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莱菔子—行气化痰 厚朴、半夏、陈皮—降气化痰
茯苓—健皮脾化痰
僵蚕—祛风化痰
加减——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葶苈子、猪牙皂角泻肺涤痰;或控涎丹
感受风邪而发作者—加苏叶、防风、苍耳草、蝉衣、地龙
临证备要——风邪致病者,为痰伏于肺,外感风邪诱发,具有起病快,病情多
变等“善行而数变”的特性,治当祛风解痉:麻黄、苏叶、防风、
苍耳草及虫类药物:僵蚕、蝉衣、地龙、露蜂房
5.虚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哮病久发,肺肾两虚,
摄纳失常
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肺不主气,肾不纳气
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黯—肺失治节,瘀血内阻
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气虚肺不布津,津凝为痰
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口不渴,舌质淡,脉沉细—阳虚失温
颧红唇紫,咽干口渴,烦热,舌质红,脉细数—阴虚内热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方药——平喘固本汤 本方补益肺肾,降气平喘 ,适用于肺肾两虚
痰气交阻,摄纳失常之喘哮
常用药——党参、黄芪—补益肺肾
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补肾纳气
苏子、半夏、款冬花、橘皮—降气化痰
加减——肾阳虚—加附子、鹿角片、补骨脂、钟乳石
肺肾阴虚—沙参、麦冬、生地、当归
痰气瘀阻、口唇青紫—桃仁、苏木
气逆于上,动则气喘—紫石英、磁石
附:喘脱危证
症状——哮病反复久发 ,喘息鼻煽,张口抬肩,气短息促—肺肾气虚,肺不主
气,肾不纳气
烦躁,昏蒙—正气欲脱,神明散乱
汗出如油,脉浮大无根—阴液耗伤,阴虚欲脱
四肢厥冷,舌质青黯苔腻或滑,脉细数不清—阳虚不温
证机概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虚
治法——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方药——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前方长于回阳救逆,后者重在益气养阴
人参、附子、甘草—益气回阳
山萸肉、五味子、麦冬—固阴救脱
龙骨、牡蛎—敛汗固脱
冬虫夏草、蛤蚧—纳气归肾
加减——喘急面青,烦躁不安,汗出肢冷,舌淡紫,脉沉细—另吞黑锡丹(镇纳虚阳,温肾平喘固脱,每次服用3…4。5克,温水送下
阳虚甚,气息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数—加肉桂、干姜
气息急促,心烦内热,汗出粘手,口干舌红,脉沉细数—加生地、
玉竹,人参易西洋参
发作期验方:
(1)张沛虬:生麻黄、甘草、紫菀各10g 杏仁12g 地龙、百部、石韦各15g 细辛3g 枳壳6g 五味子5g 佛耳草30g
(2)朱星江:葶苈子、大枣、生白术各30…60g 炙马兜铃9g 肾气丸12(包)生甘草9 g 本方泻肺气(平气化痰),保元气(健脾利湿),纳肾气(温补肾阳)寒哮—加麻黄9g 白果10…30枚;热哮—加麻黄9g 石膏30g;阴虚—加沙参15g 阿胶6…9g;咳重—加百部、紫菀、冬花各9g;咯痰不爽—加礞石滚痰丸9g(吞)
(3)培本蠲饮丸(金炳华):生黄芪、熟地(蛤粉等量炒透)各300g红参须、紫河车、广地龙、僵蚕、五味子、补骨脂、肉苁蓉、菟丝子、茯苓、怀山药各150g胡桃肉500g 生甘草100g 苍耳子150g 带根节麻黄50g。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其中苍耳子、带跟节麻黄浓煎代水泛丸,地龙、生甘草另研,先地龙后生甘草为衣。
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
症状——平时自汗怕风,易于感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卫气虚弱,卫阳不
能充实腠理,故外邪易侵
发前喷嚏、鼻塞流清涕—外邪犯肺,肺气失宣
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肺虚不能主气,气不布津,痰饮内蕴
喉中常有哮鸣音—痰饮伏肺,气道不利
面色恍白,舌苔淡白,脉象虚细—肺气虚弱之征
证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运化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
