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刺猬碰上黄鼠狼栽在了他的手里。
麓战十多天,都未能拿下榆关,他分兵前去攻打附近的关口。可宋军戒备森严,终不得入。无功而返。骁勇善战的阿鲁补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郁闷的在营中整日饮酒。把自己灌得烂醉,远征到此的大定军此时也减员严重,粮草将要耗尽,士气低落。
马威见状立刻落井下石,不断派出部队展开了小规模反击,甚至把三个陆战旅有限的骑兵集中起来袭击了从辽东派出的运粮队,将运往阿鲁补军中的粮草尽数烧毁,使金军吃了上顿没下顿,不得不打猎杀战马充饥,士气跌入低谷,开始有士兵不断逃亡。为了安抚士兵,阿鲁补下令将在战斗中死亡的士兵尸体收敛埋入筑土山时挖出的大坑里,堆砌成几个偌大的土丘,但这更让人闹心,阿鲁补望着坟墓不禁放声大哭起来。
而这时陆续有在燕京之战中幸存的金军士兵跋山涉水逃出来,投奔到阿鲁补营中,告知他燕京城已经失守,兀术在城下战败,消息迅速在军中蔓延,引起了更大的恐慌,宋军这下腾出手来了,援军很快就会到达,那么他们肯定是在劫难逃。各种谣言在金军中传播,猜测着几个皇子的下场。
马威听到了后还嫌不乱,马上添油加醋的告诉他们:宗辅已经被乱枪打死,完颜希尹被俘虏已经叛金,而兀术在燕京城下被火炮炸的粉身碎骨尸首无存!他把‘消息’广为传播,把阿鲁补往死里折腾。金军听到后军心更加涣散,更为颓丧,阿鲁补虽然出面辟谣,但是难改局面,眼看就要失去控制。可压倒阿鲁补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从‘老家’送来的急报:宋军突袭大定府,一日克城。
大定府是阿鲁补的驻地,自己的家小,财富都在那里,现在却被宋军攻破,想回是回不去了,而更加危险的是自己已经陷入了宋军的合围之中,随时都可能被聚歼,惊恐万状的他赶紧撤军。不过他聪明的选择逃向辽东,而不是试图收复大定府,免于被全歼的命运。随着金军的撤离,持续近二十日的榆关之战结束…
…………
辽国自建立之后先后征服渤海国、高句丽、奚族、燕云十六州地区。继承渤海旧都辽阳府设置东京道,以统治渤海、高句丽地区;设南京析津府以统治燕云十六州地区。奚族虽已归附辽国,仍由集中聚集的族人和先进的生产方式,仍对辽的统治构成威胁。
辽国统治者为从军事目的上控制奚族,便在奚族献出的七金山土河之地修建大定府。其位于辽河上游,燕山以北,其地理位置与中原地相近。东与女真故地交界,南部与西部接燕京地区,处于华北地区与东北地区及蒙古地区交界的位置,控制着广大的地区,为咽喉要地,后改为中京道,管辖十州九县之地,大定府也成为辽的最大陪都。
中京地区地处农牧交接带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此地区既有传统的游牧经济,也有农耕经济的存在。大定府建成后,契丹推行‘实以汉户’的政策,迁徙被掳掠的其他民族主要是汉族到此地区。外来的汉族人带来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起到了发展经济的作用,先进的经济生产方式自此向其它地区辐散。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步兴起,使得经济全面发展。大定府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制的日益完善,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使其成为一座重要的城市…
如果宋朝占领了大定府这个战略要冲,便得到了一块前进基地的同时将漠南之地收入囊中,进可攻击金上京、北京地区,退可拱卫燕京、大同,相当于在金国柔软的腹部插入了一个楔子。
赵柽这次发起燕京会战的目的本是想彻底收复燕云地区,使广大中原地区得一屏障,免于终日处于游牧民族的铁蹄威胁之下,大定府并不在他的计划之中。可随着战局的发展,他发现战机隐现。如果金军自大定府派出援军,则必然导致兵力空虚,只要将他们拖住,游离在燕京战场之外的赵耻部便可奔袭大定府。而攻占燕京的部队也可得到充裕的时间休整,然后出古北口,即可控制并占领原契丹的中京地区广大地域。
如果此次战役能够成功,则在战略上对金形成两面夹攻之势,为下一步彻底解决女真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建立北上的前进基地,在金国衰落之后这一地区出现权力真空之时介入对漠北的争夺和压制鞑靼的崛起。使大宋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向北扩张。
皇帝大胆的计划让聚集在燕京的一干大将和重臣吃了一惊,收复燕京已是不世之功,而且军队连续作战近两个月了,不免出现倦怠,继续北进能否承担起重任不免让人担心,一旦战败有可能连燕京也会失去。更为现实的一个问题是,大宋政府根本没有做好接收更多地区的准备,官员、物资、武器,乃至心里都一时难以接受。
