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47-罗马有多远 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以上的男性的Y…染色体可以回溯到同一个标记,这说明在过去的1万年里,这里曾经出现过大规模的人口膨胀。”(128页)    
    “最早出现在M175染色体谱系中的是M122标记,目前广泛地分布在东亚各地,但在中亚山脉以西、中亚和欧洲,都找不到这个标记,说明了出现在中国的人口扩散发生在距今较近的时期,而不是古老的人群迁徙留下的脚印。”(128页)“代表中国最早稻米耕种者的M122标记,从日本到塔希提岛①都能找到它的足迹。”20%的日本男人有M122标记。     
    “在中国大陆的M122染色体上的标记出现频率很高,但是向南到马来西亚半岛和印度尼西亚,其频率明显下降。” 从中国的古代人口趋向看来,主要为西来,少部分后来回流,这就是这条信息给我们的启示。


《罗马有多远》 第一部分西去无归路

    西去无归路    
    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就如中国的“北京人”曾经是人类“同源”说的障碍。在2万多年前“尼安德特人”依旧生活在欧洲,而且他们具有相当的文化意识,比如埋葬亲人已经开始有陪葬与装饰。但1997年DNA确认了欧洲人的谱系与尼安德特人没有任何关系。随之欧洲人痛快地承认了他们的祖先不是尼安德特人,而是非洲人。    
    M173的到来可能导致了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尽管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证据。M173出现在西欧的时间大约为3万年前。     
    西欧人的主要基因标记为M173,在西班牙与爱尔兰这一携带率高达90%,他们直接来源于中东M89的后代。今天在一些相对与外界隔绝的人群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包括凯尔特人与巴斯克人。    
    M173的下一个台阶是M45,它表明欧洲部落是中亚部落的一个“子集”。M45在中亚形成后,向东产生了中国、朝鲜等人口中的M175,向西产生了欧洲的M173。假如这些节点的时间可以精确,那么我们对于西欧与东亚之间何时发生的联系就有了答案,同时也会解答我们许多的文化疑问。    
    有迹象显示,西伯里亚这个地方是个有趣的人口集散地,他们在最近的2万…3万年里向欧洲、亚洲和美洲传送了许多带有这一地区标记的移民。所以中国东北方向这里有特殊的文明积淀是一件并不奇怪的事情。今天看来这似乎有些奇特,因为那里寒冷而不适宜生存,所以需要一些古气候资料在未来揭开这个谜,那里曾经是比较温暖的地带。    
    “在西欧人群里,M173上一个主要的标记,与它相连的是旧石器时代的中亚部落。欧洲的Y…染色体只有20%起源于M172,即新石器时代中东移民的标记。”“这一结果并不意味着农业时代的到来对欧洲没有影响,正相反,基因数据显示,在上一个冰川时代结束时期,欧洲的人口显著增长。……考古发现证明,1万6千年以前,欧洲旧石器时代的人群只生活在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巴尔干半岛等几个地区,在冰川期之后,人群才开始向北扩散。”或许可以说欧洲人群也分先后两次移民浪潮,第一次旧石器时代的人数为众。第二次则是后来的农业人口,但是他们对人口的影响不是很大。    
    我想“人种”与“文明”之间的关系犹如一盆水与一滴墨水之间的关系。农业人口迅速以他们的文明淹没了古老的移民,但却并没有在基因上显示出他们的人口优势。这样的错差局面往往会误导一些单纯的人们得出错误的推论。


