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内科学(七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遗精为“尿精”、“梦泄精”及“梦泄”,并进一步认识到本病的病机由肾虚而致。如《诸病源候论?虚劳失精恸云:  “肾气虚弱,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又《诸病源候论?虚劳溢精见闻精出候》说:“肾气虚弱,故精溢也。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巢氏之说为后世肾虚遗精的理论奠定了基础。宋代以后,随着对遗精认识的日渐深入,明确将遗精从虚劳肾虚门类分离,作为独立的病证。《普济本事方》正式提出遗精和梦遗的名称。在病机上除将梦遗归为下元虚惫外,还提出经络壅滞,欲动心邪,并分立补肾、清心,利湿诸治法。《济生方》更强调“心肾不交”在本病病机上占绝大多数。  《济生方?白浊赤浊遗精论治》论及遗精白浊的病机时指出:  “心火炎上而不息,肾水散漫而无归,上下不得交养”,因此在治法上主张:  “’肾病者当禁固之,心病者当安宁之。”金元时期,朱丹溪除了将遗精分为梦遗与滑精外,还倡“相火”导致遗精理论,指出:“肝与肾皆有相火,每因心火动则相火亦动。”明?方隅继相火之说后,在《医林绳墨?梦遗精滑》中认为:“梦遗精滑,湿热之乘”,进一步充实了遗精的病机理论。在此基础上,后世医家在治疗上提出了滋阴降火、补脾化湿、清利湿热、益气升提治则,并认识到不同脏器病损所致的遗精需分而治之。诚如《证治准绳?遗精》所说:“独肾泄,治其肾;由它脏而致肾之泄者,则两治之。在它脏自泄者治其本脏,必察其四属以求其治。”
    根据本病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前列腺炎,精囊炎,或包皮过长、包茎等疾患,造成以遗精为主要症状者,与本病类似,可参阅本节内容辨证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多由劳心太过,欲念不遂,饮食不节,恣情纵欲诸多因素而致。其基本病机为肾失封藏,精关不固。
一、病因
    1.劳心太过
   凡情志失调,劳神太过,则心阳独亢,心阴被灼,心火不能下交于肾,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水亏火旺,扰动精室而遗精。诚如《折肱漫录?遗精》所云:“梦遗之证……大半起于心肾不交。”此外又有思虑太甚,损伤心脾,导致脾气下陷,气不摄精,产生遗精者。此即《景岳全书?遗精》所言:“有因用心思索过度而遗者,此中气有不足,心脾之虚陷
    少年气盛,情动于中,或心有恋慕,所欲不遂,或壮夫久旷,思慕色欲,皆令心动神摇,君相火旺,扰动精室而遗精。清?尤怡《金匮翼?梦遗滑精》说:“动于心者,神摇于上,则精遗于下也”,所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3.饮食不节
.?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肾系病证
    醇酒厚味,损伤脾胃,湿热内生,蕴而生热,湿热扰动精室,或郁于肝胆,迫精下泄均可致遗精。正如《张氏医通?遗精》所谓:“脾胃湿热之人,及饮酒厚味太过,与酒客辈,痰火为殃,多致不梦而遗泄。”
   4.恣情纵欲
   青年早婚,房事过度,或少年无知,频犯手淫,或醉而人房,纵欲无度,  日久肾虚精脱,或相火扰动精室,或肾不固精乃成遗精。如《证治要诀?遗精》所言:“有色欲过度,而滑泄不禁者。”
二、病机
    遗精的基本病理变化总属肾失封藏,精关不固。其病位在肾,与心、肝,脾三脏密切相关。’肾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正常情况下肾精不会外泄。如肾脏自病,或其它因素影响肾之封藏功能,则精关不固,精液外泄,发生遗精。精之藏制虽在肾,但精之主宰则在心,心为君主之官,主神明,性欲之萌动,精液之蓄泄,无不听命于心,神安才可精固。若劳心太过,心有欲念,以至君火摇于上,心失主宰,则精自遗。肝肾内寄相火,相火因肾精的涵育而守位听命,其系上属于心。若君火妄动,相火随而应之,势必影响肾之封藏。故君相火旺,或心,肝,肾阴虚火旺,皆可扰动精室而成遗泄。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人胃,脾气散精,下归于肾,则为肾中所藏精髓。若久嗜醇酒厚味,脾胃湿热内生,下扰精室,则迫精外泄;亦或劳倦思虑,脾气下陷,气不摄精而成遗精。由上可知,遗精一病虽为肾病,但与心、肝、脾,肾相关,其病理因素不外乎湿与火。
   遗精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别,且多虚实夹杂。因君相火旺、湿热下注,扰动精室,精关不固而遗者多属实;肾脏亏损,封藏失职,精关不固而泄者多属虚。初起多因于火旺.湿热,以实证为主,久病则相火,湿热灼伤肾阴,而致肾阴亏虚,甚或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肾阳衰惫等各种虚证。且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往往出现阴虚火旺、阴虚湿热等虚实夹杂之证。
   遗精病证虽病及多个脏器,但初起大多轻浅,若调理得当,多可痊愈。若是讳疾忌医,久病不治,或调治不当,  日久肾精耗伤,阴阳俱虚,或命门火衰,下元衰惫,则会转变成早
