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才能把握住机会,顺水推舟。
然后要因势利导。有时候,机会要靠自己创造,所以在和他人谈话的时候,要注意因势利导,克服对方的抵触心理,使对方软化自己的立场,一步一步引导对方进入自己的语言环境,为自己的顺水推舟做好准备。
第25节:第二章 掌握技巧,到哪都受欢迎(13)
揣着明白,言语适当糊涂
英雄珀耳休斯按照宙斯的旨意捕杀精明的魔女墨杜萨。墨杜萨为了逃过珀耳休斯的慧眼,摇身变作他的爱妻安德洛美达,瞒天过海,招摇于市井之间。珀耳休斯装浑扮傻,人魔为亲,把家中最好的宝物告诉她,并一再感慨自己耳聋眼花,心智不济,早已不堪大任了。待墨杜萨第二日悄然潜入他的庭院窃取宝物时,他佯装午睡,扮出毫无察觉的模样。墨杜萨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已陷入用糊涂编织的包围圈。宙斯见状,头脑中第一次形成了糊涂亦为智的概念。于是称珀耳休斯为英雄的仙子,并将他列为星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有些事情,你非要硬去较真,就会愈加麻烦,相反你若装痴作聋,来他个“难得糊涂”,“无为而治”,也许会有满意的结果。
装糊涂在人际相处上很重要。心胸开阔些,宽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如果发生意见不一致,争论一阵,见不出高低,便不必再争论了。没有多少原则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争个清楚明白呢?你知道自己的意见正确,对方同样认为自己正确,这样,就应当装糊涂,让争论在和平的气氛中结束。
假糊涂乃真聪明之大哲学。有时候话说得过于明白真实,反而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如果能够说得含糊一点,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在现实生活中,糊涂语言有着广泛的应用。经常碰到一些很尴尬的情景,这时候糊涂语言就派上了大用场:
有一次地家旅馆招聘侍者,前来应聘的人很多。老板想考考他们:“有一天当你走进客人的房间,发现一女子正在裸浴。你应该怎么办?”
众人都抢着回答,有的说:“对不起小姐,我不是故意的。”
有的说:“小姐,我什么都没有看见。”老板听后不停地摇头,这时一个小伙子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先生。”结果他被录用了。
这个小伙子说是巧妙地使用了糊涂的语言,使客人得到了心理上有安慰,同时也得到了老板的赏识。
在生活中,经常可能碰到一些不能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的事情,这时候同样可以巧妙地使用糊涂语言进行对答: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和英格兰球队相遇时打入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手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了“用手拍球”的镜头。
后来,有一位记者问他,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他机敏地回答:“手球一半是迪戈的,头球一半是马拉多纳的。”马拉多纳的回答故意装糊涂,但是却颇具心计,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实如此”,那么无疑承认了这场比赛的不公正性。但如果不承认又有失足球明星的风度。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即承认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气概,又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具有君子之风。
由此可见,在与人交流时使用糊涂语言的重要性,在与人交谈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处,就是使用糊涂语言能够给人台阶下,使双方都皆大喜欢。
某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偶然发现有几为同学正拿着实验室的凸透镜在阳光下玩耍,刚好学校的实验室丢失了一面凸透镜。这时这几位同学发现了老师,神情非常惊慌,老师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但是老师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笑着说:“哟,这凸透镜找到了,谢谢你们啊!昨天我到实验室准备实验,发现少了一个凸透镜,我想大概是搬迁过程中丢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这个凸透镜。这样吧,你们继续做实验,下午还给我也不迟。”
这几位同学也松了一口气,连忙答应了下来。下午这几位同学果然把凸透镜送了过来。
这位女老师很聪明,她故意装糊涂,误以为他们帮助自己找到了凸透镜,将责备化成了感激,自然令学生在摆脱尴尬的同时又羞愧不已,老师的目的也顺利地实现了,同时也维护了学生们的自尊心。
