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看得比下官清楚。”
申景祯和李勘立即望向一旁的吴元泰,眼神中流露出对这位年仅三十岁的世家子弟的器重之色。
吴元泰再施一礼,颇为感慨地说出他在岛上的所见所闻:“新任东江军主将吴季诚将军是个典型的大明军人,不管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言语间都给人一种坦率实在的感受。”
“据他介绍,他们军队与之前的东江军完全不同,不但有严明的军纪和派驻各营、日夜监督的镇抚官,还要时刻牢记新军创始人朱道临将军颁布的十大军规……”
第三九五章连锁反应
“等等!”
防御使李勘打断了吴元泰的陈述,满脸关切地问道:“指挥登州平叛的朱道临朱将军是否真如白翎岛水军报告的那样,亲自率领数十艘战船运送新军进驻了皮岛?”
吴元泰如实回答:“属下特别就此询问过吴将军,吴将军直言朱将军就在岛上,朱将军也知道属下二人到访,还派出亲卫长给吴将军和姜将军带来一句话:如果我方有疑问,需呈上正式文书,或者派遣使臣前往京城向礼部交涉,他不见我们。”
李勘浓黑的长眉抖了两下:“什么原因?”
“没说原因,属下妄自猜测,朱道临将军是大明皇帝钦赐的从二品武官,新任东江镇总兵官,加封奉国将军,麾下拥有水陆两军,官兵总数高达数万,实力不在当年的毛文龙之下。”
“一年来,不断有这样的传言:朱将军武功高强,满腹韬略,精通商道,富可敌国,哪怕得罪了大明最有权势的东林党,东林党人仍然承认他的才华,可见他与之前的毛文龙将军截然不同,估计他要按照大明上国的礼制行事,彰显自己的尊严。”吴元泰大胆说出自己的推测。
李勘和申景祯再次无言相视,彼此都看到对方眼里的无奈和担忧。
吴元泰停顿片刻,继续说道:“根据吴将军和姜将军通报,新组建的东江军官兵总数为7;800人,按不同兵种分成15个营,各营地位相等,互不统属,无论是作战还是训练,均由军部统一调遣,士卒的军饷也由军部派遣军需官统一发放,军官们基本什么都不用操心,只需考虑如何训练、如何作战即可。”
“各营官兵全部装备燧发长枪,两个炮兵营和两个骑兵营共2;300官兵装备枪管稍短的燧发枪,拥有50多门可用马车拉动的火炮,因为马匹不足,他们提出向我们购买战马!”
“那位年轻的姜将军很认真的对我们说,如果能卖给他们一万匹上等战马,他们除了如数支付购买战马的银子之外,再送给我们500支射程达到150步的燧发枪……”
“属下猜测,他们全军装备的燧发枪应该都达到这个惊人的射程。”
对火器非常有研究的李勘倒吸了口寒气,睁大眼睛,无比紧张地问道:“能确定吗?”
吴元泰苦笑着点点头:“临别前,吴季诚将军拉着属下的手发出邀请,说他们将在四月初一举行大规模实弹训练,盛情邀请我方前往观摩指正,以增进两军了解,加深彼此信任!”
“属下离开皮岛后反复推测他们的用意,但始终不得要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新来的东江军还是心怀善意的,与毛文龙麾下的东江军大不相同,至少在士卒表现出来的严明军纪和主将的教养方面,比原来的东江军强上百倍。”
李勘却没有吴元泰这么乐观,他当即与申景祯低声商量如何写奏章急报南面的汉阳王庭,以便惶恐不安的国王李倧和朝臣们做出决断。
至于是派出朝中重臣前来与朱道临朱将军会晤,还是派出使臣赶赴大明京城打探明消息,就不是他们俩人能够决定的了。
李勘和申景祯商量完毕,对劳苦功高的吴元泰和崔鸣河嘉勉一番,吩咐二人暂且回去,严密监视皮岛的举动,如有异常立即上报。
吴元泰和崔鸣河连忙站起致礼,崔鸣河忐忑不安地问道:“恳请二位大人示下,如果皮岛的东江军派人前来求购粮食和砖瓦木料等物,下官该如何应对?”
李勘笑了笑望向申景祯,申景祯沉思良久,给出谨慎的答复:“除朝廷管制的盐、铁和兵器之外,其他货物可以卖给他们,但要派人仔细观察,看看新来的东江军是否买卖公平,怀着善意?”
“如果粮食库存充裕,可酌情卖给他们一些,以免各路商人投机取巧,引发粮价上涨!”
“元泰贤侄,你的水军营寨距离皮岛最近,更要多加留心,尽可能增加沿海巡逻次数,切勿与皮岛驻军发生误会。”
吴元泰和崔鸣河双双答允,再次弯腰施礼徐徐而退。
两人离开北门外的码头,乘坐兵船顺流而下,三匹快马便已冲出南面城门,携带李勘和申景祯的奏章赶赴汉阳王城。
北方八百里外的沈阳城南门外,两匹气喘吁吁的战马冲过残雪斑斑的吊桥,马上骑士拔出腰间令旗高高举起,城门守卒立刻闪向两旁,目送两名浑身泥浆的军中急使策马冲进黑乎乎的城门洞。
半小时后,镶蓝旗旗主阿敏、镶白旗旗主阿济格、镶红旗旗主岳托、贝勒济尔哈朗人络绎赶到黄台吉的帅府,连声询问主位上的黄台吉和代善,何事这么着急把大家叫来?
