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战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国生活过几年的崔可夫多少会一些汉语,看到不时走过,脸上带着菜色,但还算精神的国农民,他再也忍不住拦住了一位从他们身边走过,不时好奇的用余光观察他的农民。

“你好,请问这就是八路军的驻地吗?”

穿着土布,很多经常摩擦的地方都打着补丁,完全是一副本分山里人的装束,苍老的脸上,岁月的痕迹一目了然,被崔可夫拦住后,老农被吓了一跳。

山里人几乎一辈子都很少出门,更别说见到高鼻子大眼睛的欧洲人了,老农紧张的看了一眼边上的**校,然后慢慢的鞠躬,紧张的问道:“长官,我可是本分人哪”

校军官不耐烦的打断了老农的辩解,指着身边的崔可夫对老农说道:“这位是苏联长官,他是来你们这里了解备战情况的,把你知道的都告诉他。”

老农苦着脸,哭丧的说道:“我不过是一个种地的,这年景说不上好,但今年的雨水还算来的及时,地里的收成啊……”

校军官挥手打断了老农的唠叨,训斥道:“谁让你说地里的庄稼了?苏联专家是让你告诉他,这里驻扎的是什么军队,有多少人,你们家里有没有住兵……”

校稀里哗啦的说了很多,但老农却是一脸无辜的看着几近表演的校,最后才无助的说道:“我不过是一个种地的,打仗的事情我不知道啊”

啊——

校顿时气的想给老农一巴掌,心说,不知道你耽误我什么事情。校出生富贵,就像是军队的军官一样,如果是普通军官,出生贫寒,那么即便上了军校,也只能下部队,从排长,连副做起。

等到十年八年后,才能稍微过得像个人。

但是有门路,有势力的子弟从军,可不会走这么一条路。军校一出来,就能在后勤,军需,参谋这些部门镀镀金。几年下来,就下部队,直接从营长、团副干起,仕途上升迁要容易很多。

不过,老农显然很不给校面子,正在一行人有些遗憾的时候,一列骑兵从远处过来。

同样的军装,同样的武器,但是马上的骑士给人的感觉,却是有着萧杀的气势。

骑兵间,几个干部摸样的人谈笑着缓缓驾驭着战马。

这队人马显然是来迎接崔可夫一行的,看到这一幕,那个还在跟老农怄气的晋军校总算是送了口气。

崔可夫一行人总是问这那些,很多敏感的问题还是晋军的机密,他也自然不敢说,但从崔可夫失望的眼神,他心有种被刺痛的感觉。

骑兵队伍也现这崔可夫这些人,立刻加快了度,一个带着黑框眼睛的干部催动了身下的马屁,高声用俄语喊道:“来的可是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将军?”

崔可夫也走出了人群,知道是来接待他的。

当两人紧紧的握住对方的双手,激动的神情,让一边的那些晋绥军军官有些举足无措。

来的正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刘将,崔可夫虽然征战多年,但是有些失神。因为对方的眼睛,有一只是无法转动的,很显然是假眼。

受过如此重的伤,能够活下来的本来就不多见,还能回到战场,显然就是奇迹。

高傲的崔可夫也渐渐的放下了自己的身份,不再用一种专家的姿态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将马匹的缰绳交给身后的人员后,两人并肩走在碎石遍地的土路上。

经过交谈,崔可夫才知道,对方是留学过苏联,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巧合的是,崔可夫作为东方事务的军事专家,也会讲一口,虽然口音很重,但还是能够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刘将军,我从武汉到南京,看过了很多部队。就像是有些部队确实很优秀,士兵的斗志也很强,但从你们的士兵身上,我看到了一支不一样的军队。”崔可夫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说着东方式恭维的话。

“军队,只有代表人民的时候,才是他最强大的时候。”刘副总指挥淡然一笑道,他知道崔可夫来山西不过是走一个过场,主要还是了解华北的**队的战斗力。

选当然是东北军和晋绥军,虽然好奇为什么崔可夫会来八路军总部,这个答案只有请示央后才能知晓了。

两人在路上的交谈只不过是谈及风月,根本就没聊战事,相对于八路军接待上的谨慎,一到驻地,连饭都没吃,崔可夫就提出了要上前线。

这下变故,一下子让八路军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前线在哪里?

眼下平型关繁峙正打的如火如荼,而八路军总部的驻地,要到平型关最快也好一周的时间,崔可夫这么可能会舍近求远呢?

