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显耀大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是蔑视皇权,无法无天,罪大恶极,传旨长安令,务必给我彻查,一定要找出幕后的元凶,不管他是何人,本宫也一定会秉公处理,为明大夫沉冤昭雪!”

在发布完命令之后,武后还专门找到了高宗,把明崇俨遇害的消息也报告给了高宗。高宗这些年由于缠绵病榻,根本不知道武后和明崇俨之间的亲密关系,只知道明崇俨善于道术,而且多次巧施妙手,缓解了自己的病情,对自己确实很不错,所以闻讯也是十分的震怒,咬着牙说道:“不知是何方贼子竟然如此大胆,胆敢谋害朝廷官员!简直就是蔑视皇权,无法无天!”

却听得武后淡淡说道:“何止如此?明大夫多次为陛下疗病,可以说是陛下身边功不可没之人,这贼子杀了明大夫,若是日后陛下再犯了老毛病,还有谁能够为陛下缓解病痛?这贼子名这是在害明大夫,实际上却是在害陛下,这样的人,其心可诛!”

“媚娘说得不错,若非媚娘提醒,朕还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嘿嘿,贼子用心如此险恶,这是要朕的命呀,哼,这一次务必要彻查,朕倒是看看,到底是哪个贼子竟然如此恶毒?”

高宗大怒之下,立刻下令彻查此事,这自然让整个长安城鸡飞狗跳了起来,所有的差役,甚至包括巡城的武侯、各坊的坊丁也全都行动了起来,挨家挨户的搜查,唯恐有人家窝藏凶犯,错过了杀人凶手。

由于高宗限期十日破案,长安令李昭德也是心中惶惶,生怕过了期限,受到高宗的怒责,所以这一次也豁出去了,一直坚守在第一线,亲自坐镇指挥,并且欢迎群众举报线索,凡是有发现凶犯并举报的,进行重奖,若是隐瞒不报的,以窝藏凶犯罪论处。

李昭德的这一做法虽是病急乱投医,但还是很有效的,当天就有人前来举报,说是知道明崇俨寓所内除了明崇俨之外的那名死尸的身份。

李昭德闻讯大喜,立刻下令将那人带上来,经过审讯得知,那名死者竟然是太子宫中的宫奴赵道生的堂兄,名叫赵道明。

李昭德一听这消息,心中顿时一沉,便知道事情麻烦了,因为事情牵扯到了东宫的太子,相信这一次武后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扳倒太子的机会的。

第250章 证据确凿

“你是否确定此事?本官郑重告诉你,此事涉及到太子,可不要胡言乱语,否则的话祸及自身,到时候悔之晚矣。”李昭德素闻太子李贤乃是一个贤明之人,无论是个人德行还是处政能力都曾经受到皇帝的夸赞,虽然也有关于太子种种不堪的传闻,他却认为那一定是他人造谣污蔑,正是出于这样的心理,这个一向为人正直的人才说出这样一番话来,目的自然是要竭力保全太子。

可是没想到那人却坚定地说道:“启禀府君,小人敢确认此人就是赵道生的堂兄,因为这赵道明与小人住在一个坊,小人曾见过赵道生与他走在一起,而且赵道生曾经口称堂兄,事涉太子殿下,如此大事小人焉敢胡言乱语?小人莫非不要命了?”

李昭德一想也是这个道理,现在见对方如此笃定,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上报帝后,说是发现了线索,但是因为嫌犯是太子身边的宫奴,自己不敢自作主张,请求帝后降旨。

这时候帝后的车驾早已从洛阳赶往长安了,在接到消息的时候,高宗和武后已经在路上,这时候高宗明显有些犹豫了,因为事情涉及到了太子,高宗又知道太子和武后之间的矛盾,所以生怕武后陷害太子,坚决不肯同意公开抓捕赵道生。

武后见高宗这样,虽然心中很是着急,却也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行使迂回策略,力劝高宗同意暗中抓捕赵道生,悄悄审讯,如果真不是太子所为,那就在暗中放了赵道生,左右被抓捕刑讯的只是一个奴才,也不损失东宫的颜面,高宗本来就耳朵软,这一听武后说得有理,这才勉强同意了这一主张,武后于是向李昭德颁发旨意,要求李昭德火速行动,暗中抓捕赵道生,并进行秘密审讯。

李昭德在接到旨意之后无可奈何,只好下令,暗中抓捕赵道生,恰巧赵道生不知进退,竟然大摇大摆的出现在街上,自然被李昭德的衙役们逮个正着,将其秘密抓捕。

在接下来的审讯过程中,李昭德本来认为赵道生一定会矢口否认,可是没想到仅仅经过第一轮审讯,只是看到了烧红的烙铁,赵道生就把一切全招了,承认刺杀明崇俨是太子的主谋,而他则找到了堂兄赵道明,执行具体的任务,直到后来才知道堂兄也死了,不过他反而认为这个世上再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个秘密,所以这才大摇大摆地走上街头。

除此之外,赵道生还主动招认,自己与太子之间的那些龌龊传闻确有其事,这一切都让李昭德大摇其头,暗暗为太子可惜,同时心中也是颇为义愤,自己原本如此看好太子,却没想到背后竟然是这般的荒唐。

