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要表明战争完全是辽国挑起的。宋军是被动的应战。

可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正是赵礼在前一阶段表现的过于‘软弱’才使辽军认定通过战争可以解决问题。其实赵礼手中的实力并容小视,其麾下有两个步兵旅、半个炮兵旅,还有三万各族协从军及六千余众的辎重部队,总兵力达到四万五千多人,在兵力上并不输于辽军,反而略占优势。

赵礼部所属在外人看来却是标准的杂牌军,认为有战斗力的只有两个禁军步兵旅和半个炮兵旅,可是在机动力上却差的太多,与以骑兵为主的西辽军在开阔的草原上作战不存在任何优势。即便打胜了,两条腿也跑不过四条腿的,无法重创敌军扩大战果,最好的办法是凭城据守利用火器上的优势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可其偏偏又打肿脸充胖子让出了盐泊城这座草原上唯一的据点。

其次,有战斗力的便是三万协从军,他们是向大宋称蕃的各游牧民族中抽调的,战斗力是有的,可问题在于来路庞杂,难以统一调度,人数虽多却难以形成合力,甚至在战斗中会因此形成混乱。而相对于同样使用冷兵器作战的西辽军中的突阙人,他们在单兵作战能力上又逊于对手,在混战中并不占优,无法成为一支决定胜负的力量。

至于辎重部队在常人看来根本就不能算作军队,他们不但战斗力值等于零,行动缓慢不说,还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部队,需要动用大批的部队保护,牵扯部队主官很大的精力,一向是各**队中的最令人头疼,可又是不能或缺的累赘。因此单指战斗力上而言,只有减分,没有加分的可能。

赵礼在分兵后十分清楚自己所部的情况——防守有余,攻击不足。凭城据守敌人奈何不了他们,可同样被动的防守也无法达成皇帝的意图,难以实现逼服西辽,让其放弃武装干涉高昌的目的,可又不能将其重创使双方结下死仇,从而堵死了以后合作之路。经过一番思考后,赵礼以为任何军队只要调度合理,物尽其用都能发挥出其最大的战斗力,否则世界上哪来的那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

从综合上考虑,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应该是禁军系统的两个步兵旅,他们可攻可守,机动力差的缺点可以通过预先设伏和利用地形地貌限制敌军来弥补;其次就是在外人眼中毫无战力的辎重旅,他们虽说是后勤部队,可装备与战斗部队相同,接受过同样的训练,完全可以胜任守备和防守的任务,还可以充当预备队使用。至于州军他们来自边防部队,由于常年驻扎于边界热点地区,他们时刻都要防备敌军的突袭,战备程度最高,训练也最为严格,同样战力不俗。

反而是那些亦民亦军部族军的战斗力在西征军中处于末端,由于平日为民自然行为散漫难以约束,且来自不同的部族指挥上存在着联络不畅的问题。但赵礼以为这些还都是小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重要的是部族军作为自己属下唯一的骑兵力量,承担着突破敌军防线的重任。

骑军破阵时正面的骑兵在经过冲刺后,就只能原地地和敌人肉搏,可是部族军与西辽军中的主力突厥军相比,突厥人更善于单兵作战,加上蒙古士兵的身体力量和蒙古马的高度的劣势,在这种情况简直是骑兵的恶梦,很容易被敌人围住后全数消灭。这当然不是赵礼希望看到的,所以必须予以解决……

赵礼在高宠率主力离开后,他每天出去打猎,其实哪有那闲心,他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将盐泊城周围百里都转了个边儿,哪里有条沟,哪里有座山,什么地方可以设伏,什么地方能够宿营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而纵容士兵们在城中胡作非为,不修武备也是为了给那些西辽探子们看得,此后的主动和西辽谈判、撤出盐泊城既有表示不想与西辽为敌的意思,当然也有故意示弱麻痹敌人的想法。

而开战后赵礼以蒙兀人阻击西辽军不仅是想给他们个下马威,也是实践他琢磨出的新战术。在他看来蒙兀军和突阙人相比唯一能占到优势的就是他们手中的弓箭,这些年宋朝禁军都换装了火器,挑好的留给州军使用,可加上作战缴获的还有大批的堆积在仓库中,这些就被皇帝用来援助友军了。

蒙兀人作为反抗女真人的主要力量当然也成为援助对象,身上的盔甲和手中的弓都是大宋制造。而宋军的骑弓和步弓是通用的,射程要比西辽军用的骑弓远,威力大,这样就可以先敌开火,从而取得先机。而两翼突出于正面的阵型正是宋军的偃月阵,这样冲锋时敌人三面受敌,在密集的箭雨下必然损失惨重,前排的士兵都会大多倒下,从而对后排的士兵补上补位造成障碍。

等到蒙兀骑兵冲到面前的时候,敌人未能整理好阵型时就等于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几乎是静止在原地,而蒙古的骑兵就借助马匹的巨大冲击力将敌人无论是个体士兵还是阵型都撕开,趁机破阵。而今天的战斗中西辽军太过强大,而蒙兀人对新战术运用还不纯熟,因此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却达到了诱敌的目的……

