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为对中国的变项战争赔偿,美、日等国将战时台湾当局转移到国外的资产移交给中国政府,不过数量少的可惜,战时台湾数以千亿美元计的外汇储备,只剩下几十亿了。相比之下,做为资产移交的前台湾军队装备可不少,几乎台湾海军的全部舰艇,以及部分飞机。
虽然和平条约中规定,中国政府要对前台湾政府官员实施特赦,允许他们自由返回台湾,然而真正愿意返回台湾的人仅为少数,后本在日本人的秘密支持下,流亡国外的前台湾政府官员赵京等人在日本组建了所谓的台湾流亡政府,将大批死硬派台独分子集中到了一起,其人数可不少。战后,许多台湾人离开了台湾,他们中的许多人继续效力于这个流亡政府,当然更多的人与它没有任何联系。
能够离开台湾的台湾人仅为极少数,绝大多数的台湾人选择了留下,他们要重建自已的家园。事实上,台湾的战后重建工作,除了依靠中央的援助之外,更多的是依赖于台湾人自已。那些投资于大陆的台湾商人纷纷返台投资,以重建家园。对于台湾战后重建的另一个动力是大陆对台湾的移民与投资热。战后,由于优惠的政策,以及台湾良好的投资环境,由于台湾经济的崩溃,台湾的人力成本等非常低,物价更低。由此大量大陆人开始移民台湾,并带来大量投资。
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受战争摧毁仅仅为东南沿海地区,但那里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可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对于这一点,中国人深信不已,也因此重建工作相当顺利。这几乎是历史的又一次重演,战争的胜利往往会给战后的战胜国经济带来刺激作用。一、二战时期,法国在战争的损失都是非常惨重的,但是战后的法国并没有因此失去强国地位,其国际地位依然不低,经济也不见崩溃之象。
纵观战后的国际形势,几成废墟的朝鲜半岛之上,朝鲜民族的统一大业终有希望,战后的朝鲜与韩国终于要可以座到一起讨论统一的问题,而不受任何外部的阻力与压力,他们终于可以在统一的道路上快步前进。
战争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形象,没有人再无视于中国的存在,中国成为名付其实的大国强国。
美国虽因不胜的结局,大受影响力,然而美国的国力毕竟是世界第一,其超级大国地位依然无人取代。只不过今不如昔,战后的美国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从包括韩国与日本在内的许多地区减少或者撤走驻军。当然中国已被美国正式视为对手,而不是潜在的对手,不过对抗中国的手段更多的是利用间接的手段,直接对抗不会给美国带来什么好处。与中国的间接对抗之中,美国更多的依赖于日本,日本已被人后台推上了前台,由配角变主角了!
战后的日本摆脱了一切束缚,可以放心大胆的公开的重新武装,日本双一个新兴的军事强国!
当日本高叫着:“整军备战!”“收复钓鱼岛!”之时,中国人则大叫着:“准备战斗!”“对日一战!”
以至于有人评论战后的东亚形势时说:“战争的阴云比战前更浓了!”
结语
今天《梦中的台海之战》v1。1版终于发表完毕了,我几年来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这是一个迟到的结果,原本应该在上个月就完成的,可是一场感冒让我休养了好长时间!
战争小说为近年新兴的小说种类,它的发展时间虽短,但发展势头很猛,至少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看着它越来越成熟,我发自内心的高兴。
有关的台海战争的虚似小说是非常多的,我的不过是其中的一部。虽然有人认为我的小说写的不错,但是我个人认为谈不上好字,它存在的问题太多太多了。
也许有人认为我的小说结束的不是时候,对其结局也不满意,认为应该再多写一点,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结局是最好的结果。
当战争进笨到这个时候,结束这场战争对于交战双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如果继续打下去,那么以后再想停下就不可能了,也许继续下去的结果就是人类的灾难,我不知道应如何写下去,因此我不得不结束它,事实上到了最后,我已经不知道应写什么了。如果非要再写一点,那么只能是对部分内容的增补,意义不大了!
当然我会继续写战争小说的,估计新小说元旦后与大家见面!
