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2宫与28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以至四十日,必成刑,期百八十日。国主应以善令,则无咎。《开元占经》卷十九引《荆州占》。    
    荧惑与岁星、填星、太白会,成勾巳(星占术语,指行星划出一段逆行的轨迹),光不相及(相互接近但光芒尚不相触),主以攻者,不救乱,三王九侯二十一名臣争为主,更相残贼。《开元占经》卷十九引石氏。    
    上面第一条为三星相聚,第二条为四星相聚。    
    多星聚会的极端,当然是五大行星同聚于一小片天区内,即古人所说的“五星聚舍”,又称“五星连珠”。这种天象出现的概率非常小,因此它的星占学意义也就非常大,被古人视为非同寻常的大事。从传世的星占学文献来分析,“五星聚舍”这一天象可说是“大吉大凶”——说吉者视为大吉,说凶者视为大凶。为此来考察几则占辞:    
    王者有至德之萌,则五星若连珠。《开元占经》卷十九引《易纬坤灵图》。    
    五纬合,王更纪。《开元占经》卷十九引《诗纬含神雾》。    
    五星合亢,为五谷,频不成。《开元占经》卷十九引《海中占》。    
    五星斗,天子去。《开元占经》卷十九引《春秋纬合诚图》。    
    而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这条:    
    五星若合,是谓易行——有德受庆,改立天子,乃奄有四方,子孙蕃昌;无德受罚,离其国家,灭其宗庙,百姓离去满四方。《开元占经》卷十九引《海中占》。    
    这是说“五星聚舍”的天象对有德者而言为大吉,可以得天下;对无德者而言则为大凶,要失天下。所谓“更纪”、“易行”,皆指改朝换代。“易行”更表示旧朝灭亡,新朝代兴,因为这时附会于五行之说的“五德”就要改换了,比如秦朝是“水德”,到汉朝代之而兴,就自居“火德”。    
    “五星聚舍”天象的大吉大凶之间,关键的一点是改朝换代。这一观念在古代中国深入人心,以致在许多古籍中,都将历史上著名的改朝换代事例与“五星聚舍”附会在一起。下面是一些例子:    
    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壩上。《汉书·高祖纪》。    
    历记始于颛顼上元太始阏蒙摄提格之岁,毕陬之月,朔日己巳立春,七曜(日、月和五大行星)俱在营室五度。《新唐书·历志三》引《洪范传》。    
    文王在丰,九州诸侯咸至,五星聚于房。《开元占经》卷十九引《帝王世纪》。    
    周将伐殷,五星聚房。《宋书·天文志三》。    
    不过这类记载,大多经不起现代天文学方法的回推验证。这些记载原是古人附会想像之辞,视之为古代思想史史料则可,有些学者却视之为科学史料,认真推算起来,结果自然是徒耗心力。


第三部分 中国篇第81节 中国的彗星星占学(1)

