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发现足背及小腿更加疼痛难忍。细审其证,拇趾已截除,其创面无新的肉芽生出,足背微见肿胀,小腿疼痛,但不红肿,按其右足较左足为冷,头晕头痛,心烦心悸,纳呆食减,舌苔薄白,脉弦涩不调。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脉也;弦涩不调,寒滞肝脉也;心烦心悸,头晕头痛者,肝郁血虚,郁而化火也。治拟养血疏肝,活血泻火,佐以温化。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干姜3克,薄荷3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丹参15克。
服药4剂,头晕头痛,心烦心悸,纳呆食减,小腿疼痛均好转,但创面仍然不见新的肉芽生长;继服4剂,不但其他症状明显改善,亦且创面有新的肉芽生长;再服4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本病诸医在未出现坏死现象之前,多主张温阳活血益气,坏死以后多主张用顾步汤、四妙勇安汤,然何久用之不效,而反剧?逍遥散本非治疗本病之药,然用之效果甚佳?答曰:中医治病的特点和优点是辨证论治,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强调的辨证论治依据是一脉象,二证候。而尤其重视的是脉象。今本病患者脉始终以弦涩不调为主,脉涩不调之脉为肝脉,为寒郁化热,而不是阳虚、气虚、瘀血、热毒,所以未坏死前用阳和汤、当归四逆汤等无效,坏死后用顾步汤、四妙勇安汤均无效。逍遥散者,养血疏肝之方,若再加干姜之温散,丹皮、丹参、栀子之泻火,则非但肝郁可解,亦且寒凝可散,郁热亦可得消。
急性阑尾炎
不审脉象,囿于成方,不予理气,反予寒下,治之不效
张××,男,24岁。
右下腹剧烈腹痛不止2天。医诊急性阑尾炎。先以抗生素、中药大黄牡丹汤加减治之不效,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拒绝手术,改请中医治疗。细审其证,右下腹剧痛,拒按,且有明显的反跳痛,舌苔白,脉沉。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气郁也;大肠与肺相表里。证脉合参,乃肺与大肠气郁不行所致。治宜拟理气为先。处方:桔梗30克,枳实30克,白芍15克,败酱草30克。
服药40分钟后,腹痛渐减,1小时后,矢气数次,腹痛顿失,又服1剂,愈。
某医云:大黄牡丹汤乃治阑尾炎之名方,今先生不用其方,却采用排脓散治之者何也?答曰:大黄牡丹汤乃《金匮要略》治肠痈方,《金匮要略》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而前医已用之无效,故不可再予之。且其脉沉,沉为气郁,气郁者,当理气,故治宜排脓散加减治之。
慢性阑尾炎
不审经络,不察病位,不审其脉,但宗活血,治之不愈
申××,女,29岁。
右侧少腹疼痛,时轻时重4年多。医诊慢性阑尾炎。先用西药治疗不效,继用中药活血化瘀止痛之剂亦无功。细审其证,除右少腹疼痛,按之更甚外,并时感心烦易怒,舌苔白,脉弦细涩。综合脉证,思之:脉沉弦者,肝郁气滞也;细涩者,气滞血瘀也,寒也。治宜疏肝理气,温经活血。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干姜4克,灵脂10克。
服药2剂,痛减七八,继服10剂,愈。
某医云:此病久予活络效灵丹而不效者何也?答曰:《内经》强调用药要适其至所,喻嘉言强调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即是说若但予活血而不达其病位即疗效不佳,活络效灵丹与逍遥散加灵脂法不同者即在于此。
肠梗阻
1.寒热不分,但用攻下,其病不解
刘××,男,14岁。
腹部剧痛,包块起伏2天。医诊肠梗阻。先以复方大承气汤、萝卜芒硝汤昼夜连进各1剂,腹痛不见好转。因患者拒绝手术。邀余诊治。细审其证,病发于吃冰块之后,腹部胀大,疼痛拒按,时见包块起伏,舌苔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脉弦紧者,寒也,结也;腹痛发于吃冰块之后,且包块起伏者,寒气凝结也。治宜温中散寒,理气导滞。处方:木香9克,肉桂9克,陈皮9克,香附9克,小茴香9克,槟榔9克。
服药1剂,矢气数次,腹胀腹痛大见好转,继服1剂,诸证全失,愈。
某医云:有报道说复方大承气汤、萝卜芒硝汤为治疗肠梗阻的有效方剂,然用之却不效者何也?答曰:寒、热未区分耳。此病得于吃冰块之后,脉见弦紧,明系寒证,却用寒药,何之能效。余用茴香、肉桂之属取效者,亦在寒者温之之意耳。
2.正虚邪实,不予扶正,但予泻实,其何能愈
戈××,男,80岁。
腹部剧痛4天。医诊肠梗阻。4天前因小肠疝气嵌顿没有托回,突然腹痛不止,频繁呕吐,急用大承气汤、黑豆油内服,肥皂水灌肠,3天后,不但大便未行,腹大如鼓,且突见精神萎靡,血压下降(由160/100mmHg降至60/50mmHg),给服任何药物均呕吐而出,除予抗休克措施外,并邀中医会诊。细审其证,精神萎靡,腹部胀大膨隆,但按之尚柔软,前额、耳壳、四肢均冷,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弱几近于绝。综合脉证,思之:腹虽胀大而按之不硬,乃为虚中夹实;肢冷,脉微为阳气大虚。治宜补脾益气,行气散寒。处方:厚朴25克,人参10克,半夏15克,炙甘草9克,生姜10克。
