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积证。
血结块,为本证的主方;六君子汤旨在调补脾胃,适用于脾虚气弱,合用或间服,达到攻补兼施的目的。如积块肿大坚硬而正气受损者,坚,兼顾正气。
运化失健者,可与上方可并服鳖甲煎丸化瘀软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三棱、莪术、石见穿活血化瘀消积;香附、乌药、陈皮行
气止痛;人参、白术、黄精、甘草健脾扶正。
如积块疼痛,加五灵脂、玄胡索、佛手片活血行气止痛;加白芥子、半夏、苍术等化痰散结药物。
3.正虚瘀结证
如痰瘀互结,舌苔白腻者,
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证机概要:症积日久,中虚失运,气血衰少。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代表方: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八珍汤补气益血,适用于气血衰少之证;化积丸活血化瘀,软坚消积,适用于瘀血内结之积块。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气;当归、白芍、地黄、川芎益血;三棱、莪术、
阿魏、瓦楞子,五灵脂活血化瘀消症;香附、槟榔行气以活血。
若阴伤较甚,头晕目眩,舌光无苔,脉象细数者,可加生地、北沙参、枸杞、石斛;牙龈出血,鼻衄,酌加山栀、丹皮、白茅根、茜草、三七等凉血化瘀止血;若畏寒肢肿,淡白,脉沉细者,加黄芪、附子、肉桂、泽泻等以温阳益气,利水消肿。
'预防调护'
张景岳说:“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因此,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冷暖,凋畅情志,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是预防积聚的重要措施。此外,在血吸虫流行区域,要杀灭钉螺,整治疫水,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感受虫毒。黄疸、疟疾、久泻、久痢等患者病情缓解后,要继续清理湿热余邪,疏畅气血,凋肝运脾,防止邪气残留,气血瘀结成积。积聚患者,更要避免饮食过量,忌食生冷油腻,防止感寒受冷,以免寒湿积滞,损伤脾胃,凝滞气血。如见湿热、郁热、阴伤、出血者,要忌食辛辣酒热,防止进一步积热伤阴动血。保持情绪舒畅,有助于气血流通,积聚消散。积聚兼有气血损伤者,宜进食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
收的食物,以补养气血,促进康复。
'结 语'
积与聚为腹内结块。区别言之,聚是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者,病在气分,属腑病;积是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者,病在血分,属脏病。
积聚的病因多与情志,饮食、寒邪及黄疸、虫毒、疟疾等病后有关;病机关键是气滞血瘀,病变脏器以肝脾为主。
辨证应区别邪正虚实主次。聚证多实;积证初期以实为主,中期邪实正虚,后期正虚为主。聚证治疗主以理气散结;积证治疗初期宜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应养正除。
'.气滞血阻证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证机慨要:气滞血瘀,脉络不和,积而成块。治法:理气消积,活血散瘀。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前方疏肝行气
脉弦。
血结块,合用或阳坚,兼烟
聚证肝气郁结,可用逍遥散、木香/顷气丸加减;食滞痰阻者以六磨汤为主方。积证气滞血阻,以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瘀血内结,以膈下逐瘀汤配合六君子汤,鳖甲煎丸;正虚瘀结,以八珍汤合化积丸治疗。
'临证备要'
1.积按初、中,末三个阶段,可分为气滞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三个证型,但在临床中,各个证型往往兼有郁热,湿热,寒湿、痰浊等病理表现,其中,兼郁热、湿热者尤为多见。至于正气亏虚者,亦有偏重阴虚,血虚,气虚、阳虚的不同,临证应根据邪气兼夹与阴阳气血亏虚的差异,相应地调整治法方药。
2.积聚除按气血虚实辨证外,尚须根据结块部位、脏腑所属综合考虑,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积聚的性质,对治疗和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如症积系病毒性肝炎所致肝脾肿大者,在辨证沦治的基础上可选加具有抗病毒、护肝降酶、凋节免疫、抗纤维化等作用的药物;如恶性肿瘤宜加入扶正固本,调节免疫功能以及实验筛选和临床证实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药物。
