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过教尊,谢过诸位前辈,晚辈收下了!”朱道临郑重站起行了一礼,把铭牌挂到脖子上。
周真人看到朱道临只是把满头长发随意扎成个马尾状,一身黑色冬季休闲上衣,加上陈旧的牛仔裤,脚上踏着双黑色中邦软皮靴子,整个人如同时下流行的摇滚歌星一样,觉得颇为有趣,忍不住和声探问:“贤侄可有法号?”
朱道临有点心虚地看一眼关切的父母,略微犹豫点了点头:“去年下元节,方外上清教派掌教真人赐予晚辈法印,赐予法号‘玉成子’,只是,此次回来较为匆忙,没有将法印随身携带,下次吧,下次回来定会再次前来拜见诸位前辈。”
“真是难以置信,竟然是我上清教派失散百年的医卜门‘玉字辈’?!”
智祥道长惊呼起来,周真人和另一旁的智显道长、朱道临的大舅智亭道长俱是满脸惊愕,朱道临的父母更是不堪,早已吓得脸色发白目瞪口呆。
朱道临心知不好,却又满腹疑惑,想了想虚心问道:“请诸位前辈示下,晚辈这法号有何不妥吗?”
周真人呼出口粗气,摇摇头苦笑道:“不是不妥,而是辈分奇高啊!按照我上清教派的传承论资排辈,哪怕轮完三百六十年再来一次,本教派医卜门的‘玉字辈’也高过我们这代好几个辈分,真想现在就能见到贤侄的师尊!”
朱道临这才明白过来,嘿嘿一笑巧妙补救:“这样吧,下次晚辈再来,定会把晚辈的法印,以及家师和医卜门诸位世叔世伯的问候带来。”
“晚辈入门时曾听家师说过,医卜一门也有自己传承千年的信物,晚辈回去后等会问问家师,下次是否能把医卜一门的信物也带来,呈给前辈们看看。”
周真人和几位师弟大为高兴,纷纷向朱道临提前致谢,周真人满怀期待地询问朱道临:
“贤侄,现有一事,还需要贤侄鼎力相助……此次贤侄送回的本教典籍医卜篇上,记载有医卜门总体要略、药经总汇和各项术业的大致目录,却没有详细地内容叙述,特别是典籍中提到的四种古老针灸术和失传已久的诸多丹方,都只记载其名称与对应之病症,却没有具体的运用技法和药物配伍,甚为遗憾!”
“我们元符宫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重整医卜一门,只是苦于传承太少,医术典籍已百不存一,诸多宝贵的丹方以及本门秘传之术只知其名,不见其踪,若能在这一领域获得方外同门的慷慨襄助,元符宫必将感铭肺腑,涌泉以报!”
朱道临沉思良久,在没有获得师傅玄青和其他师伯师叔允许的情况下,他不敢把话说满:
“晚辈将会尽力而为,这事不但对元符宫、对整个上清教派有益,同样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相信家师和师伯师叔们会答应的。至于何时能办到,办到什么程度,晚辈现在无法给诸位前辈明确的答复,但晚辈相信只要去做,总能做到的。”
周真人高兴地站起来,周围三位元老也非常兴奋,在他们看来,失传数百年的上清派密不外传的典籍朱道临都能送回来了,方外那个同出一源的医卜门还有什么不能慷慨答应的?
眼看午膳时间就要过去,朱道临的大舅智亭道长连忙提议先去进餐,周真人几个醒悟过来,相视一笑便热情地围着朱道临,一起前往院子后方掩隐在绿树从中的斋堂。
朱道临的大舅悄悄告诉自己外甥:“本院斋堂十余年来,没有招待过几个外人,所有菜肴与外面对外营业的斋馆大不一样,现已备好全套地地道道的斋宴,而且都是为你专门准备的,等会儿放开品尝吧。”
朱道临连忙转头张望,看到两名道长已经把宋少君和她的助理任秋雪带到自己父母身边,这才暗暗松了口气,要是自己去享受却不顾宋少君几个,不知道回去后会招来什么样的报复。
周道长看到朱道临紧张的样子又是一笑,颇有深意地告诉他:“贤侄啊,你已经不是外人了,真要认真起来,你在我上清一派中的辈分比任何人都高,所以贤侄无需拘束,今后想来就来,有何吩咐尽管开口,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无须客气!”
“这怎么行?您老可是和我外公一样的辈分,晚辈只是教中后辈弟子,哪敢有半点放肆?若是真有什么请求,晚辈也不会客气的,定会寻求长辈们的帮助。”朱道临谦虚地表明态度。
几位长辈开心地大笑起来,周真人笑完,饱含深意地靠近朱道临:“贤侄的大名,如今已随着我上清派典籍的重见天日而传遍天下道门,三天后的上元节庆典之日,全国各大名山道观的主持和大批道友,将会齐聚元符宫,一同举行盛大的庆典和祭天仪式。”
“我本来还想庆典结束再办个仪式,在全国道教协会几位会长和天下各派当家人的见证下,郑重授予贤侄法印并加封法号,可惜我元符宫还是晚了一步,只好把贤侄的法号录入本派金册,并上呈全国道教协会备案。”
“从今往后,全国各地只要有道观的地方,贤侄尽可去得,哈哈!”