服药1剂,8小时内,大便行,腹胀减,呕吐止,精神增.,食纳稍进,血压100/80mmHg,继服3剂,愈。
某医云:此证为什么采用治肠梗阻方无效,而采用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却1剂即愈?答曰:本证患者年高气衰,又复寒气凝滞,治应补正为先,攻邪在后。然前医囿于肠梗阻为实证,实证当六腑宜通为用,致正虚不支,腑气不行,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补气、行气、散寒三者俱备,故一药而愈。
3.不察虚实,不审寒热,屡用手术,但知通腑,其病不治
原××,男,40岁。
腹部胀大疼痛,不能排便矢气1个多月。医诊肠梗阻。在1个月前,先因突然剧烈腹痛,呕吐,腹部胀大,矢气排便不能,行手术第1次治疗。术后第一天疼痛稍减,其后胀痛更甚,频繁呕吐,矢气更不能,于第四天又行第2次手术,并禁食。但术后第五天,胀痛呕吐又剧,不得已,邀请某医以中药治之。医云:六腑以通为用,非急以通腑之法不能挽命于万一。处以厚朴三物汤,复方大柴胡汤等加味治疗10天,其病不但不减,反见腹部更加胀大,滴水难人。不得已,再次停用中药,但予胃肠减压、输液、输血维持。细察其证,腹胀大如鼓,叩之呈鼓音,胀痛,时而呕吐,纳食全废,大便不能,体瘦如柴,气短语微,腰背酸痛,舌苔白,脉弦紧而大。综合脉证,思之:尺大而弦紧者,肾阳虚也;弦紧之脉者,寒凝气滞也。治宜补肝肾以治本,理气散寒以治标。处方:枸杞子10克,熟地10克,巴戟天10克,当归10克,沉香10克,小茴香10克,肉桂10克。
服药4剂,腹胀全失,不便得行,食纳大增,继服6剂,诸证全失,愈。
某医云:肠梗阻诸医皆论非通不可,先生独不用之,何也?答曰:此病久用寒凉克伐之品所致,故不可再用。
急性胰腺炎
细察其脉,兼予诊腹,知为寒实,温下始愈
贺××,男,29岁。
胃脘疼痛3年,加重一周。医诊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先予西药治疗3天疼痛不减,后以中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2剂疼痛更剧。细察其证,胃脘疼痛,痛彻腰背,不可触近,舌苔黄白,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痛而拒按者实也,脉弦紧而数者,寒实凝结也。合而论之,乃寒实凝滞。治宜温中导滞。处方:大黄3克,附子10克,细辛4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
昼夜24小时连进2剂,痛减七八,继服15剂,愈。
某医云:胰腺炎诸医介绍宜用复方大柴胡汤,清胰汤,而先生独不用之,何也?答曰:前医已久用复方大柴胡汤、清胰汤而病情加剧也,怎敢再予投之。今查其脉、腹均为寒实之证,故改用温下之大黄附子汤。此所谓寒热不同也。
盆腔脓肿
结胸热实,不予通腑,但予解毒,其病不解
赵××,女,38岁。
1年来,从胃至小腹硬满而痛,不能俯仰,阴道、尿道不断流脓,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医诊结核性盆腔脓肿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阴道、膀胱瘘,慢性胰腺炎。先用西药治疗5个多月不见好转,后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治疗1个多月,仍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腹胀膨隆,从剑突下至小腹均极硬而痛,不可触近,不能俯仰,亦不能翻身,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头晕头胀,面色萎黄,全身瘦削,言语无力,阴道与尿道中不断有脓流出,大小便不畅,身热如炭,体温39.6℃,舌苔黄燥,脉滑数。综合脉证,思之:此虽正气大虚,然其脉滑数,而腹满硬痛,总以痰实为主,故治宜攻下痰实,正如仲景《伤寒论》所云:“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温,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然而本证,还兼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头晕头胀之少阳证,少阳证不可下,应治以和解少阳,正如《伤寒论》所云:“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因拟和解攻里,化痰解毒。处方:柴胡15克,半夏15克,赤芍15克,枳实15克,白芥子9克,蒲公英30克,大黄6克,黄芩12克。
服药2剂,腹痛大减,寒热往来,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亦减,已能稍进饮食,体温38%,舌苔黄,脉滑数。思之:生薏米、败酱草为腹部痈脓之要药,可加之。上方加生薏米30克、败酱草30克。
继服上药8剂,阴道、尿道流脓消失,腹痛消退近2/3,恶心呕吐消失,寒热往来亦消退近9/10左右;又服20剂,诸证消失,体重亦由30千克增至46千克。为巩固效果,服用抗痨药半年,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