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86-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药1剂,痛止,次日便出蛔虫35条,愈。
过敏性紫癜
1.不察脉舌,不思病位,但以成方,以实作虚,以气作血,终非其治
耿××,男,6岁。
衄血便血尿血紫斑半年。医诊过敏性紫癜。先用西药治疗4个多月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凉血、凉血养阴治疗2个多月亦不效。细察其证,鼻衄齿衄,便血尿血,全身到处大片大片紫斑,血色素5克,面色青黄,舌苔黄燥,脉滑数有力。综合脉证,血色素5克当见脉虚大或沉细而今反见滑数有力者,实火也。热人血分者,舌当见舌质红绛少苔而今反见黄燥者,病在气分,心胃实火,迫血妄行也。治宜清心泻火。处方:黄连6克,黄芩6克,大黄4克。
服药2剂,衄血、尿血、便血俱减;继服4剂,衄血、便血、尿血全止,精神、食欲大增,血色素7克;又服20剂,诸证全失,血色素12克。后果愈。
某医云:如此重症竟敢用黄连、黄芩、大黄,且又停用其他药物而取效,吾甚不解也?答曰:为什么竟敢但用大黄、黄芩、黄连?大黄、黄连、黄芩者,仲景之泻心汤也。其所用者,“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证也。心气不足,不足者何?泻心汤者何?既云心气不足,为何又用泻心之药?经过数十年的玩味,始知当心气不足而又心胃火旺者但用微量之泻火药即可效如桴鼓也。今所治者,血色素仅5克可谓之虚,然又有心胃之火炽,故但予大黄、黄连、黄芩即可取效。至于为什么禁用其他任何药物,为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也。中医组方我们知道要有君臣佐使,其若各药均加其内,怎么知其君臣佐使,怎么知道其相反、相恶、相杀、相畏、相须、相使,故嘱其禁用他药也。
2.不审脉证,但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损气伤阴,其病不愈
古××,男,12岁。
紫癜消退后,浮肿,蛋白尿半年,发热半月。医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上呼吸道感染。先用西药久治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等治疗亦不效。且近3个月反复感冒,近半月来感冒后一直不愈。细察其证,除尿蛋白(+++),红细胞10—15个外,并见咽干咽痛,疲乏无力,微咳无痰,身热,舌苔黄白,脉虚大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虚大弦紧而数者,气阴俱虚,湿热内郁,风邪外客之脉也。治宜补气养阴,燥湿清热,疏散风邪。处方:人参3克,甘草3克,黄芪5克,当归3克,麦冬3克,五味子3克,青皮3克,陈皮3克,神曲3克,黄柏3克,葛根6克,苍术3克,白术3克,升麻3克,泽泻3克。
服药4剂,发热、咽痛、乏力均解,尿常规(一)。继服肾康灵,1次2粒,1日3次,愈。
某医云:本病系过敏性紫癜性肾病,且又发热38.5℃已半月,前医又频用西药与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不效,老师竟仅用清暑益气汤加减治之,吾久思不解也?答曰:发热一症,从中医来看,既有风热者,也有风寒者;既有热毒者,也有气阴两虚者。若风寒者只可用疏风散寒,若气阴两虚者只可用补气养阴,绝对不可以清热解毒概治诸种发热也。今脉既见虚大弦紧数,那么自然只可采用补气养阴,除湿清热,散风之法治之,故以清暑益气汤治此证也。至于过敏性紫癜性肾病为何采用此法亦愈,因其脉证亦符合清暑益气汤证也。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审其脉舌,合之于色,辨证立方,治之而瘳
孙××,男,10岁。
疲乏无力,尿呈酱油样色1年多。医诊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先以西药治疗半年,不但诸证不减,反见日渐加重,后又配合中药清热凉血之剂,诸证仍然不见改善。细察其证,面色皓白无华,体倦乏力,血色素4克%、尿夜间呈酱油色,下午尿色转清,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沉细。综合脉证,思之:面色皓白者,气阴两虚也。舌质淡黯者,血虚夹瘀也。脉沉者,郁证也。细者,气血俱虚也。合而论之,乃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为标。治宜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利湿清热以治标。处方:生黄芪30克,生山药30克,红花3克,龟甲12克,黄柏5克,丹皮10克,当归6克,三七参3克(另冲),牛膝9克,琥珀粉6克(另冲),土茯苓60克。
服药4剂,尿色稍清;服药6剂,尿色全清,食欲、精神大增;继服30剂,诸证全失,血色素增至15克%,愈。
上呼吸道感染
1.察其脉舌,审其二便,调其三焦,其病始愈
李×,男,8岁。
持续高热28天。医诊上呼吸道感染。先用西药十几天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其效仍不显著。高热,体温39.9℃,咽喉干痛,神疲乏力,舌苔黄腻,大便于,小便赤,脉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舌苔黄腻者,湿热蕴郁也。脉弦紧而数者,太少合病也。数者,热也。合之于症,乃为邪入膜原兼湿郁、表寒也。治宜达原饮加减为方。处方:厚朴10克,草果10克,槟榔10克,黄芩10克,知母10克,菖蒲10克,柴胡10克,白芷10克,蝉蜕10克,大黄2克。
