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郁达夫作品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0。《一个人在途上》;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3卷;145页。
  51。黎锦明《纪念一位抒情文学家》;陈子善等编《回忆郁达夫》;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104页。
  52。许峨《郁达夫到汕头》;陈子善等编《回忆郁达夫》;167…169页。
  53。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编》;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2卷;299页;龚济民等《郭沫若年谱》;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上册;160…162页。
  54。许峨《郁达夫到汕头》;陈子善等编《回忆郁达夫》;169页。
  55。黎锦明《纪念一位抒情文学家》;陈子善等编《回忆郁达夫》;105页。
  56。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戴季陶的点名批评见《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册;152页。
  57。陈公博《苦笑录》;45页;《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8月17日。
  58。同上;8月18日第3版。
  59。同上;黄药眠《动荡:我所经历的半个世纪》;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59页。
  60。郁达夫《劳生日记》;1926年11月3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8页。
  61。同上;8…9页。
  62。同上;11月9日、10日、13日;11、12、13页。《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0月23日;第3版;11月11日;第5版。
  63。郁达夫《劳生日记》;1926年11月11日、15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12、14…15页;郑伯奇《怀念郁达夫》;陈子善等编《回忆郁达夫》;36页。
  64。郁达夫《劳生日记》;1926年11月15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15页。
  
  65。白薇《回忆郁达夫先生》;陈子善等编《回忆郁达夫》;173页。
  66。同上。郁达夫和白薇的关系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记录;见郁达夫《病闲日记》;1926年12月3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27页。郁达夫跟中山大学预科一位姓薛的女生关系比较好;但从现有材料看;没有发展到恋爱的程度;可参看郁达夫《劳生日记》;1926年11月13日、30日;《病闲日记》;1926年12月8日;同上书;14、23、30页。
  67。郁达夫《劳生日记》;1926年11月18日;《病闲日记》;1926年12月4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16、28页。
  68。参看郁达夫《病闲日记》;1926年12月3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26页;郑伯奇《怀念郁达夫》;陈子善等编《回忆郁达夫》;36页;林增华《“五四”运动后至大革命时期广州学生运动中的左右派斗争》;《广东文史资料》;第24辑;100页。
  69。郁达夫《广州事情》;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8卷;21页。
  70。同上;20页。
  71。《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1月1日;第3版;徐彬如《六十年历史风云纪实》;22…23页。
  72。《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8月30日;第5版;10月26日;第5版;12月10日;第5版;12月21日;第5版。
  73。郁达夫《劳生日记》;1926年11月17日、29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15…16、23页。
  74。同上;11月15日;10页。
  75。许峨《郁达夫到汕头》;陈子善等编《回忆郁达夫》;171页。
  76。《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11月15日;第2…3版。这份报纸说集中在中山大学参加提灯大会的有十余万人。从当时校园的情况看;会场难以容纳那么多人。
  77。同上。
  78。同上;11月18日;第5版。
  79。郁达夫《劳生日记》;1926年11月17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13页。
  80。《广州民国日报》;1926年9月6日;第5版;11月2日;第5版。郁达夫《对于社会的态度》;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6卷;59页。
  81。郁达夫《劳生日记》;1926年11月9、17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11…12、15…16页;《光慈的晚年》;同上书;第3卷;205页。
  82。郁达夫《劳生日记》;1926年11月21、26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17、21页。
  83。郁达夫《光慈的晚年》;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3卷;205页;《劳生日记》;1926年11月29、30日;同上书;第9卷;22、23页。
  84。郁达夫《病闲日记》;1926年12月12、14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32、33页。
  85。郁达夫《公开状答日本山口君》;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8卷;31…32页。
  86。郁达夫《村居日记》;1927年1月5日、7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40、41页。
  87。郁达夫《广州事情》;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8卷;17…22页。
  88。郁达夫《村居日记》;1927年1月7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41页。
  89。郁达夫《新生日记》;1927年3月8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93页。
  90。郭沫若《北伐途次》、《脱离蒋介石以后》;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3卷;101、155、156页;龚济民等《郭沫若年谱》;上册;165、166页。
  91。郁达夫《穷冬日记》;1927年2月12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73页。关于郭沫若致郁达夫信的内容;可参看郭氏《再谈郁达夫》;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20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288页。
  92。成仿吾《读了〈广州事情〉》;成仿吾文集编辑委员会编《成仿吾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221、222页。
  93。同上;221页。
  94。郁达夫《新生日记》;1927年3月8日;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9卷;93页。
  95。郁达夫《对于社会的态度》;王自立等编《郁达夫文集》;第6卷;61页。
  96。郭沫若《文学革命之回顾》;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6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100…101页。
  97。郭沫若《再谈郁达夫》;郭沫若著作编辑委员会编《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20卷;289页。
  