由此可见,有时候装装糊涂、说说糊涂话还是很有好处的。同样,在人生中,人们定会遇到许许多多令自己“难堪”的情境,对此,人们可以借助于“糊涂”,“忍让”一下,不过于斤斤计较,暂时“吃点小亏”,作点“退却姿态”。这种“糊涂”,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具有“保护自己”的功能。但需要注意的是:说糊涂话要讲究场合、要看人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很多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人情的练达。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期间从容行事。当然,做到“明知故昧”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涵养,斤斤计较,是断然不行的。
第26节:第三章 掌握分寸,人际才能和谐(1)
第三章 掌握分寸,人际才能和谐
所谓分寸,就是说话或做事应掌握的尺度、界限。不是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可以公开谈论的,也不是什么玩笑都可以开的,更不能想说多少就说多少、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要懂得适可而止。要让说话不失分寸,除了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外,还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认清状况勤于思考,与人为善诚恳客观,这样才能避免出大错。
玩笑固然好,也要有分寸
一天,在外地出差的王先生接到好友电话称:“你爱人掉进下水道了,被我送进了省医,你赶快回来。”王先生接到电话后,急急忙忙赶回。回到家中,见爱人正在看电视,才知道自己被骗。
“太气人,玩笑开得太过分。”张先生告诉妻子,接到好朋友的电话后,根本没有想到他是在骗人。于是他找到朋友,朋友不但不对自己的行为道歉,反而说“愚人节开玩笑很正常。”他听后十分生气,于是俩人在街上大动拳脚。
无独有偶,另一位先生在办公室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电话那端语气急促地说:“你快点到某某商城来!你儿子在乘坐电梯时手指被弄断了。”闻听此言,他急忙跑出办公室,等不及电梯,一口气从七楼跑到了一楼。途中,他的手机又响了,朋友对他说:“老兄,你现在哪里?”“我在2楼,马上就打车过来。”“你回去上班吧,不用来了。”他忙问:“不去医院行吗?”对方回答:“不用了,今天是愚人节,拿你开开心!”这位先生马上火冒三丈,他从七楼跑到一楼,全身衣服都湿透了,这都还是小事,关键是心急如焚的滋味太痛苦。
熟悉的朋友之间,大家相互取乐,说话不受约束,是朋友间相处至深的表现,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事。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乐极生悲,因开玩笑而使朋友不欢而散的事也常有,有的甚至因为几句玩笑话而伤感情,断交请。事实上,善意的欺骗和愚弄,能让周围人的生活变得轻松愉快,但一定要掌握火候。像这种拿亲人的人身安全开玩笑的做法就实在太过火。
开玩笑之前,先要注意你所选择的对象是否能受得起你的玩笑。一般人大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狡黠聪明,第二类为敦厚诚实,第三类为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对第一类人开玩笑,他不会让你占便宜的,结果是旗鼓相当,不分上下。第二类即敦厚诚实者,既无还手之功,亦无抵抗之力。这种人所见与外表的,不是道貌岸然就是无可无不可的,喜欢和大家开玩笑,人你如何取笑他,他脾气绝好,不会动气。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那种人,应付是最要小心。这种人大概也爱和别人说说笑笑,但一旦被别人取笑,既无立刻还击的聪明才智,又无接纳别人玩笑的度量,结果男则变为恼羞成怒,大家不欢;女则独自躲在床上痛哭一场,说是受人欺侮。所以开玩笑前先要了解对方。
第27节:第三章 掌握分寸,人际才能和谐(2)
其次,开玩笑要适可而止。普通的开玩笑,一两句说过便罢,不能老盯着一个人。这样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可以接收的。如果你专对一个人不停的大开玩笑,则绝大多数人是不能忍受的。
开玩笑本来无所谓顾虑到对方的尊严。但如果使对方太难堪了,那就市区了玩笑的意义。你笑你的同学考试不及格,你笑你的亲戚做生意因上了别人的当而亏了本,你笑你的同伴在走路时跌了一跤……本来这些都是应该报以同情的,而你却拿来取笑别人,不仅使对方难以下台,而且表现出你的残酷无情。同样不可拿别人生理上的缺陷来作为你开玩笑的题材,如对眼、麻子、跛脚、驼背等等,属于一个人的不幸,你应该是怜悯而不是取笑。不可使开玩笑成为你的谈话习惯,除了开玩笑就不会说话,只能表示你的浅薄。故意拿别人的苦恼开玩笑的人,一定是一个无情的人。
诙谐而不下流,且具有浓厚风趣的语句,能使人快乐,更会发人深省,这种智慧型的幽默,是现实谈话中最上乘的,在不伤害别人的同时,使大家开心。如果你能诚心诚意的这样做,你一定可以获得更多人的信赖,更多人的钦佩,并能获得更多的朋友。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长能收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掌握好开玩笑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