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国色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此机会,请二位大人转呈朝鲜国君:我不要朝鲜出动一兵一卒助战,也不要朝鲜捐献粮食,只要把六年前被鞑子军队焚毁至今尚未修复的铁山城交给我,把原先毛将军和东江军开垦的田地还给我,把目前散布在朝鲜北部和中部的十余万辽东流民交给我就行了。”

“两年之内,我就能把鞑子军队彻底挡在鸭绿江以西,重新恢复朝鲜北部的安全与稳定。”

心情复杂的申景祯和李勘等人离去后不久,由姜玉龙率领的海军陆战第二师6,000将士乘船而至,辽东战役所需的18,000兵力和武器装备尽数到位。

当晚十点,朱道临的亲卫营长赵翼鹏率领的突击营500将士悄然离开皮岛大营,乘坐六艘小型运输船,登陆铁山西北十公里的小渔港,在原东江军百户崔敬宗率领的十人斥候队引导下,绕过东林县进入林木繁茂人烟稀少的北部山区,向百公里外鸭绿江南岸的朔州挺进。

次日正午,由东江新军主将吴季诚率领的6,000将士,乘坐百余艘大小船只,登陆铁山港,在数万朝鲜军民惊恐不安的注视下,浩浩荡荡向北开进。

身穿迷彩作训服、肩扛火枪、全身披挂的4000将士,千余骑兵和三百余辆牵拉火炮满载物资的大马车,延绵十余里。

皮岛大营乃至四面大小码头已被数千新兵接防,将府内外一片忙碌,正堂东面的指挥室里挂上了大幅辽东地图。

远道而来的金州卫指挥使黄龙、指挥佥事高明城、参将尚可喜等人久久凝望地图上的精确细致的山川河流、密密麻麻的各种符号和里程、海拔等等标注,一个个心神巨震,目瞪口呆。

朱道临和郭中骏、姜玉龙等将领围在一旁低声商议,二十余名年轻的参军数人一组,各负其责,不断将出发各部反馈回来的情况和军用物资调拨情况写成简明报告,迅速送到朱道临等人手里。

长时间的沉默过后,心潮起伏的黄龙大步走到朱道临身边,忐忑不安地拱了拱手,低声请求:“将军,在下看不懂地图上的各种符号,能否请将军指点一二?”

朱道临欣然点头,放下手中的报告,和黄龙一起走到大幅地图前,从地图下方的架子上捡起一米多长的指挥棒,向满腹疑惑的黄龙和高明城、尚可喜等人详细讲解:

“这三个红色箭头大家都能看懂,是我军此战的三个进攻方向,北面这条最长的弧线箭头指向九龙城朔州北面80里的宽甸,我军的一个突击营昨天晚上已经出发,目前大约行进到朔州南面20里区域的大山里,预计在五月十一日清晨抵达宽甸发起突袭。”

“这条路想必大家都熟悉,当年毛将军曾经沿着这条山路迁入辽东腹地。”

高明城恍然大悟:“将军的意思是,北路是奇兵偷袭?”

朱道临点了点头:“没错,宽甸百年来一直是本朝指定的边市,不但是鞑子军队南下朝鲜、北上建州和西联辽阳的交通枢纽,也是鞑子军队的粮仓所在,更让我动心的是宽甸南面老古岭下的养马场。”

“根据两个月来的情报显示,宽甸的鞑子军队只有800人,一旦全面进攻打响,宽甸南面80里河口军营300鞑子就会面对我军两营1200火枪兵的攻击,诱使宽甸驻军增援河口。”

“不管宽甸驻军是否增援,我军两营将士都会按照既定作战计划,于后天上午兵出朔州渡江河口军营,得手之后将会继续攻向纵深处的长甸和永甸两个镇子,迫使宽甸的鞑子驻军分兵迎战,以便北路潜行到位的突击营对宽甸发起突袭。”

*************

PS:谢谢林鍠大大的月票鼓励!

第四三八章战略和炮击

高明城和黄龙等人不了解东江新军的战斗力,因此心里颇为担忧,但是朱道临的讲解很清楚,看起来哪怕无法达到奇袭宽甸的目的,对整个战局也没多大影响。

因此,黄龙等人在一番思量过后,转而望向中路那个硕大的箭头。

朱道临继续解说:“中路的义州战场投入兵力最多,除了6个枪兵营、2个炮兵营和1个骑兵营之外,水师的四艘快速战船也会沿江而上协助作战。”

“各部共6,000将士在三十多门火炮的掩护下,从上下游各五里的江段发起渡江作战,对面的九连城只有2,800鞑子兵,根本无法阻止我军渡江,唯有缩在城池里抵抗等待凤凰城的援兵到来,但是中路的九连城并非我军的主攻方向,我军的主攻方向在这儿……”

“大孤山?!”