  
  
  

最销魂处是杭州
  茗 禅
  杭州是诗人刻骨铭心的地方。
  诗人就是郁达夫。
  刘海粟说,“达夫无意作诗人。但讲到他的文学成就,我认为诗词第一,散文第二,小说第三,评论文章第四。”
  刘海粟的眼光比一般人尖得多。郁达夫的旧体诗词,在新文学作家中,可说无出其右者,即便与郁达夫同比为“孤竹君二子”的一代大家郭沫若,才高气壮,以《女神》首开新诗一派,但论到旧体诗词的功力,还是稍逊郁达夫一筹。这话是刘海粟当着郭沫若的面说的。
  郭沫若自是心气极高的人,但刘海粟评论的是逝世多年的至交挚友,也只能“点头而笑,心悦诚服了”。
  1933年4月25日,郁达夫从上海迁居杭州。
  这天是星期二,是迷蒙的阴雨天气,诗人一家五点钟便早早地起了床,打包整装,赶赴上海的老火车北站。
  诗人在日记里说,“携女人儿子及一仆妇登车,在不断的雨丝中,向西进发。野景正妍,除白桃花,菜花,棋盘花外,田野里只一片嫩绿,浅浅尚带鹅黄,此番因自上海移居杭州,故行李较多,视孟东野稍为富有,沿途上落,被无产同胞的搬运夫,敲刮去了不少。”
  中午一点钟到达杭州城站,雨下得很大,诗人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一大堆的行李和和妇雏仆人安顿到了浙江图书馆旁边的“东倒西斜三间旧屋”的新居里。
  关于这次搬家,诗人在《移家琐记》中这样说,上海“洋场米贵,狭巷人多,以我这一个穷汉,夹杂在三百六十万上海市民的中间,非但汽车,洋房,跳舞,美酒等文明的洪福享受不到,就连吸一口新鲜空气,也得走十几里路。移家的心愿,早就有了”。
  诗人为此作了一首《迁杭有感》:
  冷雨埋春四月初,归来饱食故乡鱼。范睢书术成奇辱,王霸妻儿爱索居。伤乱久嫌文字狱,偷安新学武陵渔。商量柴米分排定,缓向湖塍试鹿车。
  很多的新文学史学者据“范睢书术成奇辱”和“伤乱久嫌文字狱”两句认为诗人是担心受到当政者的迫害,因而迁居杭州。这话看似有根有据,但分析过于简单化了。躲避政治迫害,最好的上策自然是出国,象诗人挚友郭沫若避难东瀛,其次是避居上海的租界,况且诗人亦深知“朝市而今虽不是秦,但杭州一隅,也绝不是世外的桃源”,诗人亦感慨虽到了杭州,还是“烽火满天殍满地,儒生何处可逃秦”。
  诗人的杭州情结是前生注定无可化解的。
  1911年的春天,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岁月,十六岁的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富阳,在一位老秀才亲戚的陪同下,到末代清皇朝的杭州府考中学。在等待考后发榜的闲暇日子里,呆在杭州这样的风雅之地,少年诗人与生俱来的名士脾气大发作。
  诗人在自传中说,“杭州自古是佳丽的名区,而西湖又是可以比得西子的消魂之窟,……我从乡下初到杭州,而又同大观园里的香菱似的刚在私私地学做诗词,一见了这一区假山盆景似的湖山,自然快活极了,日日和那位老秀才及第二位哥哥喝喝茶,爬爬山……”。
  十六岁的诗人自然想不到自己日后会娶一位杭州美人王映霞为妻,会在杭州过一段诗酒风流的名士生活,但可以推测,诗人的命运,在那时侯就已经显示出未来绚烂而痛苦的轨迹了。
  清朝末世的杭州,少年诗人记忆最清晰的是茶馆。“涌金门外临湖的颐园三雅园的几家茶馆,生意兴隆,坐客常常挤满。而三雅园的陈设,实在也精雅绝伦,四时有鲜花的摆设,墙上门上,各有咏西湖的诗词屏幅联语等贴的贴挂的挂在那里,而且还有小吃,象煮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