在失望之余,李昭德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将审讯的结果上报刑部,然后又经由刑部传到了武后的手中。

可是武后却并没有立刻就认定此事的主谋就是太子李贤,只见她皱眉说道:“仅仅是口供,如何能够确定便是太子所为?那赵道生虽然是太子近侍,理应对太子忠心,可是刚一审讯,就立刻招认,此中莫非有甚隐情?因此,事情不能如此就定了,万一冤枉了太子,这可就成了笑柄了。”

高宗本来就担心太子因此被定罪,听了武后之言顿时点头道:“对对,天后说的非常在理,我们可不能冤枉了好人,媚娘,你如此通明豁达,朕可真是十分的赞赏。”

武后闻言笑了笑,然后谢过高宗的夸奖,这才缓缓说道:“臣妾这也是就事论事,一心为公,不过臣妾认为,要想彻底洗清太子的嫌疑,还需派人到东宫搜查一番,陛下不必疑心,这搜查也只是形式而已,相信只要经过这一番搜查,一定会还太子以清白。”

“呵呵,媚娘你是贤儿的亲生母亲,还能对贤儿有甚恶意?这一点最基本的信任朕要是没有,那才是咄咄怪事,既然如此,朕准了,朕立刻就命百骑前往东宫进行搜查,相信这一次一定会还太子以清白,至于赵道生这刁奴,哼,作为奴才,竟敢妄言主子是非,直接打杀了便是。”说到这里,高宗已然是满脸的铁青,很明显对赵道生这等出卖主子的奴才心生恨意,要求将这等奴才坚决处死。

不过太子没有定罪,案情还未了结,武后还是劝止高宗这样做,只听得武后说道:“陛下且暂时留下赵道生一命,待得案子了结之后再以诬告主上之罪将其处置,给太子一个交代,也给百官、众百姓一个交代。”

高宗闻言顿觉有理,于是下令将赵道生移至大理寺进行关押,命人好生看顾,同时下令让百骑到东宫进行搜查。

高宗本来以为这一次搜查只是例行公事,所换来的只是太子的清白,所以对此并没怎么在意,可是等了半个时辰之后,忽然见百骑统领李仲琳一脸郑重的来到了殿中,对着高宗顿首说道:“陛下,微臣奉命搜查太子东宫,结果,结果……”

“结果如何?不要慌,慢慢说来。”高宗见百骑统领面色有异,说话也是语无伦次,不由得心中一沉,缓缓说道。

只见李仲琳犹豫了片刻,然后沉声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倒是没有搜到太子谋杀明大夫的证据……”

“既然没有搜到,又何故如此紧张?你这厮,也亏了跟朕多年,竟然如此不中用。”高宗指着李仲琳,没有好气的笑骂道。

却见李仲琳叹了一口气,又沉声说道:“虽然没有发现谋杀明大夫的证据,然而微臣发现了另外一件大事,太子,太子他意图造反!”

“你说甚?”高宗闻言顿时大吃一惊,满脸难以置信的看着李仲琳,一字一顿的问道:“你给我再说一遍,你到底在东宫发现了何物?若是说不清楚,朕就要了你的命!”

说到最后,高宗满脸的狰狞,杀机凛然,只要李仲琳一个应对不善,相信他的大好首级一定会被迅速的砍下来。

第251章 太子之废

李仲琳常年跟在高宗身边,自然知道高宗的脾气,这个人虽然性格懦弱,可一旦刚强起来,那绝对是百头牛都拉不回的,一不小心之下,自己这条命就交代在这里了。

不过李仲琳却是有准备而来的,这样的大事他一个小小百骑统领,如何敢信口雌黄?所以,李程琳对着高宗稽首行礼,然后说道:“陛下,微臣在太子宫马房中发现了皂甲数百幅!”

“你说甚?皂甲数百幅?”高宗闻言顿时感到血往上冲,感到头有些晕,连忙用手扶住额头,迫使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沉声喝道:“摆驾东宫!朕要亲眼看一看,太子宫中的那数百幅皂甲!”

这不怪高宗气愤,实在是因为唐朝的法律对于武器装备的规定非常严格,严禁任何个人与单位私藏武器甲胄,甚至连府兵,平时都不能拥有武器,最多只能拥有弓箭,至于枪矛弓弩、甲胄马匹之类,只有在出兵打仗的时候才被配发,然而打仗结束之后也要交回去。

《唐律疏议》中明确记载:“……谓甲弩、矛矟、旌旗、幡帜及禁书、宝印之类,私家不应有者,是名‘犯禁之物’。《擅兴律》也有规定,私藏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干里;私藏甲三领及弩五张,处以绞刑。即便这样,已在历代关于兵器管制之中,已经是比较轻松的了。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亲王府,太子的东宫等地,因为武器装备频繁取放很是麻烦,所以一般是并不放回去,而是直接由士兵进行装备,但是这也都是定额发放,并没有多余的,虽然太子宫中有东宫六率,但是甲胄武器也没有多余的,私自藏匿数百幅皂甲,这已经足够定谋反的罪名了。

虽然心中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成为事实,但是高宗却知道像这样的大事,一向对自己忠诚的百骑统领李仲琳绝对不敢有任何的弄虚作假,除非是他不想要命了。

等到来到东宫马房,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