《罗马有多远》 第一部分美洲基因

    美洲基因    
    美洲土著与亚洲东北地区的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生理特征:窦腔牙齿类型。北美与东亚地区有着人种的密切联系,或者说整个环太平洋地区都有一些联系,可以看做是“海上移民”的部分杰作。基因确认亚洲人与美洲人具有共同的祖先。    
    南美的基因显示,他们与太平洋乃至澳大利亚的“海上居民”有密切关系。    
    DNA显示美洲曾经接受了两次大的移民浪潮,第一次到达北美,第二次到达南美,时间为3。4万年前到6000年之间。    
    美洲人的基因变异标记为M3。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人中90%携带M3,在北美为50%。但是在亚洲并没有M3。这个M3出现的时间没有超过2000年,也就是说在近2000年间美洲人与亚洲人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有效的交流。不过这方面还有争议。    
    作者画出了一条美洲人的迁徙路线:从非洲到中东,再经欧亚草原到美洲。进入美洲的时间可能在4万…2万年前之间为多。部分中国东北人进入了美洲,但时间却是个问题。    
    M45的另外一个后代为M242,它大约在2万年前出现于中亚或南西伯里亚,几乎分布在亚洲各个地区,包括印度和中国,而且也出现于美洲。基因显示,进入美洲的看来并不只一批人,并且也不是同一源头。作者斯宾赛认为,大批人从亚洲走到美洲是由于海平面的大幅降低形成大陆桥而导致的。    
    “在美洲发现的许多早期人类的头骨,欧洲人的特征更明显,和现在美洲土著的特征差异较大,这意味着他们的外型随着时间流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在美洲这些更像‘蒙古人’或者东亚的土著人,他们很可能是第二次移民浪潮中进入美洲的移民后代,他们从东亚把M130标记带进了美洲。”“但是,在当代的美洲土著人中,找不到代表中国或日本水手的M175标记,基因数据所展示的画面非常清晰:每一次到达美洲的移民,都是经西伯利亚而来的,没有找到经太平洋而来的中国或日本水手的痕迹。”(118页)    
    M130标记是从南部到达中国的最早的东亚人,以上情况可能说明了这一结论,进入美洲的亚洲人或中国人是早期到达中国的那批人中的一些后裔。M175是北方从天山以东的中亚人进化而来的东亚人。    
    今天非洲裔的美国人中,30%有欧洲的Y…染色体,这是近几百年内奴隶贸易留下的痕迹,他们被混血了。    
    基因显示大约2万年前现代人进入北极。这个时间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人类战胜寒冷学会在冰雪中生存的经验或许就在这个时期。    
    到距今1万年的远古时期,除南极洲外,现代人占领了地球上的每一块大陆。仅仅4万年的时间,作为一个种系,非洲人——我们的祖先——到达了地球上的几乎每一个地方。


《罗马有多远》 第一部分比翼齐飞(1)

    语言学研究与基因研究比翼齐飞     
    1。美洲    
    南北美洲大部分地区都使用印第安语。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语系: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和纳…德内语系;前者的使用范围是格陵兰岛、加拿大北部部分地区、阿拉斯加和东西伯里亚,后者的使用者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    
    基因的研究证明了语系与族群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基因证明了印第安语系部落是最古老的美洲居民,在他们之中M242与M3出现的频率都很高。基因证实纳…德内语系人群为第二批移民。    
    这次晚期的移民中间携带了M130基因变异标记,纳…德内语系人中间25%的人携带M130。“他们到美洲的时间为1万年之内,移民来自中国北部或西伯里亚东南部……他们肯定是从海上航行而来的,纳…德内语系的分布也证实了这一点,它局限在北美洲的西半部分,这表明它的祖先们沿海环绕太平洋的边缘一直到达了加利福尼亚。今天纳…德内语系的分布画出了一条连续的海上移民路线:5万年前出非洲,向东经印度到达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此后又向北进入北极和美洲,这些地区都发现了海上标记M130,说明这些地区的人群之间存在着谱系联系”(117…118页)    
    “M130将说纳…德内语的美洲土著和澳大利亚土著人联系在了一起,这一联结表明在数万年前他们具有一个共同的东南亚祖先。同样,欧洲人和大部分美洲土著人拥有共同的祖先,中亚M45标记在着两个人群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我曾经一再地为印第安人的特征而迷惑。他们皮肤黑,他们中的许多人像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可是他们鼻子却很高大。他们中间有类埃及文化,他们有旧大陆的太阳崇拜。现在我对印第安人的思路清晰多了。    
    2。印欧语    
    1770年有人提出一个假想并成文为《匈牙利语和拉普兰语为同一类语言的实证》。现代研究证明了两者确实有关联并同属于乌拉尔语系。人们在研究了大量语言现象之后提出,欧洲的许多语言可能有共同的起源。我们现在终于知道,包括印度梵语和斯里兰卡的僧伽罗语在内的许多语言,都属于一个叫做“印欧语系”的总目。它其中包含有140多种语言,而且这些同源的语言提供了他们可能同族的痕迹。现在用基因技术证明了这一点。人们称呼这个200多年前提出的假设为“基因型语言分类模式”。这些研究成果证明了基因可以研究语言的扩散,语言学也可以提供基因的分布状况。     
    有人认为印欧语产生自9000年前的中东,随后进入欧洲。原始印欧语的痕迹在俄罗斯南部草原也有表现,时间不低于6000年前,涉及游牧人。截至今天,俄罗斯是印欧语发源地的假说基本成立,但没有最后确定。从以上的资料判断,起码中国西北和西南方应该深受印欧语系的影响。    
    “目前的情形似乎显示,南欧受中东新石器时代移民的影响较大,而北欧受到的影响较小。”作者解释,这可能是气候的影响。我认为,这个人群的分布使我们对于北欧比如接近北极的芬兰一带的拉普兰人与亚洲的人群有接近的迹象做出了解释。拉普兰人确实更加古老,他们与后来分布在南欧的人们之间有着巨大的分别,因为那些人是M45比较纯粹的欧亚人的后代。    
    “爱尔兰人的DNA完全没有新石器时代Y…染色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