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潭军主将唐正林豁然站起:“将军,我们想继续留下,把皮岛交给属下吧!”
朱道临示意他坐下:“不是我不想把龙潭军留下,而是失去金州卫之后,我们的作战范围缩小大半,区区皮岛和广鹿岛摆不下三个精锐部队,反而是瀛洲那边兵力太弱,急需加强。”
“为此我分别与瀛洲的军政官员和几位海军主将反复讨论此事,大家一致认为,把杀伐果断、敢打敢拼的龙潭军调过去最合适,而且必须赶在天气转暖之前,抵达几乎是荒无人烟的新竹地区!”
“这样一来,趁着冬眠的毒蛇毒虫没出来,利用冬天气候干燥草木枯萎的时机放火烧荒,迅速建立稳固的立足点,然后才能陆续移民,开荒拓地,到了那时我们才算真正在瀛洲站稳脚跟!”
“龙潭军即将面对的,不仅是当地土著的攻击和恶劣的生存环境,还有随时可能冲过来争抢土地的福建郑氏家族,甚至会遭到荷兰人的舰炮和军队攻击,龙潭军肩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啊!”
唐正林立刻明白此次南下并不是开荒拓地那么简单,自信地笑了笑不再说话。
朱道临统一了将校们的思想,立即宣布三个重要命令:“下面宣布三项命令:即日起,龙潭军全体军官晋升一级军衔,军饷顺升一级;第二,吴季诚所部正式更名为东江军,按照军令部要求组建全新的指挥体系,进驻皮岛立即换装授衔;第三,任命徐文涛为北海舰队司令,晋升少将军衔,任命原登州水师百户孙显堂为北海舰队副司令,晋升上校军衔,任命亲卫营百户李玉鸣为北海舰队总镇抚官,晋升中校军衔,所部更名为海军陆战第二师,师长一职由徐文涛兼任!”
“相关文件在会议结束后下发,以上两部必须在三天之内,按照军令部的明文规定进行重组,对所有将士、战船、武器装备、库存物资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并将全军将士名册和各级主官任命名单送到我手里,以便审核任命,授予相应军衔!”
将校们“轰”的一声沸腾了。
猛将吴季诚惊喜交加地站起来,拉着满脸欣喜的副将张义轸和李玉罡连胜询问是不是真的?
近来颇感失意的徐文涛满脸的震惊,做梦也没想到能够获得朱道临如此重用。
胡子拉渣、满脸焦黄的孙显堂更是目瞪口呆,他在登州之战发起之前,率领十几艘战船偷袭江南水师运输船队,被击沉之后俘虏过来仍然不肯认输,不愿投诚,直到山东巡抚朱大典和登莱巡抚陈应元下令屠杀7;000余名叛军士卒、活埋数百名叛军军官之后,他才彻底软下来,死心塌地投靠朱道临的新军。
得益于朱道临的提前安排,孙显堂的家眷在徐文涛、郭中骏等人的大力斡旋下,与投诚的三十余名叛军将校的家眷一起被顺利接到威海,避免了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
虽然孙显堂不明白副司令是多大的官,上校军衔有多高,但他知道这个官职绝对不小,知道北海舰队和陆战第二师有多强。
且不说前天刚从江南调来两艘装有18门火炮的300吨级新式战舰,并运来大批钢盔、锁子甲等精良装备,仅是军中炮存的大将军铜炮和威力巨大的臼炮,就多达120余门,新军加上投诚的官兵,全军总人数已高达8;600余人,而自己仅是个郁郁而不得志的区区百户,还是被俘虏过来的啊!
将校们喧闹十多分钟才安静下来,看到满脸通红的徐文涛领着42岁的登州水师老将孙显堂激动地和朱道临说话,众人立刻围上去向朱道临致谢。
朱道临示意大家坐下,喝两杯茶大步走到地图前,面对喜气洋洋的众将校郑重宣布:
“诸位,今天是正月二十二,我给大家三天的调整时间,再给大家两天的备战时间,正月二十七日上午7点,北海舰队所有战船和100吨以上的运输船必须尽数出动,运送东江军全军将士和一个月的粮食补给赶赴皮岛,正式接管皮岛防务!”
众将校大吃一惊,均感到这个命令来得太快了,眼下正是大雪纷飞的隆冬季节,就连水井都结了冰,这个时候出征非常困难。
只见朱道临平静地说道:“我知道诸位顾忌什么,无非是天气太冷风雪太大,可诸位也应该看到有利的一面……”
“首先,我们的将士吃得饱穿得暖,训练有素武器精良,哪怕不用燧发枪,也可以在寒冷环境下作战,我们的火炮是不会担心天气太冷打不响的;其次,最近几天直至下月中旬不会有大风大浪,完全可以渡海作战;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登州之战结束后,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下令砍掉了7;000多名叛乱官兵的脑袋,活埋了被俘的400多名总旗以上军官,这个消息肯定已经传到皮岛和广鹿岛,如果我们不尽快动手,盘踞皮岛的4;800名散兵游勇很可能要闹出大事。”
“诸位不会不知道,黄台吉主政后,满清鞑子一直在招降东江官兵,我敢说满清鞑子的密探就隐藏其中,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动手,再大的困难也要克服!”
