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史大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晋天福初,升幽州为“南京”,又谓之“燕京”,常为行都。】在析津。【今北平。】
西京。【宋庆历四年,宗真(兴宗)以云州为“西京”。】在云州。【今山西大同。】

境内有州、军、城百五十有六,县二百有九。【东至海,西至金山,既流沙,北至胪朐,南至白沟,方万余里。】有兵一百六十四万,【胜甲胄者尽籍为兵,皮室、属珊二军尤重,各隶精兵数十万。属珊则择蕃、汉精骑兵为之也。】部族属国之兵不与焉。

要之,辽之立国,与汉初匈奴、唐初突厥均不同。辽国直是一个汉族分化的国家。
胡峤陷北记:“上京所谓西楼,有邑屋、市肆。交易无钱而用布。有绫、锦诸工作。宦者、翰林、技术、教坊、角觗、秀才、僧尼、道士等,皆中国人,而并、汾、幽、蓟之人尤多。”【又按:辽史仪卫志,记晋高祖使冯道、刘昫册应天太后、太宗皇帝,其声器与法驾,同归于辽。又德光入汴,收法物。秦、汉以来帝王文物,尽入于辽。周、宋按图更制,乃非故物?此即太宗纪所载“太同元年三月,晋诸司僚吏、傧御、宦寺、方伎、百工、图籍、历象、石经、铜人、明堂刻漏、太常乐谱、诸宫县、卤簿、法物及铠仗,悉送上京”是也。】

中国的东北方,为安、史以来长期的藩镇割据所隔绝,久不与中国中央相通。此一部分人遂渐与异部族武力相结合,而形成一个新国家。【故云与北朝相似。】这一个国家,遂还为中国本部之强敌。这又是此下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端。

 

 




四、中原民众之疾苦

七、是当时中国黄河流域民众疾苦之加深。
黄河流域的民众,经黄巢、秦宗权大乱之后,继续还是经受武人、胡人的不断争夺,横征暴敛,火热水深,几乎难于想象,难于形容。

在政事极端无望之下,有一个张全义。
东都经黄巢之乱,遗民聚为三城以相保。继以秦宗权、孙儒残暴,仅存坏垣而已。唐僖宗光启三年,张全义为河南尹,初至,白骨蔽地,荆棘弥望,居民不满百户。全义麾下才百余人。乃于麾下选可使者十八人,命曰“屯将”。人给一旗、一榜,于旧十八县中,令招农户自耕种,流民渐归。又选可使者十八人,命曰“屯副”。民之来者抚绥之,无重刑,无租税,归者渐众。又选谙书计者十八人,命曰“屯判官”。不一二年,每屯户至数千。于农隙选壮者教之战阵,以御寇盗。五年之后,诸县桑麻蔚然,胜兵大县至七千人,小县不减二千人。乃奏置令佐以治之。全义为政明察而宽简,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蚕麦善收者,或亲至其家,悉呼出老幼,赐以茶彩衣物。民间言:“张公见声伎未尝笑,独见佳麦良茧则笑耳。”在洛四十年,遂成富庶。

在政事极端无望之下,还有一个冯道。
张全义媚事朱温,妻妾子女为其所乱,不以为愧。及唐灭梁,又贿赂唐庄宗、刘后、伶人、宦官等,以保禄位。然时称名臣元老,以其犹能以救时拯物为念也。杨凝式赠全义诗曰:“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葺理,至今犹是一堆灰。”冯道历事五朝八姓十一君,当时羣尊为长者。死年七十三,谈者美之,谓与孔子同寿,【当时能寿,当真不易。】亦以道能周旋有所存济也。其对耶律德光曰:“此时百姓,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论者谓随一言免中国人于夷灭。世运至此,何可更以节义廉耻责当时之人物!其他如郑韬光事十一君,寿七十。马胤孙号“三不开”,一不 开口议论,二不开印行事,三不开门延士大夫。

民生其间,直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惨境。

五、中国之南北分裂

至于北方的辽国,政治比较上轨道,其田制有“公田”、有“私田”、有“在官闲田”之别。
统和中,耶律昭言:“西北之众,每岁农时,一夫侦候,一夫治公田,二夫给糺官(jiǔ)之役。”当时沿边各置屯田戌兵,易田积谷以给军粮。太平七年诏:“诸屯田不输税赋”,此公田制也。又统和七年诏:“山前后未纳税户,并于密云、燕乐两县占田置业入税”,此私田制也。十五年,募民耕泺河旷地,十年始租;此在官闲田制也。

辽自初年即称农谷充羡,有振饥恤难之政。【景宗保宁七年,汉有宋兵,使来乞粮,诏赐粟二十万斛。】使耕种之外有盐。
太袓汉城在炭山南,有盐池之利,即后魏之滑盐县。其后得十六州地,瀛、莫在焉,始得河间煮海之利。

有铁冶。
太袓始并室韦,其地产铜、铁、金、银,其人善作铜、铁器。又有曷朮部多铁。“曷朮”,契丹语“铁”也。后平渤海,有铁利府,改曰铁利州,地亦多铁。又东平县本汉襄平县故地,产铁矿。