    五彗俱出侯称王,    
    天下大乱,兵起四方,    
    诸侯同谋人主亡,    
    除旧布新,扫去凶殃,    
    更立明君,天下大昌。    
    ——巫咸《开元占经》卷八十八引。    
    中国的彗星星占学    
    一、可怕的彗星    
    彗星出现在古代西方被视为可怕的大凶之兆,我们已在前面谈到过不少事例。这件事上东西方毫无二致,古代中国人也将彗星出现视为大凶之兆,下面是一段极有代表性的星占学论述:    
    长星,状如帚(扫帚,民间将彗星称为“扫帚星”);孛星,圆,状如粉絮,孛孛然。皆逆乱凶孛之气,状虽异,为殃一也。为兵、丧;除旧布新之象。……凡彗孛见,亦为大臣谋反,以家坐罪;破军流血,死人如麻,哭泣之声遍天下;臣杀君,子杀父,妻害夫,小凌长,众暴寡,百姓不安,干戈并兴,四夷来侵。《乙巳占》卷八。    
    彗星一出,天下大乱,仿佛世界末日。这种观念,至迟到春秋、战国时代已在中国形成,此后牢不可破。    
    在集中国星占学文献之大成的《开元占经》中,彗星占用去了三卷篇幅,并细分成如下这些类型:    
    彗星犯日    
    彗星犯月    
    彗星犯二十八宿    
    彗星犯右氏中、外官    
    彗星犯五星    
    彗星昼见    
    彗星本身又被分成各种颜色,其占辞各有不同,但绝大部分都不外兵凶战危、可怖可畏之兆。举若干条为例,皆出自《开元占经》卷八十八至九十:    
    彗星守日,侯精星也,天下大乱,兵革大起,群臣并谋天子亡。《开元占经》卷八十八引石氏。    
    彗星入月中(实际上几乎没有可能),必有破军死将,兵大起,其国以火灾,此三年大饥。《开元占经》卷八十七引《河图纬圣洽符》。    
    彗星出入太白,长可五六丈,金火之兵大用,大战流血,天下更政。《开元占经》卷八十七引《黄帝占》。    
    彗星守房、心,天下有丧。一曰:天子亡;一曰:大人忧。《开元占经》卷八十七引《春秋纬演孔图》。    
    彗入北斗,帝宫空(皇帝出逃)。《开元占经》卷九十引《易纬辨终备》。    
    正是由于彗星在古代中国星占学家看来如此可怕,他们才会在漫长的两千年(完全有可能更长,只是尚未发现证据而已)中孜孜不倦地观察和记录着天空出现的彗星。这使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两项惊人的文献——以下两小节依次述之。    
    二、马王堆汉墓帛书《彗星图》    
    中国(也可能是世界上)彗星星占学最早的第一手珍贵文献,是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这份帛书由整理者定名为《天文气象杂占》,其中的彗星星占学部分常被单独称为《彗星图》。《彗星图》共绘有29幅彗星图形,每图下皆有一条占辞。这29幅彗星图形被分为19种名目,依次如下:    
    赤灌(2幅)    
    白灌(2幅)    
    天(2幅,一种舞干)    
    (即“天”)    
    彗星    
    蒲彗(2幅)    
    秆彗(2幅)    
    帚彗    
    厉彗    
    竹彗(2幅)    
    蒿彗(2幅)    
    苫彗(3幅,苫即草帘子)    
    苫彗(,草根)    
    甚星    
    星    
    星    
    干彗    
    蚩尤旗    
    翟星(翟,长尾山鸡)    
    以上共28幅,另有一幅图、文皆不清,整理者未能释读。上述这些彗星名称中,有的在后世星占学著作中仍被沿用,如“蚩尤旗”。但后来主要是用“彗”、“孛”二字来称呼彗星,有时两字联用。    
    图35马王堆帛书《彗星图》之一、二。图35马王堆帛书《彗星图》之三、四。    
    《彗星图》中的29条占辞,都较后世常见的彗星占辞简短,几乎全是兵、丧之类的凶兆,举几条如下:    
    兵兴,将军死。    
    邦有反者。    
    小人啼号。    
    大将军有死者。    
    人主有死者。    
    有内兵,年大熟。    
    最后一条中的“年大熟”(年成大丰收)是29条占辞中惟一一句吉辞。    
    三、哈雷彗星的32次回归记录    
    中国古代从殷商至清末,留下的彗星记录在360次以上,其中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回归记录竟达32次之多。此事在一些读物中曾经提到,但次数既有出入,情况也语焉不详,更未能交代究竟是哪些年的回归。这里将有关情况列表如下:    
    哈雷彗星32次回归中国记录一览表    
    序号公历纪年中国纪年1公元前1056年武王伐纣之年2公元前614年周顷王四年3公元前465年周贞定王三年4公元前239年秦王政七年5公元前162年汉文帝后元二年6公元前86年汉武帝后元二年7公元前11年汉成帝元延元年8公元65年汉明帝永平八年9公元141年汉顺帝永和六年10公元218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11公元295年晋惠帝元康五年12公元374年晋武帝宁康二年13公元451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14公元530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15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16公元684年唐武后光宅元年17公元760年唐肃宗乾元三年18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19公元912年梁太祖乾化二年20公元989年宋太宗端拱二年21公元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22公元1145年宋高宗绍兴十五年23公元1222年宋宁宗嘉定十五年24公元1301年元成宗大德五年25公元1378年明太祖洪武十一年26公元1456年明景宗景泰七年27公元1531年明世宗嘉靖十年28公元1607年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29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30公元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31公元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32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上面的一览表中,从第4次起是连续的,也就是说,从公元前239年(秦王政七年)开始,哈雷彗星的每次回归都在中国古籍中留下了记录。中国古代星占学家留下一份如此持久、完备的文献,不能不令人惊叹。


第三部分 中国篇第82节 中国的彗星星占学(2)

    对于这29次连续记录的可靠性,学者们都无异议。但是对于上表中的前三次记录,有的学者觉得尚不能完全肯定是哈雷彗星的记录。因为古人也记下了许多别的彗星的出现,而有些彗星是“非周期彗星”——它们沿着抛物线或双曲线的轨道运行,在靠近太阳时峥嵘一现,从此永不回归,那就无法验证古代的有关记录是哪一颗彗星了。对于这三次记录,这里采纳了张钰哲研究的结论,他认为这三次记录都很可能是哈雷彗星的回归记录(他对武王伐纣之年那次彗星记录的考证已见本书导论五)。    
    古代中国星占学家究竟在怎样的情境中留下彗星记录,这在先秦文献中已经可以看到丰富的史料,下面就是一例,这是一次就彗星出现所作的星占学预言:    
    有星孛入于北斗。周内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齐、晋之君皆将死乱(死于动乱)。《左传》文公十四年。    
    一颗彗星出现在北斗的位置上。这就是上表中序号为2的那次(公元前614年),不少中外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