众将校再也不敢有半点意见,纷纷表示遵命而行,全力以赴。
朱道临满意地点点头:“这次行动由我本人亲自指挥,拿下皮岛之后,我将与朝鲜官方进行交涉联络,并与东江军将校共同制定下一阶段的作战方案!诸位要是没有问题,就抓紧时间回去休息,明早一起到码头给龙潭军将士送行。”
众将校纷纷站起敬礼告辞。
心情激动的徐文涛和孙显堂刚走到门口,就被侍卫长郭中骏追上,两人听了郭中骏的解释,二话不说立刻返回朱道临身边,将精挑细选之后宣誓投诚的1;500名原东江镇官兵的情况详细汇报。
***********
PS:谢谢还没发现、sunrose大大的打赏!
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
第三八八章南下北上
雪花零落,寒风轻缓。
久违的太阳躲藏在海天之间灰白色的云层后面,映照出的陆离霞光仍旧令人感到丝丝暖意。
威海卫城东面的码头上,人头攒动,一片忙碌。
龙潭军枪兵营和辎重营将士已携带行囊尽数登舰,淘汰下来的2000余名登州降卒以及1;200余名应征工匠和家属也已携带下发的行李,登上四艘宝船式样的运输船。
龙潭军骑兵营将士正在友军弟兄的帮助下,将850匹战马和350匹挽马牵上两艘700吨级专用运输船。
在强劲的北风吹送下,从威海卫南下的船队只需六天时间就能抵达长江口的宝山港,登岸休息两天补充物资给养,将会再次登上东海舰队的运输船,直航瀛洲岛新竹屯垦区。
东海舰队司令官巴加斯等三名西班牙籍舰长正在与北海舰队的十几名欧洲各国教官依依话别。
龙潭军主将唐正林和镇抚官李玉罡等人围在朱道临身边喋喋不休,直到朱道临第三次催促他们登船,才恋恋不舍地向朱道临敬礼道别,和周围送行的弟兄们拱手致意,大步走向码头,登上交通艇前往停泊在码头外围、满载着重要装备物资的大型运输船。
上午九点四十分。
由4艘500吨级战舰和12艘大小运输船组成的船队扬帆南下,威海卫码头两侧只剩下5艘陈旧的小型划桨船和3艘十几米长的单桅帆桨船,一眼看过去,稀稀拉拉,毫无生气,让人有一种说不清的寂寥与失落。
为防备山东巡抚朱大典和登州军队索取缴获的大批战船,朱道临早在登州之战结束的第二天,便将66艘300吨以上的缴获船只一分为二。
35艘适合内河航行的战船交给魏国公麾下的江南水师,剩下的31艘已让参战海军带回江南上元港,交由虎山造船作坊进行维护改装。
其余65艘排水量在50吨至250吨之间的战船和运输船,全部配属给了北海舰队,其中20余艘战船和运输船用于日常训练,最近一个月两次往来于威海至青岛之间运送物资,剩下的船只一直停泊在威海港东面数里外的刘公岛西岸。
码头上送行的官兵逐渐散去。
郭中骏游目四顾,快步来到正在与徐文涛交谈的朱道临身边,请示道:“威海卫的几百弟兄再三要求加入我军,但鉴于归属问题,目前我军地位比较尴尬……属下没敢答应,请将军指示。”
朱道临想起威海卫那几百个衣衫破烂、用麻袋布裹脚仍然冻得瑟瑟发抖的懒散官兵,不由得连连摇头:
“罢了罢了,这回威海卫和青岛卫没有拿下来,这两地的官兵咱们没有管辖权。分些粮食和冻肉给他们,人不能收……”
“威海卫本属山东兵备道管辖,这几百老兵与之前俘虏的登州兵和东江兵不一样,除非皇上下旨把威海卫划入我军管辖之下才能收留他们,否则将来肯定要扯皮,说不定会再次成为山东官员攻击我们的把柄。”
徐文涛苦笑道:“唉,我大明军队日子过得都很辛苦,到了冬天日子更加难熬,与宁锦一线的士卒相比,威海卫这几百个老卒算是幸运的了。”
郭中骏表示明白:“属下这就去和他们解释。”
朱道临拉上徐文涛,一同返回暂时借住的威海卫城,路上问道:“刘公岛上的临时营房搭起来没有?”
“沿着中部山脚修建了六排数十米长的木头房子,由于材料不足,暂时只能用帐篷盖在房顶上,军械弹药和5;500新兵已经搬进去,目前仍在抓紧时间搭建两排木房子,建好之后就会宽松许多。”
“好在岛上树木繁茂,几千人花去五天时间砍下的木材足够日夜不停烧上一个月,否则还真熬不下去。”
“至少未来一个月内,其余官兵和东江军弟兄没办法搬过去住,只能继续挤在卫城里,这贼老天不知道怎么搞的,一年比一年冷。”徐文涛抱怨道。
“昨晚从天枢阁运来2;000吨水泥、1;500吨钢筋、200吨红糖、8;000套棉衣棉裤和翻毛皮鞋,都堆在刘公岛南面的海滩上,你让人去搬回来吧。”朱道临吩咐道。
徐文涛大喜过望:“我正愁没有钢筋水泥修码头呢,接下去可以开山炸石头了……还有红糖和棉衣棉裤,太及时了!属下这就坐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