黄龙和高明城几个齐声惊呼起来。

朱道临手中的指挥棒点在了孤山大营东面的勺子河东岸:“阿齐格的3,000兵马驻扎此地,后天上午,我军6,000官兵将在8艘战舰上百门火炮的掩护下强行登陆,占据勺子河东岸迅速布阵。”

“阿齐格的300骑兵要么渡河迎战,要么就坚守大营,只能眼睁睁看着我军骑兵在东岸烧杀抢掠,将数以万计的辽东汉人和牛羊马匹尽数掳走,然后渡过勺子河,向孤山大营发起进攻。”

黄龙等人深吸了口气。

在赶来皮岛的路上见过两艘500吨战舰对岸上的孤山大营发起炮击,因此他们相信朱道临的话。

数千装备先进遂发火枪的新军和800骑兵,定能在上百门舰炮的掩护下轻松登陆,但是他们不知道遂发火枪与骑兵对战谁优谁劣,因此他们认为阿齐格率领的3000铁骑绝对会奋起迎战。

尚可喜颇为担心地说出自己的看法:“阿齐格性格暴躁,麾下的15个牛录战力很强,绝不会眼睁睁看着数万辽东汉人和牛羊马匹被掳走,到时候说不定将会是一场恶战啊!”

朱道临笑道:“不怕他恶战,就怕他不战而逃,哈哈……对了,尚将军,你打算什么时候把广鹿岛交给我?”

尚可喜和黄龙等人微微吃惊,看到郭中骏和姜玉龙等将领乐呵呵站在一旁,尚可喜考虑良久不舍地拖延起来:“这个……目前不但有3,000弟兄窝在岛上,弟兄们的两千多家眷也住在岛上。”

“这几年老老少少就靠岛上的千多亩地和一片盐场过日子了,要是搬走的话,一时半会儿没地方安置啊!”

朱道临点点头:“其实早在兵部文书下达之后,尚将军就应该奉命行事,把麾下将士带到金州卫,把家眷送到山海关以南的安置区才是。”

“不过……尚将军的难处我也能理解,不如这样吧,岛上的弟兄和乡亲算6,000人,我给每日5两银子的搬迁费,我再送给尚将军2,000石粮食,明天尚将军回去就可以带走……怎么样?”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尚可喜再不愿意也不行了,他拥有六十多艘大小战船和30多门火炮,数年来一直占据广鹿岛骑墙观望,朱道临突然提出的要求彻底断绝了他心底里万一不行就投降满清鞑子的退路,所以尚可喜犹豫良久十分矛盾。

可朱道临提出的要求名正言顺,给出的补偿确实丰厚,边上的黄龙和高明城都嫉妒了,要是他尚可喜还不答应的话,不但得罪了先礼后兵的朱道临,还会得罪一直以来反复催促他率部充实金州卫的顶头上司黄龙和高明城。

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将军打算什么时候接防?”

朱道临明确回答:“打完孤山大营这一仗,出战的数千官兵和8艘大小战船就会开赴广鹿岛驻扎,与金州卫的将士们相互守望,并肩作战。”

尚可喜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好吧,回去之后在下立即搬迁至金州卫,绝不会耽误将军的事情。”

黄龙得到尚可喜麾下数千老卒,高兴不已,哈哈一笑向朱道临大声保证:“将军请尽管放心,在下回去之后,立即率领麾下弟兄出击盖州和庄河,怎么也要把盖州和庄河的2,000鞑子牵制住。”

朱道临满意地予以回应:“此战过后,我定会上奏朝廷和皇上,为将军和金州卫的将士们请功!”

黄龙和高明城大喜,立刻向朱道临致谢,唯独尚可喜一脸苦笑无可奈何。

……

……

崇祯六年,五月初十,上午八点。

九艘150吨至300吨级帆桨战船鱼贯驶入威化岛西侧的主航道,对鸭绿江西岸鞑子军队占据的九连城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持续炮击。

由主将吴季诚和总镇抚官李玉鸣率领的东江新军6,000将士,自炮击开始的那一刻起,迅速踏上百余艘民船连接而成的浮桥,携带大量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登陆威化岛,沉寂数年的鸭绿江两岸再次进入你死我活的战争状态。

朝鲜5,000军队镇守的义州城内外,此时已是一片混乱。

数以万计的朝鲜平民、辽东流民和各地商人,聚集在城池与大江之间的江岸上,在隆隆炮声中翘首眺望江对岸笼罩在硝烟和火光之中的九连城,以及往来于江面上的上百艘大小运输船和牵引火炮战马登上威化岛的数千大明东江新军。

阵阵惊呼声和激动的喝彩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长约八百米、高度不到六米的义州西城墙上,挤满了衣甲不整、紧张观望的朝鲜官兵,首次见到安装在战舰上的上百门火炮持续攻击敌军阵地和城堡,从未有过的巨大声势和摧毁力令朝鲜官兵无比恐惧。

绝大多数官兵在长达一个小时的炮击声中,心神巨震,目瞪口呆。

包括义州防御使郑金一和赶来义州观战的安州防御使李勘在内的朝鲜将领在内,此刻已经被大明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攻击力所震撼,没人注意到源源不断登上威化岛的东江新军队伍中,还夹杂着66门用马车承载的锻造火炮和大威力臼炮,更没人知道,此时此刻大明军队除了在义州方向展开大规模进攻外,上游70里河口两岸段同样炮声如雷,枪弹如雨。

死守河口营寨的400余鞑子军队、600余名鞑子商人和牧民,在1200名大明将士的两门臼炮和密集弹雨打击下,仅半个多小时便死伤大半。

士气如虹的千余大明将士已经冲入被臼炮炸毁的营寨栅栏,对龟缩在营区纵深处的两百多名鞑子残余展开密集射击。

************

PS:谢谢彪骑兵大大的月票鼓励!

第四三九章战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