但赵柽不愿放弃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力排众议决定让一直处于助攻,战斗力保持完整的赵耻部转为主攻,组织一支精兵千里奔袭大定府,夺得立足点。而赵勇部抓紧转入休整十日,在此期间补充兵员、调集物资,由河北路调集民夫将囤积在真定的武器弹药送到燕京府。
在攻取燕京的战役中,宋军奇袭平州、速战燕京城,由于动作迅速,金军未来得及销毁储存的粮食和物资,这些东西足够支持一场战役所需,就地就可解决给养不用从内地千里迢迢的调拨,各军辎重部队就可承担,至于官员还有许多候补官员,可命吏部从中选拔赴任。
与此同时,赵柽亲自在燕京城召开了祝捷大会,按战功授爵法重奖有功。亲手将燕京旅的大旗授予虎将辎重旅,提升娄乾为少将,封渔阳侯,赏地百顷。立有殊功的工兵营封爵着达到二十人,授官者近百,并皆有赏赐。其他参战人员根据战功也授田封赏,授予奖章。
随着燕京府大片土地分了下去,府库中储存的丝帛赏赐一空。在荣誉和重赏的刺激下,宋军士气达到了顶峰,官兵充满了对战斗的**…
第二百一十一章别有目的
收复燕京十日后,赵勇率领狼将、虎将和豹将三军离开燕京一路向北古口进发。按照计划他们将沿往来两地的驿道前出,经新馆、卧如来馆、柳河馆、打造部落馆、牛山馆、会仙馆、鹿儿峡馆、铁浆馆、富谷馆、大同馆直至大定府城下。这是一条辽宋之间往来百年的大路,途中穿州过府将少不了恶战。
而此时的西路军赵耻正率领龙翼军昼伏夜行向大定府穿插,耶律余覩率领狮翼军和大同军随后跟随,两军相距百里。中京道地区在辽国灭亡后,大量人口被女真人掳掠到了辽东地区,剩下的人口集中在州府治所周围,而现在进入寒冬,游牧的部落们也进入冬季牧场避寒,广大地区百里难遇人烟。这为赵耻的奇袭部队提供了掩护,但他们仍然不敢大意,一路昼伏夜行,绕过设防的州府,在荒原上顶风冒雪艰难的跋涉。
一正一奇,一急一缓两路并进。西路以黑虎掏心之势直插敌人腹地,打乱敌军的部署,切断敌军向临潢府逃跑的路线。南路军则吸引金军注意,为西路军奇袭创造条件,同时将大定府路分割成两半,完成战略迂回…
坐镇燕京城的赵柽却是郁闷的紧,他想随军亲征大定府,但是被宗泽和众将劝阻。李纲和朝臣也上表请皇帝行驾回京,现在马上就要到了年底,各国使节和各地守臣都要进京朝拜,而且祭祖、祭天地等一些礼仪还需他回去主持。更重要的是兀术依然不知所踪,金军残部仍然在各处流窜。都威胁着皇帝的安全。
而皇帝离京半年有余为国征战,连皇后和皇妃生产都没有回去看一眼。未能为太上皇祝寿,可以和当年三皇五帝的大禹三过家门不入相比了。大宋好不容易出了这么个能文能武的千古贤君当然不能再有闪失。赵柽没有办法,只能放弃亲征的打算,但对回京的日子也是一拖再拖,大家都知道皇帝是担心大定府的战局,却不知道他真正忧心的缘由,这场战斗很可能面对的不止是女真人,还有另外一个刚刚崛起的帝国…
在赵柽计划北伐的同时,远在西域的耶律大石率领大军进入了巴拉沙兖城,宣布这里为西辽新的首都。并且将其改名为虎斯斡尔朵,意为坚固之城,同时改元康国。这里左山右川,广袤万里,土地丰美,物产饶硕。辽阔的土地上,可以放牧自由的马群,可以耕种丰收的粮食,成为契丹复兴的基地。
虽说与故地相距遥远。但耶律大石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中原的局势,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东征复国,宋金两国的形势通过可敦城和西行的各族商队逐一传到大石耳中。在他进入虎思翰耳朵不久后的一天,忽然有商队带来消息说。宋金两国在燕京谈判,宋朝在边境地区屯兵十万,似要谈判不成便要动手。
耶律大石听到后。他以为即便情报未必准确无误,也肯定有所延迟。但他通过缜密的归纳分析和判断,认定一场大战避免不了。东征的梦想在他的心里面再次冉冉升起。想趁着宋金双方在燕京对峙的大好机会出兵夺回故土。大石起意东进复国,一方面是因为中原的形势有机可趁,另方面也是因为跟随他万里西征的那些契丹兵和汉兵已经快要熬不下去了。
跟随耶律大石西征的契丹将士们穿越沙漠,翻过高山,行经很多无人之地,多次遭受当地游牧民族的袭扰,好不容易找到块既适合放牧也适合耕种的好地方,那地方的人们却又语言不通,风俗不同。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回归故土,以前不回去是因为没有机会,担心回去就要受女真人的奴役,还不如客死异乡,但是现在已经兵强马壮,足堪一战了,为什么还不能回家呢?
听说要杀回老家去,契丹兵将们无不兴奋欢呼,他们喂饱胯下的战马,磨快手中的战刀,准备为夺回祖先灵魂的安憩地去和女真人大战一场直至牺牲,以报国破家亡的血海深仇。大石此时东进,时机选择得很好,但终究两地相隔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