看《梦中的台海之战》发现的问题
看《梦中的台海之战》发现的问题
作者:御林军
新版《梦中的台海之战》自从在铁血网站连载开始至今,一直广受好评,应该说此文是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构思精巧,情节丰富而曲折。虽然在一些细节上,特别是在一些技术和武器型号的细节上,作者把握的还不太到位,但是作为一个爱好者,细节问题应该是瑕不掩瑜了。
但是随着《梦》文陆续连载到网站后,笔者还是发现了一个关系到文章内容基本框架结构的问题,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在此笔者还是要点明出来,希望能给作者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梦中的台海之战》行文至第十八章第二节时,作者在文中写到我军因为高性能战斗机的产量跟不上战争消耗的速度,于是工厂转而生产档次比较低的战斗机S-7/FC-1,而且还为S-7命名了中国军方的正式编号“J-13”——这样的情节构思表面上看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在笔者看来,这部分内容出现在文中,实际上反映出作者对于中国军工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以及军工企业在国家战争动员体制下的运作,都缺乏相关的了解。
首先,以生产S-7的132为例,S-7的生产厂家就是生产J-10的厂家,这几乎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132厂生产J-10这类战斗机的能力——132厂的一条新歼生产线,在正常开工的前提下,每年至少可以生产500架三代战斗机!当然,目前国产新歼的年产量远远达不到500架的数量,但这不是生产厂家没有能力,而是空军一年的装备经费达不到购买500架J-10所需要的数量——毕竟空军不能只装备一种战斗机,还有其他战斗机以及运输机、预警机、加油机、战斗轰炸机等等,包括为飞机配套的弹药以及对现有装备进行维护,都要花钱,于是新歼的产量还不是很高。但是工厂的一条生产线完全有能力在正常开工的情况下年产500架国产新歼,并且这还只是在“正常开工”的情况下,而对于军工企业来说,通常其自身的生产潜力应该比正常开工的生产能力多一倍以上,也就是说在不增加员工的前提下,动员起内部的生产潜力,132厂一年就可以生产1000架以上的国产新歼!而在《梦》文中,作者把中国纳入了战争动员体制下,那么在规模比较大的动员之下,军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还能比内部动员时再翻一番,也就是说在《梦》文作者构思的战争动员体制下,132厂生产J-10的能力至少是一年2000架!!这还仅仅是132厂一家!
然后,我们再看看位于北方的122厂——从历史渊源上来说611和132,其实是从北方的601和122那里分离出去组建的,122厂的规模丝毫不亚于132,甚至生产能力比132还要大。在当前,122厂维持着一条Su-27/J-11系列的生产线,还有一条J-8系列的生产线没有关闭。那么按照132厂的情况类推,122厂在《梦》文作者设想的战争动员体制下,光是Su-27/J-11系列飞机,年产量就在2000架以上。另外还有J-8系列——从技术水平和性能来说,S-7顶多相当于J-8C的早期型,和J-8F这种J-8系列的高级制空改进型相比,性能更是差了一截子。J-8系列飞机的生产对于122来说是“轻车熟路”,年产量只能比Su-27/J-11系列的更高,那么除了2000架Su-27/J-11,122还能在《梦》文作者设想的动员体制下,年产J-8F不少于2000架。
考虑到战争状态下除了战斗机,其他机种的损耗也会相当大,所以这里暂不把西安、南昌、贵州等地的飞机生产企业计入在内。综合122和132两家的情况,回头再看作者在《梦中的台海之战》十八章第二节的描述,S-7在中美开战当年的7月份开始搞国产化,到当年10月2日完全国产化的S-7首飞,期间相隔时间在两个月以上——这两个月的时间如果122和132都放开了生产,至少可以为中国军队提供300架J-10、300架Su-27/J-11系列飞机、300架J-8F——合计是900架比S-7先进的战斗机。而且作者还设定俄罗斯的飞机制造厂也在加班加点为中国生产飞机,别的就不说了,位于俄国远东地区共青城的苏霍伊系列飞机生产厂,其生产能力更在国内的122和132之上,即使作者所说的“加班加点”不是指在动员状态下,共青城的飞机制造厂月产Su-27/30系列飞机100架以上也是完全不在话下的,那么从当年7月到10月份,俄国人至少可以为中国提供300架先进战机。加上中国自己生产的飞机,从7月到10月,中国军队可以装备至少1200架从生产线上下来的新飞机,而且性能都在S-7之上。三个月内J-10、J-11、Su-27/30、J-8F这些飞机的装备总量在1200架以上,难道这些数量的飞机不足以支撑战争消耗?难道美国人把所有的航母和空军都搬到了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难道作者认为中国军队的飞行员素质奇低,不善于使用先进飞机??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S-7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