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读〈孙子〉:兵以诈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特的话,我爱听,但不至忘乎所以。我们要知道,《孙子》的大出其名,还是乘时而起,乘势而起,它和毛泽东的军事成就分不开。《孙子》是沾毛泽东的光,但毛泽东,重实践,他并没把《孙子》当回事。
  西方重视《孙子》是因为毛泽东。
  还是那句话,敌人是最好的老师。
  抗战后,美国帮助蒋介石,蒋介石败在毛泽东的手下,兵败如山倒。韩战、越战,美国吃了亏,后面也是毛泽东。毛泽东出名,《孙子》也出名。
  军人最虚心,最佩服对手,不像文人,白衣秀士王伦。谁厉害,他就学谁。
  毛泽东,本来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一介书生,没受过专门的军事训练,但用兵如神,没得说。过去在美国,我读过一本《毛泽东兵法》,台湾人写的,作者、出版社和出版年月,我已经记不清了。
作者说,不管政治观点如何,海峡两岸都承认,毛泽东是大军事家。他特别提到毛的一句名言:一上战场,兵法就全都忘了。
  毛泽东重实践,轻书本,反对本本主义,说杀猪都比读书难,但他不是不读书,也不是像很多古代名将那样,不写书。
  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主要是六篇:《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合编单行本有17国译文。
  中国的十大元帅、十大军事家,带兵打仗行,但写兵书的少。毛泽东,不但会用兵,还会谈兵,难怪西方重视他。我记得,李宗仁回来,问毛泽东,我们正规学军事的打不过泥腿子,为什么?你是不是靠《孙子兵法》打仗?他不承认(记忆如此,未经核对)。
  毛泽东兵法和《孙子兵法》是什么关系?学者做过考证。井冈山时期,五次反围剿,前四次,都赢了,让毛泽东大出其名,但王明他们,从莫斯科回来的人,非常看不起这个“土包子”,说“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对他关押批斗,罪名是,他思想陈旧,满脑子封建思想,靠《孙子兵法》、《曾胡治兵语录》和《三国演义》打仗。毛是湖南人,曾国藩、胡林翼,他当然熟悉。《三国演义》,他也爱读。但《孙子兵法》,他不承认。
  十年内战时期,毛泽东是不是读过《孙子兵法》?现在有人去查,他早年还是接触过一点。证据是,第一,他读过郑观应的《盛世危言》,郑观应说,“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第二,他在湖南一师听袁仲谦讲魏源的《孙子集注》,记过笔记,笔记中说,“孙武子以兵为不得已”。
  毛泽东读《孙子兵法》,看来早年还是读过一点,只不过没有仔细读,印象不深,他说没读,也不算大错。但1936年,他在延安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情况不一样。当时,他急需参考书,曾派叶剑英到白区买书,里面就有《孙子兵法》。这本书多次提到《孙子兵法》。他最欣赏的,还是年轻时从郑观应那里听来的话,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解放后,他给人题字,也爱写这两句话。毛泽东读《孙子》,读的是哪个本子,哪一家注,不清楚,但我从他的诗分析,他读的可能是赵注《孙子》。毛泽东有一首诗,《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其中有两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追穷寇”,来自《孙子·军争》,各家的本子都是作“穷寇勿迫”,只有赵注本作“穷寇勿追”。
  毛泽东兵法,除了战法,还有心法。他的诗,里面就有心法。我读中学时,香港出过一本书。
作者的名字,我忘了。他说,毛泽东最喜欢杜牧的《题乌江亭》,经常给人写这首诗。我记得,章士钊说,他的“友人”能成大事,就是符合这首诗(大概在《柳文指要》里,记忆如此,未经核对)。杜牧说,“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包羞忍耻”是忍,“卷土重来”是狠。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好汉不吃眼前亏;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是老百姓的兵法。该忍时忍,不能气短;该狠时狠,不能手软。
  毛泽东并不迷信《孙子》,但他让《孙子》大出其名。
  (十)郭化若与《孙子兵法》
  还有一件事,也和共产党有关。我听刘庆先生说,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了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书,曾组织过一个读书会——《战争论》研究会。《战争论》,清末就有译本。毛泽东请何思敬给红军将领讲《战争论》和恩格斯的军事著作。何思敬是留德的,可以看原文。我记得,“文革”前,在旧书店,还能看到他翻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军事》(记忆如此,未经核对)。解放后,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当教授,小时候,我见过他。他和我爸爸下象棋,我爸爸故意输给他,因为他输了就急。
  延安时期,郭化若是《战争论》研究会的一员。他写过《孙子兵法之初步研究》(《八路军军政杂志》第1卷11、12期和第2卷1期,1939年11月—1940年1月)和《白话译解孙子兵法》(延安:八路军军政杂志社,1944年)。
  解放后,他是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中将,写过《今译新编〈孙子兵法〉》。此书有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和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年版。我有1962年版。这本书,是我上中学时买的,现在还在。他的今译,对普及《孙子兵法》起了很大作用:新编,十三篇还是分为十三篇,但章节完全不一样,是打乱重编,篇目是《论战争》、《进攻战》、《速决战》、《运动战》、《主动性》、《灵活性》、《地形》、《用间》、《情况判断》、《火攻》、《管理教育》、《指挥关系》、《将帅修养》。这种改编,好玩,我也学他玩过,但和原书无关。后来,郭氏把它放弃了。
  我在前面讲过,《孙子》有两种本子,《武经七书》本和《十一家注》本。宋以来,前一种更流行。《十一家注》,清朝还有,但只有少数几本,在皇宫和藏书家的手里,一般人看不到。孙星衍从明华阴《道藏》中发现了一个这种类型的本子,如获至宝,赶紧刻印。但他没有见过宋本。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把上海图书馆收藏的宋本影印出版,前面有郭化若将军的代序,后面有他的今译(包括原文、注释和译文)。这个本子,有陈毅题签,一下就印了10000部。第二年,还出了排印本,又是10000册。从此,《十一家注》才大为流行,以至今天,世知有《十一家注》,反而不知有《武经七书》。这和郭化若分不开。
  郭化若附于影印本的代序和今译,“文革”后有单行本,叫《孙子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20世纪80年代还有改编本,叫《孙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这本书,加上军事科学院的《孙子兵法新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对普及《孙子》起了很大作用。
  今天,《孙子》已经是一部世界性的经典。我在外国的书店看书,军事类的书很多,特别是讲兵器,讲两次世界大战的书很多。《孙子》的书,多半是放在汉学书籍类。两者仍有距离,时间上的距离,空间上的距离。如何把中国的经验和世界的经验结合起来,如何把哲理的东西和实用的东西结合起来,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我也是带着问题学,但只限于讲《孙子》,替大家服务。至于怎么用?那是你们自己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