黄台吉摆摆手吩咐大家坐下,接过代善递上的急报,大声说道:“九连城主将送来第二份重要急报,五天前突然进驻皮岛的那支军队,正是攻破登州城的那支江南新军。”
“根据朝鲜方面的传言,因指挥登州之战而声名大振的江南新军统领朱道临,如今就在皮岛之上。”
满堂一片哗然。
性急的阿济格瓮声瓮气地大声问道:“江南新军真是和传说中的那样,配备清一色的全火器装备吗?”
所以的议论声随之停止,因伤风而卧床数日的黄台吉重重点头,下意识地摸了摸嘴角尚未结痂的大水泡,扬起手中急报郑重告诉所有人:
“现在已经能够肯定,进驻皮岛的就是装备大量佛郎机燧发枪和火炮的江南新军,人数在6;000至7;000之间,根据我们的推测,他们是乘坐从登州缴获的战船开赴皮岛的,这就意味着进驻皮岛的这支江南新军拥有水战能力,非常棘手!”
“更令我们疑惑的是,至今没有探知原先盘踞皮岛的4;000东江军残兵败将和数千流民到哪里去了?”
“我们数年来派往皮岛的十几名探子也没了下落,五天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至今一无所知,连日来所有船只包括朝鲜的渔民都无法靠近皮岛,我们常驻铁山的探子两次以商人身份,用货船装载毛皮前往皮岛,都在距离两里之外的水域被皮岛的战船赶走。”
“由此可见,这支军队行事诡异,布置周密,很可能如同四年前的毛文龙那样,给我们带来诸多麻烦,所以要召集大家过来商议对策。”
************
PS:谢谢77白熊、还没发现、山青盈大大的打赏!小火继续求订阅、打赏、推荐票和月票鼓励!
第三九六章择机方动
听了黄台吉的情况介绍,众人立刻意识到其中隐藏的危机。
阿敏是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迫使朝鲜签订“江都之盟”便是出自他的手笔。此人素来老成持重,想了想不无担忧地问道:“皮岛突然出现变故,会不会影响咱们下个月西征蒙古的计划?”
边上的努尔哈赤第五子、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连忙附和,所有目光再次投到黄台吉蜡黄的脸上。
黄台吉从容不迫地笑了笑,示意坐在下首位置的代善来回答。
骨架粗大、脸型消瘦的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领满洲两红旗,位高权重,他轻咳一声,摸了摸嘴唇上两撇保养得很好的小胡子,朗声说道:
“区区数千明军,占据的又是远离陆地的弹丸之地,还不值得咱们为他改变准备了大半年的西征。”
“以多年来的经验看,从明朝南方调到北方的军队装备再好也没什么战斗力,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适应北方的天气!”
“何况北方的作战方式和河流遍布的南方大不一样,没有骑兵的步兵根本无法对咱们构成威胁,守城还勉强可以,要说野战,嘿嘿!”
“至今为止,敢和咱们打野战的军队从来都没见过,就连当初不断给我们造成麻烦的毛文龙,不也是采用见不得人的小股偷袭战法吗?”
“等这批刚到皮岛的江南新军弄清楚了东南西北,恐怕一年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所以不足为虑!”
哄笑声阵阵响起,刚才还让众人担心的佛郎机燧发枪和火炮立刻被众人蔑视。
黄台吉没有笑,不但没有笑,还宣布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虽然皮岛上的江南新军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威胁,但我们却不得不防备,要是我大军西征蒙古之后,他们突然窜进来大肆抢掠,就会让整个辽东担惊受怕不得安宁。”
“所以,我和二哥商量之后,决定派两千骑兵驻扎正南面濒临大海的孤山镇。”
“孤山东距鸭绿江口的威化岛100里,西距广鹿岛北面的庄河口120里,视野开阔,道路平坦,无论明军从哪一面攻上来,都能在一个时辰之内赶过去予以剿灭,这个重任,就交给十二弟了。”
“十二弟在两次东征朝鲜的作战中都有斩获,对朝鲜和沿海地形非常熟悉,定能把明军拒之于外!”
众人立刻望向满脸惊怒的阿济格,有的幸灾乐祸,有的同情,也有的暗暗为屡遭黄台吉排挤的阿济格感到不公。
一直以来,黄台吉便对两白旗与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的政策是一边拉拢,一边打压。因为两白旗实力雄厚但旗主年轻,一旦拉过来可收如臂使指之效。皇太极即立初期在两白旗中主要是对阿济格进行敲打。
阿济格在三兄弟中最为年长,且早历战阵,为人雄武、粗犷,不太受约束。所以,皇太极便拿阿济格开刀。
明知道即将发动的西征蒙古正是各旗发展壮大的最好机会,哪怕没有赫赫战功,也能分到大量牲畜和人口充实家底,却没人敢在威严日重的黄台吉面前,为失去良机之后还要肩负重任的阿济格说句话。
此时的黄台吉哪里知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