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证备要'
1.善用活血化瘀药物。活血化瘀药可用于腰痛的不同证型,但疾病不同的阶段,所选取的药物和用量应有别。初发急性期,常选用小剂量的当归、川芎,养血和血,温通血脉;病情相对缓解期,可加重活血化瘀药物的剂量与作用;腰痛日久,屡次复发者,可活血化瘀配合搜风通络的药物,如桃仁、红花、三七,莪术、虻虫、水蛭、蜂房,全蝎,蜈蚣等。
2.重视原发疾病的针对性治疗。腰痛的病因很多,外感,内伤、跌仆闪挫均属常见,腰痛又与许多疾病相关,因此临床既要辨证治疗,还要针对原发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可引起腰痛,治疗可参考淋证等节,采用清热通淋排石治法;肝胆系统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生殖系统疾病等,也可累及腰部,引起疼痛,治疗时首先应考虑原发疾病的治疗,切忌腰痛治腰,以免贻误病情。
3.临证强调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选用牵拉复位、推拿,针灸、拔罐、理疗、穴位注射、药物外敷,中药离子透人等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寒湿腰痛、肾虚腰痛、瘀血腰痛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可配合熨法治疗,如将肉桂,吴萸、葱头、花椒四味捣匀,炒热,以绢帕裹包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外用阿魏膏贴之,可提高治疗效果。
'医案选读'
病案一
方某,女,49岁。
1963年6月21日初诊:腰髋部冷痛重着,“如带五千钱”,不能转侧,活动不利,天阴下雨则疼痛尤甚,纳谷不香,时而嗳气,大便秘结,少腹部胀坠不适,下肢困重。舌苔白腻,脉沉而小滑。肾虚寒湿停聚,痹阻络脉。治拟益肾温经为主。
川桂枝3克 淡干姜3克 炒白术9克 生甘草3克 炒薏苡仁12克 金狗脊9克 盐
水炒破故纸9克 功劳叶9克 炒陈皮5克 姜川连1.5克
7月15日二诊:服上方3剂,腰痛即止。近因受凉,腰痛复甚舌苔白腻,脉沉细。仍当祛寒化湿和络。
左侧尤重,脘痞作恶。
各论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炒苍术6克 川桂枝3克 香独活9克 生薏苡仁12克 青防风3克 左秦艽6克炒桑枝12克 炙丝瓜络9克 姜半夏9克 上川朴3克 广陈皮5克 炒枳壳5克
(张继泽等.张泽生医案医话集?腰痛.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病案二
李某,男,45岁,农民。1969年10月5日初诊。
腰痛,迄今7月,起因已忘却。检阅前服药方,有主发散风湿者,有主温补肾阳者,皆无效果。目前,腰痛时轻时重,轻则酸楚沉痛,重则状如锥刺,不敢俯仰,大便经常千燥。脉象沉涩,舌苔白薄,质暗有瘀血斑点。
辨证治疗:“腰为肾之府”,痛如锥刺,不可俯仰,是为血瘀腰痛之候。脉来沉涩:舌有瘀斑,皆属血虚有瘀之象。发散风湿,耗散津液,反助血瘀益甚,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补
之足以为害也。今遵王清任身痛逐瘀汤合张寿甫活络效灵丹,复方调治。
处方:当归12克 桃仁9克 红花6克 赤芍9克 乳香、没药各6克 丹参25克生地18克 怀牛膝12克 生大黄9克 水煎服。
10月8日二诊:上方连服3剂,腰痛非但不减反而痛甚,惟大便转润,其色黑褐,脉仍沉涩。便润色褐,腰痛甚,是血活瘀化之兆。继服上方,以待瘀化络通,自获效果。
10月15日三诊:上方连服6剂,腰痛十去六七,俯仰较前灵活,大便变黄。上方既效,继予原方3剂。
10月18日四诊:继服上方3剂,腰已不痛,惟腰间尚感酸楚,仍以原方加减。
处方:当归12克 丹参18克 骨碎补9克 狗脊12克 川续断18克 炒杜仲12克桑寄生18克 鸡血藤25克 怀牛膝12克 水煎服。
患者又服6剂,诸症均愈。(孙朝宗.孙鲁川医案?腰痛病案三施某,男,50岁。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患者腰疼痛已半年余,其痛悠悠,尚可忍耐。近则痛势加剧,腿足痿软无力,不能久立,更不耐远行,痛时喜手按摩,神倦气短,小溲清长,舌质淡,少苔,脉微弱无力。病属肾阳虚腰痛,治宜温补肾阳,拟肾气汤合青娥丸加减。
熟地24克 山药12克 净枣皮12克 丹皮9克 炒泽泻9克 白茯苓12克 肉桂末(分3次兑)3克 熟附片9克(先煎2小时) 补骨脂12克 炒杜仲24克 胡桃肉24克
桑寄生24克 延胡索12克 3剂,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药后腰痛减,腿足较有力。嘱续服八味地黄丸以巩固疗效。(熊寥笙.中医难症论治?腰痛.重庆出版社.1988)
'文献摘要'
《景岳全书?腰痛》:“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 —:——
522 ?中医内科学
《医宗必渎?腰痛》:“《内经》言太阳腰痛者,外感六气也;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欲也。假令作强伎巧之官,谨其闭蛰封藏之本,则州都之地,真气布护,虽六气苛毒,弗之能害。惟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则肾脏虚伤,膀胱之腑安能独足?于是六气乘虚侵犯太阳,故分别施治。有寒湿、有风、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
《临证指南医案?腰腿足痛》龚商年按语: “夫内因治法,肾脏之阳有亏,则益火之本以消阴翳;肾脏之阴内夺,则壮水之源以制阳光。外因治法,寒湿伤阳者,用苦辛温,以通阳泻浊;湿郁生热者,用苦卒以胜湿通气。不内外因治法,劳役伤肾者,从先天后天同治;坠堕损伤者,辨伤之轻重与瘀之有无,或通或补。”
《医学心悟?腰痛》:“腰痛拘急,牵引腿足,脉浮弦者,风也;腰冷如冰,喜得热手熨,脉沉迟或紧者,寒也,并用独活汤主之。腰痛如坐水中,身体沉重,腰间如带重物,脉濡细者,湿也,苍白二陈汤加独活主之。若腰重疼痛,腰间发热,痿软无力,脉弦数者,湿热也,恐成痿证,前方加黄柏主之。若因闪挫跌仆,瘀积于内,转侧如刀锥之刺,大便黑色,脉涩,或芤者,瘀血也,泽兰汤主之。走注刺痛,忽聚忽散,脉弦急者,气滞也,橘核丸主之。腰间肿,按之濡软不痛,脉滑者,痰也,二陈汤加白术、草藓,白芥子,竹沥、姜汁主之。腰痛似脱,重按稍止,脉细弱无力者,虚也,六君子汤加杜仲,续断主之。若兼阴冷,更佐以八味丸。大抵腰痛,悉属肾虚,既夹邪气,必须祛邪。如无外邪,则唯补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