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胆识是在审时度势并作出决策后大胆地勇往直前。“有胆无识乃为勇,有识无胆谓之怯”,有胆识的人绝非单纯只具备勇气而已,最起码他肯定是个有脑筋、有点聪明才智的人,凡事都要经过一番反省、一再探讨、一顿彻悟,最终取得胜利。大陆首富荣智健就是靠胆识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功。
荣智健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荣毅仁是著名的企业家。有许多人认为如果不是他父亲荣毅仁的影响,他在香港根本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但是荣智健本人却不这么看,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于个人来说,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我的成功就是靠我的胆量和远见卓识。”这句话说得的确不错,大凡了解荣智健的人,都会被他的胆识和远见而折服。
荣智健大学毕业时,以其家庭的背景,无论是到中央国家机关还是回上海工作,都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但他决定到基层去磨炼一下自己的意志。他只身来到吉林省长白山水电站,从实习技术员干起。在水电站,他从不摆富豪高干子弟的架子,工作起来踏踏实实,而且非常平易近人,领导和同事们无不对他刮目相看。
在水电站干了还不到一年,“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荣毅仁自身难保,成为红卫兵的专政对象。政治斗争的无情使荣智健也受到了牵连,被送配到极其偏远的四川凉山自治州龚嘴水电站工作。
荣智健在那里呆了整整六年,什么粗活都干过,这样的磨难是荣智健有生以来从未经历过的,不光是他没有,他的祖辈也没有。他所遭遇的一切不幸不仅让他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也使他从此养成了绝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性格。
1972年,荣智健返回北京,进入机电部电子研究所工作。六年后,也就是在1978年夏,36岁的荣智健又随身携带着简单行装和单程通行证,远离家人,告别妻儿,独闯香港。
荣家在香港有一些资产,大都是些纺织厂的股份,这些纱厂的股份三十年没动过股息,因而积下一笔钱。荣智健就凭着这笔本钱,与堂弟荣智金和荣智谦合资在新界大埔开办了爱卡电子厂,三兄弟各占1/3的股份。1982年,爱卡电子厂被美国一家大企业收购,荣智健从中得到了720万美元。
荣智健并没有见好就收,坐享其成。在他看来,这么点钱在财阀遍地的香港,简直算不了什么,他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让荣氏家族重新焕发青春。
公司被收购后不久,他便拿出其中的120万美元跟几个在美国的工程师合作,在加州合资创办了CADI公司,这是全美第一家专门从事电脑辅助设计软件的公司。由于产品新颖,盈利丰厚,不到一年,就吸引了美国一家硬件厂商,该厂商收购了28%的股份。两年后,公司成功上市,股价一路狂飙,翻了40多倍,荣智健赚得盆满钵满,他的总资产超过了4亿港币。
第53节:第五招商海竞流勇者胜(4)
经过六年的时间,从100万港元到4亿港元,荣智健财富的增值速度像是搭乘了火箭,但他事业真正的顶峰还是加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始的。
1986年荣智健加入父亲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荣智健上任之初,第一个大手笔就是以23亿港币收购英资企业香港国泰航空公司12。5%的股份,组建了中信泰富公司。在收购之前,这一提议曾经遭到许多董事会成员的公开反对,因为当时世界航运业普遍低迷,香港航空市场也很不景气。
为了说服他们,荣智健做了六个月的调查研究,觉得国泰航空公司当时很赚钱,而且很有发展潜力,因为香港要稳定繁荣,处处都靠运输,不是轮船就是航空,而国泰航空公司在航空方面已有几十年经验,信誉也很好。父亲支持他这个大胆的设想,荣智健于1987年2月,正式购入了国泰航空12。5%的股份。这是香港中信首项大投资,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投资行动,是很成功的资金运作。
尝到了国泰航空公司带来的甜头,荣智健的野心越做越大,他要使中信泰富在短期内迅速壮大,能跻身香港“大行”之列。于是,他开始向最赚钱的房地产业发展,试图收购恒昌企业。恒昌企业是多元化大型非上市公司,旗下有七家全资子公司,当时年营业额达100亿港元,集团名下各类物业在1990年底就超过了30港亿元。这是一个庞然大物,中信泰富要收购恒昌,实在是以小吃大,因而当时被讥为“蛇吞象”。
荣智健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第一是集团内部有人不同意,第二是中信泰富没有巨大的资本。但他决心坚持干到底,一面调集中信泰富最大限度的流动资金,一面通过各种途径联合友好公司共同合作。通过最后的资本运作,不久就完成了全面收购资产值70多亿港元的恒昌企业,而所用成本净额才40亿港元。恒昌成为香港中信泰富的全资附属公司后,通过中信泰富进军大陆市场,主要从事汽车的贸易、维修、零件供应和食品零售。