服药1剂,发热即退,精神、食欲好转,继服1剂,愈。
某医云:前用输液、大剂抗生素、中药清热解毒药近1个月,体温一直不降者何也?答曰:表寒闭郁者必予辛温解表才可寒解热退,正如《伤寒论》之用大青龙汤于不汗出而烦躁用大剂麻黄发汗也。今证为表寒闭郁而反用寒凉更郁其表,故解热而热反不退也。今用柴胡达原饮而一剂热退者,一者其方有辛温解表之味能发散风寒;二者有除湿调理三焦之药以鼓阳气外达;三者有通腑之味以佐解表药使闭塞得通。
2.表里俱病,但予清热,不予疏散,忽略通下,其病不愈
诸××,男,3岁。
高热不退5天。医诊上呼吸道感染。先以西药治之不效,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仍不效。细察其证,身热如炭,体温39.9℃,神志时昧,咽干微痛,舌苔黄白,脉浮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数者,风热在表也;舌苔黄者,里有热也。合而议之,乃表里俱热,治宜双解可也。处方:蝉蜕10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大黄3克,薄荷6克。服药1剂,热退,神清,继服1剂,愈。某医云:服药1剂,40分钟发热渐退,l小时退至正常,吾始怀疑中药能退热,今始信无疑。然前用中药何故其热不退,而今用小剂反退也?答曰:前用清热解毒但清卫分之热,今用升降散者,不但解表,而且清里,不但疏达,而且通腑,若邪在三焦者,此方最妙。正如《寒温条辨》所云:“温病亦杂气中之一也。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名状者,此方主之。”

第五节眼科
眼外伤
审查病因,不失脉色,不拘活血,治之得愈
高××,男,22岁。
在劳动的时候,不慎钢丝刺人右眼,立刻出血不止,经眼科手术治疗后,虽然出血已经制止,但却至今不能复明,其后虽然多次手术去除瘀血,但至今视力不见一点改善,为此不得不改请中医以活血化瘀法治之,但至今已4个多月,不但不见改善,反而出现眼压增高、玻璃体轻度混浊,两眼俱痛,两眼俱赤。细审其证,除头痛眼痛,两目红赤外,并见舌苔薄白,脉右弦大,左弦缓。综合脉证,思之:脉右弦大者,气血俱虚也。外伤目赤者,瘀血也。合而论之,乃气血俱虚为本,气血瘀滞为标。治宜补气养血以培本,理气活血以治标。处方:黄芪3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地龙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元参15克。
服药2剂,头痛眼痛目赤均减;继服6剂,头痛、眼痛、目赤均消失,且右眼在l米左右可见人影晃动;又服10剂,在5米左右可以清楚的看清人的五官。
某医云:前医应用赤芍、当归、桃仁、红花辈无效,今用赤芍、当归、桃仁、红花辈反效,其故何也?答曰:前人论述瘀血证时认为外伤后必有瘀血,故余治此病亦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治疗,但前医与余在如何活血化瘀上却有很大不同,前医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又注重了清热止血,余在活血化瘀的同时又注意了补气养血与养阴泻火。所以都采用活血化瘀而疗效不同也。东垣论述杂病时力主右脉大于左脉者为气血虚,应予补益,就在于此也。
视乳头水肿
谨察其脉,从脉论证,疏肝理气,化痰泻火而愈
朱××,女,51岁。
两眼突然失明8天。医诊视乳头水肿。先请西医诊治,因一直未确定病因,故只采用一些对症治疗措施。细审其证,两眼视力完全丧失,但不红无翳障遍目,头痛失眠,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苔白,脉沉弦滑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沉者,气郁也。沉弦者,肝经郁火也。滑数者,痰火也。合而论之,乃痰火阻滞,肝胆郁火。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泻火。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龙胆草10克,竹茹12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滑石10克,竹叶10克,夜交藤30克。
服药4剂,视力基本恢复正常,烦躁失眠大减;继服4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何如此之效速也?答曰:近世多云中药效果慢,西药效果快,实则不然也。今所以速效者,药证相符也,病起急骤也,故不数剂而愈。
病毒性角膜炎
谨察脉色,合之与症,知其风热容于肝胆,予清肝泻肝散风而愈
钱××,女,60岁。
两眼疼痛,羞明,翳膜遍睛,视力下降1个多月。医诊急性疱疹性角膜炎。先以西药治疗20多天无明显效果,继又配合中药清热解毒之剂一周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两眼乌睛有一层薄薄的云翳遍盖,眼痛羞明,白睛微见红赤,舌苔薄白,脉浮弦。综合脉证,思之:目者,肝之窍也。弦脉者,肝脉也。浮者,风邪在表之脉也。合而论之,乃肝胆风热外客所致。治宜清肝泻火散风。处方:蝉蜕9.克,桑叶9克,连翘10克,薄荷3克,夏枯草9克。
服药4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前用清热解毒不效者何也?答曰:脉浮者,表证也,表证当予解表疏散,故以清肝泻火散风而得愈。前用清热解毒不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