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念的奇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想象等心里活动相比,「念」在我们一串极快速的心理活动中,
是十分不起眼,极微不足道。 

 

但是,如果我们能让这纯粹觉知的「念」持续地工作:保持听只
是听,看只是看,不对所知觉、所思考的对象做任何附加上的想象。
由此,心便能渐渐地脱离一向的惯性反应模式。如向智尊者所比喻的,
「『念』最后显现为『阿基米得点』,在这支点上撬开了世间大量循环
不已的『苦』的两个停泊地──无明与渴爱。」但这是一个历程,需
有基础,也就是专注平稳的心。时刻保持知觉,观察呼吸的出入是最

 

容易入手的方法。 

 

呼吸和生理及心理的活动息息相关,从呼吸的粗细,急缓也可反
呈心理的状况。藉由不同的方法,让心能够单纯地观察呼吸,进而开
发心的洞察力。这是释迦牟尼佛所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方法。 

 

《安般守意经》(Anapanasati Sutta)是一部完整地介绍从最初
观察呼吸的出入,到彻底开悟的佛经。正念呼吸是Anapanasati的意
译,是以呼吸做为心可以时时刻刻回归的依靠。就像一头牛被大绳系
绑在一根大柱子上:时刻警觉的心就像大绳,将心安住在呼吸的大柱
子。 

 

从培养全然地专注呼吸到开悟共有十六种方法,在依照身体、感
受、心及法分成四组。第二、三章内容主要,是根据第一组的禅修法,
但一行禅师也加入个人体证所发展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介绍以观呼吸
来培养「正念」。 

 

然而伴随着要透过「文字概念」要传达「非概念」的意旨时,禅
师自己也落入文字概念的范畴,任何他所要教导的内容都有可能只是
概念,并不一定能引导读者进入直接禅修的操练。 

 

为避免因使用文字而导致读者只局限在文字层次,一行禅师大量
使用如诗般的情境描述法,以避开传统注释书的分析法,或是依经文
逐字解释可能带来的障碍:只停留在阅读文字的阶段(所谓「闻」的
阶段),不懂实际操练(「修」的阶段)。 

 

 

一行禅师发展出如诗般的禅修的「操作」语法,使阅读他文章的
读者,可以跟着随他的文字去练习。禅师不落入「文字障」的坚持,
在生活中持续地以呼吸来保持正念。将每一个生活细节琐碎的工作都
视为是通往修练正念的场所。因为透过全然专注,当下生命的尊严;
不可取代的神奇便在其中。 

 

进入第四章,正念的观照包括更细微的对象:觉受及心念。一行
禅师并未分别地探讨两者修法的不同,便将两者归属心念处的修法。
他所着重的是如何「歇心」:借着身体的放松,单纯地观看各种觉受、
情绪、想法;让心平静地观照心,像站在桥上看桥下的流水般地看。
持续不断直接且持续地观察心,渐渐地从见自心到见自性。到达见性
的境界,则是主、客消融,真、妄一如。 

 

为说明两者境界的不同,一行禅师引用两个明喻:猴子及影子;
来显示初阶修练以心观心时,此时心仍需要刻意地去观心。「一旦心
能直接且持续地觉知它自己」,心念处的功夫便进入另一阶段的境界:
「并没有两颗心」,不会落入自我中心所建构的对立分别的世界。不
会「被孤立个体这样的虚妄分别所分割。」 

 

这简要的说明,有助于我们了解如何契入「一味,不二」的境界:
是透过持续地「观心」所体会的悟境;而非经由解释或是想象的概念
产物。 

 

延续第四章观察自己的心念及心性的基础,第五章则是教导读者
进一步地观察心和心念的对象如何地相依相生:没有一个认识对象和
能认识的心是绝缘无关的。换言之,只要有认识的活动就有被认知的

 

对象。基于此「因缘观」的体认,一行禅师明确地请读者远离哲学推
理的思维,而直接观察自己的身心「五蕴(色受想行识)」。然而一行
禅师并未根据《大念处经》中法念处的五蕴观的方法。此经主要以观
各个蕴的生灭,并非以无常、苦、无我等诸蕴的共同特性做为观照的
对象。 

 

从第五章开始,一行禅师所提出的观法很明显地是更接近《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的空观世界:一个不落入以语言、概念所界定的二元
世界;一个经持续不断地观察心念纯熟后,所乍现的世界。 

 

因此切入直观世界的途径是有其步骤,首先从观察个人的心念,
接着是要个人身心和外在宇宙的相依关系开始观照,直到能观到:「你
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本为一个整体……这个世界每一秒都在滋养着
五蕴。自我就是五蕴的和合。」根植于此种体悟,方能透澈地了悟:
生死是一体两面,进而能活出同体大悲的精神。 

 

