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玉石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把玉看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赋予玉所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中国的古籍中把昆仑山称为“群玉之山”或“万山之祖”,《千字文》中也有“金生丽水,玉石昆仑”之说。早在3600年到3100年前的商代,和田玉已经从遥远的新疆到了商殷王都河南安阳。奴隶主贵族以拥有和田玉为荣,生前佩带,死后同葬。用玉之多,十分惊人。  碧玉大碗  新疆的和田玉要经过甘肃、陕西或山西才能到达河南。很明显,原始社会开拓的玉石之路,这时已经比较完善了。  玉器分类    玉器的玉材主要是和田玉,还有少量蛇纹石质玉、独山玉等。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对传到欧洲的中国清代玉器进行化验,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亦称软玉,英文写作Nephrite,它源于希腊语,有“肾脏”之意。它的硬度为莫氏6-6。5度,比重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钙的纤维矿物,属于角闪石的一种。此种角闪石色泽较近于油脂的凝脂,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非常名贵,经济价值极高。又因角闪石含有少量氧化金属离子而呈现青、绿、黑、黄等色或杂色。  清 白玉壶  清  碧玉梅瓶  辉石类亦称硬玉,硬度为6。75-7度,比重3。2-3。3。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辉石类以硅酸钠和硅酸铝为主,有隐约的水晶状结构,质地坚硬,密度较高,具有玻璃的光泽,清澈晶莹。翠绿色、苹果绿、雪花白、娇嫩的淡紫色,都是辉石类的典型色泽。辉石类18世纪后方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因此,中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制品。  :翡翠原料  中国玉器在世界琢玉工艺史上占有绝对优势。虽然,古代欧洲人和美洲人与中国人一样,都迷信玉,认为佩戴玉石可以辟邪。然而,在用玉历史、碾琢技艺和用途方面,无论是日本古玉,新西兰毛利族玉器,印第安人玉器,还是阿拉伯玉器,西伯利亚古玉,欧洲古玉,都无法与中国玉器相提并论,它们或是昙花一现,或源流无绪,或玉质粗劣,或碾琢草率,或种类单调,或用途狭隘。中国既是产玉大国,又是琢玉大国。中国玉器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第一部分蛇纹石(图)

  又称岫玉,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全国最大的蛇纹石玉矿在辽宁省岫岩县哈达碑镇瓦沟,岫岩玉以绿色为主,还有红、黄、白、青、蓝、紫色和墨绿、淡黄、乳白色。可谓七彩斑斓,五光十色。硬度一般介于3。5度至5度之间。


第一部分籽玉(图)

  又名籽儿玉,指原生矿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通常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阶地中。籽玉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形,表面光滑。按照和田玉的等级来说,籽玉最为贵重。


第一部分山流水(图)

  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被河水冲击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山流水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按照和田玉的等级来说,较籽玉次之。


第一部分玉石小常识

  山料  又称山玉,或叫宝盖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质量不如籽玉及山流水。  盘玉  民间流传的一种赏玩玉石的方法,大致是用手在玉石上反复不停的摩擦直到玉石发热,稍停,对玉石欣赏片刻,再重复开始上述动作,一直持续下去。盘玉可使色泽晦暗的玉石整旧如新,并使玉石的颜色发生很大变化。  拣玉 捞玉  在河流的河滩和浅水河道中拣玉石、捞玉石,这种方法是古代采玉的主要方法,一般秋季是拣玉和捞玉的主要季节。  挖玉  是指离开河床在河谷阶地,浅滩、古河道的砾石层中挖寻和田玉砾。挖玉付出的劳动很艰巨,长时间局限在很小的范围里,玉石获取率很低。  于阗(同田字)  称雄丝绸之路南道的西域古国,唐宋时的“绢都”,今南疆和田所在地,清代改名为和田。  攻玉  古代管开采山石料叫“攻玉”,一是指加工琢磨玉,如《诗经小雅》所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此外也指开采山玉,即开采原生玉矿。


第二部分西周 玉鸟纹刀(图)

