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望和矛盾冲突,令她时常有一种心累之感。
小林的心态,反映了存在于她内心中的抑郁、焦虑与苦恼。这一方面是因为她在生活价值观上的困惑与迷茫;另一方面又是由于各种心理压力的累积所造成的。在社会上种种信息的冲击和观念的不断变换下,使得许多像小林这样的人
越来越多的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把握力,不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什么和明确地做些什么。
在巴勒斯坦有两片海,一片是活水,鱼儿在水里游;贪玩的水花点缀着海岸;海边树木枝繁叶茂,饥渴的树根伸进海里,吮吸滋润的海水;约旦河用山间亮晶晶的溪流造就了这片海;于是海水在阳光下欢歌;人们在海边建房,鸟儿在
海边筑巢,所有的生命都因为海的存在而过着更加幸福的生活。
约旦河继续南流,流进另一片海。这里没有游动的鱼儿,没有飘舞的树叶,没有鸟儿的鸣叫,没有孩子们的欢笑;行人改走别的路,除非事情紧迫;水上空气凝重,不管是人还是走兽飞禽都不喝这里的水。
两片海相距不远,为什么差别竟如此之大?这不能怪约旦河,注入到两片海里的约旦河水是一样的;也不能怪海水所在的土壤,或者海边的乡村。区别在这儿:加利利海接纳约旦河水,但并不守着河水一滴不放。约旦河每流进一滴水
,加利利海就流出一滴水。接受和付出以同样的速度在进行。另一片海则十分“精明”,它把河水储存起来,无论你怎么利诱,它就是滴水不放。
加利利海懂得付出,所以能活下来。另一片海丝毫不肯付出,被人们称之为“死海”。
世上有两种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这两片海:一种愿意付出,乐于奉献;另一种则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起来,不肯奉献或牺牲自己哪怕一点点利益。
处事篇19、有一种伤害叫同情
七个旅行者和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他们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上岛时已近黄昏,他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一只鹰突兀飞来,它用尖嘴啄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旅行者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
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旅行者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责备。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把它引向大海,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他们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
“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探路的幼龟被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滩上无遮无挡,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转眼间,数十只幼龟已成了鹰、海鸥、鲣
鸟的口中之物。
有一只小猴子在森林中不小心被树枝戳伤了胸部,于是它捂着伤口摇摇摆摆地回家。一路上遇到其他的猴子就出示伤口,以博取它们的同情。猴子们为了表示关怀,也都拨开它的伤口仔细地检查,并且七嘴八舌地建议它如何治疗。于
是原来的小伤口逐渐变成了大伤口,并且严重到感染发炎溃烂了。经过这三番五次的折腾,小猴子承受不了,终于气绝身亡。其他的猴子不相信它竟因如此小伤而死,一再地拨弄它,希望能使它起死回生,一直到小猴子的尸体发臭,
才黯然地把它埋葬了!
很多时候,看见别人的痛苦,我们总想表示自己的怜悯之情,可是,我们不知道,有时候,我们的同情反而使问题变得严重,如果没有旅行者的同情,幼龟们不会成为鹰食,没有其他猴子的关心,小猴子也不会因一点小伤而身亡。
同样,当你心中怀有挫折感或受到伤害时,不要总想着向他人倾诉,因为别人的同情也许会给你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何况,痛苦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不值得拿去示人,你所要做的应当是淡化它。活着,谁没有痛苦?很平常的一件事,如果一味地强调它,自怜自怨,那么,生活中就会有数不清的痛苦,能说出口的、不能说出口的,大的、小的,远的、近的,从前的、现在的、将来的,这些痛苦会把你牢牢地钉在十字架上,逼你走上绝路。你还怎么自由?
还怎么能找到生命中美好的东西?还怎么活下去?
由此可见,爱自己是来自于真正的自我承担与自我尊重。接受过多的同情正足以显现一个人的失败与脆弱,我们一定要有活得比谁都快乐的勇气!