第六章,为更清楚地证明因缘观如何能引领入禅修者真实世界,
一行禅师特别探讨大乘唯识学中宇宙万法的三种特性:遍计所执、依
他起、及圆成实。再次地,他强调由禅修的观照切入依他起之本性,
进而摧破一向被坚固地认为是具有实质的虚妄自我。 

 

同时,为不执着这个立场的强调,他又以一个生活中的不二经验,
呈显因果同时不二的洞察。当行文到一个如此深刻及高妙的境界,一
行禅师赶紧在第七章引入一个宗教故事:一位禅修者无论志向、境界
多高远,都不忘照顾周围的人。 

 

 

此书中所描述的美妙超然的空性、不二的境界并不是一种想象,
而是一行禅师个人为解决个人的痛苦,为高深的佛法能在现世中便能
让他人得到利益,所提出的禅法。一般初学者要在短期内,仅仅靠读
书面的字,是无法马上达到上述的意境。 

 

我们如果沉静地检视一下自己活过的经验,短期内要达到上述的
意境,事实上也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果真如此,此书的内容岂不成画
饼充饥?或者只是一种禅诗意境的欣赏?更清楚地说是:要如何在日
常生活中化平凡庸碌为神奇?难易与否就在读者的切入角度。 

 

笔者建议读者把此书当成「心灵操练手册」把例子当成动画示范,
时时刻刻都拿来用,只因禅观的修练就像练习任何一种技术;例如学
开车,唯有透过实际地操作练习,神奇自然在心头! 

 

(本文作者为美国加州整合学院文学博士,现职为香光尼众佛学院讲师) 

 

 

 

 

英译者序 

这本书本身就是奇迹 

 

摩比。侯(Mobi Ho) 

《正念的奇迹》原是以越南文写成的长信,写给广兄,一位1974
年在南越的社会服务青年学校的主要成员。一行禅师在1960年代推
动「入世佛教」,设立了这间学校,引导年轻人以慈悲精神投身社会
运动。毕业后,学生运用所受的训练,帮助在战争的骚动中被捕的农
民。他们帮忙重建遭轰炸的村庄,教导孩童,设立医药站,还组织农
业合作社。 

 

在战争引起的恐惧与不信任的气氛中,这些工作者的调停方式常
被误解。他们不愿支持任何一个武装政党,他们认为两边都仅呈现单
面真相;他们相信真正的敌人不是人,而是意识型态、憎恨与无知。
但是这样的立场,威胁到那些卷入这场混战的人。因此,在青年学校
设立初年,学生遭到一连串攻击,还有数人被绑架、谋杀。战争不断
拖延,即使在1973年巴黎和平协和条约签订之后也还是如此;不因
困顿和苦厄而屈服,有时似乎是不可能的。 

 

以爱与宽容的精神工作,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再困厄也要保持正念 

 

一行禅师在被越南放逐、停留于法国时,写信给广兄,好在这黑
暗时期鼓励他们。一行禅师希望能提醒他们那最基本的守则︰即使在

 

最困苦的时候,也要随顺自己的呼吸来培育并维持平静的正念。由于
广兄和学生们,既是他的同僚也是他的朋友,这封最后成了《正念的
奇迹》一书的长信,显得私密而直接。当一行禅师说到村落小径时,
他说的是他和广兄共同走过的那条小径;当他提到孩子明亮的眼眸时,
他说的是广兄的孩子。 

 

老师写这封信时,我正以美国志工的身份与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团
一起待在巴黎。代表团由老师领导,可说是集结越南佛教徒对和平与
重建之努力(包括社会服务青年学校)的海外联络工作处。我记得那
些深夜,在喝茶后、老师对代表团成员和一些密友解释信中的篇章。
那时,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在其它国家的其它人也可能从这本书
所描述的修习中获益。 

 

老师那时与泰国的年轻僧侣渐渐熟悉起来,他们也深受越南入世
佛教的见证鼓舞。他们很希望以觉知与调停的精神行动,以避免泰国
发生武装冲突,并且想知道怎么样才能不被愤怒与气馁击倒。他们之
中有几人会说英文,我们因而讨论起翻译广兄这封书信的事。翻译这
想法说来其实触痛我们的伤处,由于在越南的佛教出版室已被没收,
因此无法在越南将这封信印成一本小书。 

 

我很高兴地接下翻译这本书的英文版的任务。最近三年来,我都
和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团在一起,日夜沉浸于越南语的韵律中。一行禅
师已经成了我「正式的」越南语老师;我们逐句逐句地、缓慢地读完
了他较早的著作,我还因此知道了许多不常见的越南佛教词汇。当然,
老师在那三年教我的,远远超过语言这件事。他的存在本身,即能恒
久而温柔地提醒我们重返真我,并保持正念分明而达致觉悟。 

 

连结世上众生的媒介 

 

当我坐下来翻译《正念的奇迹》时,我记起过去那养成我正念之
修持的岁月片段。有一次,我正手忙脚乱地炒菜,偏偏又找不着一只
原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