第三百五十一章逼降

西辽军前军都统耶律宏达领兵前去增援搜索宋军踪迹被围的二千人马,他们越过干涸的河床,进入戈壁又前行了十里,前方出现了一片大大小小连绵十数里不断的土墩,这里看不见一草一木,到处是黑色的砺石沙海,现在散落着兵刃和尸体,激战的痕迹随处可见,而据报搜索队就是被宋军围在这一带。

耶律宏达倒吸一口凉气,他知道这是‘魔鬼城堡’,皆是形态各异高耸的土墩、沙丘,如同峡谷一般,里边道路错综复杂,不但容易遭到伏击,且稍不留神就会迷路,想来搜索队为了躲避宋军的围杀而躲入其中。他不敢贸然进入,遣一队侦骑进入搜索,查明其中的情况,搞清楚宋军的兵力,同时让大家提高警惕,防止宋军偷袭。

半个多时辰后,侦骑回报他们深入其中五里听到前方有厮杀声,因为周围有宋军出没不敢靠近,而地形复杂无法判断敌人的部署和兵力。耶律宏达有些犹豫,这其中如迷宫一般稍不留神就会迷失其中,且他们在明,敌人在暗,很容易受到袭击。可自己人被困在其中,又不能见死不救。

“三军听令,我们沿大路进入,不可擅自分兵,发现敌人后迅速歼灭,救出同伴后立刻原路撤出!”自己二千人宋军打了一夜都未能吃下,由此判断兵力并不会太多,耶律宏达想了想还是决定进去救人,但他还是留兵二千在外接应,大队又分成前、中、后三军。各队拉开距离,以免同时被困。

大路宽有三十余丈。可容大队行军,西辽军各部鱼贯而入。杀向战斗还在进行的地方。耶律宏达领中军走在中间,此刻他们已经深入其中五里只看看满地的遗尸,却仍未到达战场,正当他疑惑的时候,前锋来报发现宋军,他们立刻将其杀散已经与被困的友军会合。

‘轰……’没等耶律宏达松口气,突然后方传来数声爆炸声,就如平地起了惊雷,他急忙向后望去只见蔽日的沙尘冲天而起。且顺着大路滚滚而来,仿佛遇到了风暴一般,很快人马皆陷其中,十步之外不见人影,正在行军的大队立刻陷入一片混乱,人喊马嘶相互冲撞,自相践踏。

过了好一会儿待沙尘稍落,有队尾的兵士慌张来报,来路后边的沙丘突然坍塌。淤塞了道路而人马无法翻越,隔断了与后卫的联系。耶律宏达更是吃惊将高达十数丈的土墩瞬间推倒,封锁道路这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办到,而道路两边他们都经过搜索。并没有发现有宋军出没,难道这是神助宋军?

“即刻向前,寻路突围!”现在情况已经十分明了。宋军这是要截断他们的退路,不容他们多想。耶律宏达急忙下令道。

兵将们急忙整理队形快速向前突进,哪知行不过二百步。前方又是一连串的巨响。这次爆破点离耶律宏达距离很近,他亲眼看到前方的两座土墩猛地一震,仿佛被人猛的拔起又放下,颤抖了几下向内倾倒下来,前方正在行进的队伍根本来不及,也无法躲避,瞬间被倾泻而下的沙土吞噬。

‘咴儿咴儿……’在这移山倒海的力量面前,人都被吓得魂飞天外,何况最容易受惊的动物,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它们再也无法保持沉默,大声嘶鸣着翻蹄尥蹶子在漫天的沙尘中乱窜,将还陷入石化般的主人们纷纷陷落马下,踩在铁蹄之下。

混乱中耶律宏达也未能幸免,被惊马撞落,亲卫们根本救援不急,好在他临阵经验丰富,老胳膊老腿的还算灵活,几个滚翻躲到了路边,受点伤却是难免。可他救得了自己救不了别人,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迷雾般中的士兵们乱作一团,自相冲突而无力制止,这对于一个领兵的将来是多么大的悲哀……

当尘埃落定,大家发现前后两次爆炸将中军与前锋和后卫隔开,自己陷入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境地,产生的恐慌比之刚才的爆炸还要严重,“宋军……”突然一声已经不是人声的嚎叫又将众人推向了恐惧的**,辽军士兵们惊慌地四处查看,只见路边的沙丘、土墩上涌现出无数宋军的身影,他们弯弓搭箭瞄准了大路上的辽军。

“不要慌乱,备战!”耶律宏达挣扎着站起,拔刀大声吼叫试图恢复秩序,此刻为了躲避坍塌的土墩,众军都向中间拥来,挤成了一团,宋军只要一阵箭雨就能杀伤一片。但大家刚刚洗了沙土浴都是黄了吧唧的土人一般,哪里分得出谁是谁,又怎么知道那个舞着刀乱蹦的人是他们的都统。

“我们被宋军包围了,杀出去啊!”眼见道路被封死,有人想趁乱赶紧突围,拍马向来路冲去,混乱中人们还没恢复思考能力,见有人带头也纷纷跟随向后冲去,可高耸陡峭的土墩使战马却步,他们除了肋生双翅飞出去,否则别无它途。一些绝望的士兵下马试图爬过去,可上面的宋军怎么会答应,弦声乱响,辽军纷纷中箭滚下坡去。

“弃械投降,饶尔等性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