朱道临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处,高兴之下再次向几位长辈恭敬致谢,几步走到母亲和父亲身边,颇为惭愧地低声致歉:
“对不起啊,老爸老妈,我真不知道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以前有些事没告诉你们,是因为我觉得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一套典籍会弄出这么多事情来,实在是意想不到啊!”
朱父没有半点儿责怪的意思,骄傲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没事,你干的不错,有什么回家再说也不迟。”
朱母却不愿了,完全忘了朱道临的辈分和贡献:“谁让你瞒着老娘的?迟了!等着吧你这忤逆子,回家看老娘怎么收拾你!”
此言一出,边上的宋少君三人笑个不停,朱道临只好离满肚子气的母亲远点,几步赶上前面的几位前辈,一同进入上百同门肃立等候的斋堂。
第七十八章八仙铜像
用完赏心悦目美味无双的斋宴,时间已是下午两点,朱道临开始和周真人等元老一起,就紫阳观急需的鎏金神像一事进行交谈。
几位前辈已从智亭道长和朱道临母亲那里得到禀报,因此态度非常认真,也非常热情,详细询问紫阳观的规模和要求后,一致认为朱道临所说的紫阳观已经不是普通道观可比,无论是建筑面积还是布局规模,都比去年刚完成修葺扩建的三清观大了不少。
因此,前辈们建议朱道临前往三清观看看大殿里的系列神像,若是符合要求,十天内定能把朱道临所需要的神像运到指定地点。
朱道临致谢之后,进一步谈及购买神像的资金支付事宜,谁知刚说两句话,就被周真人和元老们的一阵笑声打断。
朱道临的母亲深怕儿子不知变通,连忙上前打圆场,说孩子不懂事,恳请诸位师伯师叔不要见怪,说完拉上儿子一同向周真人几个致礼告辞。
周真人和一群元老热情地把朱道临送到大门之外,临别前谆谆叮嘱朱道临,上元节那天一定要来参加祭祀天地祷告诸神的盛大庆典。
朱道临本就想借此机会观摩道教大型仪式,闻言连声答应下来,然后恭恭敬敬地向诸位前辈致谢,在周真人和元老们的目送下,与大舅智亭道长和父母以及宋少君三人一起前往三清观。
三清观分地上、地下两部分,依山而建逐步升高,气势磅礴庄严肃穆,其地形与明末玄青道长等人在建的幕府山紫阳观颇为相似。
绕过香客云集的灵官殿,就是位于三重宝殿中央的太元宝殿,巍峨的重檐式宝殿大门正上方,悬挂着道教泰斗、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大师提写的“茅山第一炷香”大幅牌匾,恢宏的气势中蕴含清雅幽深的意境。
朱道临要看的是位于最上方的三清殿,因此在大舅智亭道长的引领下,兴致盎然地绕过香客众多游人拥挤的太元宝殿,顺利地进入三清殿内细细观摩。
午餐时曾经在斋堂里相互见过面的三清观住持道长匆匆赶来,亲自为朱道临一行作介绍。
里大殿里供奉着道教最高的三清尊神,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地位最尊,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也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也称原始天王。
上清灵宝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三清中的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混元老君、降生天尊和太清大帝等,在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通过住持道长的介绍,朱道临得知主位上的三清神像均是修葺扩建后的新铸鎏金神像,两侧偏殿里的诸多神像也都经过精心的修复或者整个更换,所以无论是神像的制造工艺,还是整体效果,均远超时下一般道观寺庙的神像水准,更显庄重肃穆,美轮美奂。
说到高兴之处,住持道长悄悄告诉朱道临:“由于受地形所限,计划中的八仙殿没能兴建起来,去年六月十五运回来的八尊铸造水平非常高的神像,至今仍闲置在道院库房里,如果师弟那边用得上,尽管向教尊索要,绝对没有半点问题。”
朱道临欣喜不已,当即连声致谢,参观完毕立刻请求大舅带自己去看看八仙神像,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八仙过海的故事,如能带回去无疑是锦上添花的大好事。
智亭道长从小就非常疼爱外甥朱道临,闻言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他再次领着朱道临一行返回道院,进入库房观看摆在一排结实木架上擦得一尘不染的八仙神像。
朱道临看到造型美观、栩栩如生的八仙鎏金铜像,顿时就喜欢上了。
在古董字画欣赏方面功底颇深的宋少君也连声称叹,朱母适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说这些八仙神像虽然比不上三清观里的三清神像高大雄阔,但铸造工艺和鎏金技术绝不逊色,而且每一尊都如同真人一样高,整体形象和神态更显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