有金银矿。
圣宗太平间,于黄河北阴山及辽河之源,各得金、银矿,兴冶采炼。

因有银币。
撒剌的为夷离堇,以土产多铜,始造钱币。太祖【其子。】沿而用之。太宗置五冶太师,以总四方钱铁。石敬瑭又献沿边所铸。其后景宗铸乾亨新钱。圣宗凿大安山,取刘守光所藏钱,散诸五计司,兼铸太平钱。

又有牧畜之饶。
辽盛牧事,群牧滋繁,数至百有余万,诸司牧官以次进阶。自太祖及道宗垂二百年,羣牧之盛如一日。天祚初年,马犹有数万群,每群不下千匹。

冀北宜马,海滨宜盐,自古艳称。铁冶之富,至今尤为全世界所重枧。
故其国“典章文物、饮食服玩之盛,得尽习汉风,自谓昔时元魏所不如”。【韩琦语。】
而其“法令简易,科役不烦,遂使一时民众绝其南顾之念”。【余靖语。】
如此一传再传,待宋室起来,再把中国整顿得成一个样子,而那隔绝沦陷在东北方面的民众,早已忘却他们的祖国了。
我们该从地理的横剖面上,来认取当时中国史上一种空前未有之大摇动。

 第三十一章 贫弱的新中央【北宋初期】 


 


在不堪言状的分裂与堕落之后,中国又重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来。这一个中央,却以他特殊的姿态出现于历史。与秦、汉、隋、唐的统一相随并来的,是中国之富强,而这一个统一却始终摆脱不掉贫弱的命运。这是宋代统一特殊的新姿态。

一、北宋帝系及年历

北宋凡九主,一百六十七年而亡。


二、宋初中央新政权之再建

自唐代镇兵拥立留后,积习相沿,直至五代,造成国擅于将、将擅于兵的局面。宋太祖由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这是五代兵士拥立皇帝的第四次。【唐明宗李嗣源、唐废帝潞王从珂、周太祖郭威,皆由军士拥立。】
由不断的兵变产生出来的王室,终于觉悟军人操政之危险,遂有所谓“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此在太祖即皇帝位之第二年,即建隆二年。】
自此节度使把持地方政权之弊遂革。
太祖召诸镇节度,会于京师,赐第留之,而分命朝廷文臣出守列郡,号“知州军事”。【自此诸节度使并不食本镇租赋,藩府除授带都督名衔者,实不行都督事。诸路观察、采访、防御、团练、刺史皆遥领,不亲本州务。】

而地方长官遂得重用文臣。
五代时不仅诸镇节度使皆用勋臣武将,即不隶藩镇之州郡刺史,亦多以军功为之。至是始革。

继之置诸州通判。
凡地方军民政务,均须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通判事得专达,与长吏钧礼。【又令节镇所领支郡,皆直隶京师。】

县令亦分由朝官兼摄,称为知县。
知州、知县,论名义皆属临时差遣,非本职。故宋代州县守令,皆带中朝职事官衔。

从此地方官吏,又得均由中央任命。
五代凡曹掾簿尉之龌龊无能,以至昏老不任驱策者,始注县令。故其时地方政治,惟有刻剥诛求,猥迹万状。优诨至多以令长为笑资。宋祖以朝官出知县事,犹北齐武成时以世胄子弟为县令,亦一时救弊,非必全出于私天下之心。

各州又置转运使,处理各地方财政,除诸州度支经费外,悉输京,毋占留。【唐代地方财政有“留州”、“送使”、“上供”之别。】从此地方财富亦归中央。【严惩赃吏,亦宋开国政治要政之一。】
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艺殊绝者送都下,【有“兵样”,为挑选标准。先以人,后以木梃(tǐng)为之。】补禁旅之阙。【称“禁兵”,为天子之卫军。】其老弱者始留州。【此为“厢兵”,属地方兵,罕教阅,多以给役。五代无政,凡国之役皆调于民,宋悉役厢军,凡役作工徒营缮,民无与焉。既不能一时复兵于农,则此亦不失为权道。】

从此地方兵力亦移归中央。
吏治、兵权、财赋三项,脱离了地方军权【藩镇。】之分割,而统一到中央来,中国始渐渐有一个像样的、上轨道的中央政府。

三、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太祖凭借那一个比较像样的、上轨道的中央政治机构,便可先来平复南方。【先荆南,次蜀,次南汉,(时贬号“江南”。)渐次敉(mǐ)平。】
太祖虽以杯酒释侍卫诸将兵柄,然其时在外郡以节度掌兵者犹近三十州。乾德中,或因其卒,或因迁徒,或因致仕,渐以文臣代之。然守将之控制西北者类多久任。郭进守西山凡二十年,李汉超守关南凡十七年,董遵诲守通远凡十四年。其余十许年、八九年不可悉数。所部埂╣uǎn)榷(què)之利悉与之,军中事许从便宜。边臣皆富于财,得养募死士。蕃寇每入,多致克捷。以此无西北之虞,得以尽力东南。仁宗至和二年范镇疏:“恩州自皇佑五年秋至至和元年冬,【才逾(yú)一岁。】知州者凡七换,河北诸州大率如是。欲望兵马练习,安可得也?”

南方诸国在经济上虽比中原为优,而政治情形并不长进。
东晋、南朝,有大批北方士族南渡,故衣冠文物为北方所宗。五代时,南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