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迫使他禅位,所以他就尊曹。可是到了南宋,朱熹的时候,他的一本关于三国的书他就尊刘,为什么呢?因为那时侯北方已经在辽,金的统治之下。那么,罗贯中,因为他是元末明初的汉人,占中国人口绝大部分的汉人,不承认元的正统地位。所以在尊刘贬曹的情况下,那么当然曹操奸的内容就比过去要更加丰富一些,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作者观念的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不同时代老百姓的心理价值取向。所以,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都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过程。正因为民间的认知和历史原型反差较大,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大文豪郭沫若提出应该给曹操翻案。那么,这个案翻得到底对不对呢?)
如何客观评价曹操
郭老(郭沫若)给曹操翻案翻得还是对的。他从历史评价上肯定了曹操对于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天下统一的历史贡献。另外,他的话剧《蔡文姬》,他突出曹操的仁义,爱惜人才。这是符合艺术创作规律,也符合历史真实的。因此,我认为,对那些有名有姓的重要历史人物,一定要本着基本忠于史实的态度来处理,来创作,不能戏说,更不能胡说。因为你改变的不仅仅是这个人物的形象,你改变的实际上是历史。《三国演义》成书至今六百余年,之所以一直被大家认为是经典之作,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它就是把握好了这个度,也就是说解决了奸和雄的关系,解决了把曹操是写成豪杰之奸还是小人之奸的这个问题。
因此,尽管原来《三国志》是尊曹抑刘变成尊刘贬曹,曹操虽然被写成一个奸雄。但是,罗贯中首先把他写成的是雄,是作为一代豪杰来表现的,充分展示出曹操那种过人的胆识,魄力,谋略,才学。他是在这个前提下,揭示曹操还有奸的一面,这种奸和那种蝇营狗苟的卑鄙小人之奸决然不同。所以正确地把握好分寸,把握好历史上确有其事真名实姓的重要人物的度是历史小说,历史题材,戏剧影视作品创作的一个重要关键。好了,我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在我们所熟知的《三国演义》里,赵云被罗贯中写成了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自古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奇怪的是,历代读者不但接纳了赵云,而且深深地喜爱着这样一个人物。罗贯中先生在作品中为什么偏爱赵云?《史书》中赵云的原型应该是什么样子?重读《三国》,我们又会有哪些新的感悟?北京语言大学周思源教授走进百家讲坛,和我们一起客观解读三国人物赵云。)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二)曹操-周思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传播发扬中华文化!
爱我中华,振兴祖国!
努力学习,创造新的中华文化!
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