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11-我是湖南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湖南妹子的价值观,和社会保持着高度的一致。她们想嫁的男人,一定是要有真才实学的。湖南的妹子,凡是家里有条件的,本身都会争取多念书,这就使她们择偶的标准提到更高的水平。在她们的鞭策之下,湖南的男性学子们,不得不勇攀更险峻的高峰。    
    湖南妹子找男朋友,无论是她本人还是她的父母,都不会嫌弃穷寒人家发奋读书的男孩子。父母甚至会鼓励自己的女儿去找这样的小伙子谈恋爱。才子佳人,仍然是多情湘女的择偶模式和理想。湖南妹子眼里最大的不幸,莫过于嫁了一个没有本事的男人。她们和男人一样,看重的不是财利而是功名。


第一部分  我本湖南人吃辣椒为什么成为精神的象征?(1)

    耕读文化和吃苦耐劳的习惯,培养了湖南人对物质生活的简单化,他们只要有简陋的房舍遮蔽风雨和烈日,只要有必须的食品来果腹,就已经十分满足了。    
    湖南人必须的食物,只有大米和辣椒。    
    湖南人吃辣椒,吃得很厉害。没有辣椒,湖南人吃不下饭。吃不到辣椒,湖南人会生病。    
    甜酸苦辣咸,五味之中,辣最鲜明。湖南人只要有辣子,就会觉得生活里充满了阳光,足以抵挡气候的阴冷。    
    湘菜的特色就是辣。湖南有句俗话:“无辣不成宴。”湘资沅澧,鸡鸭鱼肉,蔬菜羹汤,没有哪一样菜里头是没有辣椒的。    
    湖南的辣椒,要么是红红的一堆,象征着湖南人的热情;要么是绿汪汪的一片,好似三湘四水的碧波和湖南人的款款深情。那些形状瘦削尖利的红辣椒,叫做朝天椒,是剧辣的品种。湖南人把它剁碎了腌来吃,是所谓的剁辣椒,可以用来蒸鸡蒸鱼,也可以放到汤面汤粉中调味,或者干脆光口吃。把朝天椒晒干了碾成粉末,是所谓的干辣椒,炒菜时都会习惯性地放上一把。湖南的厨师,如果叫他们在炒菜时不放辣椒,他们就傻眼了。    
    应该说,湖南人和中国其他省份的人一样,本来是不吃辣椒的,不是不吃,而是没法吃到,因为辣椒是舶来品,原产南美洲,17世纪才传入中国。在此之前,湖南自然没有辣椒,和贵州与四川两省一样,湖南只有花椒。屈原《离骚》、《九歌》中所说的“杂申椒与菌桂兮”、“莫桂酒兮椒浆”,其中的“申椒”和“椒浆”都是花椒。    
    既然辣椒不是湖南人传统的食品,那么,当辣椒传入中国后,湖南人开始将它当作必须的食品,就说明这是湖南人的一种非常自觉的选择。    
    湖南人选择了吃辣椒,通常被认为是气候的原因。但是,在辣椒传入湖南之前,湖南人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没有吃辣椒也能适应这里的气候,为什么会在两百多年前一定要选择吃辣椒呢?    
    其实,湖南人吃辣椒,是因为湖南人历来就讨厌寡淡或甜腻的口味,并且长期习惯于香浓刺激和咸味很重的菜肴。中国科学院在上个世纪90年代公布过一份关于湖南人饮食习惯的研究报告,认为湖南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大符合健康标准,其中有两个结论,其一是湖南人摄取的盐份比其他省份的人高出两个百分点,其二是湖南人偏食,例如肉类食物中偏爱猪肉,而很少吃牛肉、羊肉等其他肉类。    
    有意思的是,在我的印象里,中国科学院仅仅发表过一份关于湖南人饮食习惯的研究报告,而对其他省份居民的饮食习惯却未表现出如此的关心。是不是科学家们特别关爱湖南人的身体健康,或者是想从饮食结构中找出湖南人才辈出的秘密?    
    且不管科学家们的初衷如何,但他们得出的结论,的确是非常中肯的。即便是在饮食这样非常生活化的问题上,湖南人也表现出了霸蛮的性格。首先,湖南人偏食,在饮食上固守地域习惯,很难接受其他的风味。口味也偏,重咸轻甜,因此摄入了过多的盐,而盐这种东西,据现在的研究结果,是容易导致高血压的。湖南人口味重,花椒、桂皮、茴香子、八角、丁香花蕾,五香都喜,爱辛辣,姜、葱、大蒜、紫苏,无一不爱,甚至往往在一样菜式中,将各种刺激性佐料都放齐全,还嫌不够刺激。既然有这样的追逐刺激的口味,一旦发现了更加刺激的辣椒,谁还舍得放手?    
    在耕读模式下生活的湖南人,日子显得有些平淡,在饮食中加入刺激,可以使生活变得有滋有味。现在的人们看鬼片,看惊悚小说,也不过是为了在平淡的生活中增加一些刺激的调味品,使精神不致麻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省际交往和流通的增强,湘菜走出了湖南,走出了中国,以它无比刺激的口味,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潇湘菜馆、毛家饭店、红太阳酒家,开遍了全国,并且是天天座无虚席。石家庄有一家餐馆叫“将军府”,经营的是湘菜,据说是当地生意最红火的酒家。    
    于是,辣椒在湖南扎根的历史不到三百年,却在这里找到了大肆繁衍的市场,并且随着湘菜的传播,逐渐繁衍到全国。在湖南境内,你找不到一个不吃辣椒的地方。湖南人认为,辣椒有助于御寒,有助于刺激寡淡的口味,提升冲动的血质。火热的气候和火热的辣椒,与湖南人火辣的性格相互映衬。    
    最重要的是,中国任何一个吃辣椒的省份,都没有像湖南一样,把辣椒当作湖南人精神的一种标志。辣椒传入湖南的时候,湖湘学派刚刚形成并开始授业。也许是这种巧合,使辣椒在湖南有了精神上的意义。那时候,王船山正在倡导“知行合一”。大约湖南人把吃辣椒当成了与自己的理性相吻合的一种行为了吧。    
    也许不纯粹是巧合,辣椒传入中国以后,在食辣核心圈里的湖南、四川地区,出现了一大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四川一带先后出现了刘光弟、邹容、杨锐、向楚、张澜、彭家珍、蒲殿俊、吴虞、郭沫若、陈独秀、邓小平、朱德、陈毅、刘伯承、聂荣臻、张爱萍,湖南一带则出现了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陈宝琛、黄兴、蔡锷、宋教仁、陈天华、焦达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罗荣桓、任弼时、林伯渠、李富春、邓中夏、何叔衡、李立三、陶铸、胡耀邦。    
    于是,近代史学家提出了中国的辛辣文化圈理论。一位学者指出:以往传统认为食辣主要是去湿驱寒,现在最新研究表明,冬季日照少、潮湿而寒冷是形成辛辣重区的主要环境因素。辣椒因环境而具有生命力,而辣椒又赋予了食辣者革命情怀。    
    黄永玉在岳麓书院主持千年论坛时,专门谈到了湖南人的辣性子:“有时候我的朋友们开玩笑说,生物有遗传因子,遗传基因。历史也有历史的经验,但历史光是经验吗?历史有没有遗传基因呢?”    
    黄永玉说:“很多地方都能找到例子。不是骨肉的遗传基因,是个奇妙的历史基因遗传现象。当然我现在想讲的不是我不熟悉的山西省。我想讲的是湖南我们自己的故乡。我觉得我们湖南和我们湖南人以及山水都有颇特别的地方,长沙火车站、天然巧合那一个火炬纪念塔,给外省人的观感就是一个辣椒。红极了的辣椒。社会效益比原来的火炬还要好,恰好道尽我们湖南人的精神。”    
    黄永玉就历史的基因学说继续借题发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自古就有的。有抱负,有理想,置自身悲欢于不顾,这不是哪一个家族遗传基因的问题。所以我跟朋友开玩笑地说,遗传基因之外还有个历史基因的问题。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经验当然值得注意,历史的基因,至少是个值得有兴趣的问题,近百余年来,湖南出了那么多惊天动地的风云人物,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熊希龄、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还包括朱德同志。朱德老人家原来也是湖南人,这些老人家的过世,于是有的人就说,湖南的气数尽了、完了,风水转了。没有想到几年以后又出了一个历尽折磨的能干的朱镕基总理。”    
    不仅是文人学者这样说,湖南的歌唱家们也把辣椒唱成了一种精神。宋祖英唱红了《辣妹子》,湖南的老牌歌唱家何纪光则唱了一曲《辣椒歌》。而同为歌唱家的李谷一说过:“我们湖南人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这三位湖南籍的歌唱家,试图用音乐和评论诠释湖南人的精神风貌。