近距离观察日军的作战素养,是他此行的一个关键工作。他能够通过对日军的直接观察,将信息反映后,对关东军的作战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种种迹象表明,日军对苏联远东的窥视并没有消除。

苏日之战,势必会爆。但是控制在小规模之下,才是崔可夫最关心的。

小规模作战,几万人的区域作战,苏联是有信心击溃日军的。用一场大胜,让日军断掉北进的念头,才是关键。但如果是大规模的作战,在日本控制了整个国东北后,两个军事强国的边防线就有二千多公里,这么长的战线,而且远东又是苏联的边远地区,物资运送要较日军困难很多。

所以,崔可夫一到八路军的驻地,就迫切的希望能够跟从八路军的作战部队,去前线看看。

正好,八路军副总指挥,兼9师师长刘Bc也要去前线,于是在刚刚抵达霍城的崔可夫又马不停蹄的赶去5师的防区。

处于前期不利的消息,崔可夫是很不看好在这场战役的。

这一天,崔可夫找上了5师师长林总,一进林总指挥部,就用一幅质问的口气问:“为什么有军事行动而不告诉我。”

林总的脾气并不好,皱眉就要离开,崔可夫代表着苏联,是老大哥,但不见得5师的作战行动都要向你们请示吧不喜言语的林总,走出指挥部跨上了战马,留下一脸呆滞的崔可夫。

5师对平型关附近的地形勘探不是一天两天了,这里很适合伏击战,但是面对日军第5师团的精锐旅团,5师在重装备上显得有些不足,配合的兵力也不足以歼灭整编制的日军作战部队。

所以,前线指挥部断然放弃了伏击日军作战部队的计划,反而准备对其辎重兵联队进行伏击。

伏击日军辎重兵的好处是,能够缴获更多的物资补给,部队的伤亡也不会太大。

部队两天前就到了伏击地点,按照日军三天运送一趟补给的习惯来看,今天正好有日军的补给部队经过平型关。林总也无心跟崔可夫多说,直接去视察部队。

崔可夫不敢相信的看着林总从身边走过,好像他完全不存在似的就骑着吗走了。

气的哇哇直叫,也跟了上去。

第二卷保卫长城第三十七章大捷

更新时间:201182020:10:02本章字数:7038

第三十七章大捷

八月底,张家口失陷,南口会战彻底告败,汤恩伯已经带着五万多央军退入了后方。

日军第5师团乘机挥兵西进,攻占灵丘之后,5旅团已经迫近了平型关,将直接叩击进入山西的东大门。

匆忙组织的平型关会战,在大同失陷后,失去了其侧翼的保护,好在李服膺将大同沿线的铁路桥梁都炸毁,让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无法依靠迅捷的铁路线迅南下,攻占雁门关,切断繁峙、代县附近晋绥军的后路。

给在这一区域指挥的晋绥军名将——孙楚争取了时间。

但李服膺放弃大同后,就让阎锡山一厢情愿的大同会战计划成立泡影,整个山西的局势已经慢慢的向山西内地蔓延,恼羞成怒的阎锡山下令将李服膺枪毙,用来震慑抗战不利的将领,让他们心有忌惮。

不过得到的却是反面的效果,李服膺的忠诚度在阎锡山心里是打折扣的,导致了阎锡山在大同会战的关键时期,并没有及时派遣主力集结大同周围,让一个军直接面对数万关东军,确实无法阻挡东条英机的进攻步伐。

李服膺的死,给晋绥军内部埋下了分裂的因子,只不过在大敌面前没有暴露而已。

繁峙周围,晋绥军的预备军在鹞子沟和团城口与日军血战,军长陈长捷面对日军机械化旅团,第5师团的旅团,依托地形节节抗击,武器上的落后,并没有降低抗日军民的抵抗决心。

死死的将日军旅团拖住在平型关周围,导致日军最精锐的机械化兵团,在狭小的山谷坡地上无法展开。

4o军的胜利,是一场真正的大兵团作战的结果,其牵涉的政治问题很多。

所有的功劳,并不能加到4o军身上,事实上,国民政府的宣传机构,根本是将所有的功劳都给了东北军。相对于西北来说,蒋介石虽然忌惮张学良的东北军,但他心里更忌惮gnebsp;在毫无战果面前,央自然将目光放到了山西。

战必胜,自然是央给在前线的5师下达的命令。这是政治需要,而不是单纯的军事目的。

衡量得失之后,5师下达了伏击命令。

蒋介石却是很希望Zg将所有实力去和日军硬拼,但是一旦负担正面战场,那么蒋介石就要将一些地盘,甚至一些省份都要交给Zg。这在战局还不太明朗的时候,显然是对他信心的一种考验。

事实上,老蒋的信心是很靠不住的。

和大多数的苏联军事专家一样,财大气粗的苏联将军崔可夫对5师用上万人的部队去伏击日军的补给部队,是不太赞成的。

但崔可夫还是带着好奇,赖在5师的前线指挥部就是不走。他也想知道,日军的精锐师团的战斗力到底如何?

作为日军的王牌部队,第5师团也是被崔可夫熟知的一支部队。

在前一天,5师还接到晋绥军前线指挥部的命令,协同作战,晋绥军方面投入八个团的兵力,深入日军两翼身后,准备对进犯的日军第旅团的4ooo日军实行包围。

但是晋绥军的84师早在两天前就和日军交战,并一度成胶着状,根本不可能让出侧翼阵地,绕道第旅团的背后。

师长高桂滋不但向指挥部电告,日军攻势太猛,他的士兵伤亡惨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