泄,阳痿、不育或虚劳等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1.男子梦中遗精,每周超过2次以上;或清醒寸,不因性生活而排泄精液者。2.常伴有头昏,精神萎靡,腰腿酸软、失眠等症。3.本病常有恣情纵欲,情志内伤,久嗜醇酒厚味等病史。386  。  中医内科学
二、病证鉴别
  盖.遗精与早泄
 遗精是指没有进行性交的情况下,精液流出,而早泄是性交时精液过早泄出,而影响性生活。诚如《沈氏尊生书》所描述:“未交即泄,或乍交即泄。”明确指出了早泄的特征,以
此可资与遗精鉴别。
 2。遗精与走阳
 走阳是指性交时,与女交合,泄而不止,
 3.遗精与精浊
精泄不止。如《医宗必读?遗精》所言:“有久旷之人,或纵欲之人谓之走阳。”遗精是没有同房而精液流出,两者不难区别。
    遗精与精浊都是尿道有白色分泌物流出,流出物均来自于精室。但精浊常在大便时或排尿终了时发生,尿道口有米泔样或糊状分泌物溢出,并伴有茎中作痒作痛,而遗精多发生于梦中或情欲萌动时,不伴有疼痛。
三、相关检查
    遗精一证在西医学中常可伴见于多种器质性疾病中。为查明病因,体格检查有无包茎、包皮过长、包皮垢刺激。直肠指诊、前列腺B超.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精液抗原检查可帮助发现精囊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遗精辨证,首应辨明虚实,可从病之新久浅深判别:新病梦遗有虚有实,多虚实参见;久病精滑虚多实少;湿热下注常多为实证。其次,需审查脏腑病位。用心过度,邪念妄想梦遗者,多责于心;精关不固,无梦滑泄者,多由于肾。此外,对肾虚不藏者还应辨别阴阳。
二、治疗原则
    实证以清泄为主,依其君火,相火,湿热的不同,或清或泄;虚证宜用补涩为要,针对脏腑阴阳不同,分别治以滋阴温肾,凋补心脾,固涩精关为宜;虚实夹杂者,应虚实兼顾,久病人络夹瘀者,可佐以活血通络。
三、证治分类
  1.君相火旺证
 少寐多梦,梦则遗精,阳事易举,心中烦热,头晕目眩,  口苦胁痛,小溲短赤,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君火妄动,相火随之,迫精妄泄。
   治法:清心泄肝。
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肾系病证
    代表方: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加减。前方清心泄火为主,兼以养心安神,适用于心火偏亢扰动精室者。后方宁心滋肾,承制相火,适用于相火妄动,水不济火之遗精。
   常用药:黄连、山栀,灯心清心火;知母,黄柏,丹皮泄相火;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滋水养阴;远志,枣仁、茯神养心安神。
   心肾不交,火灼心阴者,可用天王补心丹加石菖蒲,莲子心以滋阴安神。若久遗伤肾,阴虚火旺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或用大补阴丸,滋阴泄火。若梦遗日久,烦躁失眠,心神不宁或心悸易惊,可予安神定志丸加减以宁心安神。
2.湿热下注证遗精时作,小溲黄赤证机概要:湿热蕴滞治法:清热利湿。
热涩不畅,口苦而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下扰精室。
    代表方:程氏革藓分清饮加减。本方清化湿热,通利湿浊,适用于脾胃湿热下扰精室而成的遗精。
   常用药:革藓、黄柏、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湿;莲子心、石菖蒲、丹参清心安神;白术、薏苡仁健脾化湿。
   湿热下注肝经,症见阴囊湿痒,小溲短赤,口苦胁痛,可用龙胆泻肝汤以清热利湿。若兼见胸腹脘闷,口苦或淡,渴不欲饮,头晕肢困,饮食不馨,可用苍术二陈汤加黄柏、升麻,柴胡以升清化湿。此外,湿热久恋,耗伤肾阴,形成湿热夹阴虚者,应标本同治,用药
宜化湿不伤阴,养阴不恋湿。
 3.劳伤心脾证
 劳则遗精,失眠健忘,心悸不宁,
 证机概要:心脾两虚,气虚神浮,
 治法:调补心脾,益气摄精。
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薄,脉弱。气不摄精。
    代表方:妙香散加减。本方益气生精,养心安肾,适用于心脾气虚,气不摄精的遗精。
   常用药:人参、黄芪、山药益气生精;茯神、远志清心调神;木香,桔梗、升麻理气升清。
   若中气下陷明显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心脾血虚显著者,可改用归脾汤治疗;若脾虚日久损及肾阳虚损者,宜脾肾双补。
 4.肾气不固证
 多为无梦而遗,甚则滑泄不禁,精液清稀而冷,形寒肢冷,面色咣白,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夜尿清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证机概要:肾元虚衰,封藏失职,精关不固。
   治法:补肾固精。
   代表方:金锁固精丸加减。本方有固肾摄精之功效,适用于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