布迪兹是西班牙的一位富翁,1986年被摩洛哥王室授予“哈桑国王勋章”,因为他曾连续10年捐款给他的故乡——摩洛哥北部的索里曼人,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对这么一项来自家乡的至高无上的荣誉,布迪兹没有接受。其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对王室不满;有人说,他认为自己不配接受那枚勋章。直到前不久,摩洛哥《先知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布迪兹时,人们才从布迪兹口中得
知真正的原因。
他是这么说的:有一次,我回索里曼,下榻在地中海金兰湾的一栋别墅里。晚上,我到海滨散步,一不小心,踏进了沙滩上的水洼里,伴随着溅起的水花,一群小海蟹纷纷窜动起来。它们或爬入石缝中,或钻进沙子里,我随手抓了一
只。回到住地,当地人告诉我,这种蟹叫寄居蟹,大多生活在岸边的浅水里,但是,如果它们能爬进大海,也会长得如盘子那么大。我非常不解,问:“它为什么不爬进大海里?”当地人摇了摇头。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蟹有一种安贫乐道的习性,它们之所以寄居在远离大海的浅水洼里,是因为每次涨潮都能给它们带来点儿可怜的食物,只要有定期的潮水,它们都会赖着不返回大海。由于浅水洼的食物时断时续,它们的生活总
是处于饥一顿饱一顿的状态,因此这种蟹很难长大。但是一遇到枯水期或一连几个星期潮水涨不到它们寄居的水洼,它们也会不辞辛苦地爬向大海,最终长成一只盘子大小的螃蟹。
这种蟹对我触动很大,于是我决定不再去救济我故乡的索里曼人。就在我做出决定的时候,恰好接到要授予我勋章的王室来函。大家都知道,最后我没有接受。
1997年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摩洛哥《先知报》全文刊登了对布迪兹的采访,一场误会消除了,但一个引人思索的话题却产生了——救济是不是真的能帮助穷人?最后的结论是,对穷人施以经常性的物质救济,只能给他们造成永久的贫穷。
处事篇20、妥协的“真正”含义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以前不明白,觉得自知之明不就是知道自己姓什么一顿吃几碗干饭吗?有什么难的?后来才知道,人在年轻气盛的时候,多半是很难客观准确地对待自己的。大抵男的都以为自己是未来的毕加
索,成名以前的比尔·盖茨;但凡女的都以为自己是貂蝉转世或者是倾国倾城的罗敷妹妹。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困难有谁肯妥协?于是,对待金钱的态度就是对待粪土的态度,对待领导的态度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则是想不干就不干——“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当然,他们对待爱情和朋友也不会太珍惜——“天涯何处无芳草”!
在招聘广告上,很多公司都会列出一条“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优先”。这是什么意思?你以为他只是单纯地在强调工作经验吗?一个经营装修公司老板说,其实装修做一年的经验和做五年的差不多。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五年工作经验,他就会明白他不能在我的公司实现他做贝聿铭的理想。他要是贝聿铭,他早就找到成为贝聿铭的方法,还等着我来发现他、挖掘他?他不会在我的公司抱怨我没有给他条件,我凭什么给他条件?我给我自己条件好不好?一般工作五年以上的人,会懂得把那些梦想藏在心中,而且一般比较清楚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工作和生活。他会算得清清楚楚,自己几年之后可以买车,几年之后可以买房。
为什么西方一些企业在提拔主管的时候会考虑一个人的婚姻状况?因为企业一般认为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有责任感。而事实上,是结婚的人比未婚的人更懂得妥协。想一想,工作不是和婚姻有很类似的地方吗?一桩婚姻要持久,难
道能不学会自己给自己搬梯子,找台阶?要不,真僵住了,一个说“离”,一个说“好”,怎么办?真离了?那还过什么日子呀?工作也是一样,除非是你不想干了,否则老板说你两句,你脖子一梗,说“老子不干了”,然后呢?不
能图一时痛快呀!
孟小楠是广东人,从北京的一所财经学校毕业后,进入一家外企设在北京的办事处工作。刚来公司时,她努力和公司里的每一个员工搞好关系,但是,独在异乡的小楠却常常觉得很孤独。大学四年里她和同宿舍的好姐妹几乎无话不谈
,虽然女孩子之间也会有矛盾,但在毕业分别时,大家都怀着深深的眷恋痛哭不已。彼此也只记得对方的好处了。虽然前辈们都告诫过小楠,有工作关系在,就不要太强求和同事亲密无间。但常常和同事们一起去吃饭的小楠,还是忍不住不说心里话。坦率的她向同事们说起过对老板某些方面的不满及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