  贯穿东西的“玉石之路”,也被称为“昆山玉路”、“和田玉路”,是与“丝绸之路”相对而提出的,这是早期的沟通中西交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以新疆和田为中心,向东西两翼运出和田玉,沿河西走廊或北部大草原向东渐进到达中原地区,向西据说在巴格达也有发现。这条“玉石之路”早于“丝绸之路”数千年。  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新疆输入的和田玉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不论祭祀、各种礼仪,朝见皇帝,都必须用玉,而且有一套完整的规定。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的玉文化此时已经基本定型。  “丝绸之路”兴起后,运往中原内地的玉料络绎不绝,是丝路贸易的重要内容。和田玉进入中原后,中国玉文化逐渐进入以和田玉为主体的时代,和田玉自此被誉为中国玉的精英,更被儒家赋予它以“德”的内涵,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现在,我们之所以能清楚地看到玉所承载的内涵,要归功于收藏。其实对于自己喜好之物的收藏,小到蚂蚁,大到冬眠的狗熊,可谓都有“收藏”行为。它们的收藏大都属于维持生计,只有人类的收藏——特别是对于珠宝玉器等的收藏,除了珠宝玉石自身的价值外,更多的还是源于对此类物品精神上的爱好。当然,玉石除了自身价值外,还具有品质坚韧、历久不变的特性,是此成为历代收藏家青睐之物。历代收藏者应该说也是那个时期的富有者,正是由于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收藏家,才使我们的珍宝得以一代代传承下来。不过,中国馆藏物品最多的“博物馆”并非那些大户人家,而主要是历代帝王、达官贵人的陵墓。  明 玉出戟方觚  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的玉,距今已有一万多年,那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收藏品。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就有别于当时的石器、陶器等普通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倍受重视,被当作珍宝加以收藏。  良渚文化  玉兽面纹镯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大型墓葬中,都发现有随葬玉器。红山文化玉器形制多样,磨制精美,墓中置放有序,钩云形佩和筒形器主要置于尸骨的胸部或头部,环主要置于腕部,鸟形饰都有可穿缀的小孔,它们不是专为殉葬制作的,而应是墓主生前使用并收藏的宝玉和装饰品。在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墓地的11座墓葬中,出土玉器1100余件(组),单件计数达3200余件,其中部分可能是专为殉葬制作,但绝大多数是墓主生前使用和收藏的。为了让死者在地下过着与生前一样的生活,将其生前使用的玉器一同入葬,是当时人们对玉器珍爱与收藏意识的一种体现。  良渚文化  玉鸟兽纹琮  良渚文化 璜  到了夏商周时期,贵族阶层已注意收藏当时制作和使用的玉器,对前代流传下来的玉器更为珍视。  西周·玉鸟纹刀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又独创一面,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但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没有商代玉器活泼多样,而显得有点呆板,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第二部分汉 双龙卷云古纹玉璧(图)

  红山文化  玉勾形器  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的制玉中心,玉器流传的时间久,地域广。内蒙古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多件红山文化玉器,如璧、钩云形器、钩形器、筒形器等,都是红山文化常见的器型,是墓主人生前收藏红山文化玉器的例证。  春秋晚期  玉虎形饰  春秋战国至汉代,玉器收藏的规模较商周时期有很大进展。1986年,江苏吴县发现了一个玉器窖藏,出土玉器204件,占出土遗物总数的50。7%。其器型种类主要为璧、环、璜等礼器和虎形佩、鸟形佩、珠等各种形状的装饰品,除了时作玉器,其中6件可能是吴王夫差收藏的良渚文化玉器。  战国·玉勾连纹灯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是标准的和田玉。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多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并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饱和而又和谐。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  1976年,河北平山县战国中山国王及陪葬墓出土玉器800余件,其中除了战国风格的玉器,还有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玉器。一些玉器上有墨书文字“集玉”、“集它玉”,表明这些玉器是中山国王长期收藏的珍物。  战国 玉多节佩  “藏之名山,束之高阁”,我们现在总是把它用来形容好东西得不到运用,这两句话的原意本是指一种收藏行为,特别是“束之高阁”,属于收藏家们典型的收藏行为。只可惜人之寿命有限,尽管能传承几代,怎奈世事变幻,人心难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属于动荡不安的岁月,个人的收藏品往往持续不到百年,就落个物易其主,真伪难辨,我们现在所见的玉石之类宝物,应该说个个都有一段饱经动荡变迁的血泪史。  1983年,广州象岗山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玉器达两百多件。这批玉器可谓有了一个好结果,由于该墓保存完好,没有受到盗墓者严重破坏,出土的玉器免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