肺气上逆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本方补脾化痰,用于脾虚食少,痰多脘痞,倦怠乏
力,大便不实等症
方药——党参、白术—健脾益气
山药、苡仁、茯苓—甘淡补脾
半夏、橘皮—燥湿化痰
五味子—敛肺气
甘草—补气调中
加减——表虚自汗—加炙黄芪、浮小麦、大枣
畏风、怕冷、易于感冒—加桂枝、白芍、附子
痰多—加前胡、杏仁
备选方——桂枝加黄芪汤
生脉散合苏子降气汤加减:党参、麦冬、五味子、苏子、陈皮、半
夏、冬花、甘草
2.肺肾两虚证
症状——平素短气喘息,动则为甚,吸气不利—久病肾虚,摄纳失常,气不
归元
痰吐起沫,或痰少质粘—肾虚水泛,或虚火灼津为痰
心悸—肾虚水泛为痰,水饮凌心
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劳累后易发—肾虚精气亏乏,失于充养
或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质胖嫩,脉沉细—阳虚外寒
或颧红,五心烦热,汗出粘手,舌质红少苔,脉细数—阴虚内热
证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治法——补益肺肾,纳气平喘
代表方——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两者都用于久哮肺肾两虚,但前者以益气养阴为主,适用于肺
肾气阴两虚;后者以补肾化痰为主,适用于肾虚阴伤痰多
常用药——熟地、山萸肉、胡桃肉—补肾纳气
人参、麦冬、五味子—补益肺之气阴
茯苓、甘草—益气健脾
半夏、陈皮—理气化痰
备选方——肾阳虚:金贵肾气丸加减(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人参、熟地、
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熟附片、肉桂、蛤蚧尾、五味子)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加麦冬、当归、龟板胶、参蛤散
加减——肺气阴两虚—加黄芪、沙参、百合
肾阳虚为主—加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制附子、肉桂
肾阴虚为主—加生地黄、冬虫夏草,并常服紫河车粉
缓解期经验方
(1) 张沛虬:紫河车60g 蛤蚧粉45g 地龙粉75g 五味子24g 苍耳子60g甘草30g,研粉或蜜丸,每服9g,日服2次,早晚吞服。
(2)曹鸣高:紫河车、吉林人参、潞党参、苏子、杭白芍、法半夏、炙内金、焦六曲、金毛狗脊、鹿角胶各30g 炒白术60g 白茯苓、款冬花、全当归各45g 陈皮20g 桂枝21g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日早晚各服6g,开水送服。
其他疗法
1.敷贴疗法: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细辛各10g,共为末,加麝香0。6g,和匀,在夏季三伏中,分三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约1…2小时去之,每10日敷一次。
针灸
发作期——定喘、天突、内关穴。咳嗽痰多加孔最、丰隆,每次选用1…2个腧穴,用重刺激,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捻针一次,每日或隔日一次,背部加拔火罐。
缓解期——大椎、肺俞、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关元;脾虚加中脘、脾俞。每次选2…3穴,较轻刺激,间日治疗一次。
3.割治疗法
4.埋线疗法
5.雾化吸入疗法:可以提高气管局部的药物浓度,改善局部炎症,减轻气管痉挛,稀释痰液,有利祛痰和改善哮喘状态。常用中药(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麻黄、细辛、天竺黄、胆南星、陈皮、甘草、丹参)、西药(庆大霉素、糜蛋白酶、地塞米松)。
专方辨证论治
1.脱敏平喘汤:麻黄8钩藤12老鹳草20葶苈子8乌梅9甘草3水煎服,日一剂。方中老鹳草—脱敏解痉;乌梅—脱敏;钩藤—解痉、抑菌。
2.清热定喘汤:白果、麻黄、苏子、杏仁、黄芩、桑白皮、半夏、款冬花、葶苈子各10生石膏、鱼腥草各30甘草5。水煎服,日一剂,2周一疗程。清热豁痰,宣肺降气,止咳平喘。适用于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
3.温阳逐饮汤:白芥子(包)、炙苏子(包)、炙麻黄、射干、鹿角片(先煎)、仙茅、菟丝子各10莱菔子(包)、生赭石(先煎)各30黑丑、沉香(后入)、细辛、干姜各3槟榔桂枝各5炙半夏、仙灵脾、生熟地各15水煎服,日一剂,饭前服,连服2月。适用于久喘顽喘肺肾阳虚者。
第四节 喘 证
定义
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症。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