3.积聚治疗上始终要注意顾护正气,攻伐药物不可过用。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聚证以实证居多,但如反复发作,脾气易损,此时需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培脾运中。积证系日积月累而成,其消亦缓,切不可急功近利。如过用,久用攻伐之品,易于损正伤胃;过用破血,逐瘀之品,易于损络出血;过用香燥理气之品,则易耗气伤阴积热,加重病情。要把握好攻与补的关系及主次轻重,《医宗必读?积聚》提出的“屡攻屡补,以平为期”的原则深受医家重视。
'医案选读'
杜右,腹部结块,按之略疼,或左或右,内热神疲。脉沉弦,苔薄腻。症病属脏,不移,瘕病属腑,移而不着。中阳不足,脾胃素伤,血不养肝,肝气瘀凝。脉症合参,轻浅。若仅用攻破,恐中阳不足,脾胃素伤,而致有臌满之患。辗转思维,殊属棘手。
香砂六君加味,扶养脾胃,冀其消散。
炒潞党参三钱 制香附钱半 大枣五枚术二钱 陈广皮一钱
复诊:前方服二十剂后,神疲内热均减脾胃得生化之机,再拟前方进步。
云茯苓三钱 春砂壳五分 炙甘草八分 炒白
瘕块不疼略消,纳谷渐香,中阳有来复之象
炒潞党参三钱 炙甘草八分 陈广皮一钱 云茯苓三钱 制香附钱半 大腹皮三钱 炒白术二钱 春砂壳五分 炒谷芽三钱 大红枣五枚 桂圆肉五粒
(丁泽周著,丁泽万编.丁甘仁医案?症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
病案二
金某,男,32岁。病已月余,腹胀而痛,右少腹时现突起一块,按之则上移,或左窜,并不固定,肠鸣辘辘,但不腹泻,且间见大便干结,饮食睡眠正常,经单位诊疗所诊断为消
化不良
。
同布包)lo克,陈皮炭5克,紫油朴5克,法半夏6克,香附炭10克,苏桔梗各5克,薤白头10克,全瓜蒌25克,台乌药6克,炒枳壳5克,炙甘草3克,晚蚕砂(与炒皂角子10
型,但在湿热者尤邪气兼夹
现代医学?致肝脾肿作用的药肿瘤作用
;纪大论》,脾气易切不可急出血;过2重, 《医
分 炒白
:复之
诊断为消
下篇 各论 第四章 肝胆病证
化不良肠胀气症。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涩间见。
辨证立法:平时饥饱不匀,加之情志郁结, 日久胶痰固积,留滞于六腑,郁气火充塞于上焦,气血失其常候,脏腑不能传导,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升降失调,遂发气痛,当以理气为法治之。
处方:川厚朴5克,香附炭10克,台乌药6克,青皮炭5克,莱菔子6克,苏桔梗各5陈皮炭5克,莱菔缨6克,炒枳壳5克,云茯苓10克,法半夏6克。二诊:前方服7剂,腹胀减轻,胸间堵闷,并有一硬块,按之则痛,大便千。仍遵前增加药力。处方:青皮炭5克,瓦愣子(生牡蛎15克同布包先煎)30克,代赭石(与旋覆花6苎
克同布包)10克。
三诊:服药6剂胀痛全消,大便通畅,希配常方,以防再发。嘱其将二诊方留用胀满即服2—3剂。
(祝谌子编著.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其它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病案三
稍觉
詹某,女,26岁。因右侧卵巢囊肿,已行手术切除三年。但左侧尚有鸽蛋大囊肿,月经宋潮量多,色红有块,腹痛颇剧,婚后数年未孕,平素头晕,腰酸疲乏,腹部隐痛,脉象细弦,舌苔薄,质暗红,有齿印。肝肾不足,气血瘀滞,症瘕结聚,正虚邪实之候,当虚实并顾,攻补兼施,补益肝肾,化瘀活血。药用:桑椹膏,每日二次,每次一匙,冲服c桂枝茯苓丸,每日二次,每次一钱五分。连续服药半年以上,左侧卵巢囊肿竟得消散,一年后怀
孕,顺产一孩,母子俱安。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医内科学?积证.江苏人民出版社.1977)
'文献摘要'
《素间?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矣。”
《灵枢?百病始生》: “枳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血脉凝则寒气上入于肠胃,入于肠胃则胀,胀则肠外之汁沫,迫聚不得散, 日以成积。”
《张氏医通?积聚》:“盖积之为义, 日积月累,匪朝伊夕,所以去之亦当有渐,太急则伤正气,正伤则不能运化,而邪反固矣。余尝用阴阳攻积丸通治阴阳二积,药品虽峻,用之有度,补中数日,然后攻伐,不问其积去多少,又与补中,待其神壮而复攻之,屡攻屡补,以乎为期。经曰:大积大聚,毒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则死。故去积及半,纯与甘温调养,使脾土健运,则破残之余积,;不攻自走。……若遽以磨坚消积之药治之,疾似去而人已衰,药过则依然,气愈消,痞愈大,竟何益哉!善治者,当先补虚,使血气壮,积自消也。不问何脏,先调其中,使能饮食,是其本也。虽然,此为轻浅者言耳,若夫大积大聚,不搜而逐之, 日进补养,无益也,审知何经受病,何物成积,见之既确,发直入之兵以讨之,何
患其不愈!”
《景岳全书?积聚》:“积聚之病,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皆能致之,但曰积曰聚,当详辨也。盖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由此言之,是坚硬不移者,本有形也,故有形者曰积,或聚或散者,皆积之类,其病多在血分,血有形而静也。诸无形者,或胀或不胀,或痛或不痛,凡随触随发,时来时往者,皆聚之类,其病多在气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