第一部分  我本湖南人吃辣椒为什么成为精神的象征?(2)

    辣椒到了中国,只有三个省将它接受为主流食物,这三个省就是湖南、四川和贵州。三省当中,从古至今,只有湖南一个省将这种舶来品当作自己文化精神的象征。这也是湖南人吸收和改造外来物质文明的例子之一,反映了湖南人对外来文明兼收并蓄的宽容。    
    湖南人喜欢把自己的精神基因,概括为不怕邪、不怕压、不怕辣。    
    到过长沙的人,留心一下长沙火车站,就会发现它的顶上有一只火炬雕塑,造型像一只红辣椒。这辣椒像一支火炬,像一根长矛,又像斗牛的牛角,更像梭标的尖刃。这个标志犹如湖南人的图腾,尖锐、刚烈,富有战斗性。唯有湖南人,从辣椒那里找到了精神的象征。    
    湖南本来是移民省,本来就是贬迁地,外来的文化很容易找到扎根的土壤。“不吃辣椒便不是真正的革命者”,毛泽东把辣椒和革命扯在一起,实际上就是强调一种反叛的精神。当年这句话曾使德国人李德很尴尬,也曾弄得生于山东的江青很不高兴。但是毛泽东说这话自有他的道理。仿佛是为了给毛泽东这种说法做注解,大学者王力先生说过:“辣椒之动人,在辣,不在诱。而且它激得凶,一进口就像刺入了你的舌头,不像咖啡的慢性刺激,只凭这一点说,它已经具有‘刚者’之强。湖南人之喜欢革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