荣智健凭借自己的胆识和远见,收购了一个又一个的公司,使他执掌下的中信泰富所涉足的行业无所不包。历经26年的摸爬滚打,以十几万美元起家,到如今的14。9亿美元,荣智健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在延续祖辈们的商业帝国之梦。
第三十七式 不甘落后,知难而进
[本田宗一郎]创立了HONDA(本田)品牌,是整个日本的传奇人物,被称为“摩托大王”、“日本的福特”。其本田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家,汽车产量和规模也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厂家之列。而本田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必须感谢本田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可以说正是在这个天才发明家的带领下,凭借他的决心和毅力,以及不畏艰难的精神,本田才不断地前进,一直走在世界领先地位,有了今日的光荣。
任何一个成功者心中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的实现有各种不同的方式。日本著名的本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就是用不甘落后的精神实现了制造汽车的梦想。
本田宗一郎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家庭,父亲是铁匠并兼修自行车。在耳濡目染中,他对机车事业产生了兴趣。小时候,当他第一次看到汽车时,简直入了迷,他的传记里记载了这件事:我忘了一切地追着那部汽车,我深深地受到震动,虽然我只是个孩子,我已经有了自己制造汽车的梦想。
17岁时来到东京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他勤奋好学,不怕吃苦,不到一年时间就可以单独排除一些常见的汽车故障。经过6年苦学,他已经全面掌握了汽车修理技术,于是就在家乡建立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开始独立修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市场的物资十分缺乏,本田宗一郎不得不时常到很远的地方去买东西。为减轻旅途疲劳,他找了个军队遗弃的小发动机装在自行车上,又用亚铅板做的暖身壶当油箱装成了一部摩托车。没想到,这种机动自行车很快吸引了大批人,纷纷要求购买他的产品。本田抓住机会,以低廉的价格买来军人留下的微型发动机,把它作为动力装到自行车上卖给消费者。
第54节:第五招商海竞流勇者胜(5)
后来本田宗一郎又研制了一种节能型超小发动机,深受消费者欢迎。不久本田宗一郎与藤泽武夫合伙成立了本田技术研究会社。到1947年,本田技术研究会社月产摩托车达1 000辆。1951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想E型”摩托车试验成功。为表彰本田宗一郎在科研技术上的重大贡献,日本政府授予他蓝绶奖章。
但是本田宗一郎没有为这些荣誉所满足,他的不甘落后的精神促使他要打造全世界出名的品牌,制造世界上最好的摩托车。1954年,受经济危机和产品缺陷的影响,仍处于困境的本田宗一郎宣布参加大赛,同事们大吃一惊。
TT大赛在当时国际上是超一流水平的比赛,能够在TT大赛上获胜,对摩托车生产厂家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值得骄傲。但以本田公司现有的技术实力向世界挑战,被大家认为是轻率之举。
但本田宗一郎不管别人怎样评论,他没有退却,他认为只有参加TT大赛并且取得优异成绩,才有可能从意大利人、德国人手中夺取全球摩托车市场,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追求,即通过提高制造摩托车技术水平和保证产品质量来堵住进口车的涌入。同时,事业的成功也会给国民带来希望和自信,尤其会鼓舞青年人的志气,为国争光。
宣布参加IT大赛后,本田宗一郎为了实地考察比赛,出访欧洲。到了英、意、德等国,他立刻体会到现实的严峻。本田技术研究会社的技术和欧美相比差距太大了。欧美一流厂家积累了近半个世纪的技术,制造出的摩托车是技术的结晶。相比之下本田的技术积累可谓捉襟见肘,少得可怜。公司现又陷入困难的境地,随时都有可能破产倒闭。在这样的条件下与欧美一流厂家对抗,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田宗一郎对彼此之间的悬殊差距感到愕然。但差距并不能击倒他,反而激发了他奋力一搏的斗志。本田宗一郎认为要努力赶超欧美,不然只能永居人下。与其做一个三流水平的制造厂,倒不如豁出去好。
在欧洲访问期间,本田宗一郎偷偷购买了大量的赛车零部件,供回国研究之用。回国后本田宗一郎立即配备研究人员,完善研究机构,同时制定全面、详尽的研究规划,从材料工艺到工作原理,都不放过。
1958年,凝聚了几多心血的第一辆(125CC,双缸)赛车终于诞生。它们满怀信心参加了1959年的TT大赛,在125CC级别取得第六。
1961年是本田公司最难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