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源阍趺炊源裼屑噶负酰阆衷诨褂卸嗌倭甘常恳蛭颐侵溃卸嗌倭甘巢拍艽蚨啻蟮恼獭9唬荷锌芍凰辏ɑ箍梢灾С忠荒辏X唬何奘牵灾ú欢裕阍偎邓担#ú懿伲┯衷唬嚎芍О胨辍X唬鹤阆虏挥圃闲埃窝灾皇狄玻悴幌氪虬茉埽阄裁床桓宜凳祷埃课沂抢窗锬愕模阍趺床桓宜凳祷埃抗唬合蜓韵分ㄎ腋詹藕湍憧嫘Γ涫悼梢辉拢魏危ㄔ趺窗欤憧丛趺窗欤揖椭荒苤С忠桓鲈拢趺窗欤咳缓笮碡退担阆衷诠戮剖兀饷婷挥性甘骋丫猛炅耍馐呛芪O盏摹!�
然后就建议他乌巢劫粮,官渡大战之间乌巢劫粮。这是非常精彩的一个章节。我们从这儿已经看得出来,裴松之注已经大大丰富了许攸的说的过程。这个地方已经可以看出,曹操老奸巨滑了。到小说《三国演义》把这个细节丰富了,它的丰富很重要一个就是加上了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反映出两个人的心理活动。我们看它这么写的:第三十回——操曰:有半年耳(也就是半年而已,比“可支半年”就要正生动一点了)。攸拂袖而起(生气了),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我是诚心诚意投奔你的),而公见欺如是(而您如此地欺骗我),岂吾所望哉(哪里是我所希望的呢)。操挽留曰(曹操就挽留他说):子远勿嗔(子远,你别生气),尚容实诉(姑且让我跟你说实话),军中粮食实可支三月耳(加了一个“实”字)。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当今的人啊,都说你曹孟德是个奸雄,现在一看,果然如此吧!你对我这个老朋友,你都这么不信任,你还蒙我)!这个细节写得非常地生动。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小说和史书的一大区别:是史书它提供了一个故事的核甚至是核里面的肉,小说通过这个核,把它变成一个血肉丰满的故事。
(曹操从黄巾大乱,初露锋芒开始。讨董卓,诛吕布,伐袁绍,杀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战,纵横乱世,威震四海。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史书《三国志》还是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着实记录了曹操的诡异多变。那么,对于曹操的“奸”,周思源先生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曹操秉承豪杰之奸
曹操奸不奸?那绝对奸,但是奸得可爱,奸得合理。为什么?因为曹操和许攸尽管是多年的朋友,可许攸是袁绍的主要谋士;而袁绍是现在是曹操的主要对手,他来投奔我是真是假这个还不得而知。因此虚虚实实,互相刺探这是出于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的需要。曹操这个奸是有道理的,有水平的。如果说曹操派出的那个信使,没有被袁绍抓住的话,许攸如果不知底细,可就被曹操出色的表演给蒙了。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罗贯中在把握写曹操的奸的时候,他是虽奸尤雄,以奸现雄,奸而不丑,奸得可爱。让人感到在这个乱世当中,你作为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你不能太老实。曹操确实有奸诈的一面。但是,让读者感到不讨厌。这个人物的形象是一个立体的,血肉丰满的,是极具个性的,是他不会和别的那种奸诈的人混淆的。因为奸有豪杰之奸,有小人之奸,而曹操就属于豪杰之奸。
(曹操好兵法,自注兵书十万余言。他所著的《孙子略解》开创了整理,注释《孙子》十三篇的先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理论。曹操用兵灵活,赏罚分明,长于选将用将。作为一位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在用人方面又有哪些值得玩味的故事呢?)
唯才是举的曹操
曹操爱惜人才,这是出了名的。咱们读书过《三国演义》的人,印象都很深。你看徐庶,徐庶入曹营不出一计,曹操没有杀他。但是徐庶找个借口,离开他身边了。《三国演义》十四回:曹操带了汉献帝,从洛阳迁都到许昌去的路上,结果呢,当时徐晃奉命劫杀曹操,要把汉献帝夺回去。这时候,曹操派大将许褚迎战徐晃。许褚也是勇烈过人,跟徐晃大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曹操下令鸣金收兵,别人就不明白了,说,“咱们如果再打一会儿,再派人上去,就可以把徐晃杀了。”曹操说徐晃是个人才,我不忍心杀他。结果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叫满宠。满宠就说,我跟徐晃有一面之交。他说,我想办法劝说他投降。结果,满宠就扮成一个小兵,小卒,连夜赶到徐晃那儿。徐晃就归降曹操。后来徐晃在曹操手下成了一员大将,给他立了很多功劳。在曹操决定不杀徐晃要收服他这个地方,点评家毛宗岗批了一句话,讲得非常好,他说:曹操见才便爱(这个“见”就是发现,只要发现是人才他就爱),哪得不成大业!你看看,正是说到点子上。所以曹操最后能够统一北方,奠定了最后三国归晋,统一天下这样一个基础。关键之点就在于他善于发现人才,他爱惜人才,善于用人。
(曹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曾在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他希望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有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既然曹操唯才是举,宽以待人,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背负着“奸雄”的评价呢?)
