结束后,朱道临命令姜玉龙将金州卫将士带到东面的河口营寨,抓紧时间进食,然后好好休息,随后便亲自带领龙潭军将士开赴城西营寨驻扎。
官兵们进入战场,看到近在咫尺的登州城西城墙上,聚集成百上千叛军大吼大叫,还不断向自己射箭,虽然稀稀拉拉射出的箭镞距离很远就落下了,但官兵们心里仍然难免感到紧张,进入营寨之后再也顾不上一路劳累,立刻在各自长官带领下收拾营寨,修补栅栏,不用督促便已干劲十足。
营寨中央的高台上,朱道临向龙潭军主将唐正林、镇抚李玉罡、副将赵五德和十个营长介绍敌我态势,对照新鲜出炉的手绘地图,指点龙潭军将校如何布置警戒、如何设立可快速推进的火炮阵地、如何应对叛军可能的炮击。
朱道临特别提醒众将校要防备叛军从水城与城池西北角之间隙摸过来,务必做好一切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