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
说到曹操带着汉献帝迁都许昌,那么自然就令人想起另外一句名言,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挟天子以令诸侯”历来被认为是曹操奸雄的一个重要表现,这是他称霸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那么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看?我们把它夸大一点,曹操如果想当皇帝又该怎么看?过去,人们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来批评曹操的奸。奸贼,所谓汉贼不两立。实际上,我们评价一个政治人物,更多的,要从他的社会效果着眼,也就是对国家,民族,人民是否有利的角度来加以考察。如果我们从封建正统观念来看的话,那么,曹操当然是一个乱臣贼子。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当时东汉末年,皇帝无能,皇室软弱,根本无力支撑这座庞大帝国的大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饿殍遍野,人口大大减少。因此,当时的社会需要有一个强势人物和以他为核心的强势集团出来收拾这个局面,统一中国。
因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决策,这是曹操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曹操,刘备,孙权他们都属于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强势人物,在他们身边聚集了一批有才学的文臣武将。所以,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和清代一对比就比出来了。清代是不是也需要人才,历朝历代都需要人才。但是清代它所需要的人才,你首先要甘心当奴才,你在当奴才的情况下我就用你,你只要有一点不听话我就杀你。所以,三国时期,真是群星灿烂,民间过去就有这个话: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凭什么皇帝只能让姓刘的做?所以曹操如果他当时想当皇帝都是好事。但是曹操很聪明,他不当皇帝。当了皇帝以后,他就成了众矢之的了,所以他活着的时候不当。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有利于他来统一天下。我们这样想一想,董卓岂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吗?袁绍不也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吗?他没有成功啊!所以,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问题上,反映了曹操非常果断地抓住了时机这个战略决策的重要性。
(后世学者认为:贬低曹操是有意地歪曲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与史实不相符的。曹操唯才是举,军事上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生产的恢复有着重大贡献。那么,之所以从《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曹操会越来越奸诈,除了文学创作的原因以外,是否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呢?)
依史实论曹操
那么为什么从《三国志》到小说《三国演义》曹操会越来越奸?除了上面我们讲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因素也很重要,就是时代因素。在三国以后,尊刘还是尊曹有好多变化,变了好多次,这种情况在二十四史里面也是绝无仅有的。《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人陈寿,那你想西晋司马氏的政权,他是禅位,是从曹魏自动禅位,但是是被迫禅位得来的。那你想作为西晋人陈寿,他怎么能不把曹魏作为正统呢?如果曹魏不是正统,那么司马氏政权就不合法,对不对?可是到东晋就变了,东晋按说还是司马氏。东晋有一部书叫《汉晋春秋》,他的作者习凿齿是一个很有才学的大学者。他就尊刘了,他为什么尊刘呢?因为那时侯五胡十六国,北方最强大的,当时是拓跋氏少数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所以他不能以魏为正统,他就以刘为正统。
紧接着后来就是南朝,东晋灭亡就是南朝,宋齐梁陈。这个宋,宋的第一个皇帝刘裕,他也姓刘。那个时候裴松之他就是南北朝时南朝的宋人。一方面皇帝本身姓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北方当时大乱。按说刘裕他也是从司马氏那里得来的皇位,也是让他给禅位的,可是就是因为考虑北方当时在胡人手里。所以裴松之的注尽管没有改变整个《三国志》,不是重新编一本书,但在那里他已经加了一些对曹操不利的材料。就像我们前面讲到的,加了不少对刘备阵营有利的材料。到了北宋司马光,司马光又是尊曹,为什么呢?因为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也是让后周的皇帝禅位,迫使他禅位,所以他就尊曹。可是到了南宋,朱熹的时候,他的一本关于三国的书他就尊刘,为什么呢?因为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